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

发布时间:2022-12-24 18:35:26作者: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1

  稽首和南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众。稽首就是顶礼。和南就是合掌。顶礼合掌十方诸佛菩萨,十方诸大菩萨众。

  弟子今作此论,恐不会圣心,愿赐忏悔。大珠和尚自称是佛的弟子。今天作顿悟入道要门论,恐怕不会圣心。不会就是不契合。圣心就是佛的心。如果这个论不契合佛的心,我愿求忏悔。佛菩萨赐给我忏悔的机会!大和尚太谦虚了。

  若会圣理,尽将回施一切有情,愿于来世,尽得成佛。我这个论如果与佛的无生法理,不生不灭的无生涅槃妙理,能相契入契合的话,我愿把功德全部回向给一切有情,就是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一切的众生,来世修正法,尽得成佛。全部都能成就。

  一见道马上成佛,就叫顿悟。顿悟就是顿证。成佛就要修顿悟法门。不修顿悟法门成佛须无量劫。顿悟法门成佛就在刹那间。回向一切众生,于来世修行尽得成佛。得到此法布施,听到此法门当下顿悟成佛。这个法门就是这么好!

  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问:要想修什么法?马上就能够解脱呢?

  答:唯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惟独顿悟的法门,一听到就能解脱。

  云何为顿悟?答: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什么叫顿悟呢?顿者顿除妄念。其实现在大家已经明白:这个妄念根本不用除。妄念本来空,妄念毕竟空,是虚妄的,空的。空的东西你怎么除它?除是方便说而已!所以有句话叫做:“达妄本空,歇即菩提!”妄想本来就是空的,你歇下来,求都不用求,歇下来就是菩提。就这么简单!

  所以我们修行的人,不要东找西找!这个什么法?那个怎么修的?修过来修过去,所有的法都修遍了,最后还不明白。妄念歇下来啊!你歇下来,当下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是你的佛性!就是菩提!

  悟者,悟无所得。无所得三个字很重要!我们大家修法,如果不自觉的想修有所得,表面看在修行,实际上等同凡夫!凡夫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想要。如果把这个习气带入修法中,想要得个什么东西,就大错特错了!歇才是菩提,你要得,得个什么?尽法界都毕竟空,宇宙中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草木从林,男女老少一切的相,包括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身心世界,全都是毕竟空!

  毕竟空中,你想得什么?你能得什么?毕竟空就是绝对的空!绝对的空就是究竟空,究竟的空就是毕竟空。为什么叫绝对?如果有两个空,这里有一个空,那里有一个空,不能叫绝对空,也不叫究竟空,不叫毕竟空。毕竟空就是整个法界无量无边。没有量没有边都是空,才叫毕竟空!

  无量无边的法界都是毕竟空!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草木从林,男女老少,一切的身心世界,全都是梦幻泡影!如水中月,镜中花。包括你成道,成佛,涅槃,所有这些都是梦幻泡影,梦中游戏!你还在整天追求!

  追求世界上虚妄的东西,是妄念。追求菩提也是妄念!追求涅槃还是妄念!歇下来就是!歇下你的追求,歇即菩提!歇下妄心就到家了!你要顿悟法门吗?顿然歇下你的妄念!达妄本空,歇即菩提!你要悟无生的道理吗?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不生不灭毕竟空。

  宇宙和一切的身心世界都根本不可得。都是只能归你所用,不归你所有!世界上的金钱洋房小汽车,包括你的丈夫,你的妻子,你的儿子,亲友------这一切的只不过暂时的因缘和合,来到你身边,相互使用而已!这句话讲起来很难听!仅仅相互使用。并不归你所有!你不要认为他(她)就是你的,企图得到他,霸占她,好!你就起烦恼了。你这个妄念不符合规律性。你要爱他就占有他,占有他就控制他。控制不住就产生烦恼,就嗔恨。嗔恨就斗争,斗争就更加烦恼。发展下去,恶果难免!要想开了!这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暂时互相用用而已,从来不归你所有。你要占有,就是妄念!进一步说:本来这个世界就是毕竟空。根本没有东西归你所有,你什么也占有不了!

  问:从何而修?从什么地方着手修?哪里是下手处呢?现在好多学佛的人,学了十年不知道下手处在哪儿?到处跑,跑西藏啊,跑江南江北啊,跑得很累。碰到一个师父给他讲正法,他不相信,心还颠倒不已。

  还有人到处求。要求一个他预先心里设计的完美偶像,奉为师尊。偶像找不到,他就永不停息地寻求。上次有一个人跑到这里来,他觉得这个法很好。但是他说:这个师父长得不高,法相不够庄严,和他的偶像相差甚远。走的时候给师父说:

  “我要走了。”我说:

  “你走好了。我给你指点个方向。回去看慧律法师的光盘。”他回去真的看慧律法师讲法光盘。一看慧律法师,哎哟!偶像找到了!找到慧律法师做为偶像也不错。慧律法师讲所有的法都是真理正道。你找到这么个偶像当师父,听师父的话,再深入进去修学,那也是缘份!能找到就好,怕你一辈子找不到,那就麻烦了!

  答:从根本修。要从根本的地方下手!什么是根本?根本处就是不生不灭的清净心。要从不生不灭的清净心,这个真如自性下手。不要从分别意识去修,那个没法修。第六意识很难修。隐藏的分别执着。要从自性下手。我们心中心法要求大家从自性清净心下手。

  《楞严经》讲:第一开佛知见。开佛知见就是明白什么是清净心。明白了你的清净心,第二步修大定。大定怎么修?把清净心作为你修行的对象,用清净心指导你的言行,让你的言行符合这个清净心。这就是从根本着手,从根本修。修成楞严大定。修成楞严大定才能行菩萨道。所以,若问:从哪个地方着手修?从清净心,从根本修。从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不生不灭的清净心,那个真如自性,把他显露出来,以它为标准修。

  云何从根本修?答:心为根本。这个心就是我们的真如自性。就是我们的清净心。

  云何知心为根本?怎么知道这个心就是根本呢?为什么说这个心就是根本?

  答:《楞伽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一切万法为心所生!一切万法为识所现!不管真心也好,识心也好,一切虚幻的东西,都是你的心识所显现,都是为你的心识所化生。一切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好象很实在的东西,也都是你的真心显现。实相本质毕竟空!心一动就生出种种法。

  我们的六根对六尘,中间产生六识。三六共一十八界。加上地水火风空根识七大,就是二十五有。二十五有包括了一切法。

  你的心一动,六根对六尘产生六识,就是十八界,地水火风空根识显现。成就二十五有。于是一切万法显现!

  你的心不动。心灭种种法灭。你这个识心,识心就是妄想心。如果识心一歇下来,那么一切法都不生。妄心一歇下来,真心就显现。

  心不动是清静心,真如自性。心一动就是妄想。

  《楞严经》上讲五蕴:色受想行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   色身香味触法。中间生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七大:地水火风空根识。清净心显现,这一切的万法,全是你如来藏妙真如性。你不要只从相上理解,要透过相见到它的法体,又叫法性。它的法性跟真如性一样。所以一切万法当体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一切万法毕竟空。

  维摩诘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这句话要把它背下来!大家跟我念一遍: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为什么要把它背下来?现在相当多的人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他不用功修,不着力把自己的心修清净。总是向外面追求,这样要往生西方不可能!心不清净怎么能往生?如果心清静,现在已然是佛国净土极乐世界,还要再往生个什么?现前当下,活着的时候才能决定是否真正往生佛国!生时心未清静,临终难免更乱,死后往生极难!所以这四句经文一定要记在心里!

  现在修法的人,很多是着相修行。着相修行心不清净,越修越心烦。所以修行发愿者多,往生佛国者少。真正往生必须在活着时确定。活着心不清净,临终怎么能清净?活着整天烦恼死了怎么能不烦恼?有些人说:活着不需要多考虑往生,死了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活着不能清净,死后往生根本没有把握!关键是临终一刹那!

  你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发愿往生其他佛国净土,趁自己活着还有口气的时候,就要争取实现内心清净,没有烦恼。这样你死了才有把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要骗自己!千万不要糊弄自己!一定要对自己的灵知负责!真正的实事求是的用功。心清净了,心净则佛土净。现在每时每刻,每一个念头起来,都是毕竟空,都是没有一点烦恼,都是清清净净,了无挂碍,不是已经活在佛国净土了吗?!先不要说死不死。你今天的心清净,明天的心清净,今年心清净,明年心当然也清净了!过去,现在,未来因果不空!果报不空!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你以清净心为因,当然感召佛国净土了!如果天天烦恼,你怎么能够往生净土呢?所以说,如果时时心清净,必能往生佛净土!这是毫无怀疑的!

  遗教经云: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是说我们修行要一门深入,要专心。你不要今天修修这个,明天修修那个。像挖水井一样,这个地方挖二三尺三四尺没水。换个地方再挖,挖五尺没水。再换地方。你老换地方,就老挖不出水。你要事先探测好,这个地方下面肯定有水,你一旦开始挖,挖不到水不罢休。一直挖下去,总会挖到水。

  修行也是这样。要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先要选择好,探测好。探测地面下多少米有水,坚持挖下去。修行起始,先要选择一个法门。这个法门要与你相应。一旦选好了,就一门深入,你一定能够成就!  心如果专一,没有事情不能办,没有事情办不成!所以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修学佛法不但要广学多闻,更要一门深入!广学多闻是对一门深入而讲,一门深入是对广学多闻而说。广学多闻是指普遍学习经律论三藏,精研戒定慧三学。一门深入,是你要心念专注,从一个修炼法门入手,轻易不要改变。不是专注那个法门,其它佛学理论都不学了。

  其它学,是普遍的学。比如念经,三藏十二部经典,你选择一部经。最好是了义经。如果你明白了,不了义经也是了义经。你把这部经文融会贯通。熟悉到看到前面经文,就知道后面。你看到中间就知道两头。把这部经全部弄通,这部经放在那里,你从头到尾全部可以讲出来,它已经融入你的血液里。

  象《楞严经》。我专门看这部经。闭关最后一年,不知看了多少遍。当时我手中的《楞严经》十卷有十万多字。是茗山老法师用小楷字手书的。十万多字一口气合下来。没有段落,只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不像《金刚经》那样分为段落几品几品。开始看不懂,也不知讲什么。这几句讲什么?那几句讲什么?很难把它连贯起来,融会起来。没办法分段落。很难领会,更难记忆。

  几遍看下来看不明白。这部经怎么这么难看?难懂?只好先看古来大德的那些注释。憨山大师的注释。宣化上人的注释。还有《正脉论》等等。所有的注释看完了,回过头来看这部楞严经,就有点明白了。看明白之后,我说:佛讲这部经,满满一整片,为什么不分段呢?看起来让人这么累!

  于是我着手把它分成五个部分。让以后读经人省力一点。《楞严经》第一部分:见道位。第二部分:修道位。修证楞严大定。第三部分:行道位。广行菩萨道。第四部分:证道位。证到佛果之位。第五部分:助道品。就是从凡夫到成佛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事情,以及怎样处理。照见五蕴皆空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境界?有多少种阴魔,修行者如何对待处理?这叫助道品。

  这样划分之后,你再去看这部经,从头到尾,纲举目张,脉络清晰。看了前面知道后面,看了中间知道两头。整体一下子明明白白。从哪到哪是见道位。从哪到哪是叫你修楞严大定。从哪到哪是讲行菩萨道。你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把这样的一部经看懂了,你把其他的经拿来看,都一样。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法,都是一个鼻孔出气。就是语言随众生不同根基变变而已,都是自性流露。

  你把一部经深入弄懂了,所有的经拿来你都懂,你都明白。有的经只要讲了题目,你知道这部经大概讲什么?怎么缘起?了义的还是不了义的?你都能知道。

  这叫一门深入。不管是修行法门也好,看经也好,还是你专致地做一项工作也好,如果制心一处,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没有办不成的!开公司也好,办其他的事情也好,只要你专心一致去做,没有做不好的。人的心太厉害了!心的力量比一切力量都大!所以我们这个心叫般若波罗蜜多心。

  经云: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这四句话非常重要!一般的人不这么做。不象圣人那样。明心见性的人,他知道这颗心就是佛。明心见性的人就是圣人。大乘佛法真正明心见性的人,就是初地菩萨。初地就是刚刚登地。达到见道位。换句话说:学佛的见地已经到位了。学佛以明心为见,以见性为地。你见地到位,这个地就是我们的性地。这样的话,你就是圣人。你习气再重再重也不怕!你不会再颠倒了。你就是颠倒,也是暂时的。你习气再重,七上人天,必定圆成佛果。

  圣人求心不求佛。魔来魔斩!佛来佛斩!文殊菩萨显相,我文喜是文喜,你文殊是文殊。今天打死你。自己作得了主了。现在一些大祖师,一些修行成就的人,是大菩萨再来。为了弘法利生他会度一些有缘的人。

  大家在梦中,在禅定当中,看到佛菩萨,包括我们的师父元音老人,你千万不要求啊!佛来佛斩,魔来魔斩。要求自己这个心!这个心就是佛!不要求外面的佛。心外无佛,佛就是你的心。这个心才是真佛!愚痴的人求佛不求心。这个心整天散乱不管它,到处求佛,求灵感,求感应,求佛菩萨加持。求感应会出问题!离著魔不远!

  我们讲过几个求感应的公案。整天打坐求,哎哟!佛显相给我看吧!上海有个居士,修黄教。他打坐打很多年了。一次看到佛了。后来每天打坐都看到佛。他打电话问他的上师:

  “我每天打坐,佛祖给我显相放光。听人家说佛显相有假佛和真佛。不知道我看到的,到底是假佛还是真佛?”上师说:

  “我告诉你,有个检验真佛假佛的办法。看到佛显相,你念:嗡阿吽!这三个字发蓝光红光白光,然后照他。如果是真佛,他如如不动。如果是假佛,你念这三个字,他就消失了!”

  他又打坐的时候,见佛显相。他就念嗡阿吽,嗡阿吽,嗡阿吽------ 佛相如如不动。他说:

  “哎!这是真佛!真佛都显相给我看。我不得了!我的功德因缘很殊胜啊!”他高兴得不得了。天天求佛显相。每天打坐,佛都显相。后来这个佛开始说法了。真佛,法身佛无相,也不说法。假佛就说法。 “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这个有相的佛,开始说法了:

  “你这个居士功夫不得了啦!你的功夫可以飞上天。你现在从窗户飞出去吧!”

  他是佛啊!我怎么敢不听佛的话。于是他从窗户“飞”出去。当埸摔死。他不知道学佛不能求,什么也不能求!一切相毕竟空,归无所得!什么也没有,你求什么?学佛这么久了!应该知道我们这个心,觉悟就是佛!外面的不是佛,真佛在自己心中!

  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身体和心,是相对的讲。不是说有智慧的人,身体就不管它了。我要过午不食。我要辟谷,多少天不吃饭。最后胃搞坏了,身体闹出许多病,没法修行了!

  身体和心两者相比较,要更重视心的调整。并不是说身体不重要,身体很重要!当你不明白心的时候,要借这个身体来修。修行的人必须保重这个身体!但你不要从身体搞下手,整天在那里搞气脉明点,搞不出什么明堂!

  你要从心下手。从内心念头下手!念头起来,看住它!念头毕竟空!你时时这么观照,很快!所有身心气脉都会逐步打通。你的心清净,没有乱七八糟的杂念,身体气脉血脉就会畅通无阻。你的内心烦恼很多,你的腿和脚就痛,血脉不通,不通则痛。

  所以调心是主要的。把心调得非常清净,没有妄念,你的身体一定会好!三界唯识,万法唯心!整天调身体,你的心七情六欲妄念很多,这个身体能调好吗?身体不好,生理影响心理,心也难调。这叫本末颠倒,本末倒置。我们要把心抓住,心是王嘛!身体是附臣。把心王调整好了,身体自然会好。

  这两者是比较而言。不是说叫我们调心,整天念经打坐,持咒念佛,身体也不管它。衣服也不注意穿。冬天很冷了,衣服穿的很少,闹感冒了。感冒以后没法打坐,心就很乱。身心一致,不可偏废!

  佛名经云: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故知善恶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为根本也。  佛名经讲:我们一切的罪业,一切的善业功德都是由心所造。所以罪从心生,还从心灭。修行人以持心戒为本。什么叫心戒?你的心动了,起念头要害人家,就已经犯戒了。不是必须动手杀人,才叫犯戒。你动了念头,这个人我恨死他了,想要把他杀掉,已经是犯了很重的杀戒!你的恶念已经动了,恶心已经起来了。已经在八识田中种下种子。所以大乘菩萨必须持心戒!心要时时观照,保持如如不动。佛陀多次讲到:万法唯心所生。罪从心起,还从心灭。  善恶一切都是由心所生。

  法律调查一个嫌疑人,定罪时非常注重考虑罪犯的作案动机。以作案动机定罪行轻重。故意杀人,罪行就重。故意杀人犯一定枪毙。无意当中把人伤害了,罪行相对为轻。开车不小心把人家刮伤了,罪比较轻,按事故处理。这个人是你的冤家对头你开车有意追着他,要撞死他,那是蓄意谋杀,定罪最重。主要是从心理动机定罪。

  一件事情是善是恶,不能从相上划分,要从内心分别,从心记罪。你看到某大菩萨做的事情不如法,你并不知道他的心。他很可能是为了救度某个众生。心如果是善的,不能记罪。咱们上次讲的公案。释迦牟尼佛修菩萨道的时候,为了救一整船的人,把企图杀人图财的贼杀掉。因为这个贼要杀掉一船的人谋财。如果贼心得逞,他的罪业太重,下地狱都还不清。为了不让贼犯罪,先把他杀掉。结果是救了一船的人的生命和财产。也救了这个贼,只有菩萨自己一个人承当地狱重罪。菩萨非常慈悲,大慈大悲才会这样做。

  这是一个例子。一切事情都是从心记罪。善恶是非,心是根本。  我们修行的人,更是这样。这个心指的是真如自性。真如自性就是我们修行的根本。修行人要先找到真如自性。找到真如自性,就是明心见性!不明心见性,你不知道怎么修?所以修行的根本是明心见性!不明心见性,从外缘修,都是盲修瞎练。心外求法,就是外道。严格来讲阿罗汉还是外道。因为他没有完全明白心地理念。

  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一定要明白真如自性。识根本就是明心见性。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明白我们的心,见到我们的本性。

  若不达此理,虚费功劳,于外相求,无有是处。你不通达明心见性的道理,不领会明心见性的意义,学法没有益处。《坛经》上五祖弘忍告诉六祖惠能说:不明心见性,学法无益。为什么?因为从外相求是妄念。所有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都是水中月,镜中花,了不可得。都是虚妄的,毕竟空。你把它当有当真,费尽全身的力气,毕生的精力追求它,最后神魂颠倒,神志不清,身体不好了,心理也不正常。

  从外相上求,要想得道,要想不烦恼,要想得到佛法的利益,根本无有是处。现在佛教最大的悲哀,就是大家依然习惯于从外相上求。从心地上用功,很多出家师父都不太懂,也不愿意这样做。认为赚钱多就是有福报。好多人认为有钱就有福报,然后拼命去赚钱,在佛门中竟也把金钱看得这么重!天天做经忏赚钱。我这寺院钱最多,我这寺院房子盖的最漂亮,我这个寺院就是最有福报。住在这种寺院的人最有福报,我这方丈最有福报。这就是末法时期佛门的最大悲哀。

  禅门经云: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外相上求,不从心地上用功,虽经多少劫的修行,你要成道,要成佛,不可能!大德说:着相修行万千劫,未见本性不成道!要把修行的机理搞明白,一定要着眼于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把身心世界全搞明白。这个心的体相用,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宇宙世界和人生,这一切的实相是什么?你的心是什么样?宇宙是什么样?宇宙和你的心是什么关系?这些你都要搞明白,不搞明白就不叫明心!

  一切宇宙,一切法就是你的心,是你的心所化现!对此有定解,你才能从内心真正用功!于内觉观,如一念顷,即证菩提。着相修行千万劫不着边际。如果回光内觉内观,在心地用功,刹那间便见性体,即得正觉!时时回光返照,观照自心,念起即觉,觉便化空,不随念走。就这么用功。

  观照你每个念头起处,每个念头都是毕竟空,每个念头都是真如自性,你就和佛一样!我们要这样用功。那样的话,当下就是,刹那间成佛。刹那间即成菩提。

  问:夫修根本,以何法修?答:惟坐禅,禅定即得。要注意!坐禅不是要我们坐在那里不动。完全不是这个意思。对禅定应有正确理解。不是坐在那里,一步一步证四禅八定。四禅八定就是色界四禅,空界四定。你坐在那儿四禅八定不动,不见性就是外道。无色界就是空界。能够入定很长时间。入定最长,能达八万四千大劫。到时还要出定。因为没明心见性,出定一看,山河大地还是这样,我还有烦恼,白修了。他开始诽谤佛法,下三恶道。禅定不是单指四禅八定的定,还有佛的定,就是楞严大定。

  禅门经云:求佛圣智,要即禅定。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善根。我们好多人修行,不修禅定。说什么在动中练,在动中修行就足够了,还要打什么坐?他自己不会打坐,叫周围的人也不打坐。为什么?他的腿脚很痛,坐不住。我碰到好多学生,他修心中心坐不下来,就想念佛好,叫周围的人不要修心中心法,大家都念佛,以为念佛最好,念佛不用打坐。

  其实念佛修净土也要打坐,结手印,这样容易入定。整天散心念佛,这里念阿弥陀佛,那里想别的事,怎能降服其心?你去问问念佛的人,一天念多少佛号?大多是有时念念,有时不念。没有用佛号把妄念摄住。不修禅定,妄想喧动,心乱得不得了!做不了主。

  看不住心念,碰到事情,习气就上来了,业力就上来。骂人打人,经常光火。小孩子明明没有做错,你心里烦了,就打儿子。噼里啪啦拿他出气,打完了后悔,到佛像面前作忏悔。第二天又打。就是因为看不住心。有时上班回来,单位的事情很烦。回到家里,老公可能说了几句,心里更烦。做晚饭也不愿意做,不愿意做没吃的,还得做。拿餐具噼里啪啦敲锣打鼓。老公说:你怎么光火了?怎么生气啦?我没生气!我生什么气?还是噼里啪啦的打锅敲盆。这就是你的心散乱,你看不住你的心。你不知道你在干什么!

  不修禅定怎么行?不打坐怎么行?念想散乱,心中喧动,没有禅定的功夫,会破坏我们的善根!《楞严经》讲得非常清楚。先开佛知见,以佛知见指导你的言行。以真如自性作为标准,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从真心下手修,修成到一定程度,打坐时心非常清净。下坐时了了分明,一念不生。行住坐卧时时刻刻全是这么清清净净,明明白白。楞严大定就修成了。八风吹不动!顺的这样,逆的也这样。好的毕竟空,坏的也毕竟空。

  楞严大定修成,做一切事情就非常自在!非常舒服!非常轻安!叫你烦恼都不可能。这个时候你广行菩萨道,在行菩萨道当中度无量众生。消除你无量尘沙惑和无明惑。尘沙惑和无明惑要在度众生中消除。没有众生你不可能消除这两种迷惑,不能圆成佛果。

  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答: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 禅定!禅定!全是在心地上用功啊!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什么叫妄念不生?妄念本来就是空。达妄本空,不用除这个妄念,念起即觉,放下就可以了。一切事情到你这全放下。这就是你本来面目,就是你的禅!你妄念不生,你一念不生,了了分明,这就是你的禅!坐见本性。我们如如不动,就是见我们的佛性,这就是禅定。什么是禅定?时时妄念不生,时时了了见性,就是禅定。

  禅宗有句话说:一时不见本,等同死人。就是说,你行住坐卧时,一刹那离开自性不观照的话,你就如同死人一样。有这个身体,不知道自性,这个身体如同行尸走肉。所以要时时观照这个了了分明,如如不动,不生不灭的本性。这样就叫禅定!

  本性者,是汝无生心。无生心就是不生不灭,不动不摇的自心本性。无生法忍是真理实相证悟后的心态。念佛念到花开见佛悟无生,便证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共同宣扬的一个真理。无生法是宇宙间的真实相状。哪一尊佛出世都宣扬无生法忍。无生是真理,是不生不灭的真理。毕竟空不生,毕竟空不灭。你以后成佛了,也会去宣扬这个无生真理。过去佛,未来佛是这样,现在佛讲的也是这个无生道理。

  定者,对境无心。 什么是定?见一切相非相就是定。境就是一切相,一切境界。你碰到一切境界的时候,心中如如不动,没有心,无心。就等于你见一切相非相,见一切相毕竟空,那就是定。一切事情到你面前,心都如如不动。八风吹不动,就是八地菩萨。其实我们这个法不讲几地几地,讲的是即身成佛,当下成佛!八地还太小啦!这个法见性就成佛!顿悟法门,不跟你讲层次阶段几地几地。你们如果见一切相都毕竟空。相也毕竟空,心也毕竟空,心和相都毕竟空,如如不动。你这个心就是无心。你对相心不动念,就无心了。你的心每起个念头,都毕竟空。你的心就是无念。无心就无念,就是定!

  八风不能动。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 不是八地不八地的,  再往上才入佛位。虽是凡夫,即入佛位。什么叫八风?利就是利益。金钱利益等等。衰就是衰败。做生意失败,本来想赚一百万,现在亏了一千万。事业衰败没法过了,跳楼自杀。毁就是毁谤。明明没这个事,人家无中生有,就说你有,说一些败坏人格名誉的是非,就是毁谤。能够心不动,装作没听见一样,很不容易。誉就是名誉。有人说:我做人一辈子,就是为了名誉而活着。你累不累?名誉就是面子。面子值几分钱?有的人被这个面子,被这个名誉压得一辈子喘不过气来,被名誉转去了。活得非常被动,拘束,很不值!当然也不是不要名誉,但是你不要被名誉压着,为它所转。称就是表扬称赞。讥就是讥讽刺伤。苦是病苦,痛苦。人间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蕴炽盛。苦苦。连苦都不知道是为苦苦。乐就是快乐欢乐。就是苦和乐相对的那个乐。而不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极乐。西方极乐世界的乐是绝对的乐,究竟的乐,毕竟的乐。八风中的乐指的是二元世界相对的乐。有乐就有苦,相对而生。八风现前,你如果能够不动,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2)

  【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下】

  诸方,就是四方。

  【诸方门人】

  也就是四方的修行人。

  【参问语录】

  来参访慧海大师。

  【师讳慧海。】

  这就是在介绍他的名字,【讳】就是尊称。他往生以后,人家不敢直接称他的这个名字,所以叫做慧海。

  【建州人。姓朱氏。】

  跟我们法然师同姓,姓朱,姓朱的都是贤人,你看法然师也很厉害,个子虽然小,禅定功夫很深,不会执着。我觉得矮个子都比高个子厉害,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感,好像有一点自夸的意味,高个子也是有很厉害的,不过感觉上,矮个子的往往比较厉害。

  【依越州大云寺】

  这都是一个地方,建州啦,什么越州啦,这都不用去了解,反正在哪里都没有关系,就是一个地方。

  大云寺【智和尚受业。】

  这就是他的师父,跟着他修行,所以他的师父叫做智和尚。

  【初参马祖。】

  他就去参访马祖道一禅师。这个马祖不是北港那个妈祖,拜托你要参对,不要拼凑错了,你可不要像某位老人家写书,将两三百年的人全都凑在一块了,听了就想笑。这个马祖是禅宗的祖师。他便来参访马祖。

  【祖问:从何处来?】

  祖师大德第一句话一定这样问你:你从哪里来?曰,他就这样说。

  【曰:越州大云寺来。】

  我是从越州大云寺来,由大云寺来。

  【祖曰:来此拟须何事?】

  这个【拟】就是准备。你来这里,你准备要做什么呢?你要做什么事情呢?【拟】就是就是预先计划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来这个地方,你是准备要做什么事呢?

