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的起源,是因悉达多太子在兰毗尼园无忧树下(亦称婆罗树或波罗叉树)降生时,九龙(一说二龙)吐水洗浴圣身的传说而来。据佛典《过寺现在因果经》卷一记载,相传摩耶夫人(即释迦牟尼的母亲)怀胎临近分娩之前,按照当时的习俗,离开夫家前往娘家。 波波提等人陪同前往,当摩耶夫人来到善觉王为夫人蓝毗尼盖的蓝毗尼花园时,在水池里洗了一个澡,忽然觉得腹痛如绞,最后便在无忧树下顺利地生出了悉达多(释迦牟尼成道前的名字)太子。悉达多太子一出生就与众不同,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下惊动了难陀和伏难陀龙王,他们见是悉达多出世,赶紧口吐清水,灌太子身,为悉达多太子沐浴身体。后来中国佛教将此说成是九龙吐香水。正因为佛祖诞生时,有这样一段经历,所以后世佛教徒在纪念佛诞生的仪式时,都在佛堂中或露天下净地设灌佛盘,在盘中的莲台上安置着一手指夫、一手指地的释迦金太子像,然后灌以香水,以表示庆祝和供养。浴佛,在古代的印度,已成为佛教故事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在印度鹿野苑和阿摩罗伐近代出土的佛传雕刻中,都有这种情景的构图。 佛教的浴佛仪式,来源于古印度的社会风俗,它是从求福灭罪的一种宗教要求传衍而来的。婆罗门教中早就有一种浴像的风俗,它的意思就是使人精神清洁。佛经《太宝积经》卷一百就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舍卫诚波斯匿王的女儿无垢施,于二月八百和五百婆罗门一起,拿着一满瓶水,出至城外,打算洗浴天像。这时许多婆罗诸比丘在门外站立,看到这种情形,认为不吉祥,其中一个长者要求无垢施回到城内,但遭到了无垢施的拒绝,于是两人展开了辩论,无垢施终于感化了五百罗门皈依了佛陀。从此,几千年来,相沿成习,到了佛节那天,印度佛教的所有寺院都热闹非凡,好不气派,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就描述了这一盛况,他说,到了浴佛节这天,「寺庭张施宝盖,殿侧罗列香瓶。取金银、铜、石之像,置之铜、金、木、石盘内。令诸妓女奏其音乐,涂以磨香,灌以香水,以净白毯而揩拭之,然后安置殿中,布诸花彩。………至于铜像无论大小,须细灰砖末揩拭光明,清水灌之,澄华若镜。……其浴像之水,以举以两指沥自顶上。」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到,浴佛节这天是何等的热闹,僧众又是如何的重视和繁忙,既要罗列香瓶,还要摆置各种佛祖圣像,在歌妓奏起的音乐声中,僧众在佛偈上涂以磨香,灌以香水,再用净白毯擦拭乾,并将佛像安置在四周布满彩花的大殿之中,最后还要用两个指头蘸一些浴佛香水滴在自己头顶上,这套习俗,后来随着佛教传入也一同传入中国,并被中国僧人们所接受。 不过,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节在中国古代举行的日期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定规,主要有这样几种不同的记载,一是二月八日,一为四月八日,还有一种是十二月八日。这主要是古印度的历法与中国的农历不同,僧人们在译经时只能根据大致日期进行换算,另一方面尽管佛陀的诞生、出家、成道和涅盘,在印度南、北传的《佛传》里都明确记载有月日,但记载不一,出现了上座部和诸部所传的不同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