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武学是贤侠剑道的武艺与三教修真的内容融合而成,武学之初是源于生死搏杀,或与人,或与动物,是人类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而所创造出来的技艺,后来演化为外功的技击。而修真之法则是内功的修持,或导引行功纳气血行于周身,或静坐参悟以修养身心元气。
随着历史的发展,有些武林中人,也就是这些修习武艺的贤侠剑道们与三教中的修行者,产生了交集。或行走于江湖之中,相交于莫逆;或步入寺庙宫观之中出家修行,慢慢地发现武学与修真有着共同的作用机理,于是将修真与武学内外交融,统为一体。
修真与武学的合一,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以形鉴真”。人们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修持锻炼的过程中,发现人的动作和姿势会影响到身体气血的运行。好的动作和姿势可以使元气循着经络潜行内运,这就是修真与武学的交融点“太乙循经”。可以说,没有太乙循经,武学与修真就是独立的两个事物,不能合为一体。
这种身体的姿势和动作能影响到身体气机运化“太乙循经”,在九脉合真的修真武学中把它称之为“以形鉴真”。怎么来鉴定动作的真伪呢?看他的动作、姿势能不能引导体内气机分经流注,能不能最终实现太乙循缠经。能的话说明你是真功夫;不能的话,就说明你还没有步入内家拳法的大门,还在门外,是外家拳。
武功的修炼并不是说你肯苦练就行的,打个比方说,你努力跑步,哪怕天天跑一个马拉松,练一辈子你也练不出来内功。这是因为跑步的时候体内的气血是在无序的运行,就像我们用磁铁摩擦铁块,如果你是无序的摩擦,铁块一辈子也产生不了磁性。可是如果你反复的按照一个固定的方向运动,时间久了,这个铁块就产生磁性,他的性质就变化了,不再是普通的铁块。
同样的,功夫有基础,也有进阶。但是进阶的功夫有很多时候是建立在基础之上,没有打好基础直接练是很难出效果的。比如说有一些所谓的太乙铁松14代,打着教授内门功法的名义教人。首先他们这些人自己有没有入门就是一个问题,武当功夫的入门标准是什么?在古代要求大字桩或玉环桩站到四个小时。他们有没有练到?其次他们有没有做到尊师重道?如果老师的话都不听了,也违背了祖师爷的误导,你还能说你是武当传人吗?
古代为什么要求大字桩或玉环桩站到四个小时才可以入门?这是因为只有你达到这个标准之后,说明书你的心性修为,你的体内元气有了根基,这时才能让你可以习练一些进阶的功夫,也就是所谓的“内门功法”。达不到这个标准,你练高层次的功夫起不到作用。
当年不是有人不经李兆生老师同意就直接在社会上传授太乙混元球么 ?吹得很厉害。可是练的人有几个能练出来?到头来还是得重新回头练小炼形,元明八式。 可以肯定的说,那些所谓更加厉害的内门功法,你没达到功夫标准就去练,远不如练基础功的效果。
在武当宗传中,小炼形,元明八式,九龙环,六部初功这些既是基础功,也是必修功。就是说这些功法必须要练好,练好了再练其他功夫就水到渠成,一练就会了
。要是直接练,怎么练也没感受。这是脱离了实际所致。仅于武当入门功夫“玉环桩”举例吧,没有小炼形,元明八式的基础,你练起来,就容易动作走形,蹲不下去。动作一失真,那么行气的内涵就没有了,只是玉环操而已,再怎么练也练不出功夫来。就算有些人先天比较好,可以直接站大字桩到四个小时,但是到头来还是得回头重新补上这几个功法的锻炼。
玉环桩练的人相对较少,那么我再以太极拳的“野马分鬃”举一下例,这个招式不容易把握,因为虎口上托并不符合正常人平时的用力习惯,很多人练的时候很别扭,总觉得不顺畅。可是如果你有了一定的内力基础,手一前托的时候,虎口,包括大指和食指以及往上的小臂上侧就有感觉了,有气感,然后顺着这股感觉走就对了。
这股气会告诉你行功的速度,以及运行到什么位置停下来合适,这就是李师所言的内力“自我校形”。内功出来了,能帮助人矫正行拳的动作和姿势,所以当年李老师总是跟我们说:“练功不要管对动作对不对,练就对,不练就错”,这是因为真正的传统功夫,他是真正的内功,内力一出来就能帮助你矫正形体,动作。
好的功夫因为它的动作、姿势更合于气脉的运转,所以启动内力较快。在启动内力后,又能通过这种内力对体形,对动作进一步矫正,这就是“以形鉴真”。这种“以形鉴真”是正宗武学的鉴定标准之一,正所谓形中寓法,唯此方能循经,唯此方能合修真于武学于一体。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武当太乙铁松派代14代传人
武当先天太极拳代19代传人 凌霄客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