  【曰:来求佛法。】

  我是来求佛法的。这个祖师,马祖就说了。

  【祖曰: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

  祖师在讲话都是一针见血。自家宝藏就是说,你自己就有一个清净的本性,你只要回光返照,你无量的智慧本自具足,你为什么不照顾自己的本性,把清净的宝藏照顾好呢?你抛家散走做什么呢?离开你的地方,跑到我这个地方,散走做什么呢?我这里一物也无。因为禅宗是毕竟空,当然无求法者,无法可求,说法者无法可说,当然是一物也无,要求什么佛法?你是求什么佛法呢?

  【师遂礼拜问曰:】

  师就这样问。

  【阿那个是慧海自家宝藏?】

  这个【阿】字就是口头语,没有什么意思。啊,那个慧海自家的宝藏,啊,是哪一个呢?啊,哪个是慧海自家宝藏呢?这个【阿】只是口头语,没有什么特殊的意思。【阿】就是等于说我们现在,如果讲一句比较接近的就是说:是谁啊,那个,是谁啊,我慧海自家的宝藏呢?

  【祖曰:即今问我者。】

  你现在跟我说话的,你就是,你就是。

  【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师于言下大悟。】

  前后只有两秒钟,开悟,生死解决了,哪像我们搞了一牛车,搞到今天,我讲得口沫横飞,你们还是没有消息。师于言下大悟,只有几句话而已,你看看。师曰:即今问我者是。我现在念一遍给你们听:现在问我的就是,是你的宝藏,一切具足,无欠少,使用自在,你何必向外求。使用自在,你何必向外求。这样才花三十秒而已,我念一遍,只花二三十秒而已,师于言下大悟。我们也是言下大误,误会的【误】,那差别可就大了,言下大误,听错了。

  【识自本心。】

  就了解他自己的本心。

  【不由知觉。】

  不是用意识的感觉。

  【踊跃礼谢。】

  不是从知觉里面,是从本性悟出来的。踊跃就是很欢喜的礼谢。

  【师事六载。后以受业师年老。遽归奉养。乃晦迹藏用。外示痴讷。】

  师侍六载,【师】就是慧海禅师,侍奉马祖道一禅师六年,六载就是在马祖道一禅师之处六年。后因受业师年老。翻开前面那一页,受业师,第三行底下,依越州大云寺智和尚受业,就是回来照顾这个智和尚,受业师,就是回来越州,就是他师父年老,年纪大了。你想想看,大彻大悟的人,还不忘他师父的恩,哪像现在的徒弟,跟师父大呼小叫的,你一句我一句的顶嘴,怎么敢跟他师父一支长一支短呢(顶嘴)?现在的徒弟就很难教化了。他是一个大彻大悟的人,感恩他师父,他师父有没有开悟不管,但是他知道师父年纪大了,又回来照顾他。照顾他。遽然归奉,遽然就是突然,因为突然病了,年纪大了嘛,所以【遽】是突然的意思,很快就回来奉养他的师父,受业师,乃晦迹。【晦】就是藏起来,隐瞒起来。晦,本来是指光线很暗的意思,阴天,或者是初一的月光,【晦】就是暗的意思。【迹】就是掩盖起来。【晦迹】就是不让人家知道,【藏用】就是隐藏起来,外示痴讷,外表示现得很鲁钝,【痴】就是看起来傻愣愣的,【讷】就是不会讲话。看起来傻傻的,不太会讲话,但是他却是一个大彻大悟的人。所以

  【自撰顿悟入道要门论一卷。法姪玄晏。】

  那么这个【法姪】就是出家人的眷属。譬如说我的师兄,同样是煮云上人剃度的我们师兄弟,我的师兄剃度的徒弟,他就要称我师伯。法姪就是出家的眷属的称呼,就像世俗人所说的侄儿一样,玄晏。窃出就是偷,偷偷的。

  【窃出江外呈马祖。】

  偷偷的将他的著作拿出来。江外呈这个马祖道一禅师。马祖道一禅师看完之后。

  【祖览讫。】

  看完之后,

  【谓众曰:越州有大珠。】

  越州这个地方有一颗大珠。

  【圆明光透。自在无遮障处也。】

  因为他已经大彻大悟了。

  【众中有知师姓朱者。】

  大众当中,有人知道慧海禅师是姓朱。

  【迭相推识。】

  【迭】就是互相,迭:互相。【推识】就是说为他人介绍。互相介绍:你应该去那里参访,这位祖师是开悟之人。

  【结契来越上。】

  结契就是结伴,【契】就是约好。约好了,大家一起来越州参访。

  【寻访依附。】

  依附就是依止,寻访就是参学,来参学,来访道、访问、参学,依附就是来请教他,依附就是依止他。依止就是停止的【止】。

  【是号大珠和尚。师谓学徒曰:】

  慧海他就这样说:

  【我不会禅。】

  我不了解禅。

  【并无一法可示于人。】

  两个立叫做并。我这里连一个法都没有,也没有什么可以开示大家的。

  【故不劳汝久立。】

  我这个地方无一法可开示你,你不需要站这么久等待。

  【且自歇去。】

  你自己好好的去休息。

  【时学侣渐多。日夜叩激。】

  叩激就是求问。

  【事不得已。】

  这是不得已的,参访的人太多了。

  【随问随答。】

  随问就随答。

  【其辩无碍。】

  所以他的辩才就无碍。

  【时有法师数人来谒。】

  【谒】就是参访,就是来拜访。

  【曰:疑伸一问。师还对否?】

  【疑伸一问】意思就是如果我现在提出一个问题来问你,那么师你是不是还对?你是不是要回答我呢?疑伸一问,师还对否?我现在准备要问你一个问题,你是不是要回答呢?

  【师曰:深潭月影。任意撮摩。】

  深潭就是那个潭水很深,潭水很深的时候,月亮在天上,映现出月亮的倒影。你任意撮摩,意思就是说,你任意的撮摩,因为世间总是虚妄的东西。月亮是真实的,投射到这个水里面,变成虚妄的月影,所以他的意思就是说,在虚妄的世间里面,你怎么问都不要紧。意思简单来说,他得到毕竟空的这个观念,你怎么问都没有障碍,深潭里面这个月影,这个潭里面的月影,我们伸手去摸的话,一定摸不到,看是看得见,随便你怎么捉取,任你怎么捞月,统统捞不到。意思就是说,虚妄的人生本来无可得,你怎么问都有办法,你尽管提出问题来。

  【问:如何是佛?师曰:清潭对面。非佛而谁?】

  清潭对面,非佛而谁?清潭对面,就是讲这句话的人就是佛。那么这句话也可以说,如果有人去清潭面前照射,照射就是说我去看倒影,虽然是虚妄的影像,那个当下就是佛。意思就是虚妄当下,就是本来的面目。清潭月影,投射到月的话变成月影,但是如果你到清潭去,对着面照,照着这个清潭的水,那个就是佛。虽是虚妄的东西,本来就是真实,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非佛而谁?那不是佛,又是谁呢?在座听经的诸位,你们现在就是佛,非佛而谁?

  【众皆茫然。良久。】

  【良久】就是经过一段时间。

  【其僧又问:】

  他又问。

  【师说何法度人?】

  你是说什么法度众生呢?

  【师曰:贫道未曾有一法度人。】

  我并没有说任何法度众生。说法者无法可说。

  【曰:禅师家浑如此。】

  修禅的人都是这样子,讲那个话,不晓得在讲什么东西。禅师家浑如是。这个【浑】就是全部都是这样子,讲的话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浑如是,都是这样子。

  【师却问曰:大德说何法度人。】

  大德你是说什么法度人呢?

  【曰:讲金刚般若经。师曰:讲几座来?曰:二十余座。师曰:】

  这部经是谁说的呢?

  【此经是阿谁说的?僧抗声。】

  抗声就是说不满,不满他的话,因为当然是谁讲的罗。抗声就是说,表示心很不满、不平。抗声,【抗】就是有一点不满。

  【曰:禅师相弄。岂不知是佛说耶?】

  禅师你真是爱说笑,这本来就是佛讲的啊。

  【师曰: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是人不解我所说义。若言此经不是佛说。则是谤经。请大德说看。】

  就像六祖讲的:试说看。六祖常常问的那一句话:试说看。你说说看。吃力了,这下子就吃力了。此经什么人说的?你若是如来所说,如来有所说法,这样就是诽谤佛。佛陀说:如来没有说法。这样就不了解佛的意思。要是说这本经不是佛说的,那就完蛋了,因为一切经典都是佛说的,此则是谤经,请大德说说看。

  【僧无对。】

  无言以对。

  【师少顷又问:】

  过了一会儿,师又问:

  【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大德】请你说说看,

  【且道阿那个是如来?】

  哪个是如来?你说来我听听看,什么是如来?

  【曰:某甲到此却迷去。】

  某甲就是自称:我到此时有些迷惑了。

  【师曰:从来未悟。】

  你根本就不悟,

  【说什么却迷。】

  你连悟都没有,你说什么迷呢?却什么迷呢?

  【僧曰:请禅师为说。师曰:大德讲经二十余座。却不识如来。其僧再礼拜。】

  再次礼拜。

  【愿垂开示。】

  请你慈悲开示。

  【师曰:如来者。是诸法如义。何得忘却?】

  如来即是诸法如义,你怎么可以忘记呢?

  【曰:是。是诸法如义。】

  没有错。

  【师曰:】

  慧海禅师就说,大珠和尚就说:

  【大德。是亦未是。】

  大德你说是,实在是不是。

  【曰:经文分明。那得未是?】

  哪个不是呢?这慧海禅师说,意思就是说,哪个不如呢?大珠和尚就问他:

  【师曰:大德如否?】

  你如吗?意思就是说,你的心有没有如如不动啊?

  【曰:如。师曰:木石如否?】

  那么木柴跟石头是不是也是如如不动呢?

  【曰:如。】

  对,也是如,也是不动。

  【师曰:大德如同木石如否?】

  两者有没有相同呢?

  【曰:无二。】

  不二,都一样。第六页。

  【师曰:大德与木石何别?僧无对。】

  糟糕,到这里又停下来了。

  【乃叹云:此上人者。难为酬对。】

  【酬对】就是问答。这个人很难问问题,也很难回答,难为酬对。这个【酬】就是一种回馈给对方叫做酬。你来做工,你一天的报酬多少。【酬】就是说回馈给对方叫做酬。这个人很难应付,没有那么简单,人家是大彻大悟之人,我们能跟人家谈上什么话呢?我告诉你,你跟大彻大悟的人说话,你一定输的,你是绝对讲不赢他的。佛法是圆通的,你怎么讲得过他呢?他怎么讲都对。

  【良久却问:如何是大涅槃?师曰:不造生死业。问曰:如何是生死业?师曰:求大涅槃是生死业。】

  这个要划下来。

  【舍垢取净是生死业。有得有证。是生死业。不脱对治门。是生死业。】

  如何是大涅槃?什么叫做大涅槃?不造生死业。问:什么是生死业?大珠和尚说:求大涅槃是生死业。这个世间人会吓一跳:啊?求大涅槃竟然是生死业?意思就是说,你有所求,还执着有一个大涅槃可求,大涅槃就无一法可得,哪有什么可求,求变成执,执就变成生死业,求大涅槃是生死业。舍垢取净是生死业,你还有一个垢净的观念,还有一个垢可舍,还有一个净可取,不能当相即道,不能当下如如,你就不是道,你就是生死业。有得有证就是生死业,不脱对治门是生死业。什么叫做不脱对治门?就是说:哎呀,我的习气不好,我控制一下。对治门就是控制一下,你没有把那个控制,变成一种自然的本性,你就是生死业。本性不能让你控制的。我现在在生气:我要忍耐,我要忍耐,我一直忍耐。那还是生死业啊,一切法根本无相嘛,连那个忍耐的观念都没有嘛。这个就是本来的东西啊。不脱对治门,意思就是说,我这个人不肯布施,我现在学习布施,我一直布施……我在布施。那么你那个念头,你为了对治这个悭贪,你拼命的布施,那也是生死业啊。菩萨布施一百元,不执着一百元,菩萨布施一百万,他也不执着一百万数量对他也没有什么作用,他根本不要对治,他连得都没有,哪里有施?他连布施的观念都没有,哪里有什么施舍?所以不脱对治门。对治门就是专门对治我们的缺点,你没有摆脱那个控制的念头,那就是生死业。

  【曰:云何即得解脱?】

  要怎样才能说是解脱呢?

  【师曰:本自无缚。不用求解。】

  笑死人了。你看禅师在讲话,实在是很厉害!

  【直用直行。是无等等。】

  你就按照你的本性,去反应,去反射,一切随缘,你就是无等等,这个就是最高的境界,不假任何造作。师曰:本自无缚,不用求解。没有人束缚你,你何必求什么解脱呢?你是要绑住什么呢?你要绑住什么东西呢?对不对?云何即得解脱?本自无缚,不用求解,直用直是。直用就是用本性的妙用,本性的造作,就是平等法,无等等法,没有一法比这个更了不起。

  【僧曰:禅师如和尚者。实谓希有。礼谢而去。】

  像和尚你这样的禅师,很了不起,实在是希有,礼谢而去。

  【有行者问:】

  有一个修行人问。

  【即心即佛。那个是佛?师云:汝疑那个不是佛?】

  即心即佛,那么到底什么人是佛?他说:那么你疑哪个不是佛?你说来我听听看。

  【指出看。】

  你怀疑哪一个不是佛?你指给我看看,哪个不是佛?

  【无对。】

  默然不语。所以遇到禅师都要默然,默然也不对,默然也是执着。

  【师曰:达即遍境是。不悟永乖疏。】

  划起来。通达了本性的道理,你面对一切境界就无障无碍。若是不悟,你就永远偏离。【乖】就是违背,【疏】就是离得太远。好了,我们那个信封到今天还没有做好,还有没有剩下来啊,你们今天帮师父一个忙,不要一直拖啦,拜托。不要一直拖拖拉拉的,这样不好,楼上的人拜托一下,师父请求你们,拜托拜托,我讲经给你们听,你们帮我装信封,拜托。你们法师到楼上去,因为这里有女众,不好。我们还没有到本自无缚,不用见面。我们还没有到这种境界,所以我们还是躲在楼上比较安全,因为你们这些女众太可爱了。这个信封,拜托拜托,最好今天就把它做完,稍微慢一点回去,你们假设说,让你们慈悲喜舍啦,大慈大悲啦,就这样子,希望你们能够帮忙,现在才九点十分,人多一起做才会快,有时候一天才来两三个人帮忙装信封,那就要做很久,那很拖延时间,师父已经讲了一个钟头再四十分钟了,对我的责任应该已经交代得过去了,希望你们从九点十分做,至少也做一小时,蔡淑芬你负责一下,拜托,谢谢大家。若是要借钱给师父的人,下课后拿来我这里交,不要紧,我在这里等钱。好,下课。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卷下第七页,正面算来第四行,《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下,第七页,前面算来第四行。

  【有律师法明。】

  我们讲堂也有一位法明师。法明

  【谓师曰:】

  法明律师就对大珠和尚这样说。

  【禅师家多落空。】

  意思就是说,参禅的人都落在空虚当中。落空就是不着实际。

  【师曰:】

  大珠和尚就这样说。

  【却是座主家多落空。】

  实在是你们才落入空当中,虚无缥缈的东西。

  【法明大惊曰:】

  法明大惊这样说。

  【何得落空?】

  我们怎么会落入空呢?

  【师曰:】

  你研究戒律的东西,戒律都是写在经典上。

  【经论是纸墨文字。】

  以前没有打字,以前都是用毛笔。用纸、墨、文字。

  【纸墨文字者俱空设。】

  空设的意思就是方便而设,这个【空】就是解释做只是方便而设的。为什么说方便而设呢?

  【于声上建立名句等法。】

  意思就是说,于声上,就是说我们讲话,佛讲出来的法,透过文字,将文字写在纸上,就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经论,所以经论是纸跟墨、文字所组成的,最初是由佛的音声而来的,所以音声变成有形的东西,那么就是文字,所以说:于声上建立名。【名】就是名相,【句】就是比较长的名相,叫做句子,所以建立名句等法。

  【无非是空。】

  意思就是,这个【空】就是不实在的,声音、文字、经论,那都不是实在的,无非是空,就是这个都不是实在的。

  【座主执滞教体。岂不落空?】

  座主,也就是说你执着于教体,佛所教的这个体性里面,岂不落空?难道没有落空吗?

  【法明曰:禅师落空否?】

  禅师啊,你是不是落入虚无缥缈的东西啊?不扎实际修行的东西啊?

  【师曰:】

  大珠和尚就这样说。

  【不落空。】

  这里的【空】不是空性的空,这里的空是指虚无的东西,不实在的,不是真正在修行。大珠和尚说:不落空。修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曰:何以不落空?】

  法明律师就这样问:你为什么没有落入虚无的空呢?

  【师曰:】

  大珠和尚就这样说。

  【文字等皆从智慧而生。】文字就是【大用现前。那得落空。法明曰:故知一法不达。不名悉达。】

  我们若是一法不达,不能叫做悉达。他将印度话的siddhartha误会成中国话。梵语【悉达多】是一切义成就,他现在将音译【悉达】是把它当作中国字,所以说知一切法不达。他解释为:【悉】就是一切,【达】就是达到,其实【悉达】, 不是这个意思,siddha那是一种印度音,他将之解释为中文,所以很吃力。所以故知一法不达,不名悉达。大珠和尚就这样说(【师曰:】):你这个学戒律的人,研究戒律的人,

  【律师不唯落空。】

  不是只落入空,落入不着实际的修行。

  【兼乃错用名言。】

  又用错文句了。律师作色,也就是不高兴,就问。

  【法明作色问曰:】

  也就是不高兴。

  【何处是错?】

  错在什么地方呢?

  【师曰:律师未辨华竺之音。】

  【华】就是中国,【竺】就是印度,你是学戒律的人,大家称你为律师,竟然连中国话跟印度梵音都分不清楚,大珠和尚说:

  【如何讲说?】

  要怎么为人解说呢?

  【曰:请禅师指出法明错处。师曰:岂不知悉达是梵语耶?】

  你难道都不知道。佛陀所讲的这个都是印度话吗?他讲的siddha那不是中国话,不能解释说:【悉】是一切,【达】叫成就。不是这个意思哦。所以岂不知悉达是梵语?你难道不了解悉达是印度话吗?难道你不了解sidha是印度话吗?

  【律师虽省过。】

  省过就是反省:确实没有错,这是印度话,是我误解意思了,解释成一切通达,这样是错误的。

  【而心犹愤然。】

  心中还是有愤怒,这个就是修行没有从心地上下手。修行如果从心地上下手的话,连习气都断,连那个愤愤不平的习气都没有。所以讲实在话,禅还是最厉害的,即心即佛嘛。再看底下的小字。

  【具梵语。萨婆曷剌他悉陀。】

  萨婆曷剌他悉陀,这就是【悉达】全部的语言,【悉达】的音就是萨婆曷剌他悉陀。

  【中国翻云:一切义成。】

  一切的道理都有成就。

  【旧云:悉达多。犹是论略。】

  还是错误,而且把人家省略了,虽然翻成:悉达多。还是一个错误,又把人家省略了,全部应该讲:萨婆曷剌他悉陀。那就是说,中国话翻译成一切义成就。以前翻译成:悉达多,还是一种错误。第九页。

  【又问曰:夫经律论是佛语。】

  那是佛讲的道理。

  【读诵依教奉行。何故不见性?】

  这个律师就这样问:经律论是佛讲的道理,我按照经典读诵,依教奉行,这么久都不能明心见性,到底是为什么呢?

  【师曰:】

  大珠和尚就说。

  【如狂狗趋块。师子咬人。】

  【狂狗趋块】,太会形容了,这个禅师实在是太厉害了。【狂狗】就是比喻做学佛没有正知见的人,趋块就是比喻,执着文字、声音、笔墨的那个专门研究佛法的人。【狂狗】就表示说错用心,他学戒律,自称为律师,别人恭称他为律师,可是不懂得心地法门,不懂得明心见性的法门,【狂狗】表示知见,没有在心地上真的下功夫,【趋块】就是指执着于文字的律师。意思就是说,他外表看是依教奉行,可是心地上没有下手,只是变成学术的研究而已,虽然有一点点研究的功夫,可是习气不断、烦恼不断,不见性嘛,所以如狂狗趋块,就像一只狗,不分青红皂白的,人家丢一块石头给他,他跑过去就要咬了,那个石头不是狗的食粮,狗吃石头是不会饱的,人家随便丢一个块状的东西过去,就跑过去咬了。意思就是说,我们有心要学佛,可是拼命在这个文字里面打转、打转,文字不是法,不是本来的东西,错用心就喻为狂狗,趋块就是执着文字的意思,就像狗,随便丢一块石头给它,或是丢一块骨头给它,那根本是吃不饱的东西,它也啃得很高兴,自己还觉得很有成就。狗正在啃骨头的时候,你要是走近一些,其实你只是想从旁边经过,你只要从它身边走过去,狗就凶狠狠的瞪着你,一直瞪着你,看你是不是要来抢它的骨头,等到你走远了,那只狗才会安心的啃骨头,不然就一直咬牙切齿,狠狠的瞪着你,意思就是说,你没看到我正在啃骨头吗?你休想跟我抢。人也是这样,执着在文字上,觉得自己很有修行,就是这样:我是律师哦。律师,照样被治得服服贴贴的。不明心地,所以没有学顿悟法,就无法明心见性。狮子咬人,狮子咬人就是不正常,狮子本来是不吃人的,它吃其他的动物的,狮子咬人就是不正常。一个正常学佛的人,怎么在文字、音声里面打转呢?那根本就是错误嘛,要在本性上打转嘛。狮子咬人就是不正常,饿昏了,没有东西吃就咬人,所以

  【经律论是自性用。读诵者是性法。】

  经、律、论,这是由佛的本性所流露出来的东西,我们按照着读诵,这是本性所产生的一种妙用之法,云何在文字、音声当中执着呢?经律论是自性用,所以一切经律论,都是通达我们本性在作用的东西,我们读诵的这些经典,这就是我们的性,本性具足的法。

  【法明又曰:阿弥陀佛有父母及姓否?】

  他有姓名吗?

  【师曰:阿弥陀姓憍尸迦。父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曰:出何教文?师曰:出陀罗尼集。法明礼谢赞叹而退。】

  连学戒律的人,也无法胜过禅宗的人。再来,学戒律的还不够看,下面那个是三藏法师。

  【有三藏法师问】

  三藏法师就是通达经、律、论者,凡是通达三藏,叫做三藏法师。有一个通达经律论的法师,或者也许是他的名字叫做三藏法师,他就问了。

  【真如有变易否?】

  真如是不是会变化呢?

  【师曰:有变易。】

  会变化,没有错。

  【三藏曰:禅师错也。】

  大珠和尚问(【师却问:】)。

  【三藏有真如否?】

  你有真如本性吗?

  【曰:有。师曰:若无变易。决定是凡僧也。】

  因为不会变化嘛。本性若是不会变化,那么从前的贪嗔痴就无法转变。

  【岂不闻善知识者。】

  你难道不了解善知识者。

  【能回三毒为三聚净戒。】

  三聚净戒就是菩萨戒,就是我们所讲的,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三聚净戒就是摄律仪、摄善法、饶益有情。摄律仪戒就是说,我们修行人要持戒律、有威仪。摄善法表示一切善事都去做。饶益有情就是宽恕一切众生。那么这就是菩萨戒。三聚净戒难得闻,经于无量俱胝劫。就是这样子,三聚净戒难得闻。

  【回六识为六神通。】

  我们的本性有真如,真如也是会改变的。回六识,过去是分别心、执着心,当下转过来,变成六神通。六神通我们已经解释过很多遍了。

  【回烦恼作菩提。回无明为大智。真如若无变易。三藏真是自然外道也。】

  你永远不会变啊,你过去是凡夫,现在还是凡夫,因为不会变嘛。所以说转识成智,这是一定会变的东西。

  【三藏曰:若尔者。真如即有变易。师曰:若执真如有变易。亦是外道。曰:禅师适来。】

  就是刚刚。

  刚才【说真如有变易。如今又道不变易。】

  那就是不开悟的人就是搞不清楚,虽然通达三藏也没有用,等于不通。

  【如何即是的当?】

  这样哪一个情形,才是真的是最恰当的呢?你先前说真如有变易,随后又说真如没有变易,我说真如有变易,你就说我是凡夫,我说真如没有变易,你又说我是外道,到底该怎么解释呢?大珠和尚说。十一页。

  【师曰:若了了见性者。】

  如果你清清楚楚,明心见性的话。

  【如摩尼珠现色。】36:58

  摩尼宝珠无色。

  【说变亦得。说不变亦得。】

  我们的本性也是这样,你要说它变亦得,你要说它不变亦得。你要说它变,它能够变烦恼为清净,但是你要说它不变亦得,为什么?无始劫以来,它永远是这样子。随缘认得性,无喜亦无忧。过去的祖师大德就讲过这句话,随缘认得性,如果你随缘能够认识一个无所住、清净的本性,无喜亦无忧,你也不会高兴,你也不会烦恼,这就是大喜。我们随缘就变了性,我们都是变性人,把本性变成烦恼。师曰:若了了见性者,如同摩尼宝珠映现色彩,说变亦得,说不变亦得。

  【若不见性人。闻说真如变。便作变解。闻说不变。便作不变解。三藏曰:故知南宗。】也就是禅宗。【实不可测。】

  太不容易了。所以上次我告诉诸位,忏悔能不能灭罪呢?我们每天在拜佛,忏悔能不能灭罪呢?明心见性决定灭罪,没有大彻大悟,决定不能灭罪。何以故?还是继续造业。譬如说我今天拜佛求忏悔:我要改过自新。但是你没有明心见性,习气仍然存在,仍然是用意识心,你虽然不会去造杀盗淫,不过你内心起心动念的烦恼放不下,因为你没有明心见性,没有空一切相、一切法了不可得的思想,所以存在我们心中的,都还是意识的分别。我们今天虽然拜佛求忏悔,不过到了明天,毛病又会起来了,所以拜佛无法灭罪。这就是凡夫,只能结个善缘。不过你说拜佛无法灭罪,也不对,明心见性的人,他拜佛就是拜自性佛,一切烦恼皆悉停止,当下都是大智慧的光明显现出来,所以他用一点观照的力量,就能烧尽一切烦恼,所以拜佛能够灭罪。所以明心见性的人决定灭罪,没有明心见性的人,还是继续轮回,就是这样,看你用什么心拜佛。

  【有道流问:】

  【道流】就是外道,学外道的人。有道流,有一个外道这样问:

  【世间有法过自然否?】

  自然就是没有什么道理,你直接就是必须接受它,叫做自然。世间有哪一种法超过自然否?

