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佛教:福报减损时,有这五个特征,出现一个就要反思!

发布时间:2024-02-20 01:42:43作者: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佛教:福报减损时,有这五个特征,出现一个就要反思!

趋福避祸乃人之常情,传统文化中有福祸相依之说,从古至今,劝世人修福的善文也层出不穷,《了凡四训》、《感应篇》可以算作其中的佼佼者。

尽管这些书籍,未必是佛家经典,不在佛法三藏之列,但其中用典或者说理,都暗合佛家的戒定慧三无漏学。虽然不能将其与佛教经典混为一谈,但其对警戒世人改恶向善,有着莫大的帮助。净宗印祖在《感应篇直讲序》中盛赞《感应篇》说:“若当状元宰相者,此书不可不读。”

两部书中,都体现了佛法“一切唯心造,个人因果个人了”的思想,从这个意义来讲,《了凡四训》是类似于《高僧传》的佛门居士传记。而《感应篇》更是直言,“福祸无门,唯人自召”,意生恶念,口说恶言,身作恶事,都会减少自己的福报,而福报减少时,会出现以下五种特征。

一、贫耗。

佛门中常言“各有因缘莫羡人”,但同样的两个人做生意,有人赚钱,有人赔本,这其中的缘由不得不令人深思。贫耗的意思,就是生活日渐困顿,虽然日夜操劳,但是难有积蓄,即便是已有的财物,也会无端地失去。

贫耗在生活中的表现在方方面面,譬如有人花费很少的钱财即可受用的饮食资具,福报减少的人需要十倍甚至百倍的花费;本来财路很广,但现在只能勉强度日,种种现象,不一而足。

二、多逢忧患。

忧者,担忧;患者,祸患。福报减少的人,生活、事业上处处危机四伏,时刻有让人担心烦恼的事情发生。此时内心的压力极大,清净自在一去不返,自己整日愁容满面,即使偶有开心的事,也是转瞬即逝。同时,一点不起眼的小事,却可能让自己担忧半天。这些都是福报减少,对心理造成的影响。

三、人皆恶之。

恶之,就是招人厌烦。老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不论是在社会还是家庭中,亲朋好友逐渐离开自己,甚至众叛亲离,变成“孤家寡人”。过去的好友反目成仇,亲人之间产生嫌隙,即便是初次谋面的陌生人,都有可能“气场不合”,对方不愿与自己打交道。

四、刑祸随之

刑祸就是触犯法律,受到法律的制裁。由于身口意不断造作恶业,所谓积恶成习,当作恶成为习惯,在造恶业的过程中,难免有触犯国法的时候,这时候就会遭遇刑祸。即便造业未触碰法律底线,但也因为天理难容,招来种种灾祸。

五、吉庆避之,恶星灾之。

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福报减少的人,即使吉庆之事,也会绕着他走。相反的,恶事反而接踵而至。生活中有时候感到想做善事,难上加难;但是想做恶事,却非常顺利,这样的感受出现时,就要深刻反省自己的身口意业行了。

总而言之,“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任何人学佛,不管是求出离苦海,还是想要求得内心的自在、安乐,都必须如理作意地思考这句话的内涵。当身上出现任何一个福报减少时的示警,都要即刻停下,反思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算是步入了佛门,走上了安乐之道!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