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文化中,“不会说话”往往是一个褒义的词,当一个人说他自己“不会说话”,往往意味着他的自我认同是“耿直、忠厚、不会阿谀奉承”等等,而“口蜜腹剑”、“刀子嘴豆腐心”等俗语,更是强化了这种自我认知……但是如果深入分析每一场不欢而散的聊天事故,就会发现,其实所有伤人的话,都是来自于僵硬而固执的内心。
有一位土豪老来得子,生意上也大赚了一笔。佛陀到他家门口歌颂一偈,然后土豪供养了千万两黄金。有外道不兰迦叶听闻此事,亦想效仿。佛陀再三劝阻,他仍要佛教他颂偈……结果,他在土豪门口歌唱,却被暴打了一顿。
为什么?
一是因缘变了。佛陀当初唱诵时,对方正春风得意;而轮到不兰迦叶唱时,时间已经过了一年,此时土豪千金散尽,家破人亡。这时,你给他唱《今天是个好日子》???
一段成功的交流,也是需要众缘和合的,说话者与听者的关系,双方各自的境遇、心情,当时所处的场合,周围是否有其他人……这些都很重要,而说话的内容也许只是交流的一小部分。
二是因为,每个人与其他人的宿世缘分不同。就像此文中,在无数劫以前,不兰迦叶也曾经惹那位土豪生气,所以今生再见面时,很容易产生“这个人我一见到就烦,好想打他一顿”的感觉。虽然不兰迦叶去求佛陀教他那首颂偈,佛陀已经告诉他“现在情况变了,我教你一首更合适的颂偈”,但是他仍然执迷不悟,佛陀只能感慨,“前世因缘。应受此痛”;“罪不可债”。
也许我们没有足够的智慧掌握每一段交流的因缘,也无从知晓与每一位交流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宿世缘分,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控制自己的发心。如果这点也做不好,那佛陀也没办法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你挨打。
发心
佛陀去唱诵,不是为了得到供养,而是为了度化此人。因为佛陀知道他不久将会招致厄运,所以要抓紧时间来为他培植福报,更重要的是给他讲解佛理,比如财富有五危,水、火、官府、败家子以及盗贼,所以不宜悭吝,宜广行布施
。而不兰迦叶则纯粹是因为想得到供养而去唱诵。当然,这也没错,不偷不抢不骗,他是靠一种正当的手段来求财,然而,如果一个人太执着于自己的念头,智商就会被冻结。
我想起有一次向某位作者约稿,当时我们还同时谈着另一件事情。也许是我太想把稿子确定下来,所以对于另一件事情,就随便应付着。这样聊着聊着,她忽然情绪很激动,说没法再与我交流了……而我完全没有料到她会生气。后来我回顾聊天记录,才发现在对方微愠之时,我浑然不觉,还在和她谈稿子的事情。
如果当时我的执念不是那么强,那么就可以判断出何时应该停止聊天,这样就可避免后来她对我的彻底失望;而如果当时我的发心是想让她欢喜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呢?那效果就会更不一样了,也许在一开始就会认真地对待她所说的每句话。
此篇佛经,还有另外两条辅线。一是不兰迦叶屡次谤佛,最后沉水自尽,命终后堕地狱;还有一条线索是那位土豪,阿难很好奇此人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的人生。佛陀如何回答?且看原文。
(转载)
本文实为转载,不代表个人观点,专注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持续放生者,受佛菩萨、天地一切神仙赞叹护佑,功德无量,必然有求必应。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成就不可思议功德,一切重罪悉解脱!
学佛为成佛,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力决定往生净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忏悔我所犯的一切邪淫重罪;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学佛网、转载者、各位读者;愿一切冤亲债主及其六亲眷属离苦得乐,福慧增进;愿断恶修善、广积阴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持戒念佛、求生净土!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