  【师曰:】大珠和尚说,【有。曰:何法过得?】

  哪一种法能超过自然呢?

  【师曰:】

  大珠和尚说。

  【能知自然者。】

  那就是超过自然。

  【曰:元气是道否?】

  我们人的元气、气脉,身体当中的元气,这是不是我们的道呢?或是天地之中的元气,这是不是我们的道呢?

  【师曰:元气自元气。道自道。曰:若如是者。则应有二。师曰:】

  这是错误的。

  【知无二人。】

  知道元气跟道的,这是同样一个人。

  【又问:云何为邪?云何为正?师曰:】

  下面这十个字,你要划三条线,若是想修行,这十个字就是提纲挈领,修行所有的意思,都在这里面,就是这十个字。

  【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

  就是这十个字。心逐物就是心理控制不住,一直被这个欲望束缚,一直追求这个欲望。【物】就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受到外在的力量的影响,意思就是只要你这个心,会受到外在的赞叹、欲望、感情的引诱,统统不是正。这个【物】包括有形无形的,有形的感情、无情的欲望,只要外在的存在的事物,会动到你起心动念,偏离这个空性,偏离这个正见的佛性,统统叫做邪,所以心逐物为邪。简单来解释,心若是追求欲望就是邪,再用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心若向外追求就是邪,也可以这样解释,【物】就是外面的东西。那么我们就了解,心外有法,这是外道。我们整天就是在追求这些外境,举一个例子来说,男人整天就是忙于事业,或是为了名投入选举,或是为了交女朋友,两个人就打架,读高中的学生都会这样,看到女孩子走过来:这个马子很正点。然后就凑上前去搭讪了。这个就是没有佛法的素养,所以为了争一个女孩子,就打起来了,甚至惹上杀身之祸。所以说:女人是祸水。应该说男人自己还没有觉悟,不能说女人是祸水,只是说女人比较喜欢斗争,气度比较狭小,若是男人能够掌握自己本身,这个不影响的,心逐物为邪嘛。对不对?不过讲归讲啦,因为我现在悟到了,才会讲这些,以前也是迷迷糊糊的,也是有一阵子茫茫然的,都一样啦,心逐物为邪。所以现在讲,是清醒时所讲的话,没办法,醒时说梦中事,现在算是检讨啦,在梦中也是觉得很美好,也是一样迷惑。应该算是先天性就让我的条件差,所以没有,我也没有争风吃醋的机会,你想想看,在打篮球的时候,读高中时考体育,考打篮球,队友拿到篮球,从来不会传给我,篮板球我也抢不到,就算拿到球也投不进篮框,我们那一队五个人,要是有我,就等于只剩四个人在打,我在队伍中算是多余的,所以每次都只能旁观,我就去福利社买支冰棒,坐在操场吃,每次打篮球都抢不到球,没办法。所以考篮球的时候,在高中考篮球的时候,考运球上篮,我们体育老师就说:一看就知道这个从来没打过球。就是一看就知道,我没有打过篮球。没办法,我不会的篮球,我最厉害的就是乒乓球,最厉害的,最拿手、最擅长的,打乒乓球不用靠身高,只要接得到球就行了。所以说:心逐物为邪,就是这样子。物从心为正,【物】就是说,一切境界都可以掌握在你的控制之下,你的心不会随着物的外表所转,也就是能够独立自主。简单来说,一切物、一切法不受,对你没有作用,简单来说,一切境界在你的心中显现的时候,完全没有作用,没有烦恼、没有嫉妒、没有恨、没有贪、没有嗔、没有痴、没有恶的这个念头,从来不想去害人,内心充满着慈悲喜舍。46:43物从心为正,所有一切境界,都可以在你的掌握之下,佛就是这种心境,可是我们没有这种功夫,我们没有办法掌握这个境界,境界来时,我们抵挡不住这个诱惑,所以我们的心都是邪的啦,骂人家:你这个外道。其实你也是外道,都一样,还没有找到内道。

  【有源律师来问:】

  有一个律师来,源律师来问。

  【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你还继续用功吗?

  【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饭。困来即眠。】

  禅师在回答问题都很有趣,47:44肚子饿了就吃饭,人疲倦了就睡觉。

  【曰:一切人总如是。】

  这个世间人,谁不是饥来吃饭困来眠。

  【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

  是哪种情形不同呢?

  【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

  我们吃饭时,哪有真正在吃饭?我们吃饭时总是挑嘴:这个好吃,这个难吃,这个很硬,这个煮得比较软,整天都在想:吃完这一餐,明天要去哪里,今天吃海霸王,明天去老李活海产,后天再去老地方。从前常常看到【老地方】的招牌,盘算着去那里大快朵颐。整天吃饭时就是一直分别,所以世人在吃饭时,不是真正在吃饭。

  【睡时不肯睡。】

  为什么?

  【千般计校。】

  我们想睡觉时却睡不着,晚上还要吃安脑丸,不然就是三更半夜爬起来绕佛,不然就是神经衰弱症,不然就是坐着一直想事情,百般的思索,所以千般的计校,睡觉的时候不睡觉,吃饭的时候不吃饭。因为没有明心见性,摆平不了这个内在,千般计校。

  【所以不同也。律师杜口。】

  杜口就是无言以对,讲不过他。

  【有韫光大德问:】

  这个【韫】要卷舌音,不是一ㄣˋ哦,印光大师是念:一ㄣˋ,【印】是一的音,【韫】要念ㄩ的音,韫ㄩㄣˋ,我已经查过字典了,我就是有查过字典,才敢念这么大声,我要是没有查过字典,就会念小声一点,我今天就是有查过字典,才会念这么大声,ㄩㄣˋ四声韫,韫,【韫光】就是藏起来的意思,把这个光、光耀藏起来,韬光,【韫】就是隐藏的意思。意思就是说,有一个大德叫做韫光,不是印光大师哦,不是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的那个印光大师哦,有一位韫光大德问:

  【禅师自知生处否?】

  你知道你从哪里来出生的吗?

  【师曰:】

  大珠和尚说:

  【未曾死。何用论生。知生即是无生法。】

  当下这一念就是无生,无生又如何论来处呢?

  【无离生法说有无生。】

  无离生法,不离当下这个生老病死的生法,当下而说这个无生,所以知生即是无生法,了解生就是无生法,不离生法,说有无生法,所以这个在小乘,小乘可能很少讲这个。新加坡来的法师,你听得懂吗?I use Taiwan language understand?新加坡来的,没办法,他师父在泰国,我去新加坡演讲,他就说要来依止我,但是他是受英文教育,只好一步一步来。小乘就没有讲到这个无生法,很少谈到这种东西,他们一定有:有苦可断,有集,苦集,有灭,有道可修。我们大乘佛法不是这样,知生就是无生,知生当下就是无生。无生,不离生法,说有无生,不能离开这个生灭的法,而说这个无生法,生法就是我们现在的躯壳、烦恼等等,身心,现在的身心都叫做生法,当下就叫做无生,所以

  【祖师云:】

  祖师这样说。

  【当生即不生。】

  把笔拿起来。若有所生,若将来有所生的话,也是不生,这句话要注意听:当生即不生。如果说,讲将来有所谓的生,那当下也是不生,方便讲当生。

  【曰:不见性人。亦得如此否?师曰:自不见性。】

  是你自己没有见性。

  【不是无性。】

  有一个徒弟,修行很久都无法见性,他师父是个大彻大悟之人,徒弟就来问师父:师父师父,我修行这么久了,都无法明心见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他师父回答了一句话,很奥妙:你自己没有见性,不是本来没有性,是你自己没有见性,性就在你面前,你自己不认识啊。本性有何过失呢?哪里有离开你呢?是你离开本性啊,你硬是要把自己加上一层无明啊。哦,原来就是这样子啊。所以说,本性本来就存在,它没有得罪你,它也没有离开你啊,是我们自己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了解,本性当下就是,是你自己自不见性,不是无性。

  【何以故?见即是性。】

  注意听哦。这个【见】,如果用意识心的话,叫做眼识,如果用本性的话,叫做识性,意识当下就是本性,叫做识性。本性当下就是有见,见就是性,性就是见,性本来就有见的能力。也就是说,见本来就是性。我现在再解释得更清楚一点,如果你用平等心见,无所执着心的这个见,见当下就是性,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你见一切物,你用平等、无所住、空性、毕竟空性、妙有去见,一切见就是你的本性。也就是当你见一切境界,不让你有任何压力的时候,不让你有任何分别、执着,这一念见,就是本性的见,就是这个意思。那就很快乐了,你听经闻法,若是听到这一句话就很快乐了:我以后就用这样去看。不过可不要像师妈讲的:我没有去想它,奇怪,妄想就自己跑出来呢。能这样运用,见当下就是性,性本身就有见,见性。

  【无性不能见。】

  没有本性,你要见什么东西呢?你说眼睛失明,并不是因为本性失明,失明是因为眼睛不能看到光线,没有光线助缘,或是眼球损坏了,这个性还是存在的啦,本性还是存在的,你的眼睛失明,是因为眼睛这个肉体毁坏,本性并没有损失,并没有消失,还是见啊。见即是性,无性不能见。

  【识即是性。故名识性。】

  意识当下如如不动,就是我们的本性,故名识性。

  【了即是性。唤作了性。】

  了,了即是性,就是说你用一点功夫下去用功的话,你怎么用功都是本性,了即是性,唤作了性。

  【能生万法。唤作法性。】

  我们的本性是空无一切法,随缘,一切在因缘法当中处处显现。记住。再讲一遍。本性无一切相,于一切缘起当中,显现本性的作用。所以你说本性是无常法,也对啊,为什么?因为一切事相都是无常。你说本性是常法也对啊,为什么呢?本性虽然随一切因缘,但是不随一切因缘变,这样说也对。所以本性是常,亦是无常,这样才正确。常就是永恒,本性是无常,它可以随缘啊,为什么?空一切法,它不离一切法,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所以能生万法,这叫做法性。

  【亦名法身。】

  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法身。

  【马鸣祖师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若心生。】

  心若起心动念。

  【故一切法生。若心无生。法无从生。亦无名字。迷人不知法身无象。应物现形。】

  我们的法身是无相,【应物】就是应一切因缘,而现这个形,所以本性在哪里?佛在哪里?我现在说法的就是。本性在哪里?佛在哪里?你们听法的就是,你们听法的当下,用清净心、无所住心,随一切因缘法,声音一直产生,你们一直接受,以无所住心,行一切道,以无所住、清净心听一切法,你现在就是佛。无说法者,亦无听法者,能所决定双亡,一切法毕竟空性,无法可说,无法可求,无法可得,应物现形,我们现在就是应物,应一切物,当下一直现这个形出来,言语过了就消失,未来还不到,现在虽然显现,但是没有一样是真实性的东西,当下就是空,就是无所住的东西,一切法毕竟不可得。就是这样,当下就是不生不灭的涅槃。不是人死了才入涅槃,悟到不生不灭的本性,当下我们就进入涅槃。应物现形,因此叫做

  【遂唤青青翠竹。总是法身。】

  所以这才叫做青青翠竹总是法身。

  【鬰鬰黄花。无非般若。】

  这样讲才对嘛,因为我们的本性,随着一切万物而现这个形。鬰鬰黄花就是茂盛的意思,鬰鬰黄花就是指很茂盛的黄花。59:58青青翠竹,这就是我们的法身,鬰鬰的黄花无非是般若,这就是我们的心境,随一切境界而不转变,当下就是般若的思想。

  【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

  现在讲禅,禅跟唯识学不一样,唯识学是指相分是随着见分而转,见相二分是随着自证分而转,禅不承认,禅不承认共业所感的无情相,禅只承认我们这一念心性,可以配合一切缘起,所以这一念心性是般若,但是他不承认,这个无物、无情的众生它可以转。意思就是说,我们心地是佛的话,看出去一切都是佛,是这样可以,而唯识学它可以转,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所以禅的角度,跟唯识的角度不太一样。因此禅宗的禅师说:黄花若是般若,那么般若就跟无情一样,不能分别,不能善加分别。

  【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如人(口+契)笋。应总(口+契)法身也。】

  因为无情的笋子就会变成我们的法身了,意思就是说,我们就吃到自己的法身了,我们应该会有感觉才对,可是我们吃笋的时候,毕竟是吃笋,并没有吃到法身。

  【如此之言。宁堪齿录。】

  这样的话怎么也把它节录下来呢?【齿录】就是说由嘴巴讲出来的,又把它节录下来,叫做齿录。

  【对面迷佛。长劫希求。】

  什么叫对面迷佛呢?对面迷佛就是你当下这一念,你迷了自性,等于迷了佛,迷了自己本性的佛。对面迷佛的意思就是你本身就是佛,这个对面迷佛,【对面】就是指自己,你自己当下这一念迷了佛,你内心自心的佛,你长劫以来向外求佛,叫做长劫希求,你却向外的一直求这个佛。你对面,【对面】就是指我们自己,当下这一念就是佛,迷自性佛,长劫以来一直求,求外在诸佛。

  【全体法中。迷而外觅。】

  迷了之后,一直向外觅佛。

  【是以解道者。】

  若是了解,解道就是悟道,解道,一切都悟,悟了一切都了解。

  【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很棒!很棒!这句话把它划下来。解道者,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大德又问:】

  太虚,太虚就是虚空。

  【太虚能生灵智否?真心缘于善恶否?】

  我们的本性,是不是有缘于善跟恶呢?

  【贪欲人是道否?】

  贪欲心重的人,是不是有道呢?

  【执是执非人。】

  执是执非的人,执着于是,或执着于非,意思就是说,执着于是非心很重的人,执是执非表示是非心很重的人,是非心很重的人。

  【向后心通否?】

  向后心通否,【向后】就是说他能不能前后贯通他的思路呢?意思就是说,他是不是能够得无碍的意思,往后看,他能不能通呢?是不是能够贯通无碍呢?叫做:向后心通否。执现在的是,执现在的非,那么他往后的心能通吗?

  【触境生心人有定否?】

  什么叫触境生心呢?很容易受干扰的人。触境就是遇到一点外境就承受不了,有的人是一直觉得很对不起人家,有的人是一直想置人于死,随随便便的很容易受人影响。触境生心人,是不是有定呢?

  【住于寂寞人有慧否?】

  心中骄傲的人。

  【怀高傲物。】

  怀高:怀着一个高傲的心,瞧不起众生。

  【人有我否?】

  是不是有人我相呢?

  【执空执有人有智否?寻文取证人。苦行求佛人。离心求佛人。执心是佛人。】

  这是不是能说有道,说是在修行呢?

  【此皆称道否?】

  这个【称】不是赞叹,这个【称】就是合于。合于道吗?这些人有道可说吗?就是说按照文字,执着取证的人,或是修苦行求佛的人,或是离心求佛的人,执着心是佛的人,这种人是不是有合于道呢?有道可合吗?

  【请禅师一一开示。师曰:】

  太虚,在虚空当中,是不可能产生我们本性的智慧。(【太虚不生灵智。】)这个灵智是指本性的智慧。太虚,虚空当中决定不能产生灵智。

  【真心不缘善恶。】

  我们的本性若是缘善恶,那么就变成落入善,不然就是落入恶,变成二元对立的东西。

  【嗜欲深者机浅。】

  嗜欲就是欲望太重的人,欲望太重,什么事情都想享受,睡也是睡得很舒适,吃也要吃得很丰盛,欲望是斩不断,那就是嗜欲。嗜欲深者,包括男女啊,感情啊,衣啊,食啊,名啊,利啊,欲望太重的人,根器太差、太烂了,平淡的人才能修行。

  【是非交争者未通。】

  一个人有没有修行,你看他在摆平这个是非就晓得了。师父从前就告诉过你们,凡是一天大发牢骚的,凡是一天是是非非的,他的心一定不通,他根本没有道可谈,是非交争,一天到晚讲是讲非,一天到晚论谁对谁错,一天到晚从不顾自己的生死,你想想看,他的心会通吗?所以是非交争者未通,一定的道理。

  【触境生心者少定。】

  碰到这个境界,生心,这是指分别、分别心。碰到了境界,一下就产生分别跟执着的心,当然他就没有什么定可言。

  【寂寞忘机者慧沉。】

  寂寞忘机者就是说,一个人在空空洞洞的一个人时,没有人做伴的时候,忘机就是忘记了回光返照。这个【机】不是根器,这个【机】是指反应,观照的意思。一个人在无伴的时候,他又忘了自己的观照的能力,这个就没有智慧。我们人往往受不了这个寂寞,世间人总会这样,坐着时,他没有观照的能力,他就会想:我去隔壁下一盘棋吧。坐着时就想:我要去学插花。不然就想:我要去学烧菜。学烹饪。我们凡夫俗子,一定会藉着外面的外缘,或学习些什么,不然精力太多,不晓得做什么。老和尚就不是这样子了,禅师就不是这样子,禅师坐着,说亦定,不说亦定,他独自一个人也不会感到寂寞,因为他永与佛同在嘛,才不是像世间人,前一秒还在高唱:当我们同在一起,真快乐无比。下一秒钟就吵架了。我们同在一起就真快乐无比,没有这个道理。禅师坐着,他就是佛。禅师禅师,你难道都不会寂寞吗?哎呀,有佛陪伴,怎么会寂寞呢?他心中有佛啊,他已经大彻大悟,他怎么会寂寞呢?他不会寂寞。所以往外求的人,还不够资格闭关,一定要悟道的人,他才够资格闭关。为什么?他心中有佛,心中有佛就不会感觉寂寞。不然那有人闭关时,在关房里整天不晓得做什么,要不然就养几只狗,或是养几只猫,养一些鸽子,老是逗鸽子玩,为什么?没事做啊,消磨时间,闭关也不知道要做什么事,只是把自己抓去关起来。其实关闭,注意,闭关是闭关自己的恶业,叫做闭关。如果是悟道者,他已经不造业了,你抓进去关跟不关统统一样,他没有恶业可造,闭什么关?闭关是要认识我们的本性,闭掉永远的恶业的关,把恶业全部关闭起来,叫做闭关,不是把人抓去关起来叫做闭关,对不对?把人抓去关起来,那你的脾气还是坏死了,贪嗔痴不断,那关在里面跟关在外面有什么不一样?只是里面比较小,外面空间比较大,那你的心还是被关起来啊,这样听懂了吗?(第十一集)关在外面的人笑:法师你被关起来了。他在关房里面也笑你:你也一样,只是被关在较大的范围中。都一样,你也是被关在地球里啊,谁笑谁还不知道,听懂了吗?被抓去关在关房里,那只是范围比较小,关房里的人也是笑你:你也是被关起来。关在哪里呢?你被关在台湾,被关在美国,不论关在哪里,也离不开地球,你也是被关起来,还不是一样。或许会说:空间较大不是比较自由吗?不是这样的,心若是解脱,处处都自由,你住在地球打转,而我遍游虚空,不一样啊。开悟的人就是不一样,纵横自在,处处都解脱,他才不会局限于:我的家在山的那一边。他根本是哪里都是他的家,怎么会局限于:我的家在山的那一边。整个虚空都是他的家,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他本来的本性,无处不是他本来的面目。若是有人问:你家在哪里?你就回答:哪里不是我的家?就是这样。开悟真是好,很好,日子很好过,不会有障碍。

  【傲物高心者我壮。】

  这个【壮】不是指那个健壮,这个【壮】的意思是固执的意思,坚固的我相叫做我壮,傲物就是看不起别人,骄傲、狂妄,讲话都是傲视凌人。一个骄傲心很重的人,我见很重,【我壮】就是说,坚固自己的看法。

  【执空执有者皆愚。】

  执着有、执着空的人,都是愚痴。

  【寻文取证者益滞。】

  这个【益】是更,更增加,【滞】就是停顿、不通,意思就是着文字相的人,那就不通,益滞,【益】就是更加。所以我的名字叫做林益谦,姓林的更加的谦虚,或者是有谦虚就有益处啊,我的名字就是这样子,知道吗?

  【苦行求佛者俱迷。】

  苦行,日中一食啦,或者是说把自己闭关啦,或是不穿鞋子啦、苦啦,或者是使这个肉体吃任何的苦,没有用啊,为什么没有用?心中没有佛啊,苦行求佛者俱迷,还是迷惑颠倒。

  【离心求佛者外道。】

  离心求佛者是外道,所以我们把这个佛像拿来前面拜,其实你不晓得你就是佛,佛拜佛。

  【执心是佛者为魔。】

  执着一个:心就是佛的话,为魔。3:17意思就是说,真正的佛,是连这个心都不能执的,没有可执的东西,执着你的心就是佛的话,那也是魔,因为心是无执的东西。

  【大德曰:若如是应毕竟无所有。】

  照你这么说,应该毕竟无所有罗。大珠和尚说。

  【师曰:毕竟是大德。不是毕竟无所有。】

  这句话看不懂,不晓得在讲什么,法师看得懂的举手,不用问这些在家人,在家人一定看不懂,什么叫做毕竟是大德,不是毕竟无所有?知道意思吗?把笔拿起来,我如果添加两句你就知道。师曰,毕竟上面写两个字,【若悟】毕竟空者,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德,而不是毕竟无所有,这个【不是】上面还加一个:而。再讲一遍,若悟到毕竟空,才是真正的大德,4:32则是所谓的大德,而不是毕竟无所有。

  【大德踊跃礼谢而去。】

  就是差那两句话而已,就看不懂了,差几个字就看不懂了。所以不是自己看才比较节省时间,听懂了吗?是来听课才比较节省时间。

  【师上堂曰:】

  大珠和尚上堂这样说。

  【诸人幸自好个无事人。】

  诸人幸自好个无事人,就是说我们最好是做一个无事之人,我们人假使【苦死造作。】苦死造作就是硬要造这个生死业,叫做苦死造作。禅师一再劝导我们,要放下,要自在,要纵横自得。诸人幸自好个无事人,【诸人】就是大众,【幸自】就是最好能够做一个没有事的人,所以说没有事不要找事做,有事不要怕难做,就是这个道理。无事不要找事做,没有烦恼,你不要一直找自己的烦恼,你不要找烦恼。诸人幸自好个无事人,大众,我希望你们是一个无事之人,你们不要苦死造作,硬是要造业,那个是【要担枷落狱作么?】就是为什么又要这样子啊?担枷,【枷】就是锁的意思,又要加上一个枷锁。落,就是掉到地狱去做什么呢?为什么你们要苦造生死业呢?这个【苦】就是拼命,苦死造作呢?拼命造这个生死业呢?而且造这个生死业之后,又担枷,还要加上锁,又要掉到地狱,这样做什么呢?【作么?就是做什么呢?何必要这样子呢?

  【每日至夜奔波。】

  每日至夜奔波,我们是不是这样呢?修行人一天到晚都说:我在参学学道,参禅学道。那么世俗人忙于什么呢?至夜奔波,每天都在奔波,为了什么呢?赚钱养活妻儿啊,不然就是为了三餐,到了晚上就是妄想一大堆,白天已经很忙碌了,晚上又妄想一大堆。这也是什么?奔波啊。道我,【道】就是说,

  【道我参禅学道。解会佛法。】

  整天都说:我在参禅学道。整天都说:我了解佛法了。

  【如此转无交涉也。只是逐声色走。有何歇时?】

  他说:这样只是转无交涉。无交涉就是悟不到本性,完全没有消息,无交涉,与本性没有交涉,那当然就没有机会悟道。转无交涉也,就是转来转去,统统不与本性交会,永远悟不到本性。只是逐声色走,你只是跟着外表的声、色走来走去,追逐名利,何时歇时。把笔拿起来,这个【歇】就是悟道,停止妄想,歇,真正的休息。所以我说:开悟、大彻大悟的人,才是真正的休息,没有大彻大悟的人,用意识心,虽然晚上在睡觉,照常不能休息,意识继续作用,做梦啊。我们何时才能停止下来休息呢?我们何时才能真正休息呢?所以大彻大悟的人,行住坐卧,完全不起心、不动念,这才是真正的功夫。我们听经闻法这么久了,几时听过这么好的法宝呢?我们过去在听,都是听一些因果啦、故事啦、不要造恶啦,都是听这些,现在讲的是我们本性的东西,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来的面目哦,男人也有、女人也有,小孩也有、大人也有,9:14狗也有、猪也有,一切众生悉皆具足,统统具足。我们今天听了,若是还不会运用,那就很悲哀了,枉费我们的外表那么庄严,我们的心却不庄严,世间人会打趣说:穿得美美,等着领薪水。现在则是穿得美美,等着做佛祖,修得福慧具足,好做佛祖。现在知道心要如何解脱了。【贫道。】布袋戏常常会用这种腔调:贫道。

  【闻江西和尚道:汝自家宝藏一切具足。】

  就是马祖道一,他说:你自家宝藏一切具足。

  【使用自在。不假外求。我从此一时休去。】

  【一时】就是当下就放下,【休去】就是全盘放下。

  【自己财宝。随身受用。】

  自己的财宝就是智慧之宝,无量的本性之宝,随身受用。所以什么人最富有呢?大彻大悟的人最富有,充满了智慧。

  【可谓快活。】

  实在太棒了。

  【无一法可取。】

  把它划起来。

  【无一法可舍。】

  你也不必刻意的要舍什么东西,因为毕竟空的东西,没有取,也不必要去舍,碰到善,当下空,碰到恶,毕竟空,碰到得,毕竟空,碰到失,毕竟空,碰到色声香味触法,当体就是空,无一法可取,无一法可舍,布施千千万万的钱,无一钱可舍。

  【不见一法生灭相。】

  一切法能所双亡。

  【不见一法去来相。】

  不来,也无所谓去,当下就是空性的东西。

  【遍十方界。无一微尘许不是自家财宝。但自仔细观察自心一体三宝。常自现前。无可疑虑。】

  不必怀疑。最后一行,拿笔划起来。

  【莫寻思。莫求觅。心性本来清净。】

  不要加一个思想,也不需要刻意的往外求,放下就是道,心性本来清净。不用此性修,是大痴人啊。所以《华严经》说:

  【故华严经云: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

  众生就不一样了,众生是一切法常常生,每天二十四小时,没有事他就偏偏要找事,一开口就是要挖苦人,就是要批评别人,一句话就是讽刺别人,讲一些不必要的话,然后再引起冲突,这根本不不必要的东西。我们人就是活在多余的痛苦,不必要的痛苦中,自己创造痛苦的动物,愚痴,人类就是自己称为无明,每天都在创造痛苦,这句话就明明不必讲的东西,你为什么要讲?对不对?某一些话根本就不需要说,你说这些话干什么?一切法,他不讲很难过啊,讲出来更痛苦。所以我们要学习消化嘛,要学习消化这种是非、善恶、得失,把它当作无事,一切法都没有。这才是真正了不起。所以圣者是一切法不生,而我们是一切法常常生。我们哪一天不是一切法常常生?气度狭小,每天看什么都不习惯,看那个不顺,看这个不顺,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不能任劳,也不能任怨。

  【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划起来,划起来。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一切法,能生的东西当体即空,所生的境,当下就是没有,也没有所谓的灭,随缘幻化,就像水泡,一下子就破灭,没有了,一下子又破灭,又没有了,随缘显现随缘无。自性本空不必慌,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什么是佛?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即是佛现前,若悟此理者,即是佛。

  【又净名经云:】

  《维摩诘经》这样说。

  【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下面再划起来。

  【若不随声色动念。不逐相貌生解。】

  你如果不随着这个世界的外境的声色起心动念,你也不要追逐这个虚妄的外貌而生解。

  【自然无事。】

  这个划起来。

  【去。莫久立。珍重。】

  这个不必划。去,莫久立,你站在那里没有用,我这里无一法可得,你不必站那么久。意思就是谦虚。若不随声色动念,不逐相貌生解,自然无事。你看看,自然无事。你看大彻大悟的人在讲话,一句话就一针见血,而我们今天刚好相反,随时都随声色动念,随时都逐相貌生这个解。相貌就是有实体的外在,叫做相貌。如果你不随这个声色,不随相貌,自然无事,莫久立,珍重。禅师讲话都多一句珍重,祝福你的意思。

  【此日大众普集。久而不散。师曰:诸人何故在此不去?贫道已对面相呈。】

  我已经是将我所说的送给你们了。【相呈】就是恭恭敬敬的呈现给大家了。

  【还肯休么?】

  这个句刚好是颠倒,倒装句。还肯休就是,难道你还不肯停止你的妄想,放得下吗?说:还肯休么?这句话刚好是倒装句,颠倒用法,还肯休么?难道还不肯停止你的妄想,放不下,还有什么事情放不下的呢?

