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古来注疏,代不乏人,世远就湮,所存无几。云栖和尚着为疏钞,广大精微,幽溪师伯述圆中钞,高深洪博,盖如日月中天,有目皆睹。】
《弥陀经》在中国自古以来,可以说是弘扬最为普遍的一部经典,因此批注这部经典的人也就很多,每个朝代都有许多人批注;但是这些批注能够流传下来的不多,也就是说失传的很多。现在我们研究《阿弥陀经》,可以说从古今批注里面最具权威的三种注子,这是从明末清初以来,几乎为佛门公认的:第一、是莲池大师的《疏钞》。这个地方称他作云栖和尚,蕅益大师是莲池大师的私淑弟子,也就是说,莲池大师虽然往生了,但是蕅益大师还是依莲池为老师,向他学习。莲池不在世,怎么学习法?莲池大师的著作存在,专读莲池大师的著作,遵照莲池大师的教诲去修行,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人所谓的私淑弟子,他学得非常成功。莲池是净土宗一代祖师,他也是一代祖师,确实很类似儒家的孔孟,孟子是学孔子学得很像,也是孔子不在世,蕅益大师也采取孟子的方法。莲池大师给《阿弥陀经》做一个批注叫“疏钞”,他是先作疏,“疏”是批注经的,以后看这个批注注得太深,在当时没有问题,怕后世大家对他的批注不太容易体会,于是再作钞。“钞”是批注疏的;换句话说,是批注的批注,我们称为“疏钞”。疏跟钞都是莲池大师自己作的,这个批注在台湾流通非常广泛。
我们不但印《疏钞》流通,而且还将古德法师的《演义》也印出来,现在我们将《疏钞》跟《演义》会合起来印成一本,我们读起来就更方便。“演义”是疏钞的批注;换句话说,疏是批注经的,钞是批注疏的,演义是批注钞的,这是三重批注。古德法师是莲池大师的徒弟,而且是莲池大师的侍者,照顾大师日常生活,莲池大师的东西能够传下来,得力于古德法师,他把它印出来流通于后世
。《疏钞演义》在台北曾经讲过一次,第一次是在莲友念佛团将《疏钞》讲过一遍,第二次是景美华藏图书馆成立,我将《疏钞演义》讲过一遍,我们留有录音带,共有三百三十五个音带,可见得内容确实是非常的丰富,蕅益大师赞叹它“广大精微”,这四字用得非常恰当。‘幽溪’是地名,是天台山幽溪高明寺传灯法师,这位老和尚跟蕅益大师的师父是师兄弟,所以蕅益大师称他作师伯。他晚年专修净宗,专弘净土,老和尚感应不可思议,每次升座讲《弥陀经》,都感应到天乐鸣空,听经的大众都听到。他有个批注叫《圆中钞》,凡是钞都是解释疏的,疏是明朝大佑法师作的。大佑法师着有《阿弥陀经略解》,他用《略解》再加以批注,所以叫钞。“圆中”这个意思,是取“圆融中道”之理,以天台家真、俗、中三观来批注大佑法师的《略解》,称为《圆中钞》,蕅益大师赞叹它“高深洪博”。换句话说,《疏钞》太多、太繁琐,《圆中钞》太深,因此都不便于初学。
【特以文富义繁,边涯莫测。】
这是说莲池大师跟幽溪大师他们两个人的批注。
【或致初机浅识,信愿难阶。】
有一些初学程度浅的人,这两种批注他不能够得利益。换句话说,依这个批注生起信心、发愿求生净土,是比较困难。这是他把注《要解》的原因说出来了。
【故复弗揣庸愚,再述要解,不敢与二翁竞异,亦不必与二翁强同。】
不顾自己的平庸、愚鲁,这是大师谦虚的话。‘弗揣’是不顾,顾不了这么多。为了便利初学、程度比较浅的人,所以他再做《要解》。‘不敢与二翁竞异’,二翁是指莲池大师跟幽溪大师,但是也没有必要勉强跟他们所说的完全相同。为什么?他下面有个比喻:
【譬如侧看成峰,横看成岭,纵皆不尽庐山真境,要不失为各各亲见庐山而已。】
这句话含义非常之深,这话是双关语,看起来很客气、很谦虚,实际上已经把他自己修证的境界给我们透露了消息。‘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苏东坡游览江西庐山时写了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在此地引用苏东坡的诗,意思就是他确确实实见到庐山真面目。莲池大师见到了,幽溪大师见到了,他自己也见到了,这个意义就是告诉我们,他是真正亲证西方净土,而为我们说《要解》,纵然说法跟前面两位大师都不同,可是是真实的,决定不是猜测的,是自己亲证的境界。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