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印象大竹:竹北乡有个卧佛寺?纠错,是饿佛寺!

发布时间:2024-08-15 01:41:50作者: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印象大竹:竹北乡有个卧佛寺?纠错,是饿佛寺!

地名是历史的精髓要素,是社会历史文化信息的承载,虽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却道尽了地与人,地与事、地与物的种种关系。地名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地名的由来、命名的原则、寓意都蕴涵着历史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看似杂乱无章的地名,其实蕴含着众多的逸闻趣事,更承载着地区的人文底蕴,同时也反映着该地的历史人文的变迁。

大竹县竹北乡饿佛寺原址即现竹北中学地址,据大竹城北边十里的左手坡上,该位置原寺庙早已随风而逝不复存焉,但地势格局仍保留着当年寺庙的前殿中殿后殿的梯步格局。据如今八九十以上老人家回忆说,一得道高僧在此修行,由于把食物分给了饥寒交迫的老百姓吃,自己饿死于此地。后人为了纪念他于是起名为饿佛寺,并塑了一尊饿得浑身冒汗的佛像供奉于寺庙。那为何被喊成卧佛寺呢,皆因大竹方言,e被念成wo,平时说肚子饿了,大竹人都念“卧(饿)”了,甚至问大竹很多五十以上的人都知道大竹有个“卧屋志”,问他们是哪几个字均摇头一笑,其实皆为方言所误。

据不完全考证,全国仅有大竹县竹北乡此地有一个饿佛寺,而其他地方叫卧佛寺名称的举不胜举。饿佛跟臥佛在佛家差别甚大,历史传承和约定俗成完全是两码事,有传承显然才有生命力和文化气息。

城北饿佛寺在民国十七年的老大竹县志有记载,说饿佛寺为清道光时修,此为饿佛寺正名的有了出处,证明了绝非以謬传謬的卧佛寺。

近日出土一块石碑,赫然刻着城北十里饿佛寺字样!此石碑现已被大竹中学镶嵌在文化墙中,石碑内容在大竹县志也有记载,石碑为118年前,竹城西门外五道牌坊的一块石头。牌坊毁于文革,幸存这块是村民修猪圈的。撰文的是大竹中学创办者清代举人陈步武,写字的应该是他亲戚( 廪膳生陈崇基)石碑原文如下:

“當今之世,名節輕而錢穀重,即士夫侈談節義鮮能兼盡者矣!況後嗣糜繼而厲節,服勤守約而嗜義;若太宜人者,不亦難哉!而卒勉焉,以自為何也?且獲福其身、而佑啟其孫曾,天之報施不尤彰彰耶!吾為紀其懿行,著之於坊,使過而式者有所考且知所勸也。其他稱是不具書。光緒二十五年歲在己亥秋八月。姻愚姪陳步武拜識。稟膳生孫(婿)陳崇基書丹。渠江汪興順刻石。

太宜人。姓黃氏。邑國學兆芳。之女。誥封奉政大夫。林公之奎之繼配。同知銜。家樞兩祧之母。孫修昇。曾孫孔潮。孔鈞。世居城北十里餓佛寺。年二十一。封公縣試冠。其曹旋卒。秉禮守節。至今四十四年。撫四女。長適顏敦化。次適稟生彭永紹。次適李宗訓。次適待詔錢志俊。皆士族也。光緒二十二年。歲大祲(jin四聲)。既按畝輸穀助賑矣。復慨捐千金。為倡。縣侯玉公。高其義。並疏其節。得旌門夫

。”

虽然由于历史久远

大多数地名已无人能道出子曰

但传承已知的历史

不以讹传讹

是我们后辈应有的责任和荣光

遵重历史 后辈有责

(投稿:大竹县竹北中学 杨柳)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