  【有何事可疑?】

  你有什么事情怀疑呢?

  【莫错用心。枉费气力。】

  我们今天就是全部错用心,我们全部用错心。有一个在家居士,师父是很敬佩他,但是他就是有一个很大的毛病,他就是很认真的拜佛、念佛、打地钟、用功、拼命修行,但是走到哪里就是称赞自己:我一次打坐就是三小时,我见到佛光了,我到目前已经打过几次佛七了,我看过那些经典,我一盘腿,可以维持三小时不下座。我内心里面本来要告诉他,但是因为他的执着很重,我是要告诉他:这样叫做障道啊,虽然是修行,但是这还是一种障碍,法执不断嘛,对法的执着,那个我相不断,还有一个认为自己有修行的我相,那当然就是没有修行嘛,以此心成佛,了不可得,往生有希望,因为他很精进,大家也是要向他学习,他很精进,早课、晚课,都有订固定的功课,不过我相太重,他可以往生,但是要成大器,那没有办法。为什么成大器没有办法?成大器的人,一定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一定要发菩萨的菩提心,才能成大器嘛,执着于自己很有修行的话,就变成法执,障道了,这个不可以的。下面,有何事可疑,莫错用心,枉费我们的气力。

  【若有疑情。】

  如果有什么怀疑。

  【一任诸人恣意早问。】

  你们若是有什么怀疑,要赶紧来问。

  【时有僧法渊问曰:云何是佛?云何是法?云何是僧?】

  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僧?

  【云何是一体三宝?愿师垂示。】

  希望为我开示。

  【师曰:心是佛。不用将佛求佛。】

  划下来。

  【心是法。不用将法求法。佛法无二。和合为僧。即是一体三宝。】

  划到这个地方。你的心就是佛,不要将佛又求佛。所以我们要念佛,能够念实相佛是最好啦,但是我们凡夫没有办法,干脆就执持名号,不得已之下,你就执着于有一个极乐世界,有一个阿弥陀佛他发的愿力,我一定要求生极乐世界。只有这样子。你不能念实相佛,那你只有执持名号罗。所以不要将佛求佛,因为你就是佛,你又求什么佛呢?心就是法,心当下就是法,为什么?你具足智慧,你就具足法,不用将法求法,你充满了智慧,你求什么法呢?佛法,佛本身的智慧,运用于外在叫做法,内心的称为智慧,所以内在的佛,运用在一切境界叫做法,佛跟法就是无二。和合叫做僧,所以僧就是代佛说法,这个叫做僧,【僧】就是和合,所以【僧】就是无诤。凡是出家人,第一个遵守的戒规就是无诤,才能称为僧,僧团、僧团,和合的团体叫做僧团。因为我们内心有智慧,又有法可求、可得,佛法无二,和合为僧,即是一体三宝。

  【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身口意清净。名为佛出世。三业不清净。名为佛灭度。喻如嗔时无喜。喜时无嗔。唯是一心。】

  发脾气也是一心,也是我们这个心,欢喜心也是我们这个心。

  【实无二体。】

  没有两种体。

  【本智法尔无漏现前。】

  就是这样子,本智法尔,无漏就是现前。

  【如蛇化为龙。不改其鳞。众生回心作佛。不改其面。】所以【性本清净。不待修成。】

  不待修成,不必经过造作,而有所修成,本来就是清净,放下就是。

  【有证有修。即同增上慢者。】

  把笔拿起来,要加几个字,若说有法可证、有法可修,就是我们所讲的增上慢,加下去的话就比较清楚。若说有证有修,若是说有法可证,或是有法可修行,有法可证得,或是说有法可让我们修行,这个就是增上慢。增上慢就是误解,以为自己是圣人,其实只是相似的境界而已,不是真正的圣人,这叫做增上慢。因为他很肯修行,很肯精进,但是悟到的却不是真正的道,有点相似,但是却一直认为自己已经悟道,所以叫做错觉。相似道以为是真正的道,这个叫做增上慢。

  【真空无滞。】

  真正毕竟空,它是无障无碍。

  【应用无穷。】

  一个人的心,达到毕竟空的境界,没有一件事情看不开,没有一种东西放不下,没有一法障碍得了他,那么他的应用就无穷。

  【无始无终利根顿悟。】

  无始无终,没有所谓的开始,也没有所谓的终点,利根的人就能顿悟。

  【用无等等。即是阿耨菩提。】

  阿耨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佛,阿耨菩提就是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无形相。即是微妙色身。】

  哪一种情形是最微妙的色身?心如果无相,那就是最微妙的色身。

  【无相即是实相法身。性相体空。即是虚空无边身。】

  我们一切相、一切性,体当下就是空,即是虚空无边身。

  【万行庄严。即是功德法身。此法身者。乃是万化之本。】

  我们的法身,是一切万化之本。万化之本就是千变万化的根本,因为法身是空一切法。

  【随处立名。】

  去到何处就安排什么名字,到什么地方就安排什么名。

  【智用无尽。名无尽藏。能生万法。名本法藏。具一切智。名智慧藏。万法归如。名如来藏。】

  智用无量,我们的智慧若是无量无边,称为无尽藏。能生万法,称为本法藏。具一切智慧,名智慧藏。若是万法归如,名如来藏。若是众生烦恼,名为团团转。团团转,我们现在就是在团团转、团团转,转了老半天,还是转不出什么消息来。

  【经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什么叫做如来呢?一切法就是不动,当体就是无生,【如】就是不动,就是无生。

  【又云:世间一切生灭法。无有一义不归如也。】

  为什么?当下就是空性的东西,当然就是如,世间的一切生生灭灭,没有一种道理不是归无生,没有一样不归无生法。【如】就是无生的意思。

  【有客问云:】

  有客人,有一个人这样说,这样问。

  【弟子未知律师法师禅师。何者最胜?】

  哪一种人才是最殊胜呢?

  【愿和尚慈悲指示。师曰:夫律师者。】

  这很不简单。

  【启毗尼之法藏。】

  毗尼就是戒律,引导众生,【启】就是开,开这个戒律的法藏,佛法藏。

  【传寿命之遗风。】

  寿命就是我们说:毗尼若住世,佛法永不灭。毗尼寿者,是佛法寿也。就是说毗尼,众生若是持戒律,佛法就不灭。所以启毗尼之法藏,传寿命之遗风。寿命就是说持戒律,这个世间若是有持戒律的三宝,那么佛法就不灭。

  【洞持犯而达开遮。】

  【洞】就是明瞭,就像挖一个洞,使这个光透过来,所以【洞】就是看得很清楚,【持】就是持戒,【犯】就是犯戒。什么是持戒?那一种是犯戒?而达到,【开】就是开缘,【遮】就是停止,哪一种情形可以开缘?哪一种情形应该停止?而且【秉威仪而行轨范。】【禀】就是按照,【禀】就是说依照佛陀的教化,有这个威仪,而行这个轨范,很有威仪。

  【牒三番羯磨。】

  牒就是一,一次再一次,一次再一次的,三番羯磨就是三次的决定。开会当中问:有没有意见啊?有没有意见啊?有没有意见?这个叫做三番羯磨。

  【作四果初因。】

  四果就是阿罗汉。

  【若非宿德白眉。】

  【宿德】就是很大德,很有威德。出家很久的叫做宿德。白眉就是年纪大了,所以我也要来黏上几根,黏几根白眉。

  【焉敢造次?】

  怎么敢造次?造次就是说,超越他呢?怎么敢随随便便的讲呢?怎么敢说跳越他呢?不敢这样讲。意思就是说,律师是不容易的。

  【夫法师者。】

  什么叫做法师呢?

  【踞师子之座。】

  狮子座就是说法的地方,叫做狮子座。从前的人在讲经说法时,一定在座椅的两边手把上雕刻一个狮子相,在手把的地方,做一个狮子座,狮子相,所以升座说法的时候,就是狮子座,这是出自《维摩诘经》。狮子座,说法者所坐的地方,叫做狮子座。可是我们现在没有这样了,现在已经没有了,也没有什么狮子座了,狮子雕刻不成,反成猫,雕刻起来变成猫。狮子座现在没有了,都是随便拿张藤椅来坐而已。

  【泻悬河之辩。】

  【泻】就是一落千丈,【悬河】就是高挂在虚空当中的河。一下子落下来,就是形容不可遏止的辩才,泻悬河之辩,就是指法师。

  【对稠人广众。】

  【稠】就是众多,密密麻麻叫做稠,人太多的地方。30:00对大众、广众。

  【启鑿玄关。】

  启鑿,【鑿】就是开。玄关,就是不可思议的法门,开启这个玄关。

  【开般若妙门。等三轮空施。】

  没有我人,以及所施的物,或者所施的法没有中间。

  【若非龙象蹴蹋。】

  蹴ㄘㄨˋ这个是ㄘ的音,不是两撇一竖的彳,是这个ㄘ。蹴蹋,【蹴】就是走得很快叫做蹴,【蹋】就是我们脚踏车的【踏】,这个【蹋】跟那个脚踏车的【踏】是一样,蹋就是我们所讲的是,就是龙象走过的地方。要成为法师,没有那么简单,佛门的龙象,那当然就是只有法师了。

  【安敢当斯?】

  这没有那么简单,律师不简单,法师也不容易的罗。

  【夫禅师者。】

  什么叫做禅师呢?

  【撮其枢要。】

  【撮】就是什么?取,取他的最重要的。

  【直了心源。】

  直接说本性的东西。

  【出没卷舒。】

  出没就是说,出没卷,【卷】就是收回来,【舒】就是放,出没卷舒就是说,他的应对千变万化,出没不定的意思。直了心源,出没卷舒,无论他能出,也能够没,也可以开,也可以收回来,就是禅师他为了要让你开悟。

  【纵横应物。】

  纵横就是千变万化,应一切众生。

  【咸均事理。】

  都合,【均】就是合,都很合这个事相跟理体。

  能使你【顿见如来。拔生死深根。获现前三昧。若不安禅静虑。到这里总须茫然。】

  因为你没有本性的功夫,你一定会烦恼,你不知所向,你不知道如何用功,虽然念佛也念得很痛苦,念佛也念得很烦恼。顿悟这一门,一般净土宗的道场,都是一直讲净土宗经论而已,讲讲讲,那些老菩萨听法师开示说要念佛,他就一直念阿弥陀佛……可是烦恼不断啊,为什么?他不了解禅啊,不懂啊,禅这种东西又听不懂,他只懂一门睡禅,听不到几句话就睡着了。所以一般净土宗的道场,都没有在讲本性的东西。我从三十三岁的时候,对本性上稍微有所了解、有所悟,我发现,修行若是没有用本性修行,你根本就不能修行,你光是烦恼就烦死了,你光是烦恼、气愤就够你受的了,一般的众生在修行,都是用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就是累积的一种经验,累积的经验反射出来的,就是一个我相,那么任何事情都夹杂一个我,就是不见性,我们现在用无我,马上就入道,用无我才是真正的法,无我就是实相,用清净心、用菩提心、用无所住的心,用这种心去念佛,如日当空,万里无云万里天,如太阳当空,统统无遮无障,为什么?没有烦恼啊,没有烦恼,这一句佛号一提起来,就是本来的面目,就是实相念佛,哪一个不往生极乐世界呢?所以你若是没有安禅静虑,到这里总须茫然,你就一头雾水,你根本不晓得怎么修行。

  【随机授法三学虽殊。】

  随机授法,三学就是戒、定、慧,虽然不一样。

  【得意忘言。】

  得到佛的宗旨,就可以把它放下这个不必要的语言上的执着。得意,【意】就是佛的心,你得到佛的清净心的这个宗旨,即心即佛,你就可以把它忘掉这个文字上的执着,得到佛的心,我们就可以放下,这个【忘】就是放下语言的执着。

  【一乘何异?】

  当下就是一乘实相。

  【故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十方世界都是只有一乘,就是讲无生、实相、中道、第一义谛,统统叫做一乘。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除了佛方便所说。

  【但以假名字。引导诸众生。】

  只是假借着,但以假名字,只是假借着这个假的名相,来引导诸众生。

  【客曰:和尚深达佛旨。得无碍辩。】

  到此时就很赞叹了。35:58好,今天到此为止,下星期《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总共到五十八页而已,我们总共还剩下三十二页,下星期就可以讲完了,一天讲十六面,像我们今天从第七页开始,二十二减七就是十六页,下个礼拜,星期天、星期一,就可以将《顿悟入道要门论》讲完,如果没讲完,最迟再多讲一天,再来就要讲《维摩诘经》了,因为我不喜欢拖时间,买录音带的人会很痛苦,录了一大堆,听了会很痛苦,好像永远讲不完,一卷也是要六十元的。有一个人去跟广化法师抱怨,抱怨说慧律法师卖的录音带比较贵,说外面一卷卖四十,我们这里卖八十。我说:怎么可能会这样?我开店也不过是现在的事,最近才开始而已,是他们不要做了,师父才把它承接起来,讲这种话真是很没有良心,去跟老法师造谣,我们一卷录音带是卖六十,孙居士都用很好的母带,孙居士告诉我,把我们的录音带拆开,用力扯也扯不断,听几百遍也不会损坏,关键在于带子的品质,带子的品质有差别啦,而且我们也只卖六十元,哪有卖到八十元?所以我说人很奇怪,吃饱没事不晓得去跟老法师讲这个做什么?老法师昨晚十点打电话给我,他说:我是怕这个坏人害你啊,现在已经有人这样表示意见了,就表示人家又在用尽心机要诽谤你了,你自己要注意。我说:事实也不是这样啊,我们一卷录音带也不是卖八十元,卖六十元而已啊,我们那个品质是真的很好啊,不能这样造谣,这样很没有良心。(有首歌是这样唱的:)啊……没良心的人。这样不好,真的不好,对不对?你有什么事情可以表白,而且讲的也跟事实不符,怎么可以造谣呢?没办法,总而言之,因为我出名啦,你们若是不会受人影响,我是没关系,反正我也是将死的人了,我也无所谓,你们要是了解师父讲的法是正知正见,你们就不要受别人影响,知道吗?永远是连听都不须要听,法才能入你的心,法才能入,那么你就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今天还有什么事要做吗?没有了。昨天很感谢诸位大慈大悲帮忙装信封,听说昨天装了六七千封,非常感谢,在此还要感谢诸位,虽然说师父的钱还凑不够,还差好几千万,但是还是非常非常感谢诸位菩萨,大家已经尽心尽力在标会了,已经尽力借钱给师父了,师父也是非常感谢你们,不管钱能不能凑足,总而言之,我还是非常感谢这些信徒的热诚,大家已经尽力了,我就没有什么话讲了,不够的地方,师父会想办法,没有关系,能够的话,当然就减轻我们的利息,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们佛教徒确实是很合群,尤其我们高雄的这个众生,大家都很尽心的要帮师父。有人说:师父,再等几天,我还有一个会没标到。40:18没关系,我可以等。我们法禅师借来一张票,到期日竟然是五月十五日,我说:到五月十五就饿死了。那已经来不及了,要是开五月十五的票,你干脆等到期了再拿来借来,开五月十五的票,我要等那张票二、三个月,现在才三月初九而已呢,你开五月十五的票,能够撑到那个时候吗?命已经去掉一大半,只剩奄奄一息了,等到五月十五,装助呼器也救不活了。要是那种远期票的,现在就不用拿来,支票开二、三个月以后的,现在不用拿来,等到期时,再拿来给我就行了。现金对我来说是比较适合啦。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我们看卷下的二十三页,第一行中间。

  【又问:】

  又这样问。

  【儒道释三教。为同为异?】

  【儒】就是孔子所说的道理,【道】就是自然的道理,【释】就是佛教智慧的道理。这三教是同或是不同呢?

  【师曰:】

  大珠和尚说。

  【大量者用之即同。】

  大量的人,就是表示大彻大悟的人,开发出我们的本性,不管怎么运用都相同,因为他已经悟道了,悟道以后,儒家的思想也能够运用,道家的思想也能够运用,佛家的思想也能够运用,所以三教就相同。

  【小机者执之即异。】

  小机就是说根机差的人,硬是要把儒道释分开来,因为他不悟本性嘛,没有悟到本性,这个跟一贯道所讲的是大不相同。一贯道讲的是五教合一,他们那种合是很勉强的,他们那种合是以他们的意思,自己说是同样的合。以一个道,无形的道,认为是一样的,但是在这里说:大量者用之即同,这是指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高僧大德、诸佛菩萨,才够资格说这个同。所以说小机者,就是不悟道的众生凡夫,因为执,他就认为不同。简单来说。

  【总从一性上起用。】

  怎么讲?【总】就是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都是从本性上在起作用而已,总从,统统是,都是从本性起作用,而我们众生不是从本性起作用,众生是从我执、法执、无明起作用,所以我们所运用出来的东西,所产生出来的东西,总是斗争、是非,因为我们没有本性的功夫。祖师大德已经大彻大悟,他虽分别,不作一切分别想,虽运用一切智慧,不产生一切的执着,因为都是从本性起作用。

  所以【机见差别成三。】

  根机不同的人,就变成三种。

  所以【迷悟由人。不在教之异同。】

  也不在教本身的不同。意思就是说,若是迷,诸法就千差万别,若是悟,那么法法皆同。

  下面说【讲唯识道光座主。】

  道光老和尚,这个【座主】就是升座说法的主人,所以叫做【座主】。【座主】简单讲就是主导,这个法会是谁来负责任的。就是说有一位讲唯识学的人,叫做道光和尚。

  【问曰:禅师用何心修道?师曰:老僧无心可用。】

  这句【老僧无心可用】,就是因为他是大彻大悟的人,所用的都是清净的本性,清净的本性是无形相的东西,无一切妄念,所以老僧无心可用就是说,老僧没有凡夫这一些心在运用,都是用本性清净心,本性的清净心又无法形容,智慧心即是,所以对凡夫来说,老僧无心可用。假使这个老和尚,这个禅师反过来说:老僧有心可用。也对。因为大彻大悟的人,不管说有心、无心都对,老僧有心可用,有什么心?有清净心可用,无量的妙有可用。所以他若是说:老僧无心可用,是没有凡夫、二乘人,我法二执的心可以用,这些心统统是不清净的。简单来说,老僧没有无明心可用,也就是所用的都是智慧之心。所以不管他说无心或是有心,都是看你如何运用。老僧无心可用,无什么心呢?无凡夫心可用,凡夫用的都是贪嗔痴,这些他都没有。

  【无道可修。】

  因为本性是本自具足的东西,若说可修,变成外道,心外求法,即心即佛,当然我们就无道可修,本来就是佛,更要修什么呢?

  【曰:既无心可用。无道可修。云何每日聚众劝人学禅修道?】

  这个讲唯识学的人就有怀疑了,你既然说无心可用,无道可修,那么为什么每一天都集合大众说:你们要学禅,要修道啊?

  【师曰:老僧尚无卓锥之地。什么处聚众来?】

  老僧尚无卓锥,这个【卓】站立叫做卓,直立叫做卓。锥呢?它本来的意思是尖锐的钻孔的器具,也就是物的末端最尖锐的地方,那个叫做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卓】就是站立,【锥】就是一点点,简单来说,老僧尚没有站立一点点,没有站到一点点的地,哪里有地方有聚众说法,劝人修道呢?再讲一遍,老僧尚无卓锥之地,【卓】就是直立,【锥】就是一点点,老僧连站到一点土地都没有,你为何说我有聚众说法呢?意思就是说,他已经通达我相空了。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我们人若是了解自己的心,大地的寸土,全部粉碎成当体即空的东西,粉碎成当体就是空的东西。他连站一点点土地都没有,你怎么说他聚众来学道呢?简单来说,就是空到连他的我相、身心、天地万物,全部无挂碍了。他虽然在运用说法,但是一切都是虚妄,刹那间变化的东西,他连站的地方都没有。意思就是说,他根本就没有这种相,连这个站的地、时间、空间的相都没有,连我相都没有,连众生来听经闻法的相统统没有,也就是无相。下面,道光就问:那你为什么聚众来啊?答:老僧哪里有聚众来啊?二十四页。

  【老僧无舌。何曾劝人来?】

  老僧连舌都没有。无舌,我根本不曾劝人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一切法都是毕竟空,哪有什么舌劝人呢?说法者无法可说,听法者无法可求,本自如如,不用求解,当下放下,就是本来面目,所以说:老僧无舌,根本就不曾劝导人。这位教唯识的道光老和尚说。

  【曰:禅师对面妄语。】

  你打妄语。意思就是说,你每天都劝人参禅修道,你现在却说没有。

  【师曰:老僧尚无舌劝人。焉解妄语?】

  我已经跟你讲过了,我连舌头劝人都没有。【焉】就是怎么,【解】这个不是说所谓的了解,这个解,焉解妄语,这个【解】不是当作了解的意思,这个【解】要当作有所谓,【焉】就是怎么,怎么有所谓的妄语这个名词跑出来呢?这个古时候的古文,如果你按照文字上来解释,这是很严重的错误。焉解妄语,你不能解释成:怎么了解这个妄语,这样解释就错了。老僧尚无舌劝人,我连舌头劝人都没有,焉解妄语,怎么有所谓的妄语这个名词呢?他连舌头都没有,哪里有所谓的妄语这个名词出来。

  【曰:某甲却不会禅师语论也。】

  这个讲唯识学的人说,【却不会】就是无法了解,我实在是无法了解,禅师你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明明是有的东西,为何你说没有呢?其实大彻大悟的人就是这样,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的东西,当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非一般众生所能了解。

  【师曰:】

  大珠和尚就这样说。

  【老僧自亦不会。】

  我也是不会。会的话就变成分别意识心了,讲不会就是本性透出光明,老僧自亦不会,我也不须要强加分别讲会,本自如如,无会跟不会的问题。下面,有讲《华严经》的人,这人叫做志和尚,志座主,志和尚,简单,从前称呼师父,都是一个字而已,志座主。

  【讲华严志座主问:】

  何故,为什么?

  【何故不许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鬱鬱指茂盛,茂盛的黄花。

  【鬱鬱黄华。】

  就是指茂盛,这个黄花开得很茂盛。

  【无非般若。】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鬱鬱黄花无非般若。大珠和尚曰。

  【师曰:法身无象。】

  法身是无相的东西。

  【应翠竹以成形。】

  翠竹是法界里面的一个形状。

  【般若无知。】

  但是无所不知。

  【对黄华而显相。】

  就是说法身也好,般若也好,都是无相的,所以法身因为无相,那么应这个翠竹,以因缘果报所产生的业力,翠竹就显现。般若是无知,对黄花来说,它现这个相出来。

  【非彼黄华翠竹。而有般若法身也。故经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

  【水中月】就是指不实在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就是这样,我们众生今天在做什么工作?叫做水中捞月。我们坐在河边,或是在潭旁边,看到潭的中间有一个月亮很漂亮,其实那是影射下来的,从天上影射下来的相,你在水中怎么捞都捞不到月。我们今天就是这样,在这个虚妄的世间祈求快乐,祈求人家安慰我,祈求人家支持我,祈求人家来照顾我,祈求有快乐可说,有欲望可以追求,我们今天跟水中捞月没有什么两样。缘起法、诸法,当体就是空性的东西,就算你达成希望,你总有一天要死亡。我们今天所做的工作,都是水中捞月,一直追求欲望,追求到最后,全是空的东西。我们今天一直想要将河中的月亮捞上来,是永远捞不到。意思就是说,你冀望在这个娑婆世界,无常不实在的世间,你想要得到真正的快乐,是永远不可能。所以我上次跟诸位讲过,有个四十几岁的人,因为先生外面有外遇而自杀,我说:不值得同情。就是这个道理。我问人家:她学佛一年而已吗?他们说:不止,学佛很多年了。学佛多年的人,会因为感情的事自杀?这个就是水中捞月的东西。这根本就是当体即空的东西,这不可能得到什么叫做快乐的东西。你为何因为婚姻有些变化,就去自杀呢?本来你今生可以好好修行,来成佛作祖,至少你可以求生极乐世界嘛,你不能大彻大悟,至少你修净土法门,深信切愿念佛,你可以求生极乐世界嘛,你云何为了一点感情的挫折而自杀呢?所以我并不同情这个人。人家说:师父你慈悲,帮她超度一下。我说:她都不度她自己,我哪里有办法?她强迫她自己去自杀,为什么师父要救她呢?师父,你也知道人都会业障现前。我说:学佛的人业障现前,是应该忍耐,不是用自杀来解决的,对不对?人都有业障,你要忍耐,要欢喜心接受业障,而且事情也是可以处理的。你活在这个世间,你还有可能改变你先生不要去娶小老婆,你自杀了,正好满他的所愿,对他而言是正中下怀。男人只是在你死的时候会觉得伤心,伤心几天之后,他就另寻新欢了。那正妥当了,现在都没有人管了,那你不是满他的愿吗?你要是厉害,就留在他身边,硬是跟他吵,吵到他受不了,这样才是厉害,怎么会去自杀呢?所以我把话先说在前头,以后你们谁去自杀,都不要来告诉我,也不用来找我,我不同情这种人,来的话我就叫人拖到旁边去,与我无关。师父,你很不慈悲哦。你都不会照顾你自己,我如何救你呢?我已经跟你们说过了,救生圈不是为那些自杀的人而创造的,每间体育用品店都有在卖救生圈,你硬是要跳下去自杀,要救生圈做什么呢?消灾法会也不是为了那些自杀的人超度的,没有用啦。现在可能在枉死城受苦了,命不该绝嘛,你自杀什么嘛?何必这样呢?对不对?我今天若是走结婚这条路,我老婆若是红杏出墙,我岂不是也要去自杀了?我老婆要是红杏出墙,对我正妥当,我才不会像她那么傻。有大智慧的人,没有什么事情看不开的,笑死人了。我就会问她:你跟着他会幸福吗?会啊。你肯定吗?会啊。那去吧,去吧。送给他,免费送给他,别跟我拿聘金就行了。很简单,既然两人在一起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硬是勉强对方有什么意思呢?对不对?不须要这样。在这个世间,你看去年的户口调查,离婚七万多对,离婚,有调查出来的七八万对,都是离婚的,这是很正常的啦,normal,normal正常的,太多太多了,不计其数,现在工商业发达嘛,谁还存着封建思想那种包袱,我永远的爱你,或是说我嫁给你就要嫁鸡跟鸡飞,嫁狗随狗走,现在都不是这样了,变成嫁鸡就跟狗走,嫁狗就跟鸡飞,现在都乱了伦常了,几时还在按照传统走?都没有这样了。从前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现在没有了,现在是我走我的独木桥,她走她的八线道,现在女性空间大,都是任她跑跳,随便她去找。女人只要不怕死,我告诉你,谁阻挡得了她?拉都拉不住,天不怕地不怕的,她认为她很有本钱,没办法。所以在感情上,你若是不能很平淡的处理,一生当中,你一定难免会遇到,一定会遇到感情的挫折,难免会遇到。所以你内心要有心理准备,嫁到好丈夫,师父当然要恭喜你,嫁错了丈夫,你也不必太怨叹,也更加不要自杀,要是自杀了,你也不必来找师父,你也不必在遗书上交代,妈妈要去自杀了,把我的尸体交给师父处理,来的话就直接丢出去。来的时候希望师父帮你盖往生被,想得美,随便剪块白布去盖就好了,连往生被都不让你盖。这就表示说自杀的罪过是很严重的,不须要用自杀来解决你的问题嘛,自然能解决什么呢?你自杀之后,业始终随身,随着你去枉死城。不须要这样,笑死人了。所以说,下面,一切都是水中月,世间都是这样,水中月,无实体可得,没有真正的快乐,在这个世间,你要追求快乐,没有真正的快乐可以追求。只有充满了智慧,当下学着放下,那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人。

  【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翠竹还能应用。】

  翠竹如果是法身的话,那应一切物现形。所以【座主会么?】这样你了解吗?

