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鞋儿破,帽儿破”影视剧中的活佛济公,也许历史上确有其人

发布时间:2023-09-19 01:44:24作者: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鞋儿破,帽儿破”影视剧中的活佛济公,也许历史上确有其人

济公和尚是民间传说中的扶危济困、打抱不平又酒肉不忌的传奇式人物。尽管正史中没有记载他,但是他在百姓中的影响是很大的,多少年一直来流传在民间为人津津乐道。他蓬头垢面、衣衫不整,虽然是和尚,却不守佛戒,喜欢酒肉。整天东游西荡,疯疯癫癫游戏人间,若隐若现,堪称神秘。但他除恶扬善,罚一劝百,一直受到民众的爱戴和尊崇。济公和尚的原型到底是谁?历史上也是说法不一。

如今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济公原名李修缘(1130年一1209年),天台永宁村人。他是临海都尉李文和的远孙,可以说是官宦之后,但却没有染上纨绔子弟的劣习。少年时就读于赤城山瑞霞洞,读书期间深受释道二教的熏染。父母双亡以后,他先是进国清寺出家,接着又参访祗园寺道清、观音寺道净,最后投奔杭州灵隐寺,在高僧瞎堂慧远的门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济”,嗣其法衣。

道济天性好动,不喜念经,打坐没耐心,经常和那些顽童斯混在一起,玩斗蟋蟀的游戏。不戒肉腥,甚至蘸大蒜吃狗肉,僧众告到方丈室,慧远却说:“佛门之大,岂不容一颠僧!”于是他又被人们称作“颠僧”。慧远圆寂,他失去庇护人,被迫转到净慈寺,先是替人念经兼做火化工,后来升了书记僧,却依然出入歌楼酒肆,游山逛水。

他写诗自述:“削发披缁已有年,唯同诗酒是因缘。坐看弥勒空中戏,日向毗卢顶上眼,撒手须能欺十圣, 低头端不让三贤。茫茫宇宙无人识,只道颠僧绕市廛。就是一个“游戏人间”的潇洒和尚,自眼从外表看这位号称“湖隐”、“方圆叟”的穷和尚,破衣烂帽非僧非道,实际上却是禅宗杨歧派第六世得道高僧。

他学识渊博,擅诗善文。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对他的四首《西湖》绝句和临终偈语尤其赞赏,说“若以诗境而论诗格,他与宋代四大家的范成大、陆放翁相较,并无逊色”;如以禅学的境界论诗,则已臻禅境之极诣。列举其一: “出岸桃花红锦英,夹堤杨柳绿丝轻,遥看白鹭窥鱼处,冲破平的一点青。”回而色彩鲜明,动静谐合,情趣内蕴,用笔精细而又不失自然。末句犹有神前。

他每有疏状新出,临安城更是争相哄传,名闻遐迩。上层官员,富家子弟争相订购,但是道济却轻易不入侯门。而用他精湛的医术为老僧、贫民悉心治疾,疑难奈症数都能解决。一次净慈寺失火,他自撰榜文,前去严陵山一带募捐化缘,使之恢复旧观。他好打不平,息人之争,救人之命。于是人们又以他扶危济困而称之为“济颠”,尊之为“济公活佛”

另一种小众说法:济公并不是宋朝的和尚,而是出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历宋、齐、梁三朝的高僧宝誌。《花朝生笔记》中记载,宝誌和尚,俗姓为朱,金城人。年幼时家里贫穷,不满十岁就到建康道林寺出家为僧。本来只是一个平常的寺僧,后来向西域来的名僧良耶舍学习了禅法,大有长进,竟有了法力,在当地一时小有名气。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到了宋明帝泰始初年,他突然疯癫起来,每天赤足垢面,僧衣褴褛,吃住无常,形似乞丐,有时口中念念有词,惹人讪笑。

到了南齐武帝建元年间,他变得更加令人不解,有时一天也不进一粒米一滴水,不知饥渴,却面色如常。更为神奇的是,他语言恍惚却屡屡灵验。人们将他的怪异举动报告了齐武帝,齐武帝把他请进官里,他竟然一变为三人,让齐武帝十分惊讶,认为他是仙人下凡。他还密运法术现出地狱里的情量,使齐武帝看到了自己的父亲在地缺受刑的情景,顿生感悟,下令大幅度减轻百姓赋税,并消除了锥制、刀制等酷刑。

梁朝时,梁武帝精通佛学,久闻宝誌和尚的大名,非常尊敬他。即位就拜宝誌为师父,接入宫中,立其为梁朝“国师”,还特地下诏:“能公混迹尘世,神游天上,不避水火,不畏蛇虎,要说他的佛理,胜过罗汉,要说他的隐论,恰似神仙。”并且传谕宫中众人,任何人都不准干扰宝誌的活动,也不许怠慢他,允许他自由出入宫中。如此特权可以说位越三公,无比荣耀。

宝誌也不负所望,历史记载载,在天监五年,江南遭遇百年不遇大旱,宝誌和尚代皇帝祈雨,灵验非常当天就下起了瓢泼大雨。后来在宫颈后堂无病圆寂,终年九十七岁。人们为了纪念宝陆和尚,修建了有东南巨刹之称的南京灵谷寺,其中的宝公骨塔就是他的墓场。

宝誌和尚死后,他救死扶伤,拯救百姓的事迹越传越广。人们猜测由于宝誌和尚用吴侬软语喊出来就像誌颠,传来传去,“志颠”讹为济颠,民间百姓干脆就直呼“济公颠和尚”。因为济公的善举,所以人们喜欢他,崇拜他,将他事迹传下来,但是也许济公和尚不是民间虚构的人物,而是真真正正存在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