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遇上西雅图2之不二情书》这拗口的电影标题真是让我无限纳闷!没看电影的时候觉得这是它可能因为叫2而无趣,所以加个不二情书,点一下电影主题。
看完电影之后明白了,太明显了,就是把1种下的口碑名气用一用,商业目的赤裸裸,在某个采访里导演还说因为这是个IP,更是戳中了我的恨处,IP在这年代真随意,想创造就创造了。
这部电影涉及了太多的城市,除去电影名字里没什么关系的北京和西雅图之外,还有女主的城市澳门,男主的城市洛杉矶,男女主擦肩的拉斯维加斯,以及最后相遇的伦敦。
虽然比起第一部而言瞎了几分,但至少是个及格的电影吧。今天有个影评人好友更新了朋友圈,写了一句影评,言简意赅说出了我的想法『第一部向《西雅图未眠夜》致敬,第二部向《查理十街84号》致敬。这导演怎么那么爱致敬?』没错,我最烦的就是它的致敬了,我对《不二情书》最大的不满便来自它对《查理十街84号》的解读了。
致敬的基本是用相同的元素来表达同样的思想。我很清晰的能记得自己看《查理十街84号》这本书的感觉,毕竟它对我的爱情观影响很大,在爱情里轰烈与激情都只是点缀的花火,细水流长的读懂彼此才最为珍贵。虽然最后两位终究没有相见,但懂得便是这场书信相遇最好的礼物了。
这本书在这部电影里可以作为两人相遇的道具,但请不要因为两人因为写信而有了连接,就在电影里处处点题表情自己在致敬。说实话,写信这样的场景在电影绝对是可以加分的,就好像一开始两人的第一封信的时候,场景完整,用写信的字体、语言、表达方式等,把人物性格与情绪都很好地带出了。可是,这样一部商业节奏的『文艺』电影怎么可能做到每一幕都这样处理?
果然,从第二封信开始,信件内容就是一个大败笔。过于文言文加言情小数的独白,没把主题表现清楚,还滥用古诗词,太过费劲全力在向世界宣布:我知道很多听起来就很牛逼的句子!可我坐在电影院里听的时候尴尬证都发作了。有一篇关于《不二情书》的影评里说的,真的非常赞同:
文字这种东西,之所以它躺在纸上,而不是呈现在大荧幕上,就是因为它很多时候只适合私人去阅读或者默读,大段大段在大庭广众念出来,那是诗朗诵是入党宣言是竞选演讲。在电影里,大量运用念白,一不小心就成了卖弄,矫情了。
更何况,汤唯的台词功底本来就让人着急,何必勉强她去做这件事?明明美得不行,让她美着就好了啊。
其实电影前半部分节奏紧凑,人物性格交代也十分明确,还是很有惊喜的。但一切从拉斯维加斯开始错乱,我正想千万不要让我眼瞎的时候,朋友当下脱口而出:果然要开始烂了。
再者,故事的线实在太多了,却都没有把它连接好
。要拍一个『柏拉图式的爱情』,就请用心关注两人间的精神追求,也请好好理解这样的爱情是如何定义的。汤唯的三段感情,只是在证明说遇见过了足够的渣男就会遇见一个好男人。拜托,这三人你还是见过的呢,都被骗了,这没见过的反而是精神依恋了。恩,所以柏拉图了嘛,果然是男主光环足够大。支线中,爷爷奶奶的故事赚足了眼泪,深受感动,相守一生不离不弃呢。可是主线不是柏拉图的爱情吗?这个故事不是应该起到支持的作用吗?我又开始不理解了,这样N条散落的支线,看得出导演想要表达的太多太多,可是能讲明白一个是一个吗?
导演是个很有文艺情怀的女子,可是她太想将这些元素往电影里放了,一个接一个,失了细节,没融合好,更是给人一种我今天读了《唐诗三百首》,拜托你让我念你听几首的感觉。要知道,《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时候即使汤唯的演技备受非议,却还是赢得许多掌声,就是因为故事主线明晰,细节处理很是到位。
看完后,和朋友一致认为,这个剧本要是拍成话剧、舞台剧应该是很不错的,毕竟这是个戏剧效果很强的脚本。至于电影,也还是请尊重电影本身吧。
最后,用一句话对这部电影最好的总结:对于一部刚过及格线的电影还能要求更多吗?其实,导演把费了大力气往电影里塞的文艺元素收一收,拍成个商业爱情电影,应该挺好的,毕竟吴秀波那么帅,演技那么好,汤唯也足够美。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