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为什么佛像的眼睛总是半闭半张?真正的答案,在达摩佛祖的心印里

发布时间:2023-11-22 01:42:22作者: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为什么佛像的眼睛总是半闭半张?真正的答案,在达摩佛祖的心印里

很多人有疑问,为什么佛像的眼睛总是半闭半张?眼皮低垂的样子。虽然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答案,读来总是不尽意。

后来,读到严蔚冰先生整理的本衙藏版《达摩易经筋》,这本书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实为珍贵。书中第三篇《内壮论》,曰:“此篇乃为达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

至此,终于领悟,为什么佛像的眼睛总是半闭半张?真实的答案,是“含其眼光”,守之中道。

内心有力量,叫坚定,外在有力量,叫勇敢,二者结合,才修金刚之体。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很壮,大多是指外壮,表现为勇敢。而佛家说,一个完整的人,既要外壮,也要内壮,才修得金刚之体。

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生活中,你别看有些人个子很高大,平时也很勇猛的样子,可是一旦发生突发状况,有些人就暴露内在的自己,是懦弱的。这是典型的外壮内弱,所以《易经筋》专门有《内壮论》,教人如何提升自己内心的力量。

《易经筋》曰:“内壮言坚,外壮言勇,坚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坚,是真坚也。坚坚勇勇,勇勇坚坚,乃万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刚之体矣

。”

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内心和外在,都修炼得坚定和勇敢,经过无限淬炼,才能修成金刚不坏之体。

我们普通人,即使达不到金刚不坏的境界,至少可以让自己内外合一,内心强大,外在勇敢,这样的人,顶天立地,走遍天下都不怕。

提升内在力量,关键在沉心静气,守之中道。

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精神气都是外逸的。夜里睡眠,修复精神气,白天劳作,消耗精神气。这样消耗之后,基本没有多余的积累。所以很多人,总是感到心浮气躁,因为气不足导致的。

如何能沉心静气?

《易经筋》说:“守中者,专于积气也。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

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常说的六根,六根清净的意思是,让自己减少精气神的外耗,从而节省气,叫积气。通俗地说,即沉心静气。

这个很好理解:

如果你的眼睛看一天的书,看一天的电视,或者长时间看电脑,就是“眼”在消耗气;听一整天的课,或者听别人说长道短,这是“耳”在消耗气;鼻,舌,身,都是同理;最重要一点“意”,很多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意念”,任其思绪扰乱,这才是最消耗“气”的。

当一个人气不足,表现出来就是心神不宁,情绪容易波动,内心得不到清净。所以,不但是修行人,我们普通人在日常中,也要注意精神气内守,减少气从“眼、耳、鼻、舌、身、意”泄漏,这个过程,就叫:炼内壮。

守之中道,积气的方法。

《易经筋》说守之中道,积气的方法,是:“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均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驰。”

所以,我们看到佛像,菩萨的样子,几乎都是“含其眼光”,眼帘低垂。

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是不纵耳目之欲也。耳目不为欲纵,猿马自被锁缚矣。猿马,心猿意马,指思绪。

我2014年去西藏拉萨,上山拜访哲蚌寺。里面的喇嘛,他们见到外来游客,不像我们一样,会盯着人家瞧一瞧。他们迎面走过来,见到我,大多是稍微低头,眼帘低垂,擦肩而过。我当时还不明白,现在才懂,他们是知行合一的修行者,“含其眼光”,是不纵耳目之欲也。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保持眼、耳、鼻、舌、身、意的清净,自然可以养得精气神足,身体好,做事有劲,这样的人生,就是很好的。有些人初一十五去烧香拜佛,却不懂佛理,更不懂自己内修,所以只是走个形式,满足自己的心理安慰罢了。

最后以《内壮论》这段话,与大家共勉。

般刺密谛曰:“人之初生,本来原善,若为情欲杂念分去,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身、意,分损灵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

每天解读一篇经典,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关注,和我一起坚持读书、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还原创,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