  【曰:不了此意。】

  我不了解这个意思。

  【师曰:若见性人。道是亦得。道不是亦得。】

  师父早就告诉过你们了。因为摆平了自己,就没有所谓的是跟不是。记住师父的话,当你摆平了你自己,你不要强迫自己去分别,这个世间的是跟非就没有作用了。有一个人来问师父。你注意听哦。师父跟他回答这句话,你注意听,听听看师父的用意。他说;请问师父,怎么样才能够没有是非?我就跟他讲:从你开始。你们听懂了吗?这样听得懂我的意思吗?参,参。有一个人来问慧老:师父,如何完全没有是非?我回答:从你开始。这样你们开悟了吗?对啊,就是从我们个体开始,什么都没有啊,本来就没有什么事,就是没有嘛,从我们开始,就什么是非都没有。所以个人有个人的立场。今天吴妈妈说:师父,我上班上到二十日,我不能再为师父煮饭了。她再上班五天,她的身体不好,静养一阵子之后,就准备开素食馆了。我说;个人有个人的前途,世间无常,就是真理。在社会上工作,你来文殊讲堂工作,一定会有来跟去的变化,自过去的工作人员到现在,到目前为止,整间讲堂中上班的小姐,只剩一个美金姑还没有换过而已,只剩这一个还没换过而已,她是希望下楼来看店,其他的都换过了,全部都换上新面孔了,无常嘛,这个世间就是无常的东西,对不对?所以现在还要请一个负责煮饭的,你们若是有想来讲堂煮饭的,第一、这个煮饭的跟那边的小姐不同,那边请的小姐是没有家庭之累,所以要请小姐,可是这个煮饭的,一定要结过婚才行,因为她是要在讲堂这边进出的,若是未婚的话,也要长得丑一点才要请,稍微丑一点,一看到就很难过的,但是要很会烧饭,可不要请一个花枝招展,打扮得很漂亮的,每天来这里煮饭,这些法师怎么受得了,那不行。所以要请这个煮饭的,一定要已婚的,身强体壮,也不一定要很丑啦,还是要稍微能看的,真是长得很丑的话,饭也吃不下去了,崇拜的偶像,变成呕吐的呕,整天看到就想吐了。上次有一出电影这样演,1:06:39有个女人从背影看非常漂亮,结果突然一回头,满脸都是黑斑、痘子,倒是不用请个这么离谱的啦。师父处理事情就是这样,对。所以她今天说:师父,我要辞职。这就是无常嘛,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什么。来,本来就不来嘛。文殊讲堂在她没有来以前,也是这样过日子,对不对?现在她要辞职了,我们也是要这样过日子嘛。所以我跟她说:吴妈妈你慈悲,法会的时候,你就要好好的来帮忙。师父,我一定来。那就感谢。她说八关斋戒,人多的时候,她还要来帮忙。这样就很了不起了。所以你们考虑看看,哪一个会煮饭啊?要女众,若是男众有意愿的话,我看男众是没办法,要有煮饭经验的人,而且要已婚的,不要请个七十岁的,七十岁的难以负荷,差不多是四十几岁,已婚又生过几个小孩,这样是最适合的,不要太年轻,来煮饭的那个不能太年轻。下面,所以说,若见性人,道是也是,道不是亦得。你讲你要辞职,要住也可以,不住也可以。为什么?这世间本来就是这样,是跟非,常跟无常,都是人在订的啦,你留也留不住啊,就是直接接受这种事实。

  【随用而说。不滞是非。】

  随用而说,不要停顿在是跟非里面。

  【若不见性人。说翠竹着翠竹。说黄华着黄华。】

  说翠珠就执着翠珠(人名),这样就很麻烦了。

  【说法身滞法身。说般若不识般若。所以皆成诤论。】

  师父就告诉你们,要没有是非,从你开始。就这样子嘛,你自己要是没有是非,你要是摆平自己,谁都没有你的办法,我就不讲是非,反正我就没有是非,你什么是非、天地万物都跟我们无关,听懂了吗?所以我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最大的宇宙,就是没有是非心,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清净的宇宙,就是从我们本身做起,没有是非,什么事都没事。这是指正常人,如果对神经病的来讲的话,是跟非,那就另当别论了,因为神经病的,他不了解这个事情是什么嘛,所以你讲是跟非,对神经病来讲,有时候就要示现一下了。所以皆成诤论,为什么我们会争论?就是摆平不了自己,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摆平自己,所以我们会争论,所以以后要是有人跟你辩论,你就说:你对,你对!他对,也不代表我们不对,是我们比较有修养,让他对。这人世间,两人在讲话当中,一定是抢着自己要赢嘛,你若是抢着要赢他,你一定会很凄惨,你会很痛苦,所以他要是抢着赢,你就说:这样你对。这样就没事了,告诉他:你对。随后自己再一个定论:疯子。我都是这样子,告诉他:你对。自己加句:疯子。没有啦,不会这么没有修养啦。二十六页。

  【人问:将心修行。几时得解脱?】

  将心修行就是说以心来修行。将心就是说,硬要使自己分别有一个真正修行,这句话是这个意思。认为自己心里有在修行,就是说拿这个心在修行,意思就是说,他有一个修行的观念,这样叫做将心修行。我若是以心来修行,什么时候能得解脱呢?

  【师曰:将心修行。喻如滑泥洗垢。】

  愈洗是愈肮脏。你的心若是存着一念:我要来修行,要如何用功。如滑泥洗垢,滑泥洗垢是什么意思呢?用污泥想把垢秽洗掉,那永远不可能。因为【般若玄妙。】这个般若不可思议的智慧。

  【本自无生。】

  当下就是无生的东西。一切法不可得、毕竟空,一切法不染着的东西,云何说有心可以修行呢?你动到一个念头,有心可以修行,如滑泥洗垢,用肮脏的污泥,就像我们的鞋子、锅子,我们拿污泥来把它洗一洗,你说要洗到几时才洗得干净呢?若是认为,心里要是动一个念头:我想要修行。有这个保持一个说:我将心修行,我要拼命的修行。有这个念头,你就失去了般若,般若就是一切法不可得,本自无生。

  【大用现前。不论时节。】

  时节就是时间跟空间。以前,有一个老和尚,整天吃饱饭就是跑去睡觉,空闲时就去外面散步,也从不跟大众一起做功课,也没有在修行。所有的人都对老和尚反感,老和尚就跟他们说:哎呀,不要瞧不起别人哦。人家总认为:不修行还自我解释。到最后老和尚用站着的方式,老和尚说:为了要让你们了解我的功夫。站着合掌,站立而脱,站着就往生了。所以说,若是想从外表上看修行,你怎么看也看不出端倪。论修行,你不要看他整天睡觉,或是无所是事,你根本就看不出来,所以我才告诉诸位,不要用凡夫心来测圣人的量,就是这样,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人家是怎么修行的。大用现前,不论时节。3:09

  【曰:凡夫亦得如此否?师曰:】

  大珠和尚说。

  【见性者即非凡夫。】

  明心见性的人,当然就不是凡夫了。

  【顿悟上乘。超凡越圣。】

  越圣就是超凡入圣。

  【迷人论凡论圣。悟人超越生死涅槃。】

  生死是对立涅槃来讲的,涅槃是对生死来讲的。超越生死的人,他没有这个涅槃跟生死的对立观念,涅槃也是一个名相。

  【迷人说事说理。】

  简而言之就是说,悟的人即事即理。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讲而已啦。迷的人说事说理:这个是事相、这个是理。悟道的人即事即理,事相当下就是真理。一切事相,当下就是本性的东西。

  【悟人大用无方。】

  大用无方,无方这个【方】就是没有一定,就是可以随时将妙有就拿出来,无量的财富嘛。悟到的人大用无方,没有一定。

  【迷人求得求证。】

  拼命的求。

  【悟人无得无求。】

  这句话划下来。觉悟的人就无得无求,所以你求什么?你对这个世间求什么?你说。希望人家回馈吗?不必啦。希望人家对我好吗?不必啦。你求什么?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悟道的人,他就无得无求,况且这个世间,本来就是不可得的东西,你想得到什么东西呢?拥有的东西,只是暂时的啦,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世间是暂时借我们居住,借我们使用而已,也不是我的,不然哪一样是你的,你说来听听看,哪一样是我们的?所以有智慧的人,他就会运用金钱。为什么?他的金钱都用来救人,愚痴的人,他也在运用金钱,所有的金钱都是在束缚自己,总是起贪念,增加自己的贪念。

  所以【迷人期远劫证。悟人顿见。】

  迷的人,【期】就是很久远劫才会修证,才能够得到。【期】就是无量,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这个劫,才能证悟。悟人顿见,悟的人就是一句话而已,放下就是。

  【维摩座主问:】

  维摩诘居士这样说,经典这样说,维摩座主就是讲《维摩诘经》的人,以前讲经说法的人,统统称作座主,所以讲《维摩诘经》的人,叫做维摩座主,讲唯识学的人,叫做唯识座主。讲《维摩诘经》的人就这样说。

  【经云:彼外道六师等。】

  外道六师比喻作六根,我们的六根。

  【是汝之师。】

  这一段不容易了解,是你的师父。因为他的出家。

  【因其出家。彼知所堕。】

  对他来说,我们知道他一定会堕落。那他一定会堕落,那你跟着外道出家修行,你也会堕落。

  【汝亦随堕。其施汝者。不名福田。】

  如果有布施给你的人,不名福田,这不能叫做福田。

  【供养汝者。堕三恶道。谤于佛。毁于法。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

  意思就是说,谤于佛就是说不执着于佛,这个不是诽谤佛,千万要注意。谤于佛就是说,不执着于佛求的人,他能够把这个求佛的心放下来,他求自己。毁于法,毁于法就是不执着法,放下这个法的执着,离法的束缚,不入众数。【众】就是僧,【入】就是着,不执着众僧。也就是不着于佛、法、僧的人,那当然就是大彻大悟的人。谤于佛、毁于法,不入众数,能够不执着于佛的求,能够不执着于外在之佛的求,放下法的执着,亦不执着僧数,不执着这个众僧的数,终不得灭度,那么智用现前,大智慧就会现前,终不得灭度,只有智慧,它不会灭度,我们的妄想可以灭度。我们现在有妄想,只有智慧,它不灭度。智慧它要妙有,它现前,它当然不能灭度了。

  【汝若如是。乃可取食。】

  你若是能够做到这样,你才可以取食。

  【今请禅师明为解说。】

  因为一定要先从前面的意思解释到后面,之后你再来看,才能够了解。

  【师曰:迷徇六根者。】

  迷的众生。【徇】就是依附在六根里面,去分别、去执着。

  【号之为六师。】

  我们现在就是这样,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整天所起的都是六识的分别,都是六识的执着,这叫做六师外道,因为心外求法,统统叫做外道。我们的六根攀缘六尘,以为有法可得,有乐可求,这都叫做外道。向外追求,名为外道,这个叫做六师。我们的六根,就变成六师外道。

  【心外求佛。名为外道。有物可施。不名福田。】

  有物,还执着。有物可施就是还不能达到三轮体空,你认为还有东西可以施舍,那么不名福田。为什么?那你没有种到福田。

  【生心受供。堕三恶道。】

  你只要产生:我在接受人家的供养,我很有办法,人家供养我。那你就会堕三恶道。

  【汝若能谤于佛者。是不着佛求。】

  我们现在就是这样,我们今天就是求心外佛,就算是我们念阿弥陀佛,我们也要念自性佛,我们自性本心也是佛。因此我们在念佛,若是能够用无生法,或者是实相法念佛,那是最好的啦,不得已的话就执着佛号,不得已的话就执持名号,念久了,你心中就是佛。所以你若是能够谤于佛,是不着佛求。

  【毁于法者。是不着法求。不入众数者。是不着僧求。终不得灭度者。智用现前。】

  只有智慧不会消失。

  【若有如是解者。便得法喜禅悦之食。】

  你就能够得到法喜充满。

  【有行者问:】

  有一个修行人这样问。

  【有人问佛答佛。问法答法。唤作一字法门。不知是否?】

  一字法门就是【佛】、【法】,就是一个字,叫做一字法门,这样不知是不是可以?

  【师曰:如鹦鹉学人语话。】

  鹦鹉学讲话也是这样,就是跟着人一直念。我们要是养一只鹦鹉,有人走过去时,它就会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蒋经国你好。从前有一只鹦鹉,主人教他说:蒋经国你好。听说让店面的生意很好。那只鹦鹉就挂在外面,逢人就说:蒋经国你好、蒋总统你好,你好。我以后要是养一只鹦鹉放在外面,都它说:信徒请进来坐,来点灯消灾哦。一定会有很多人来参加。结果隔天去看,死在外面了,结果是讲错话了:信徒啊,你明天要往生了。讲错话,被捏死了,一命呜呼哀哉了,讲错话了。所以鹦鹉学讲话。

  【自语不得。】

  自语不得就是说,让他自己讲,却没有办法。鹦鹉学讲话,它有办法,自己讲却没有能力。【自语】就是让他自己讲,他就讲不出来,因为没有智慧嘛。

  【为无智慧故。譬如将水洗水。将火烧火。都无义趣。】

  以水来洗水,那一点意义都没有,拿水来洗什么水呢?拿火来烧火,一点意义都没有。

  【人问:言之与语。】

  我们讲的言语,语、言,言、语这两个字,所以我们一般来讲,连贯的言叫做语,所以叫做语。言之与语。

  【为同为异?师曰:一也。】

  一样。

  【谓言成句名语矣。】

  言若是成一句或者是名相,这个语就成了。

  【且如灵辩滔滔。】

  灵辩就是指智慧,机智很快,滔滔是指辩才无碍,灵辩滔滔。灵辩就是说充满着智慧,辩才无碍,讲起话来大用现前。

  【譬大川之流水。峻机叠叠。】

  峻机就是一层又一层,非常厉害,大川之流如万马奔腾,奔流直泻而下,控制不住。【峻】可以解释做高,很高峭、陡峭。峻机叠叠,一波接一波的涌起,就是表示不能遏止,千军万马不可遏止。

  【如圆器之倾珠。】

  圆器,倾珠,倒下来是无障无碍,圆的珠,圆器倾珠,珠也是圆的嘛,器也是圆的嘛,倒下来时,珠就一直落出来,控制不住。

  【所以廓万象。号悬河。】

  【廓】就是包括,所以廓万象就是包容万象,号悬河,悬河就是口若悬河,就是一泻千里。

  【剖乎义海。】

  剖乎义海就是分析,【剖】就是分析这个道理,因为这个道理很多,譬如大海那么大,大藏经大得一部好像道理的海。义海,道理很多叫做义海,剖乎义海,也就是分析这个道理,很多的道理。

  【此是语也。】

  这就是语言、语也。

  【言者一字表心也。】

  我们说话,就是表示我们的心。

  【内着玄微。】

  【玄微】就是不可思议的智慧,我们内心里面,【着】就是拥有,我们内心里面,拥有不可思议的智慧。

  【外现妙相。】

  外面现出来,就是不可思议的这个相。

  【万机桡而不乱。】

  千万人来动到你,动摇你,都不乱。

  【清浊混而常分。】

  清跟浊混在一起,也清清楚楚。

  【齐王犹惭大夫之辞。文殊尚叹净名之说。】

  这是比喻,这个【惭】跟惭愧的【惭】一样。这个齐王,他认为自己很有办法。有一次,他听听这个大夫的话,结果他觉得很惭愧,意思就是说,连士大夫有时候讲的话,都比齐王更有道理。意思就是说,智慧是在里面,不是说你论地位来说的。那么文殊尚叹净名之说,文殊是个大菩萨,净名是一个在家居士,就是维摩诘,但是文殊也是赞叹他所说的不二法门。

  所以【今之常人。云何能解?】

  现在的这个凡夫,怎么能够了解这种不思议的境界呢?

  【源律师问:】

  所以大珠和尚也算是很倒霉,大家都要来问他,学律的啦,学《华严》的啦,学唯识的啦,或是学其他,大家都拼命的问,所以可见你有一点成就,人家内心里面就会不服,人家称你是大师嘛,大的禅师,就来给你考试看看。所以以后要是有人来问,人家要是问:慧律法师,什么叫做禅?这就是有人去问广钦老和尚这句话,有人去问老和尚,所以我现在要来学广钦老和尚。有人去问广钦老和尚:老和尚,什么是禅?什么才叫做禅呢?老和尚说:禅我是不懂,不过我只会念佛而已啦。他就是不要叫你搞这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禅是陪衬的,好好的修行,放下,最重要的还是要念佛。所以以后要是有人问我:慧律法师,什么叫禅?我就答:禅我是不懂啦,不过我只知道要念佛啦。就是这样子。简单来说,念佛比修禅更重要。所以即心就是佛。源律师说。

  【禅师常谭。】

  这个【谭】跟我们谈话的【谈】一样。禅师常常说。

  【即心是佛。无有是处。且一地菩萨。分身百佛世界。】

  这是指天台宗的思想,别教的初地菩萨,就可以分身百界作佛。

  【二地增于十倍。】

  就是一千个,千界作佛。

  【禅师试现神通看。师曰:阇梨自己是凡是圣?】

  你是凡夫还是圣人呢?有点鼻塞。三十页。

  【曰:是凡。师曰:既是凡僧。能问如是境界?经云: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此之是也。】

  这就是了嘛,你自己的心有高低,你没有按照佛的智慧,就是不依法。

  这个律师【又问:禅师每云:若悟道。现前身便解脱。无有是处。】

  这是不可能的事,哪有可能现在就解脱呢?

  【师曰:有人一生作善。】

  做到大家都公认他是善人,

  【忽然偷物入手。】

  偷拿东西入手。

  【即身是贼否?】

  那么你看他是不是贼呢?

  【曰:故知是也。】

  他是故意的,他不可能是贼啊。

  【师曰:如今了了见性。云何不得解脱?】

  现在就了了见性,你怎么能说不得解脱呢?

  【曰:】

  这个律师就再说了。

  【如今必不可。须经三大阿僧只劫始得。】

  意思就是说,【必不可】就是难道不必经过三大阿僧只劫才成佛道吗?所以古文很不容易了解。如今必不可得,这个按照中文来讲,是很难理会的,那么按照现代人的话来讲,应该讲说:如今,就像你这样讲的,必不可就是难道不必,经过三大阿僧只劫才成佛道吗?若是这样解释就很清楚了。【必不可】就是难道不必。难道不必经过三大阿僧只劫才成佛道吗?

  【师曰:阿僧只劫还有数否?】

  是不是有一个数目呢?意思就是说,三大阿僧只劫还是一个念头而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三大阿僧只劫,阿僧只劫是数目,只是一个念头而已。就像你从小活到现在,你说你今年二十四岁,你动一个念头,二十四岁完全在你的脑筋里面,知道吗?时间变成一个念头而已,我们活过了二十几岁、二十五岁、三十岁,我们的生命三十岁,变成一个念头,累积的经验变成一种念头而已,所以这个劫数,这个数目本来就是不可得。

  【源抗声曰:】

  就是表示不满。

  【将贼比解脱。】

  这个禅师也真是奇怪,将贼比喻做解脱。

  【道理得通否?师曰:】

  大珠和尚就说。

  【阇梨自不解道。】

  是你自己不了解道。

  【不可障一切人解。自眼不开。嗔一切人见物。】

  自己饭量吃得少,尽是担心别人吃三大碗,就是这样,自己食量不够。所以我若是跟人家出去吃饭,我一定吃亏。譬如吃一桌饭,八个人分摊,我是肯定吃亏的,要是这样的话,我不要,你们七个人自己去吃就行了,因为我的食量很少。七个人若是花二千一,一个人要分摊三百,实际上我还吃不到五十元,被占了二百五十元的便宜,所以若是平均分摊吃一桌饭,我一定不要,因为我的食量很少。自眼不开,嗔一切人见物。

  【源作色而去。】

  就是说不高兴,他就离开了。下面这一句你们一定看不懂。

  【云:虽老浑无道。师曰:即行去者是汝道。】

  这一定看不懂。虽老浑无道,意思就是说,虽然你是很老,【浑】就是搞不清楚,是老,但是你并不很清楚,一点道都没有。虽老浑,虽然老,但是一点道都没有,也就是不高兴了。禅师就说,大珠和尚就说:即行去者是汝道。【即】就是正要,【行去】就是正要离去者,也就是指源律师。正要离去的这个人,就是你所说的老浑无道,也就是在骂他,他本来骂禅师,禅师就反唇相讥,即行去者是汝道,这个正要离开的人,就是你所说的那个老浑无道,就是你自己。

  【讲止观慧座主。】

  讲天台宗止观的慧座。

  【问:禅师辨得魔否?师曰:】

  大珠和尚就说。

  【起心是天魔。不起心是阴魔。】

  没有这个念头,就随想入阴嘛,就是阴魔。

  【或起不起是烦恼魔。】

  有时生起烦恼,有时不起烦恼。

  【我正法中无如是事。】

  我没有这种事情。

  【曰:一心三观义又如何?师曰:过去心已过去。未来心未至。现在心无住。于其中间。更用何心起观?曰:禅师不解止观。】

  意思就是说:禅师,你根本不了解天台宗的止观。

  【师曰:座主解否?】

  那么你了解吗?

  【曰:解。】

  我当然了解止观啰。禅师就问:如智者大师。

  【师曰:如智者大师。说止破止。说观破观。住止没生死。住观心神乱。为当将心止心。为复起心观观。若有心观。是常见法。若无心观。是断见法。亦有亦无。成二见法。请座主仔细说看。曰:若如是问。具说不得也。师曰:何曾止观?】

  这段比较不容易了解,我解释一下。师曰:座主解否?你了解吗?曰:解。大珠和尚说:如智者大师所说,说止破止,意思就是说,我们说有一个止就是定,可是我们不能执着这个定。破止就是说,说止,不能执着止,26:21说这个定,而不能执着有一个定。说观破观,我们说有一个能观,有一个所观,也要破除那个能观、所观的观念。如果你安住在止,止的话变成有一个住,会执着,住止没生死,你安住在一个境界里面,止就是定,安住在一个境界里面,有境界可定的话,那就会变成生死,生死难了。那么住观心神乱,如果你安住有能观、所观这个观照,你的心会乱,因为还有一个能所不亡,住观心神乱,因为住观就是能所不亡,为当将心止心,你是拿什么心来止那个心呢?你到底是把心,用心去止那个心,那止到什么时候呢?你用心要止这个心,那么你要止到什么时候呢?或是起心观照这个观照的心呢?或者是复起心观观,就是说,或是你起这个心来观照你所观的那个念头,那么若有心观,怎么样?是常见。若有心观的话,变成说能观照的心、所观照的境,那么谁来观照这个能观的心呢?是常见,把笔拿起来。一直推下去的话,犯无穷的过患,这个要写下来,是常见,就是变成无穷的过患,是常见,就是一直推论下去的话。把笔放下来,我现在讲的你要听啊。好,这个杯子是所观,这是能观,能观照的,这是能观、这是所观,能观、这所观,那么谁来观照能观呢?好,麦克风这个念头来观照这个,那么这个又是谁来观照呢?这支麦克风又观照这个,那么这个又是谁观照呢?这个桌子来观照这个,那么这个又是谁观照呢?你懂吗?意思就是犯了无穷的过患,所以师父早就告诉你,天台宗不究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修天台宗要成大器的,很难很难,为什么?因为你一直一直切割,一直分这个无明,一直微细嘛,一直微细的切割,那还是有啊。一切法本来不可得的东西,你就是一丝不挂,一尘不染,这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那你有能观、有所观,谁来观照能观呢?又有谁来观照能观的能观呢?对不对?所以一个观照一个……变成怎么样?无穷的过患,犯了一个很严重的过患,所以说:为复起心观观,若有心观,是常见法,常见就是什么呢?永远有一个能观的东西,你甩不掉,知道吗?那还是执啊。是常见法,简单讲,叫做自性见,自境,以为有能观照的东西,那么永远落入一个自性见。若无心观,是断见法。如果你用无心去观,那就变成断见了。那么你讲也有、也无,就变成二见法了,本性不是这样子的,所以请座主你详细说说看。试说看,六祖常常讲的:试说看。哑口无言。曰:若如是问,那你这样问我,俱说不得,统统没办法讲了。师曰:何曾止观?一切法无生的意思啦。何曾止观,就是说哪里有所谓的止跟观?根本就没有这种东西,当下就是一切法无生,不生不灭的涅槃。止什么?观什么?就是这个意思。

  【人问:般若大否?师曰:大。】

  阿尼基(日文)大、老大。

  【曰:几许大?师曰:无边际。】

  大到无边际。

  【曰:般否小否?】

  般若智慧是小吗?

  【师曰:小。曰:几许小。师曰:看不见。曰:何处是?】

  哪一处叫做般若呢?

