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受戒》:流淌着汪曾祺怎样的文化情结?(中)

发布时间:2023-09-20 01:40:47作者: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受戒》:流淌着汪曾祺怎样的文化情结?(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桃花源”是作家们所追寻的人生理想的栖息场所,那里的人了无心机,顺乎自然天性,过着恬淡自足、安神逸乐的自然生活。

《受戒》中的庵赵庄就是汪曾祺所向往的“桃花源”。

庵赵庄是被三个大湖围起来的一个优美和谐的自然世界。

用汪老自己的话说:“有一种内在的欢乐。”

在庵赵庄里,人们的生活方式是率性自然的,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同时又有一种超功利的潇洒与美。和尚出家仅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它既不比别的职业高贵,也不比别的职业低贱,而且他们照样可以有七情六欲,并不以为耻:“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人提起”。一切都顺乎人的自然本性,自由自在,原始淳朴,正所谓“饥来便食,困来便睡。”

小英子的生活空间也是桃花源式的:“小英子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条小路通到荸荠庵。独门独户,岛上只有这一家。岛上有六棵大桑树,夏天都结大桑椹,三棵结白的,三棵结紫的;一个菜园子,瓜豆蔬菜,四时不缺。……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一边种着一棵桅子花,都齐檐高了。夏天开了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桅子花香的冲鼻子。顺风的时候,在荸荠庵都闻得见。”

这种封闭的、自足的、牧歌式的 “桃花源”,是道家文化的栖息场所,汪老向往之,我也向往之。

图片来自网络

明海出家四年了。

他是十三岁来的。

平白如话,就像在唠家常。

读着读着,似乎到处浸染着氤氲的水气。

汪老“四十三年前的梦”自由地展示着桃花源的灵魂,即具有“逍遥精神”的至真至纯的人性。

道家文化中,庄子是崇尚“逍遥”精神的,不仅注重人性完满的自然状态,更注重自然人性中纯洁、天真、和谐、善良、柔和、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一面。

《受戒》中,小和尚明海在江南水乡这个超然世外的悖荠庵里过着双重的生活。

一方面,他不自觉地追寻着超验的宗教理想,皈依于佛门;另一方面,他又浸润于经验的、体验的世界中,过着俗人的生活,享受着人性、人情焕发出来的欢乐与愉悦。

明子的家乡当和尚有很多好处,可以吃现成饭,可以攒钱,还可以还俗娶媳妇。“受了戒,可以到处方游,逢寺挂褡”明子就是这样理解和尚受戒的。

庵里无所谓清规,和尚也杀猪、吃肉、打牌,即使从事很神圣的宗教法事,如放焰口时,和尚也可以出尽风头,引得大姑娘小媳妇跟着私奔。

13岁入寺的明子在这似庵非庵的环境中生活了四年。在世俗与脱俗浑为一体中,追寻着自然、本真、纯美、自由自在的人性,不断成长为聪明、善良、淳朴的少年

汪老是通过明子对待爱情的态度来续写他自然人性的苏醒与复归的。明子的爱情是被农家少女英子唤醒的。小英子可以看作与和尚相对立的“俗人”的代表。

她身上保存着最为自然的本性,是由这一带的青山秀水滋养起来的水一般的性情。他有着本乎自然的欲望与纯真的情爱,在她身上似乎找不到忧虑与压抑的身影。

这是汪老心中理想的人性和人情美。

明海和小英子那自然率真的性情,正是汪老心中所推崇、信奉的道家自然精神的自然流露。

汪老的《邂逅集》也是这样的创作,虽然其中的某些作品也表现着某种现代意识,但真正流露着他情感体验的作品则是《老鲁》、《鸡鸭名家》、《戴车匠》、《艺术家》和《邂逅》。这些作品讲述的是老百姓的故事,表现的是作者对民间凡俗人生中美的感悟和启迪。

既没有抗战的呼号,也没有启蒙的呐喊,平淡自然, 和谐乐观。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蛐蛐菌:八小时以外,读书、思考、写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