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去寺院求神拜佛?为的又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12-19 01:44:15作者: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去寺院求神拜佛?为的又是什么?

有人问人迹罕至的千年古刹中,偶遇高僧是什么心情?

那我请问:你为什么去千年古刹?自己去了古寺, 还遮掩不想说出来, 除了想掩饰内心的彷徨之外, 很明显也是遭遇了人生很大的打击!不然谁会无聊到深山老林去躲避红尘烦恼?

【刹】原义是土或田,后来指佛寺(梵语“刹多罗”的缩语)。例:古刹;宝刹。“千年古刹”就是历史悠久的古佛寺。

佛教的寺院,一般都在人际荒芜的深山老林里,或者在高山远古中。比如我们现在的九华山、有99道弯,99个山头;普陀山虽不高,但是我们要漂洋过海也是很远的;以及四川的峨眉山和山西的五台山都要经过千山万水跋涉。而且你不能坐车,你必须步行。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有这种状况的人,一定是生活遇到了挫折。也就是说,没有痛苦磨难和打击,一般人是不会去学佛求佛的!因为只有佛门才能找到清静,找到安慰,找到人生的另一个出口,找到人生的答案。

有这种状况的人,一定是生活中遇到的磨难:或者失恋了,或者是事业失败了,或者家庭中遭遇飞来横祸。

世间很多这种案例,比如功夫星之王李连杰,曾经遭遇印尼海啸,从而对人的生死产生了疑惑,然后开始寻求佛门找寻自己的方向定位。刚刚去世的武侠小说作者金庸曾经因为失去18岁的爱子而痛不欲生,为了寻求答案而进入佛门,在佛学中找到了人生的答案。退回远古时代,苏东坡因为官场失意,被贬。然后进入佛门修行论道。流行了千古闻名的诗句:八风吹不动,稳坐紫金台。《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还有那个流传至今的《了凡四训中》的了凡先生,被算命先生锁住了大半生的定论之说,入缘解脱而茫然!面对死亡之神向自己一步步逼近,感到绝望时,痛定思痛来到了佛门,求助云谷禅师。在禅师的开导下, 不仅从因果定论中解脱还超脱了算命的魔咒指环!从此他的人生开启了新的篇章

《了凡四训》为明代袁了凡所著训子善书,阐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祸福休咎皆自当人掌握,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并现身说法,结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经历体会阐明此理,鼓励向善立身,慎独立品,自求多福,远避祸殃。并现身说法,结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经历体会阐明此理,鼓励向善立身,慎独立品,自求多福,远避祸殃。

人们总是在落寞的时候,找一点刺激或者一些心灵的慰寄,有的求神拜佛,有的徘徊筹措,有的借酒浇愁还有的选择离开。无论哪一种嗾使逃避自己的心逃避苦难,不敢面对现实不敢面对自己, 寻求外在的疯狂和刺激。都如过眼云烟消失,瞬间消失!

这让我突然想到前段时间网络疯传的红人沈大师。

沈大师讲左传,论语,儒家文化,道家思想,文学名著以及一些人生哲理,其实讲得一些也是很浅显易懂的道理,水平可以,称得上高人。难道高校学府中没有高人和大师吗?当然有, 因为需要门槛啊,不好进去聆听!此时沈先生的出现正好符合当前社会浮躁心理,民间传统文化与世俗新潮的冲突,因巨大反差而红,确实火了一大把!

沈巍是一名常年活动在上海浦东杨高南路高科西路的流浪汉,因为经常蹲在地铁里和路灯下看《尚书》、《论语》等书籍,且喜爱与人交流,网络上疯传着有关他给行人讲道的短视频,他被网友亲切的称为“流浪大师”。

人们崇拜的是沈先生的人生态度而非是学问“大师”。他身上有好多的正能量,纯净的心满满的知识,可敬,破旧的外衣掩遮不了他的才华。他远离和感悟江湖中的恩怨情仇,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有这等看破红尘,与世无争的境界的超高心镜,真心佩服浮躁之下、喧闹之外,席地而坐,倾听大师禅悟人生,给功利的当下之人一丝清凉,一阵暖风。为何人们对沈大师趋之若鹜,因为人们很难克服这些人性弱点,这也是现在人们想思考的东西。

如今火遍网络的大师好像也消失在人们的话题中了!这些都是外在的心动所致。来得快去得快!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点,才是根本!

所以能去千年古寺,偶遇一位高僧我想也是他的善根激发出来,其实哪里是偶遇,一切都是因缘所起,你有这个渴望就升起了这个念头, 就想去拜师求道!我们都是安排好的轨道上行走和前进呢(因果定论)?如果你有能力破除障碍, 那么横着你人生道路的石头要么被你搬走要么被你砸碎!这样也就开启了你人生的新的篇章吧!你会不会是下一个黄了凡先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