  【师曰:何处不是?】

  你告诉我哪里不是?所以你讲不赢他,反正你就是讲不赢他。

  【维摩座主问:】

  讲《维摩诘经》的这个弘法的法师这样问。

  【经云:诸菩萨各入不二法门。维摩默然。是究竟否?师曰:未是究竟。】

  这样不究竟。

  【圣意若尽。】

  圣意若尽,如果圣人的意思,诸佛菩萨的意思,如果这样就没有了,如果这样就究竟了,意思就是说,诸菩萨各入不二法门,维摩诘居士以默然不语显示,这样是不是究竟呢?这不究竟。如果这样子,圣意若尽,如果这样就结束的话,那么《维摩诘经》【第三卷更说何事?】那何必再说一些事情呢?意思就是说,沉默不代表一切入不二法门的究竟。

  【座主良久曰:】

  讲《维摩诘经》的这位法师就说。

  【请禅师为说未究竟之意。师曰:】

  大珠和尚说。

  【如经第一卷。是引众呼十大弟子住心。第二诸菩萨各说不入不二法门。以言显于无言。】

  我们说一切法都要用语言,师父在此说法,也是用语言来显示无言之法。

  【文殊以无言显于无言。】

  无言就是沉默,显于这个无言不思议的境界。三十四页。

  但是【维摩不以言。不以无言。】

  所以默然。收前面所说的一切话,(【故默然收前言也。】)我们下一回就会讲到《维摩诘经》,可能是下个礼拜。

  【第三卷。从默然起说。又显神通作用。座主会么?】

  这样你了解了吗?

  【曰:奇怪如是。师曰:亦未如是。】

  也不一定是这样。

  【曰:何故未是?师曰:且破人执情。作如此说。】

  只是为了暂时破众生的执着,才作如是之说。

  【若据经意。只说色心空寂。令见本性。教且伪行入真行。】

  我们教化一切众生。伪行就是只是藉着语言、文字、音声,是假的修行,入于最后的无生的真正的修行。【教】就是佛法,佛法教育我们,佛门教育我们,师父教育我们,如何教我们呢?是伪行,这个【伪】不是虚伪,是假借着语言、文字、音声,叫做伪行。弘法的法师,藉着语言、文字、音声,以这个伪行,不真实的,令你契入真正的无生法门、不二法门。

  【莫向言语纸墨上讨意度。】

  你不要执着语言,或是在文墨、纸张上讨这个意度,揣测叫做意度。

  【但会净名两字便得。】

  【会】就是悟。你只要悟,你只要悟到【净名】两字。

  【净者本体也。名者迹用也。】

  迹用就是妙用,事相叫做迹,本体叫做理,净者是理,名者是事相。所以净者就是我们的本体,清净就是我们的本体,名就是迹用。

  【从本体起迹用。】

  从我们的本体起妙用。

  【从迹用归本体。】所以【体用不二。】

  如水与波。

  所以【本迹非殊。】

  【本】就是本体,【迹】就是妙有。虽现妙有,当下就是本体,虽有本体,不离妙用,所以本迹不殊,并没有什么差别。【非殊】就是平等,理事圆融。

  【所以古人道:本迹虽殊。】但是【不思议一也。】

  不思议的境界是一样。

  【一亦非一。若识净名两字假号。】

  这个注意,这个【识】不是了解,这个识,是如果你悟到【净名】这两个字是假的名号。

  【更说什么究竟与不究竟?无前无后。】

  就不会说什么究竟或不究竟了,他也无前也无后。

  【非本非末。非净非名。只示众生本性不思议解脱。若不见性人。终身不见理。】

  所以我才告诉诸位,你若是没有明心见性,你终其一生都无法了解这个道理。所以我们现在听经,有些人是来听结缘的,有些人是想求解脱的,有些人是听一听心情比较爽快,若是想要大彻大悟,我看是很困难。有些人是来听个结缘的,有些人是听了知道很好:师父讲得是很好啦。可是要运用时,奇怪,就是运用不出来,还是一样愚痴,还是滞碍不通,没办法。所以人家说:患有气喘的人,偶尔也会咳嗽几声,你的烦恼若是仍然存在,偶尔还是会浮现的,带有坏习惯的人,偶尔还是会再犯的。譬如爱赌博的人,好赌成性的他说:你要是肯嫁给我,我以后一定戒赌。不可能。患有气喘病的人,你跟他说:以后不要再咳嗽了。他也不可能。所以我们若是带有坏习惯,那很难很难改变。我们若是无明、无智慧,常常有束缚,除非亲近善知识,常常听经闻法,我们才能解开结缚。今天有一个人来问师父,新加坡来的,今天新加坡来了两辆游览车,有人就问师父:请问师父,无明重要如何修行?我说:很简单,无明重,一定要具足三个条件,你才能够破除。第一、一定要亲近善知识;第二、一定要有同参道友的道场勉励你;第三、要有自觉的功夫,自己观照的功夫。若是做不到这样,不论你如何的斩断无明,你都没办法,尤其是第三个,要有自觉的功夫,佛法就是自己觉悟啊,老是祈求佛菩萨来帮忙你,那怎么行?所以今天我对新加坡的信徒开示时这样说:我们一天到晚都在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有些人念的曲调很好听,从前人家在念消灾延寿药师佛:消灾延……曲调很好听,结果还是不能消灾,法器也打得很好听:延寿药师佛……那些比丘尼念得很好听,念完一下来就起争执了,两人就开始大呼小叫了。我有一次去天母那边,那些比丘尼有多厉害呢?在打那些法器真是厉害,一手敲一种法器,实在是厉害,一只手夹着敲打,当……那种功夫真是不得了,也是念消灾延寿药师佛,一结束后,又闹得不愉快了,所以我才告诉诸位,我们众生根本就不了解经典的意思,经典是佛讲的,我们今天诵经、持咒,我们今天诵经,是要开发我们的本性,所有的经典,都是要开发你本性的觉悟,你懂吗?不是叫你在那边鹦鹉学讲话,你懂吗?所以我跟新加坡的信徒讲得很清楚,你今天一直的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可是你不开发你本性的东西,你一天到晚,一开口就要伤害别人,39:56一开口就要讽刺别人,要挖苦别人,总是伤害别人的自尊心,而且每次总是我慢,讲两三句话就跟人家打起来了。我说:这样你想消什么灾呢?所以我才告诉诸位,你为什么不求自己,只会一直求佛陀替你消灾?今天我们若是学着有修养,别人讲什么都听而不闻,不要纷争,尽量处处宽恕别人,度量放得很大很大,你想想看,你不用念药师佛就能消灾了。有人说:既然是这个意思,师父,照你这样讲,念《药师经》不就没有效了?不是这个意思,还是有效啊,只是说不如你自己觉悟的功夫。今天我自己要如何才能消灾呢?第一、我要学习有修养,我不能树立敌人。我如何才能消灾?我若是没有烦恼,就是大消灾。你藉着外在的力量要消灾,这种力量不够啊。就像灯泡,光线从外面一直照它,可是里面的钨丝断了,灯泡本身不会发光,你从外面照十年、二十年,这个灯泡也没有作用,对不对?因为它本身不会发光,自己没有能力啊,藉着外面的光就是这样。我们今天在拜佛、念佛就是这样,只希望佛陀保佑我们,41:25佛陀你要解救我,千万不能把我忘了。我们只求外在的佛来救我们,但是我们不点亮内在的智慧,就像灯泡的钨丝断了。钨丝断了就表示我们的心没有智慧观照自己。我们现在不须要,我们不须要藉着别人的手电筒来照明我们,不必,我们把自己的钨丝接好,也就是通这个智慧,光明一刹那间马上现前,你自己有智慧最重要。我们自己有智慧,我们内心充满了智慧,就如同一盏灯光,我们自己的这盏灯光就能照天照地,那才是了不起的人。否则整天只会念经,对任何事情还是一样操心、烦恼,叫他放下,他偏偏不肯,老是这样气,那怎么有办法呢?对不对?所以有一位老菩萨来,也不算老啦,才四十几岁哪算老?他说:师父,我好烦恼、好痛苦,我现在很痛苦,你可不可以帮我解决,救救我。42:28我说:把烦恼拿来,我帮你摆平,赶快拿出来。他说:我就是找不原因,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无明就是一直生起来。我告诉他:烦恼又不像瘤,要是烦恼像瘤,我就把你的脑袋剖开,把那颗瘤割掉,然后恭喜你:菩萨,你没有烦恼了。你要是长瘤,还有个形相可以帮你割掉,可是你起烦恼,我要割哪里呢?我问你啊。解铃还得系铃人啊,你冷静啊,你冷静啊,所有的经典都是教你自己觉悟,自己保护自己啊,要记得佛法究竟之处,当下你就是佛,世间放得下,他就是圣人,放不下,你就是凡夫,就是两个角度而已啊。整天只想搞是非、搞动乱,你到几时才能了生死?要了到几时,你的生死才能了?不可能的事。所以啊,所以更说什么究竟不究竟,无前无后,非本非末,非净非名,所以只示众生的本性不思议解脱,若不见性人,终身不见理,终其一生都不能见到道理。所以你若是了悟【净名】两个字,什么事都解决了。

  【僧问:万法尽空。识性亦尔。】

  识性也是这样子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问:万法一切皆空,那么我们的识性,是不是也是这样,一切皆空呢?

  【譬如水泡。散更无再合。身死更不再生。即是空无。何处更有识性?】

  这就是提出疑问,用这个问,用这个譬喻来问禅师。

  【师曰:泡因水有。】

  泡散,你不能说没有水(【泡散可即无水。】),还是有水啊。我们的身体,是因为本性迷了,变成意识(【身因性起。】)。

  【身死岂言性灭?】

  身死,你不能说本性无。

  【曰:既言有性将出来看。】

  也就是拿出来看看,既然说你有本性,你拿出来看看。

  【师曰:汝信有明朝否?】

  你相信有明天吗?

  【曰:信。师:曰:】

  大珠和尚说。

  【找将明朝来看。曰:明朝实是有。如今不可得。】

  现在拿不出来啊。

  【师曰:明朝不可得。不是无明朝。汝自不见性。不可是无性。今见着衣(口+契)饭。行住坐卧。对面不识。】

  【对面】这个不是说站在前面,是当下你不了解它,【对面】应该讲,你这一念你根本不悟道,不是说你站在它的前面。对面不识就是说,就在你这一念头,就在你正前方,那是指念头,不是指面。就在你正前方,你当下这一念,你不悟。

  【可谓愚迷。汝欲见明朝。与今日不异。】

  跟今天没有不同,完全跟今天一样。

  【将性灭性。万劫终不见。】

  将这个性来灭这个性,万年、千百万劫你也不能见性。

  【亦如有人不见日。不是无日。】

  譬如说一个盲人,眼睛看不见的人,他会说:没有太阳。不能这样讲。所以我们有本性,不是无性。

  【讲青龙疏座主问:】

  《青龙疏》是一本注解,讲这本注解的人问。

  【经云:无法可说。是名说法。禅师如何体会?】

  什么叫做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呢?禅师,请你为我开示,要如何体会呢?

  【师曰:为般若体毕竟清净。无有一物可得。是名无法。】

  我们的般若本性是清净自在,无一物,智慧心就是,我们的智慧心就是,智慧是无形相的东西,充满了虚空,遍法界,是名无法可说。

  【即于般若空寂体中。具河沙之用。即无事不知。是名说法。】

  所以我们在行住坐卧中,就像现在,什么是佛?现在说法的就是。什么是佛?现在听经闻法的诸位就是,你们悟了吗?

  【故云: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讲华严座主问:】

  讲《华严经》的人这样问。

  【禅师信无情是佛否?师曰:不信。若无情是佛者。活人应不如死人。】

  为什么呢?死人就变成佛了。

  【死驴死狗亦应胜于活人。】

  因为无情就是佛嘛,但却是活人才能作佛,死人是无法作佛的。

  【经云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戒定慧生。从三明六通生。从一切善法生。若说无情是佛者。大德如今便死。应作佛去。】

  太厉害了,讲不赢他,你现在马上去死好了,你就可以作佛了。大德如今便死。意思就是,你说无情就是佛嘛。

  【有法师问:持般若经。最多功德。师还信否?师曰:不信。】

  跟我讲的一样,我刚才告诉诸位,诵经不是诵给佛陀听的,是诵给你们自己听的,你们懂不懂啊?我们人有没有心地功夫,修行就会有差别,你诵经,譬如说你诵《地藏经》、《金刚经》,你只是藉着外在,那么你的力量就不够,若是要修行的人,你要从内心观照,放下,那么貌相、外表的洒脱自在就一直显现出来,透出智慧的光明。上次有一个人起乩,起乩跳动起来,说是她的冤亲债主,他是自杀的,现在附着在她身上,是跟成龙拍过电影的女主角,起乩要说话,她说她跟成龙拍过电影,来找师父时,整个人很呆滞、恍恍惚惚的,恍惚的说她被恶鬼附身,这个人就是自杀。自杀之后,他就跟她来,跟这个女的灵魂来,来的时候,就讲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我跟他说:你离得太远了。来的时候就开始讲了:他是鬼,动作很恐怖。我跟他说:你离得太远了,你靠近一点,我听不到。他说:我靠近不了你,你旁边有人啊。我看一看:没有人啊。师父旁边有站人吗?他说:不是啦,旁边有护法,我近不了身。我说:你站近一点,你站那么远,我听不到。结果无法近身。所以这就是说,我们在修行,如果在心地发真正的善良,像师父没什么修行,都有善神保护我了,何况你们这么善良的大菩萨,你们都是维摩诘居士呢,你们知道吗?你们这些出家人都是佛陀呢。所以我们讲堂楼上楼下,不是维摩诘居士,就是释迦牟尼佛,你们都是佛陀,只有师父一人是凡夫,我都多少有护法在护持了,更何况是你们呢?所以说我们修行,要由心地上好好下过功夫,所以说我们持经、诵经也是一样,要符合我们心地的功夫。师曰:不信。若是这样说。

  【曰:若尔。】

  如果你说持《般若经》功德最多,那么【灵验传十余卷。皆不堪信也。】

  师曰,意思就是说,像你这样不相信有灵感,那么灵感那么多,就不应该相信罗。

  【师曰:生人持孝。自有感应。】

  世间人行这个孝,都会有感应。

  【非是白骨能有感应。】

  不是白骨能够感应,这是因为人的孝心感动天。

  【经是文字纸墨。文字纸墨性空。】

  因为是缘起法,幻化在我们眼前的东西,白纸印黑字,这能有什么感应呢?所以能感应的是我们的心,感应诸天、诸佛菩萨。

  【何处有灵验?灵验者在持经人用心。】

  什么是感应呢?感应是我们人用心在感应。

  【所以神通感物。试将一卷经安着案上。】

  着案上,案上就是桌子。把经典放在桌上,没有人受持。

  【无人受持。自能有灵验否?】

  这样看它有没有感应?所以还是心的问题。

  【僧问:】

  有位出家人这样问。

  【未审一切名相及法相。语之与默。】

  【语】就是讲,【默】就是沉默。

  【如何通会。】

  要怎样才能会通呢?

  【即得无前后?】

  如何一心通达呢?

  【师曰:一念起时。本来无相无名。】

  我们一念起的时候,本来是无相无名。

  【何得说有前后?】

  我们的思想动一个念头,本来是无的东西,你说有说无、说有相无相,这也都是假的名相,如何说有前后呢?

  所以【不了名相本净。妄计有前有后。】

  这句话要划下来。我们因为不了解名相本净,今天我们就是死在名词、外相里面,妄计有前有后。今天全部的众生,都是死在这个地方,所有的众生,都是死在不晓得这个语言、文字、外貌统统是假相,全部死在这个地方,妄计有前有后,所以你就执着有一个真实性的东西。

  【夫名相关锁。】

  这个【锁】就是我们打锁的【锁】,锁东西的锁。

  【非智钥不能开。】

  没有这个智慧的钥匙,他没有办法开。

  【中道者病在中道。二边者病在二边。】

  中道,他以为有中道可得,其实中道是不可得。二边就是空有,空有两边,病在两边。

  【不知现用是无等等法身。】

  不知现用。你现在当下这一念平等用,无等等法身,你当下不分别、不执着,一切法不受,毕竟空,一丝不挂、一尘不染,当下你就是无等等法身,遍一切处,都是妙有。

  【迷悟得失。常人之法。】

  迷跟悟,这是世间人【自起生灭。】我们现在就是这样,自己产生生灭。

  【埋没正智。】

  埋没了正确的智慧,正知正见。

  【或断烦恼。或求菩提。背却般若。】

  我们违背了毕竟空的般若。

  【人问:律师何故不信禅?】

  这个禅师,大珠和尚就说。

  【师曰:理幽难显。名相易持。不见性者。所以不信。】

  就是说因为禅,有人问:律师何故不信禅?师就这样说:因为道理不容易,名相是比较简单。也就是说,学律宗的人,按照名相来做是比较容易,没有见性的人,所以他不相信。

  【若见性者。号之为佛。识佛之人。方能信入。佛不远人。】

  佛并没有离开我们,【而人远佛。】佛是什么?佛就是你啊。所以从前有一个人要去参访禅师,从远远的地方就问了,这个人没有什么礼貌,他听说某位禅师很厉害,他便前去参访,才走到门外他就问了:请问禅师,什么是佛?禅师说:来来来。因为太远了,禅师讲得很小声:来来来。禅师说:把耳朵靠过来。他想:奇怪。为什么讲个佛法还要这么神秘?禅师说:来,来,把耳朵靠过来。然后大喊一声:你就是啦。禅师说:你就是佛啦。我就是啊?对啊,你就是啊。小声的叫他来,还叫他把耳朵靠过来,这个禅师也是很有趣。所以人远佛。

  【佛是心作。】

  佛就是我们的心造作的。

  【迷人向文字中求。悟人向心而觉。迷人修因待果。悟人了无心相。迷人执物守我为己。悟人般若应用现前。】

  迷的人是向文字当中求,我们就是这样,悟的人向心去觉悟。所以在座诸位,为什么你习气不能除?为什么你烦恼不能断?你不肯下功夫去观照啊,谁拿你有办法呢?没人有办法。迷的人修这个因等待这个果,就好像守株待兔一样,慢慢的修。不必!悟到的人,了无心相,当下他就是。迷的人,执物守我为己,执着外境或是修我相,认为自己在修行。悟到的人,般若应用现前。四十一页。

  【愚人执空执有生滞。】

  【滞】就是停顿,三点水再一个带,就是停顿。愚痴的人,不是执空就是执有,产生停顿。

  【智人见性了相灵通。】

  了相,了这个相灵通。

  【干慧辩者口疲。】

  【干慧】就是智慧少的人。干慧,你对这个智慧少的人,辩者口疲,要跟他讲的话,你会很累人,干慧辩者口疲,想讲也讲不出来,所以智慧少的人,他这个口才是很困难的,讲不出来,没有智慧啊。

  【大智体了心泰。】

  大智慧的人悟了,【心泰】就是没有事,完全没有事。【菩萨】也就是发大心的人。

  【触物斯照。】

  菩萨,发大心的人,触物斯照,【物】就是境界,碰到一切境界,统统清清楚楚。【斯照】就是智慧现前,就像灯光一样,走到哪里,灯光都现前。

  【声闻怕境昧心。】

  小乘心的人,发小乘心的人。声闻,发心小的人,很怕接触境界。【昧】就是迷昧了真心,怕被迷惑了,要是菩萨就不怕了。

  【悟者日用无生。迷人见前隔佛。】

  见前就是现在前面的东西就隔着佛。悟道的人,每一天在运用,每一天都无生。所以我们只会开世俗的金库,只会去顾那个金库,我们都不会顾我们内心这个智慧宝藏的金库,我们都不会开启心中的金库,把它运用出来。人人有金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金库,但是我们人都只知道穿一件内裤,却不会运用心中的金库。可怜,可怜。所以悟到的人,是世间最快活的人。迷的人见前隔佛。下面。

  【人问:如何得神通法?师曰:神性灵通。遍周沙界。】

  我们的神性灵通,遍一切法界。

  【山河石壁。去来无碍。刹那万里。往返无踪。火不能烧。水不能溺。】

  也就是漂,不能淹没、淹死。【溺】就是沉没。

  【愚人自无心智。】

  愚痴的人就没有智慧。

  【欲得四大飞空。】

  他想要四大飞空。

  【经云:取相凡夫。随宜为说。心无形相。即是微妙色身。无相即是实相。实相体空。唤作虚空无边身。万行庄严。故云:功德法身。即此法身。是万行之本。随用立名。实而言之。只是清净法身也。人问:一心修道。过去业障得消灭否?师曰:不见性人。未得消灭。若见性人。如日照霜雪。】

  清晨所看到的霜雪,一下子就消失了,日光若是照到霜雪,瞬间就融化了。

  【又见性人。犹如积草等须弥山。】

  明心见性的人,业障就算积草如须弥山那般高。

  【只用一星之火。】

  为什么他只用一星之火?他只要用平等的智慧,毕竟空的智慧,一星之火,只要用一点点的观念,也就是无相,就可以化尽一切的业障。【一星】的意思就是,只要用一点正确的理念,就是用无相修行,业障马上化消。

  【业障如草。智慧似火。曰:云何得知业障尽?】

  要如何才知道业障尽了呢?

  【师曰:见前心通。前后生事。犹如对见。前佛后佛。万法同时。】

  这句话比较不容易了解。见前心通,看到前面的事,也都不会误到,见前面以前的事情,能够会通,4:54就表示不会停顿在记忆的残影里面。说我们的记忆,我们的历史,只是记忆里面的幻影,不要去执着它,历史只是一笔烂帐,不要去执着它。所以见前心通,意思就是说,你不要停顿在你的错误的记忆里面,痛苦的记忆里面,放下,你的心自然就会通,我们今天起不要想:过去那个人对不起我。我们现在整天都想:我有没有对不起别人。你现在每天这样想。这才是最重要的。我要是对不起别人,这是我不对,若是别人对不起我们,这就不重要。前后生事,前面、后面所发生的事情,犹如对见。【对见】它不是说对面见,这意思就是说,非常清楚,不被迷惑的意思。前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就如同在你的眼前这样清楚,就是因为有大智慧,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大智慧。所以前佛后佛,万法同时。这个前佛后佛是指智慧心,前面的智慧心跟后面的智慧心,统统是同时,叫做前佛后佛,有明心见性就是佛,有智慧的人就是佛,所以前面的智慧心、后面的智慧心,因为是平等无相,当下都是同时。

  【经云: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

  划起来,太棒了。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

  【成就一切智故。】

  你看这个多美啊,多美啊!一念知,你当下这一念悟,哪里统统都是道场,任何一处都是道场,不用跑到深山林中,还得担心被老虎吃掉了。成就一切智故。有个比丘说要住茅蓬,我说:有这个必要吗?他先前也是在僧团中,跟大众一起生活。他说:我很懈怠,我的生活习惯跟别人不同,别人也不太能够原谅我,我也觉得很惭愧,我对不起别人,我想干脆独自去住茅蓬。我说:既然有惭愧心了,更应该符合大众。他还是不愿意,就上山去了,去住茅蓬了。经过半年之后,他又下山来,来跟师父见面,我问他:你近来怎么样了?他说:下山了。我问他:为什么?有人去打扰你吗?他说:不是。我说:那为什么?有蛇吗?他说:也不是。我说:大藏经看不懂吗?他说:也不是。那就是看得懂罗?他说:还是看不懂。莫非是明心见性了?也没有。那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说:光是被蚊子叮就受不了了。光是蚊子这一关就抵挡不住了,真的是这样啊,不相信的话,你去雷音寺看看,去美浓镇福安里……(客家话)那真是很吓人的,那边蚊子的腹部是有记号的,一条条清晰可见的纹路,雷音寺的蚊子,一飞过来还会发出声响。你们看过蚊子腹部有记号的吗?一层白、一层黑的,你们见过吗?而且体形很小。光是那些蚊子就让人受不了了,全身都红肿成一块一块的,一被叮到就红肿成一块,在雷音寺真的就是这样。光是蚊子就受不了了,住山上就是这样,而且还会有蛇,有一次蛇跑进我的房间,吓了我一大跳,还有蜥蜴,还有蚂蚁,山上的蚂蚁是不计其数,真是不计其数。所以我说,住茅蓬想要不杀生,可以说是不可能。你住茅蓬,你说你要不杀生,可以说不可能,走到哪里都会踩到小动物,没办法。不然你就要拿放大镜边走边照,没办法。所以说住茅蓬也有住茅蓬的苦恼,蚊子啦、蛇啦、蚂蚁啦,而且晚上冷风嗖嗖的,加上又怕鬼的话,那就很凄惨了。我已经打电话跟吴老先生讲了,我跟他说:七月我就要叫我的徒弟去住了,七月之前你若是还不搬家,你自己要想办法,你要去租房子。我从去年跟你买道场,你到现在还没有搬走,你本来跟我承诺过年前新房子会盖好,到现在已经三、四月了,我跟他说:再三、四个月,我就要派徒弟上山去住了。那里可以住十五个人,所以要他们开始赶工。她先生是基督教徒,她先生是不信地理的,我跟他妻子谈过之后,才比较有在进行了,她很相信地理,所以她要等到三月初四才动工,还是农历哦,到现在还没有动工,到现在还没有跟我办交屋,哪有人这么慈悲的。卖给我四千多万,到现在房子还是让他住,现在产权都转移到我们财团法人的名下了,已经完成过户了,房子还是免费让他住。我跟他说:到七月你的新屋若是还没盖好,你自己要想办法,你就要搬走。七月马上就要派徒弟上山去,要开始整理了,盖厕所,不然以后要怎么办?10:52派徒弟去那边住,一次派几个去,派两个去。派徒弟去之后,我每天会打五通电话去查,他就没空开溜,哪里也别想去,我自有办法啦,我人不在山上,他以为可以到处乱跑了。他想:师父不在这里,自由了。不可能的事,我每天有空就一直打电话,他哪里也不能跑。他要是跑出去,马上就记上一笔,然后再准备一台传真机,电话打不进去,就用传真的,要是传真还不够,再派人去。山上的路已经铺好了,花了三百八十多万,土木工程花了二百多万,这还只是最后一期,土木工程已经花了一千三百多万了,到现在又花了二百万,总共花了一千五百多万,铺设那条路,到现在我们总共花了二千万,山上建设到现在花了二千万,所以才要借钱,借得满头大汗,到现在也没有人拿钱来借我了,可怜,突然就停止了,停下来了,停下来了,现在都无声无息的,前几天还有人拿来,现在都没有了,所以我们会花这么多钱,就是用在这些地方,就是为了要栽培下一代,道场啊,再来就是做一个文化区,我们要形成一个文化区,就是这样。好了,今天跟诸位讲经就讲到这里,希望诸位发心印《楞严经》,还有就是我们这里要办短期出家,因为师父现在经费不够,我希望每个人能出五百元,昨天讲一千元,都没有人发心,再降低一点,现在降价,剩下五百。我昨天宣布:我要办短期出家,大家支持我,因为师父没有钱,也没看到大家有行动,没有人写赞助短期出家,所以要写上:赞助短期出家。你们这些法师,师父的经费若是足够,录音带我们赠送给你们结夏安居,知道吗?我虽然没有钱,但是我还出得起。如果没有什么问题的话,明天我们就可以把《顿悟入道要门论》结束,下个礼拜就讲《维摩诘经》,明天一定讲得完,因为到五十八页而已,明天可能不到九点就讲完了,因为不要拖,不要拖拖拉拉的,请诸位支持师父的理念,共同建设佛教的清净之道场,下课。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卷下四十三页第四行。

  【有行者问:】

  有一个修行人这样问。

  【云何得住正法?师曰:求住正法者是邪。】

  就是内心有所求,动一个念头:说正法住于我的心。那么这一念若是没有放下,就不是叫做正法。

  【何以故?法无邪正故。曰:云何得作佛去?】

  怎么能说求正法,安住于我们的心作佛呢?因为佛是无一切法,所以说,无一切法才是正,你有所求就变成邪。那么如何才能作佛呢?

  【师曰:不用舍众生心。但莫污染自性。】

  你只要不离开现前这一念,当下这一念心,只要不污染我们清净的本性。污染就是执着。所有的污染,都是从【执着】这两个字的角度来说的。简单来说,放不下叫做污染,只要你有事情放不下,这都叫做污染。

  【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我们的心跟佛陀的心,以及一切众生,这是三无差别。

  【曰:若如是解者。得解脱否?】

  若是这样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若是这样来解释,是不是能够解脱呢?

  【师曰:本自无缚。不用求解。】

  又没有人束缚你,你须要解什么呢?若是说有绳子绑住你,我还可以帮你解开,现在连结缚都没有,本性本自清净,连结缚都没有,更有何人须要求解呢?

  【法过语言文字。】

  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所说的正法,这些真理,【过】就是不落入,或者是指超越,超越语言、文字。

  【不用数句中求。】

  【不用】就是不是在数目,或者是句子里面去求。不是用数目,或者是文字、语言所产生的一句一句当中去求。

  【法非过现未来。】

  法:佛所说的真理,是要让我们体会当体即空的东西,完成无量劫以来,当下就打破无明束缚的自觉性,所以法并不是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未来,因为过去已经不可得,若是现在,刹那间在变化,在生灭,若是未来,也还未到。

  【不可以因果中契。】

  【契】就是合。因为因自性也是空,果当体也是空,因果是生灭法。修因待果,这是世间人的角度,诸佛菩萨大彻大悟,即因当下就是无上的正等正觉。因果,从因到果,就是有增加,有减少,才能产生因果的这个角度。譬如说一棵树木,这棵树的种子种下之后,一定要浇水、施肥,慢慢的,这棵树就会开花结果,茁壮,到现在结果。从困到果都是有增有减,既有增减,统统叫做生灭法,生灭法里面,永远不能成佛。那么有人说:十二部经典当中都是讲因果,师父你为何说因果当中不能成佛呢?佛是不昧因果,他不能超越这个因果,也不能落入这个因果,超越这个因果的话,佛就自己打自己嘴巴,佛不能离开因果,但是佛不是因果法,佛若是因果法,因果就是变成生灭法。可是他也不能离开因果法,离开因果的话,那么在事相当中就无法解释,所以佛从因地修行到果地的觉悟,这是在事相、生灭法上,对众生的共业来说,为了使人方便了解,佛自无量劫以前,是如何修行达到果位,其实佛达到果位,当下就是他因地自性空的东西,最初的就是最后的,最后的就是最初的东西,因为自性本来就是空性的东西。若是说:修因达到果报,这是不得已的,对众生方便来说:佛已经成佛了,其实在自性空性的宇宙,无量无边、无一切法当中,既然法界藏身,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怎能说有一个因、一个果呢?你说在虚空当中一百公尺赛跑,从这里跑到那里,你哪里做起点呢?一个人已经完成宇宙的觉性的时候,他就没有所谓的起点,就没有所谓的终点。他既然没有起点,没有这个终点,起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起点。所有起点,自性就是空,所有终点,自性就是空,终点跟起点,都是我们自己假设出来的东西,所以佛非因果法,不离因果,不立因果。佛若是立因果,那么永远在生灭法当中,不能成佛,佛若是离因果,那么佛就自打嘴巴,因为所有的事相都讲不通,所以佛也是在因果法当中修,但是佛当下就超越这个因果的束缚,叫做不昧因果。那么我们就知道,不昧因果,就是现实里面讨论因果,但是当下就是超越,现实当下就是超越,超越的本身就是现实,现实就是因果法,现实就是生灭法,所以现实就是事相,超越就是理性。也就是说,不可以因果中契,也就是说,他不是因果法、生灭法里面的东西,为什么呢?下面。

  【法过一切。不可比对。】

  因为因果它要有比对啊,对果来讲,这是因,对因来讲,那是果,由彼讲此,由此讲彼,从今天来讲,讲未来的明天,那你今天当体即空,那你的未来还是空,今天就是未来,未来就是今天,今天就是过去,过去就是现在,为什么?因为现在这一念,就是尽虚空界、遍法界,就是我们的家,一切智慧圆满,福德全部具足,你说哪里是起点,哪里是终点?这样你们悟到了吗?开悟了吗?有人在点头了。所以法既然不可比对,那么简单来说,法身无相。

  【法身无象。应物现形。】

  应物现形。你说什么是因,什么是果呢?什么都是因,什么都是果,什么都是缘。在《俱舍论》里面,在因缘果当中,它没有分得很清楚,也无法划分得很清楚,也没有办法,所以应物现形。

  【非离世间而求解脱。】

  离开世间就是生灭法。你离开世间,离开这个生灭法,找不到一个不生不灭法的涅槃,所以说不能离开这个世间而求解脱。意思就是说,当下这个世间,你当下就是解脱,因为全宇宙当中,你走到任何一处,都是缘起法,都是生灭法,都是因果法,除非你这一念不受影响。所以你想要完成无上的觉悟,只有在你的内心里面,自我回光返照,除了这条路以外,其他没有路可以走。所以我们去看人家闭关,看到老和尚就笑他:老和尚你被关在里面了。老和尚也笑你:你被关在外面了。你冷静的想想看,是不是这样子?老和尚被关进去,你也是被关进去,都一样,彼此都被关起来了。可是老和尚并没有真正被关起来,他只是身体被关起来,他内心里面大彻大悟,整个宇宙都是他的生命,整个宇宙都是他的智慧,26:08整个宇宙都是他本来的面目,是我们自己被抓去关在烦恼里面,非离世间而求解脱。

  【僧问:何者是般若?】

  什么叫做般若呢?

  【师曰:汝疑不是者说说看。】

  你疑不是,你只要有怀疑的,你说说看,哪一法不是般若呢?为什么呢?你眼睛所看出去的东西,只要你看得到的,都是生灭法,生灭法当体就是空,空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看到茶杯,这就是般若啊,这就是在为你说法啊;下雨天,雨下个不停,淅沥哗啦的。从前我住的全自动的房子,屋顶都铺上沥青布,雨水落下时就会发出声响,上面用砖头压住,风要是吹动沥青布拍打屋顶,就会发出一阵阵的声响。雨声,生灭法。去上厕所,去看瀑布,也是生灭法,我们自己排泄出来的尿,就是瀑布,有的是黄色的瀑布,表示火气比较大,有的是白色的瀑布,也是生灭法。你眼睛所看到的,哪一样不是生灭法?生灭法当下就是空性,所以说你要找道场,你何必找什么道场呢?道场就在我们的心。所以广钦老和尚说:我们寄形于天地万物,哪里都是我们的道场。若有所悟,悟就是我们的道场。如果你不悟,你哪里都不是道场。你走到哪里都跟人家不合,不能完成一合相。一合相就是事理圆融。跟任何人都理事无碍,大修行人是抉择这个智慧,不是抉择道场。

  【又问:云何得见性?师曰:见即性。无性不能见。】

  我们的本性就是见,无性不能见,所以见有分别心,性是平等心,所以虽分别,当下就是平等,虽平等,当下就有分别的能力,所以见就是性,性就是见,所以无性不能见。

  【又问:如何是修行?】

  哪一种人才是真正在修行呢?28:52这个把它划起来,这个讲得太好了。

  【师曰:但莫污染自性。即是修行。】

  你注意听祖师这一句话在讲什么,你不要愣头愣脑的,整天都在求法,整天就是只会听经闻法,祖师已经跟你讲得很清楚了:但莫污染,就是修行。广钦老和尚教人家怎么修行呢?很简单,广钦老和尚在修行,像我们今天诵戒,诵广钦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教我们如何修行呢?他说:我们若是看到别人的过失,都认为是我们的业障,那是我们的问题。所以人家在我们面前,说长道短的,讲是是非非,我们就听而不闻。譬如我们今天,在诵广钦老和尚开示录时,就有讲到一段,他说有一个人来向另一位传某师,老和尚的弟子都是传某师,来讲是是非非,讲谁怎么样怎么样,等那个人离开之后,广钦老和尚就告诉这个徒弟:我们修行人对是非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别人跟我们讲什么,我们就应付几句,不要失了他的礼,我们不要跟着他去,那是要往地狱的路。意思就是说,来讲是非的人,都是要牵引你堕地狱的,你不要被是非卷走了,太了不起了。所以广钦老和尚开示录,请一本回去看,那真的很棒。所以古时候佛陀所制的戒律,所以今天我告诉徒弟,什么叫做持戒,心得自在,得大智慧,得解脱,这才是真正持戒的人,你要搞清楚。能够得到自在,得到解脱,不看众生的过失,这才是真正的持戒。不是只用嘴巴说说,不是说日中一食便是。你看广钦老和尚开示里面讲到,有一个人打饿七,传某师,好像是传能或是什么人,打饿七,饿了一星期,饿七就是一星期不吃饭,打饿七,结果饿死了,往生了。所以开示录里面讲到,有一个人问广钦老和尚:师父,我也想学日中一食。广钦老和尚说了一句话很有趣:你给我正常的吃饱饭,好好的去敲钟,才有力气工作,你不要给我学那些。意思就是说,不要学那些奇奇怪怪的事,你给我正常的吃饱饭,好好的敲钟打鼓,才可以替常住做一些事。的确,讲得没有错。所以说,但莫污染自性,就是修行。但莫污染,简单来说,就是一切法不受,一切法来到我们的自性,都是见如不见,闻如不闻,都是这样,那么就没有事。

  【莫自欺诳。即是修行。】

  莫自欺诳就是不要骗人。有一个小姐很喜欢说谎,也是学佛的人。我要是问她:你一天念多少遍往生咒?因为师父在问她了,她又没有修行,觉得很不好意思,她就说:我每天念三百二十四遍,我从家里坐车到公司,我可以念上三百多遍。结果我一打听起来,都不是真的,太会说谎了,很会白七(说谎),欺骗别人。这样不好,没有修行就没有修行,像我没有修行,我就自己说没有修行,对啊,我没有修行,我都只有修剪胡须而已,只有刮胡子而已,你看,都刮得干干净净的。所以说:莫自欺诳。有修行就有修行,没有修行就没有修行,为了爱面子,骗人家说自己一天念多少佛号,欺骗别人,这样就不好。我们是要往生的人,怎能一天到晚讲谎话呢?不要欺骗别人,就是修行。

  【大用现前。】

  大用现前就是妙有,就是平等心现前。

  【即是无等等法身。】

  大用,你要永远记住,大用就是只有四个字,【无相平等】就是大用,所有运用在宇宙当中的法,无相的运用叫做大用,平等心就是大用,无分别心,平等心,那就是大用。若是有分别心,这不是大用,这叫做障碍。即是无等等法身。

  【又问:性中有恶否?】

  在本性当中是不是有恶呢?善都立不了,怎么会有恶呢?

  【师曰:此中善亦不立。】

  如何论善恶呢?完全不立,善也不立。

  【曰:善恶俱不立。将心何处用?】

  那么我们的心要如何运用呢?

  【师曰:将心用心。是大颠倒。】

  我们现在就是这样,我们的心本来是放下,无一切相,我们又勉强自己,要产生一种观念,我们不是由本性,流露出一种自然清净、平等、大慈大悲的念头,我们现在就是强迫自己产生一种念头,因为设立一个标准,变成产生一个对立,因此我们都是错用心,我们无始劫以来,统统是水中捞月,镜中像、水中月、海市蜃楼,我们现在所抓的都是这样。所以因明立所,所既妄立,就是这样。因明立所,因为我们想要更清楚的了解我们的本性,这一念想要更清楚,就把本性转成无明,本性自有智慧去分别一切相。见,见就是性,无性不可见,性就是见,见就是性,见就是分别心,本性就是平等心,所有的见,都是由平等心出来的,所有的本性平等心,自然就有清净的分别心。但是我们不是,我们不能了解,那个平等心的东西是什么,我们硬是要把自己推向分别心,所以强迫自己烦恼,强迫自己痛苦,强迫自己看不破,搞到后来自杀。谁强迫你?什么人给我们自己痛苦?是自己逼上自己的梁山,逼上梁山,逼上死路,就是我们,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所以将心用心是大颠倒,为什么?因为一切法无心可用,就是大用。

  【曰:作么生即是?】

  他说:这样生就是吗?意思就是这么简单的意思,这样就是吗?

  【师曰:无作么生。亦无可是。】

  无这么生就是没有所谓的生,亦无可是,也没有所谓的是,太厉害了。他说:这么生就是吗?也没有所谓这么生,也没有所谓的是。所以说大彻大悟,讲生也对,讲无生也对,讲是也对,讲非也对,讲一也对,讲多也对,为什么?因为这些都是空的东西,应众生的方便,看你要讲什么都没关系,你要讲什么事相都没有关系,因为所有事相、理体,没有是跟非,求一切法,就是离一切法,对不对?你拥有正法,你的心就是邪,连正法都不立,就是真正的正法,正邪都不立,心中自有菩提意,就是这样。无这么生,也无这么是。

  【人问:有人乘船船底刺杀螺蚬。】

  这个念:蚬(ㄒ—ㄢˇ),我有查过辞典。蚬就是软体动物,如蛤蜊、蛤仔,螺蚬(ㄒ—ㄢˇ),蚬就是像蛤仔之类的。人坐船,船从沙滩上拖入海中,船底滑过沙堆,压到蛤仔把它辗破了,把它压死了。

  【为是人受罪。为复船当罪?】

  意思就是说,人乘船过去辗死了蛤仔,将来,【为是】就是将来,将来是人要受果报呢?还是船要受果报呢?

  【师曰:人船两无心。罪正在汝。】

  罪就是在你,意思就是在受罪的那个人。

  【譬如狂风折树损命。】

  不小心压死了人,38:30意思就是说,譬如台风来临时,台风来时,掀起一阵阵狂风,风吹得树摇摇欲坠,我们走到树下时,刚好断裂,被树木压死了。风也无心、树也无心,它也不是存心要压死你的,那就是【无作者无受者。】你只要没有无明去造作,你就不会受这个果报。

  简单来说,【世界之中。无非众生受苦处。】只要你无明不断,不管在哪里统统会受到这个果报。所以说不是你无心,这样就没有罪,你无心还是有罪,还是要受果报。对不对?还是要受果报。譬如说我正在做水泥工,我手上一块砖头,不小心掉落到楼下,打中路人的头,头颅破裂了,当场死亡,被砸死在楼下。那么你说这个人有没有犯戒呢?没有犯戒,那么有犯因果吗?有犯因果,犯什么因果呢?无明的因果,不小心的因果。所以我们若是在厨房煮饭的时候,戒律讲得很清楚,烧得滚烫的热水,不能倒进水沟,因为倒进水沟的话,水沟里有很多虫,会马上被烫死,无心之罪,无心之过。你们不晓得,那是很微细的。从前我们在忏公那里,米里都会长米虫,就要把米虫一只只捡出来,而且总是叫我去捡,我又近视,就慢慢的来,也不也捏死它。夹完之后,在罐子里放些米让虫吃,算是把它养起来,好像养蚕一样的,没办法,不敢杀生,所以要这样子做。你若是要讲到持戒律,你就是要这样子,不然没办法。有一次,我跟常禅法师开玩笑,我说:常禅法师,米里面的虫这么多,该怎么办呢?他说:煮熟就浮上来了嘛。他是在开玩笑的,当然他是不会这样做,这是大家在开玩笑的,没错,煮熟一定浮上来的,这还用讲?那是在开玩笑的,当然法师也不会这样子啦,这是大家私下讲讲笑话啦。41:21既然是一个法师,大家都是出家人,怎么会说这样去杀生呢?对不对?不可能。所以说,狂风就是比喻作我们人的无明,这个无明的造作,就会受到这个无明的果报。所以你坐船过去,刺杀这个螺蚬,无心报,无心造也是无心报。四十六页。

  【僧问:】

  有一个出家人这样问。

  【未审托情势。指境势。语默势。乃至扬眉动目等势。如何得通会于一念间?】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没什么困难,但是因为古字读起来很艰涩。【未审】就是不了解。【托情势】就是人情世故当中,应该怎么样做,才叫做圆满。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叫做托情势。这个【势】就是一种情况,在人情世故这种情况当中,要怎么样才能够在一念间完成佛道。指境势,这个【指】就是对,对境,【势】就是一种境界、情形,面对一切的环境,境界现前时,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会通我们的起心动念,才能完成佛道呢?语默势,【语】就是说,【默】就是不说,在说话或是不说话当中,要如何才能在一念之间,会通完成佛道呢?乃至扬眉动目,扬眉,我们的眉毛,扬眉动目,像这样子,扬眉动目,转动眼睛,表示我们五官的变化,这种情形,如何得通会于一念之间呢?

  【师曰:无有性外事。用妙者。动寂俱妙。心真者。语默总真。会道者。行住坐卧是道。】

  讲得实在是简洁又有力,既单刀又直入。无有性外事就是说,一切法都不能离开我们的本性。为什么?因为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的本性,所以我们走到哪里,都用毕竟空的功夫,走到哪里都无碍。无有性外事,用妙,若是能够运用奥妙不可思议道理的人,动寂俱妙,不论是在动态,不论是在沉寂思处,都是很奥妙的。若是心真,心真就是悟道的人,心若是真,只有本性是真的嘛,语默总真,不论是在说话时,他也是开悟,不论是在沉默时,他也是开悟。我们人就不同了,高兴的时候,是拼命的一直讲话讲不停,要是不高兴的时候,他就愁眉苦脸,静静的不说话。有一天,我跟一个同学出去买东西,买东西时,碰到一个人,她儿子刚考上大学,这个母亲带着儿子来买东西,这个母亲得意洋洋的,非常高兴。我们在店里挑选东西,正在到处看看,就听到她母亲很高兴的炫耀着:我儿子考上大学了,我们今天要来跟你买东西,那个生意人看到逮到机会了,知道她儿子考上大学,她心情大好,一个热水瓶就卖她两三百块,从前一支热水瓶才几十块而已,却卖给她两三百块。然后住校要棉被,需要买一件多大的棉被,一件棉被就敲她多少钱,反正她儿子考上大学了,她很高兴,她心情正好,不论跟她讲多少钱,多少钱都没关系,马上就付给人家了。人就是这样,得意就忘形。我就跟我同学说:那个人的钱马上就会花光了,人家准备敲她竹杠了。被我说中了,生意人都是这样,所以做生意不犯妄语戒的,不可能,光是我看到的,就没有一个逃得过妄语戒,很困难。所以说,我们要了解,众生高兴的时候,就一直拼命的讲话,唯恐别人不知道她儿子考上大学了。要是开悟的人,说也是这样,不说也是这样,没有什么差别。会道者,行住坐卧都是道。

  【为迷自性。万惑滋生。】

  万惑,迷惑就一直产生。因为迷了自性,万惑滋生。悟了就毕竟空,什么都没有,空一切法,你若是迷了自性,什么都产生了。所以说,什么事情都会再产生,这种事情永远会再产生,永远都会。有人说过一句话:人生就是历史的重演。永远在重演历史,叫做人生。我们人就是这样,你想想看,过去追求名、追求利的人,譬如项羽、刘邦、三国时代的孙权,拼得你死我活,到今天还是这样,政治的斗争,还是一样,参议院、众议院,美国现在要选总统了,对不对?我跟他们说:新闻报道,每天没有什么叫做新闻,都是重复的啦。土耳其昨天大地震,死了四千多人,六点八级的大地震,过去也曾经发生大地震。每天的新闻报道,不外是奸杀、谋杀、掳人勒索,每天都有,经常看得到,政局动乱,政治的问题。所以说每一天有新闻吗?实在讲是没有新闻,听懂了吗?是没有新闻,因为都是杀来杀去,灭尸、掳人勒索、火灾,不相信的话,在座诸位,你今天回去后,我教你怎么看新闻报道,你拿一张纸写起来,报道掳人勒索,你今天就记起来:掳人勒索。明天再报道时,你就知道这个昨天报道过了,虽然不同,只是不同的案子而已,记上:掳人勒索一件。经济犯、政治斗争、选举风暴,民进党在抗争,你就写上:民进党抗争。你持续的写下去,写到最后,你就发现没有新闻可以看,因为都在你写的里面,你相不相信?医学报道、体育报道,每天都在报道,橄榄球报道,你就写下来:橄榄球比赛、美式足球赛,顶多是一次新鲜的,篮球比赛,琼斯杯每年都在打,谁打赢了,也跟我们无关。你看,新闻报道有什么新鲜的呢,对不对?都差不多,你看还能报道什么?每天都是古闻,没有新闻,几千年来所发生的事情,都是在从前就发生过的事情,到今天不是为名就是为利,不是政治斗争就是经济,不然就是灾难,要不然就是娱乐,要不然就是体育,统统一样,全部一样。有人说:师父,你怎么常常在看新闻报道?没办法啊,因为要讲给你们听啊,不然我怎么会有资料,对不对?每天在听经,听这么多经典,你不讲一些事相的东西要怎么办?对不对?一定要这样。所以会道者,行住坐卧都是道;迷惑的人,就是万惑滋生。

  【又问:如何是法有宗旨?】

  什么情形是法有宗旨呢?

  【师曰:随其所立即有众义。】

  随其所立即有众义,只要它安立于什么地方,它就有种种的意思产生。

  【文殊于无住本。】

  就是文殊师利菩萨以无住为本。

  【立一切法曰:】

  曰,就是问。

  【莫同太虚否?】

  难道这个跟虚空不相同吗?太虚就是虚空。难道这跟太虚空不是一样吗?

  【师曰:汝怕同太虚否?】

  意思就是说,太虚就是无量无边,懵懵懂懂的,我们没有办法去了解。他说:你怕同太虚吗?落入懵懵懂懂的太虚里面吗?

  【曰:怕。师曰:解怕者不同太虚。】

  【解怕】就是能够了解这个太虚的话,了解你如何怕,那么就不是太虚。解怕者就是说,如果你了解怕的原因在哪里,你就不要怕。所以我们今天会怕死,如果你了解生死的原因,对这个道理彻底的了解,你就无生无死,你就不用怕了。

  【又问:言方不及处。如何得解?】

  言方不及处就是说,只要动到语言,任何一物就统统不是,那么要如何去解呢?如何去了解呢?言方不及处就是说,这个佛法说一物即不中。言方不及处就是说,我说什么东西统统不对,那么要怎么样去了解它呢?就是言方不及处,这个【方】就是任何一物,你讲到任何一物,统统不是,就是言方不及处,你只要讲出一样有形的东西,就不是本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尼?要怎么解呢?

  【师曰:】

  禅师就这样说。

  【汝今正说时。疑何处不及?】

  你怀疑何处不是呢?

  【有宿德十余人同问:】

  【宿德】就是很有德行的人。

  【经云:破灭佛法。未审佛法可破灭否?】

  佛法是不是会破灭呢?意思就是说,是不是有人会去破坏佛教呢?佛法是不是能让人毁灭呢?

  【师曰:凡夫外道。谓佛法可破灭。二乘人谓不可破灭。我正法中。无此二见。若论正法。非但凡夫外道。未至佛地者。二乘亦是恶人。】

  恶人就是不发大心的人,二乘也是恶人。佛讲的:焦芽败种,自私自利。只要你不是到佛的境地,不发大心,不想度众生,就是恶人。

  【又问:真法幻法空法非空法。各有种性否?师曰:夫法虽无种性。应物俱现。】

  随着外境,随着一切境界,全部映现出来。四十八页。

  【心幻也。一切俱幻。】

  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心所有的念头,都是幻化出来的意识的分别心,既然是幻化出来不实在的,当然一切就是不实在的东西。

  所以【若有一法不是幻者。幻即有定。】

  意思就是说,若是有一法不是幻化出来的,那么这个幻化出来的东西,变成有一个固定的东西,这样就不对了,因为一切法都是幻化出来的东西,所以它没有定相。所以说,无有一法不是幻法,若是有一法不是虚妄的东西,那么这个法就有定相。因为无一法不是幻法,所以所有幻法都是不定相。

  【心空也。一切皆空。】

  我们的心一尘不染,一丝不挂,无所分别,平等慈悲,一切全盘放下,一切皆空,就是这样。

  【若有一法不空。空义不立。】

  空义:空的道理不能成立。只要有一法不空,那么空的道理就不能立。

  【迷时人逐法。悟时法由人。】

  所以迷惑的众生,就很容易受人影响。受什么?法的执着。我们迷惑的时候,我们人就会追求法。所以有人来参访时:请师父开示一下。我就像大珠和尚这样告诉他:你自家的珍宝不顾,为何跑这么远来?你自己就具足了,对不对?你自己就有一支智慧的锁匙,用它来开启佛库,你就有无量的智慧。用智慧,用无所着的这支锁匙,用无相这支锁匙开启它,全是你的财库,用无相、平等心之法来开启,都是你自家宝藏,现前的都是平等,都是无相,那么就无碍,全是你的宝藏。一切法皆空,若有一法不空,空义不立,空的道理就不能成立。迷的时候是人追法,悟的时候,法由我们操纵,从本性流露出一切法。

  【如森罗万象。至空而极。】

  所以森罗万象,到最后就是化作虚空。

  【百川众流。至海而极。一切贤圣。至佛而极。十二分经。五部毗尼。】

  十二分经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五部毗尼就是比丘戒,分作五个、五篇。

  【五围陀论。】

  那就是比佛在世时,比佛讲的经论更早。围陀又称吠陀,专门讲业力,讲我们的业力,宗教的仪式。

  【至心而极。】

  讲到最后,讲到业力的问题,那还是讲心的问题。

  【心者是总持之妙本。万法之洪源。】

  万法的来源。

  【亦名大智慧藏。无住涅槃。】

  无住涅槃,因为不生不灭嘛。

  【百千万名。尽心之异号耳。】

  【尽】就是全部都是心的不同的名号,叫做尽心。这个【尽】你不要当作是尽力哦,那不是这个意思,要讲:全部都是心的不同名号。

  【又问:如何是幻?师曰:幻无定相。如旋火轮。】

  旋火轮就像人家在变魔术的时候,拿一支火把一直转动,看到火像是一个圆圈一样,其实是只有一支火把而已,速度快一点,就好像是圆圈一样。如旋火轮,会让我们产生错觉的意思。

  【如乾达婆城。】

  乾达婆城就是我们所讲的海市蜃楼,以前都读错了,读作:海市唇楼。那个字念:蜃(ㄕㄣ、)楼。

  【如机关木人。】

  像各种机关、各种木头的人,意思就是种种的形态不一样,变化无穷。

  【如阳焰。】

  阳焰就是不实在的。夏天的阳焰,太阳照射之下,幻化出来海市蜃楼。

  【如空华。】

  空中的花。眼睛坏了,就看出空中有花。

  【俱无实法。又问:何名大幻师?师曰:心名大幻师。身为大幻城。名相为大幻衣食。河沙世界。无有幻外事。】

  其实我们若是了解这些,什么事都解脱了,既然是幻化出来的心,幻化出来的身体,幻化出来的衣,幻化出来的食,名相也是我们幻化出来的衣食,因为我们依靠着名相在过日子嘛,他把它当作是,好像我们的衣食、日常用品一样,意思就是说,名相就是我们平常在用的,7:41那么就是如同我们的衣食那么贴切,所以用:名相为大幻衣食。河沙世界,无有幻外事,一切都是幻外。

  【凡夫不识幻。】

  凡夫不了解这是假相。

  【处处迷幻业。】

  迷在这个幻业。就像这个小的时候,常常唱这个:只要我长大,只要我长大。现在我长大了,如果没有学佛,不晓得做什么,迷迷糊糊的。那个小学生很高兴的唱着,还跳得有模有样,其实什么也不懂,问小学生:你要做什么?我要当科学家,都是随便乱讲的。林益谦,你将来要做什么?从来没想到要当法师,也不懂、不明白,我的将来,写作文,My future,我们大学进去第一篇作文,My future,我的将来,我的将来要做什么?不知道。要是知道的话,所以我跟人家讲过一句话,我本身,假使说来世,来世我知道,我今生今世是慧律法师,我将这一生所拥有的三藏十二部经典的智慧,都带到来世,这样我就不怕了,我什么都不怕,向前走。问题是来世不晓得会变成什么,也不能预知,所以我会怕,我样样都害怕,因为来世会变猪,变狗也不晓得。我来世要是真的说我知道自己是慧律法师,三藏十二部经典都带到来世,我就敢再来投胎,早就通达了,前世都已经研究过了,还担心什么呢?对不对?问题是不晓得来世会如何,就是不知道啊。来世若是有钱,有钱娶了十几个老婆,在街头巷尾遇到时还要问:你是第几号的?不知道她是几号老婆,因为娶太多个了。然后也不知道哪个是自己的孩子,还要问他:你妈妈是什么人?你妈妈排第几号?从这一间店面排过去,一、二、三、四……你是在第几间出生的?我住在第八间。才知道原来是第八个老婆生的。真糟糕,世间就是这样,不然要做什么?就是这样。来世改头换面之后,就一头雾水了。所以不能等到来世,所以我求往生极乐世界的心,至死都不改变。我从一开始学佛,亲近李老师、忏公,到今天我都没有改变,十几年将近二十年,就是要往生极乐世界,到今天,包括我现在讲的统统是,我没有改变我的初中(初衷)以及高中跟大学,完全没有改变,永远就是要求生极乐世界。要是说来世我没有隔阴之谜,那么我就敢再来,为什么不敢呢?能够多度一些众生,怎么会不敢呢?以我这种智慧,来世再来讲经,10:58可是不行,不稳当,来世要做什么不晓得。所以说:无有幻化事,凡夫不识幻。凡夫不了解这个世间是幻化出来的东西,处处迷幻业,处处都迷惑。

  【声闻怕幻境。】

  声闻会怕,怕度众生,他怕被迷惑了。声闻尚且会怕,证阿罗汉果还会怕,那我们算老几?我们连初果都没有,我们只有山上的一些荔枝。阿华打电话告诉我:师父,你的福报真是大,山上四周围的果园,都有严重的蚜虫害,师父你那块地很奇怪,满山开花,开得很漂亮。现在有人要来跟我包荔枝了,你想想看,所以人作善就有报应,真的。我前天去为林师兄的母亲助念,林师兄跟我讲什么呢?他说:师父你不晓得,我们对面要盖高尔夫球场,有一天我去山上的时候,跟人家聊天:你们前面是在进行什么工程?他说:要盖高尔夫球场啊。那你为什么会来这里?这块地是我师父买的,我师父买下来了。他说:你知道吗?前面一甲地叫价到一千多万。你师父买了多少地?我师父在这边买了四十二甲。你师父发大财了,发大财了,四十二甲,正好是四亿二千万,这下发财了。从前买是一百万,现在叫价一千多万,前面要盖高尔夫球场,他跟林师兄说:你师父发大财了。若是有人要买,我愿意卖,那就轻松了,四亿二千万,你想像得出来吗?用一大卡车来载,一千元的大钞要装一大卡车,几亿元,吓死人了。若是有人要买,我愿意卖,我邀这些徒弟再去买块小一点的地。赚钱了,早跟你们说过我会赚钱,我就跟你们说,我是一个很有福报的人,一买下之后,地价就涨得惊人。

  【(日+水)心而入寂。】

  (日+水)心,这个字我一直找这个康熙字典、辞汇、辞海,都找不到,我都找不到这个字,以前好像读过,可是我忘记了,法观有没有读过?你记得吗?讲错你负因果哦,你不要乱讲,肯定你才讲,你不要一直比,好像什么,不能讲好像,这个一念错的话,整个录音带出去,几万个人统统念错的哦,这不是开玩笑的哦。所以这个字暂用我的:(日+水)(ㄇ—、),我不知道什么音,但是我念ㄇ—、觉得很顺。【(日+水)】就是埋没的意思,(日+水)心而入寂就是说,把这个佛的心已经沉没了,变成一个寂静处了,就是说我们将佛的大慈悲心已经没有了。(日+水)就是没的意思,没,沉没的【没】,就是没有的【没】,没,沉没,(日+水)心而入寂。

  【菩萨识幻法。】

  菩萨了解一切都是虚妄的东西。

  【达幻体。不拘一切名相。】

  了解一切都是幻体,所以不会束缚在一切名相里面。你说我是猪就是猪,你说我是狗就是狗,你说我不是人就不是人,那我就是佛啦。人家骂:你不是人。对了,你讲对了,你看,佛怎么写,一个【人】,一个【弗】嘛,弗不嘛,不是人就是佛,你骂我就是赞叹我。自己往好的一方面去想。

  【佛是大幻师。转大幻*轮。成大幻涅槃。转幻生灭。得不生不灭。转河沙秽土。成清净法界。】

  都是幻化的东西。

  【僧问:何故不许诵经。唤作客语?】

  唤作客语就是外来的话,从外面学来的,不是自己的东西。

  【师曰: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

  它不能了解人的意思。

  【经传佛意。】

  经典是在传佛的意。把它划起来,【意】就是心,佛的心,所有的经典,就是要叫你会合佛的心。所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统统是宗教的一种仪式而已,因此我那一天去前镇分局演讲的时候,我就跟那些警察说:我们目前所看到的,都是宗教的仪式,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只是宗教的仪式,不是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是真理,真理就是佛的心。所以经典是传佛的意。

  【不得佛意而但诵。】

  只是诵念并没有用。

  【是学语人。】

  就像鹦鹉学讲话。

  【所以不许。曰:不可离文字语言别有意耶?】

  那么是不能离开文字、语言的分别,而另外有意思罗?

  【师曰:汝如是说。亦是学语。】

  这也是一句语言。

  【曰:同是语言。何偏不许?师曰:汝今谛听。经有明文。】

  【经有明文】就是讲得很清楚。

  【我所说者。义语非文。】

  我所讲的都是道理,就是要叫你悟入那个道理,而不是要叫你在文字里面打转。义语非文,非文字。

  【众生说者。文语非义。】

  众生说的是文章、语言,不是佛真正的道理,也就是着这个文字、语言。

  【得意者越于浮言。】

  你若是能够得到佛的心,你就超过一切浮言。【浮】就是不实,不实的语言,所以语言就是假的。你若是在美国,在路上骂人家:你这个畜生。你面带笑容的骂美国人:你这个畜生。美国人还会很高兴的答你:Hello。他还会跟你打招呼,因为他不知道你在骂什么,你笑笑的骂他:你这个畜生。他还是会说声Hi。他也不懂,他还跟你点头,因为他听不懂。你要是骂他:You are indeed animal。Indeed animal就是你这个畜生,那你就惨了,他就开始破口大骂:fuck you。你娘。对你破口大骂了。Fuck you 这句英文就是骂人的意思,但是他没有讲得很难听,只是讲:你娘。这还不会很难听,不像我们台湾人会骂四个字:你娘的。他没有讲这样子,他讲得很文雅:你娘。很棒,他没有讲得很难听,fuck you,骂人,美国人在骂人的话。要是日本人骂人王八蛋,就是:巴格野鲁(日文)。这都是很不好听的。所以你要是去日本,骂台湾话也没用,所以这就是语言不通,在我们台湾认为难听的话,很不文雅的话,在美国人看很轻松,他不认为有什么,他看你面带笑容的跟他讲话,他还很高兴,他不懂还装懂,你骂他:你这只猪公。他还笑得很开心,他不懂还装懂,他认为他懂中文,其实他不懂,你跟他说:你这只猪公。他还跟你说:是,是。Yea,yea,I am 猪公。语言、文字都无碍,他不了解这个是真实性的东西,所以说这是假相。在我们这个地方有作用,在美国就没有作用,你现在认为不好的语言,是因为大家共同认为这个是不好的语言,那么你在美国,在日本,它就不是什么不好的的语言,对不对?所以这个语言是一种外相,是假的,不是真实性的,非语非义,得意者越于浮言。

  【悟理者超于文字。】

  悟到道理,就超过文字。

  【法过语言文字。】

  一切法都是超越这个语言、文字。

  【何向数句中求?】

  你怎么能够在数目、文句里面求呢?

  【是以发菩提者。】

  发觉悟的人,得到佛的宗旨,就要放下这个语言。

  【得意而忘言。】

  不是这个意思,是要放下的意思。如果你得到佛陀即心即佛的宗旨,你就要马上放掉这个语言的分别。

  【悟理而遗教。】

  你悟到这个道理而忘记。而这个遗教,悟到这个道理,而留下这个教。

  【亦犹得鱼忘筌。得兔忘(四+弟)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悟到这个道理,而没有佛陀留下来这个文字的教化,那么等于说,你就是得到鱼忘筌,【筌】就是捕鱼的竹篓。从前人家在抓鱼的时候,这种东西我曾经看过,都用竹子编成一个篓,竹篓编成之后,有孔洞可以漏水。所以竹篓放入水里时,鱼就会跑进去,跑进去之后就跑不出来了。它编织的设计,就是只能进不能出,所以鱼在里面还能存活,拉上来之后,一整篓都是鱼。【筌】就是捕鱼的竹篓。那么得兔忘(四+弟),捕兔的网叫做(四+弟),抓兔子的网子。所以我们悟到这个道理,要放下这个教,就是语言上的东西,我们就得鱼而忘筌,就是你得到了鱼,你就放下了这个捕鱼的东西,你得了兔,就离开这个网子。意思就是说,那将来就不能再有所收获了。所以悟到这个道理,还是不能离开文字,放下这个文字,但是不能离开文字,不是抛弃这个文字。

  【有法师问:念佛是有相大乘。禅师意如何?师曰:无相犹非大乘。何况有相?】

  无相都不能讲有一个大乘的念头了。

  【经云:取相凡夫。随宜为说。】

  执着这个外相的凡夫,随这个一切法而说,随宜而说,随这个权巧方便而说。

  【又问:愿生净土。未审实有净土否?】

  你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未审实有净土否?是不是真有西方极乐世界呢?

  【师曰: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

  你若是想得生清净国土,要净其心。

  【随其心净。即佛土净。若心清净。所在之处。皆为净土。譬如生国王家。决定绍王业。】

  【绍】就是继承,决定继承王业。你若是出生在国王家族,你就是太子,太子将来决定做国王。

  【发心向佛道。是生净佛国。其心若不净。在所生处。皆是秽土。净秽在心。不在国土。】

  所以若是施舍不出来时,我都会有这种想法,人若是悭贪时,我都这样想:你想想看,我今天是应该悭贪,让身上拥有这么多钱,来收集众生这么多钱,将来堕恶道、三恶道,不去利益众生,而高兴这一辈子,我身上有这么多钱,24:49衣食富足,免于劳苦,我自己来享受,还是说我应该把钱一直运用出去,一直奉献、贡献、施舍救众生,穷得一毛钱也没有,来利益众生,将来一阖眼之后,去极乐世界清净国土。依你看,哪一种人比较聪明呢?是要贪着眼前暂拥有的一点金钱,就算让你拥有一两亿好不好?林师兄说我发大财了嘛,是应该贪着这些钱,还是要拿这些金钱赶紧来利益众生,赶紧来建立佛教的机构,好好的来推动,来栽培僧才、建立道场,买大藏经或是录音带,散发到全台湾省。你冷静的想想看。所以我才告诉你们,你把钱存在银行叫做寄在国库,寄在师父这里,叫做佛库,国库遍台湾,佛库遍十方,你们想通了没有?赶紧拿来寄吧。你看,真爱钱,讲到最后还是要钱。真的啊,国库遍台湾,佛库遍十方。你冷静的想想看,师父刚才分析的有没有道理,看是应该贪着眼前,让我自己轻松,而将来堕三恶道,贪心、悭贪不舍,会堕三恶道啊,还是应该放下,一切都给你们,保持我的心清净,我去西方极乐世界。又不是痴人,大家都会选去极乐世界,全部放弃,大家都要去极乐世界,谁要去执着身上的那一点钱呢?放心施舍出来,对不对?所以你冷静想想就知道,你怎么会施舍不出来,怎么会贪着金钱,与人斤斤计较呢?不会这样。

  【又问:每闻说道。未审何人能见?】

  意思就是说,每一次讲明心见性的道,到底是哪一种人才能够了解呢?

  【师曰:有慧眼者能见。曰:甚乐大乘。如何学得?】

  我很爱好大乘,要如何学大乘呢?

  【师曰:悟即得。不悟不得。】

  你要去悟,你才能够得,你不悟的话就没有办法。

  【曰:如何得悟法?】

  要怎么样才能悟呢?

  【师曰:但谛观。曰:似何物?师曰:无物似。】

  什么东西都不是,什么东西都不像。

  【曰:应是毕竟空。】

  那么照禅师这样说,是不是毕竟空呢?

  【师曰:空无毕竟。】

  这句话要注意听,一定要注意听。我们平常讲毕竟空是方便讲,禅师说:空无毕竟。就是说空当下就是平等,不能加一个毕竟,有一个毕竟,就变成有一个不毕竟的空。因为空本来就是,当体就是没有绝对的东西,加一个毕竟只是形容。如果说有毕竟,那还有一个不毕竟的空,那就错误。所以空无毕竟就是,空没有一个毕竟的观念,空就是当体就是什么都没有,叫做空无毕竟。意思就是说,空性没有所谓的毕竟,空性就是一切法就是平等,没有所谓的加一个毕竟的东西,叫做空无毕竟。

  【曰:应是有。】

  照这么说应该是有罗。

  【师曰:有而无相。曰:不悟如何?】

  那么不悟的话要怎么办呢?

  【师曰:大德自不悟。亦无人相障。】

  你自己不悟,没有人障碍你,是你自己不悟。

  【又问:佛法在于三际否?师曰:见在无相。不在其外。】

  见性,是在于无相才能见性,所以见在无相。意思就是你想要见性,是在无相法里面,哪里有什么三际呢?所以不在外。

  【应用无穷。不在于内。中间无住处。】

  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不可得(【三际不可得。】)

  【曰:此言大混。】

  【大混】就是搞不清楚,听起来让人家搞不清楚。

  【师曰:汝正说混之一字时。在内外否?】

  你说这个【混】字,混淆、大混这一个字,是内是外呢?

  【曰:弟子究检内外无踪迹。】

  我说这一个【混】字,我遍寻内外都找不到。

  【师曰:若无踪迹。明知上来语不混。】

  【明知】就是可见。你找不到踪迹,可见刚才我说的并不混淆,清清楚楚嘛,一切法无相嘛。

  【曰:如何得作佛?师曰:】

  禅师说。

  【是心即佛。是心作佛。曰:众生入地狱。佛性入否?师曰:如今正作恶时。更有善否?】

  现在正在作恶的时候,是不是有善呢?

  【曰:无。师曰:众生入地狱。佛性亦如是。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何?师曰:作佛用是佛性。作贼用是贼性。】

  这个贼性若是不改,就是不改。窃贼的头脑都很厉害,贼的智慧是过于状元郎的。有一个窃贼被判官抓去了,判官拍板说:你知道为什么抓你来这里吗?这个窃贼就说:我只是去办年货。判官说:岂有此理!去办年货,怎么会被抓起来呢?从来没听过办年货被抓起来的。窃贼说:因为我提早去办年货。判官说:岂有此理!提早办年货会犯什么罪呢?你几点去办年货的?窃贼说:商家还没开店以前我就去办年货了。也就是偷窃的意思,还没开店以前办年货,就是还没有开店以前就去偷窃了,但是他讲得很文雅:我是在商家还没开店前就去办年货了。你看他有多厉害,你看他讲的那些辩词,反正就是很厉害,那种智慧的反应非常厉害,用这种办法狡辩,很不得了。所以佛用就是佛性,作贼用就是贼性。

  【作众生用是众生性。】

  所以我小时候去算命,算命的这样说我:哎哟,你这个孩子可要走对路,你看他那一道眉毛,杀气腾腾的,这个孩子如果让他走对了路就没关系,这个孩子要是走错路,众生就很凄惨了,这个是黑道的一条龙,这个是很不好惹的人,你可要让他走对路。这个孩子要是走对路,众生就有福了,就可以利益很多人了。说我是这样子的人,从小人家一看到我的眉毛就下定论了,其实我才没有这样子,都是乱讲的,你们不晓得我从小到现在心地有多么善良,真的啊,真的很善良啊。对啊,我才不是这样子,误会我了。作众生用就是众生性,性无形相。

  【性无形相。随用立名。】

  随一切作用立名。

  【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无为法就如同虚空,一切法都因为虚空而缘起,而转变,所以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法就如同虚空,虚空就像无为法一般。

  【僧问:】

  有出家人这样问。

  【何者是佛?师曰:离心之外。即无有佛。曰:何者是法身?师曰:心是法身。谓能生万法。故号法界之身。起信论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即依此心。显示摩诃衍义。】

  摩诃衍就是大乘的道理。就是因为我们这个众生的心,依照这个心,去显示大乘法的道理。这个《起信论》,我们要在唯识学研究以后,在研读班要开《起信论》,这个《起信论》虽然有的人讲它是伪论,不究竟法,道理有一些问题,但是这个道理还是很重要。所以《起信论》说: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按照众生的心,当下就能为你开示即心即佛的大乘的道理。

  【又问:何名有大经卷?】

  什么叫做大经卷呢?

  【内在一微尘。师曰:智慧是经卷。】

  因为智慧是无形的。

  【经云:有大经卷。量等三千大千世界。内在一微尘中。一尘者。是一念心尘也。】

  一念心,师父上次就解释过了,一微尘表示我们的念头就像微尘那么小,其实是没有,我们的念头连微尘都没有,它没有方分,方是正四方形的【方】,分是分开的【分】,方分就是不可以solution,不可以再解,不可以再分开、解剖,没有办法。没有方分,《俱舍论》里面讲的。所以一尘者,是一念心尘,就是我们的一念。

  【故云:一念法中。演出河沙偈。时人自不识。】

  所以我们一念当中,就能演出河沙的偈,时人自不识。不然我请问你:你看从师父这个脑袋里讲出多少录音带,你去看看有多少录音带,都是靠什么呢?都是靠这个小小的脑袋,你看我这个脑袋,能装进那么多录音带吗?不可能。看到的东西我就记起来,这也没办法,脑筋这么好,我也没办法,可以说是过目不忘,看到之后,我就背起来了,全部背起来了。现在渐渐在老化了,有一点老化了,血管阻塞。

  【又问:何名大义城?】

  什么叫做大义城呢?大义这个【义】就是道理,哪一种是大大真理的城墙呢?

  【何名大义王?】

  什么人能够当作大道理的王呢?

  【师曰:】

  禅师说。

  【身为大义城。心为大义王。经云:多闻者善于义。】

  注意听。

  【不善于言说。】

  要注意听,这里的意思一定会弄错。多闻者,真正修行的人,多闻者,真正要听经闻法的多闻者,善于义,这个【善】就是很容易悟入,悟入这个道理。不善于言说不是说他不会讲话,而是不执着语言,这个不能误会,因为这句话,他用词是用我们一般的名相,但是实际的意思不是这样子。多闻者善于义,不善于言。简单讲,真正多闻的人,是应该很容易去悟入这个道理,而不会去执着这个语言,这个就是多闻者。

  【言说生灭。义不生灭。义无形相。在言说之外。心为大经卷。心为大义王。】

  我们的心能够悟到一切道理。

  【若不了了识心者。】

  不清清楚楚了解我们这个心。

  【不名善义。】

  这样不名善于了解悟入这个道理。

  【只是学语人也。又问:般若经云:度九类众生。皆入无余涅槃。】

  九类众生就是《金刚经》讲的若有想、若无想等等这一些,若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等等,九类众生就是这个三界的九类众生,皆入无余涅槃。

  【又云: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此两段经文。如何通会?前后人说皆云:实度众生。而不取众生相。常疑未决。请师为说。师曰:九类众生。一身具足。随造随成。是故无明为卵生。】

  我们的无明就是像卵生,无明就像这个卵一样。

  【烦恼包裹为胎生。】

  包在里面,我们现在就是被烦恼包覆住了。【爱水】,爱水就是我们的情执不断。

  【浸润为湿生。】

  我们的爱水不断,我们的爱心,就是我们的情执。浸润,继续滋润我们的生死,为湿生。

  【倏起烦恼为化生。】

  烦恼无缘无故的就跑出来,化生。

  【悟即是佛。迷号众生。】

  【号】就是叫,迷叫做众生。

  【菩萨只以念念心为众生。】

  菩萨只是怜愍众生,念念为了众生,为方便。

  【若了念念心体空。】

  我们若是念念了解,这个心当体就是空。

  【名为度众生也。】

  注意听,我们每一念都是度众生。所以我常常告诉诸位,有人来请教:哎呀,我先生不学佛。那一天新加坡来的信徒就请教师父:请问师父,我先生不信佛,我要怎么样度他?我就这样告诉她:你先度你自己。你若是内心清清楚楚,了一切是空,你内心的众生就全部度尽了。所以说,佛是度尽一切众生。为什么?他没有烦恼嘛。什么叫做众生?众生就是因为烦恼一直众多而生叫做众生。现在所有众多的烦恼不生,就是度尽了一切众生。就是这样,佛已经度完众生了,你们度完了吗?度完你就成佛了。

  【智者于自本际上度于未形。】

  本际上度于无形,【本际】就是本体、自性。

  【未形既空。即知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这样就是度一切众生。所以你若是知道无众生可度,你就是度一切众生,所以日日在度众生,讲经说法,日日不着相。

  【僧问:】

  有一位出家人这样问。

  【言语是心否?】

  我们讲话这个是心吗?

  【师曰:言语是缘。不是心。曰:离缘何者是心?师曰:离言语无心。曰:离言语既无心。若为是心?】

  那到底什么是心呢?【若为】就是那到底什么是心啊?

  【师曰:】

  禅师说。

  【心无形相。非离言语。】

  不能离开这个语言。

  【非不离言语。】

  也不能离开语言,也不能说不离开语言。非离语言就是不能离开语言;非不离语言,也不可以说不离开语言。所以第一个【非】也不可以说不能离开语言,也不可以说不离语言,不离语言的话,变成执着语言。对不对?

\

  所以【心常湛然。应用自在。】

  五十八页。

  【祖师云: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你若是了解我们的心,当下就无一切法的心,我们若是了解心,当下就是非心。始解心心法,你就会了解真心之心法。所以若是加两个字,你就容易了解。你就了解心心法,第一个【心】就是真心之心地法。所以加两个字你就了解了。始解真心之心地之法,这样就了解了,你若是了解,我们当下这个心,就是非一切心,因为我们若是了解,非心就是无一切妄想。若了心,你若是彻底了解我们的心,非心,就不是一切凡夫的妄想心,当下就是一切空性,你就了解真心之心法,这样你就了解了。

  【僧问:如何是定慧等学?】

  什么是定跟慧之, 学呢?

  【师曰:定是体。慧是用。】

  定就是体,智慧就是作用。

  【从定起慧。从慧归定。如水与波。一体更无前后。】

  没有前面也没有后面,水就是波,波就是水。

  【名定慧等学。夫出家儿莫寻言逐语。】

  出家儿就是出家人。不要只跟着语言,随语言当中追逐。

  【行住坐卧。并是汝性用。】

  所以师父常常鼓励你们:要将本性拿出来。

  【什么处与道不相应?且住一时休歇去。】

  且住一时,请安住于无所住,这刹那之间放下一切。【休歇去】就是请你放下一切。最后一个字,你要划三条线。

  【若不随外境之风。性水常自湛湛。无事珍重。】

  太棒了!老和尚讲最后这一句,实在讲得是太迷人了。若不随外境之风,你若是不随着外境团团转,那么就全部没有事,所以我才告诉诸位,什么叫做大修行人?天大地大的事都没有事,人家恨他,他也不知道人家在恨他,人家在讲他是非,他也不想去了解人家在讲他什么是非,人家伤害他,他也不需要了解,人家赞叹他,他就感谢人家:感谢,感谢你赞叹我。你就是不随着外境之风转。你稍微想想看,在这个世间当中,哪一个人能够避免是非、对跟错呢?因为我们这个世间,认知度不一样,对不对?就算佛,也照常没办法,就是佛来做,都没有办法,所以圆融、理事无碍,是本事的问题,我们已经完成了觉悟,对得起我们的良心,对得起三宝,对得起佛教,对得起众生,再来就不是我们的问题了,不管别人怎么误解我们,像广钦老和尚讲的,他说:我们不要跟别人辩解我们的立场,我们明明知道对方诽谤我们,我们也是一笑置之。我们明明知道他确实是诽谤我们,我们也不必解释。所以广钦老和尚最常讲一句话:忍辱第一道。这是广钦老和尚每一次开示都会讲的,不相信你打开语录看看,他都告诉你:忍辱第一道。他说:这就是有机会,让我们学忍辱,不加辩白。刚好有这个机会,忍辱就是修学的第一道。所以在广钦老和尚座下修行当中,徒弟若是在起烦恼的时候,老和尚都这样跟他说:这个叫做修行嘛,逆境才叫做修行,就是要有这些多多少少的刺激才叫做修行。对对对。所以我们的本性,若是常自湛然,没有看到、没有听到,一切都没有事情,别人讲,那是别人的事情,别人负因果,我们不讲,我们没有事情,身、口、意,我们清净的本性的水,常常清清净净,这跟我们无关。这样我们就不违背因果,别人要堕地狱,那不关我们的事,所以我才说:你诽谤三宝,是你比较痛苦,不是我比较痛苦。我也是跟在家居士这样说。人家说:师父,你怎么常常劝人不要诽谤三宝?我说:经典就是这样讲的啊。诽谤三宝是你比较痛苦,不是我比较痛苦。你要注意听哦,你会下三途,不好。你将来的果报会很苦。而你要是有智慧,照顾自己的本性,无事珍重,那么就全部没有事,也不要听是非。依法,依照释迦牟尼佛所讲的,祖师大德讲的法。那么下面,《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下》就是结束了,到最后五十九页这些,这就要自己看,那么下个礼拜,下星期的礼拜天,也不算下礼拜,今天已经是礼拜一了,明天共修,星期四我们请法观,我们这一次第一次请法观,来领导这个消灾的点灯法会,大法会,你们那个《药师经》准备好了没有?够不够啊?药师法会你们要来参加,知道吗?所有的法师、在家居士要来参加,法观要念《药师经》消灾解厄,你们也要参加。你们若是没有空,当然是没有话讲啦,因为一星期已经要上四天的课了。若是要赞助我们这个印经典的,或者是赞助这个短期出家的,就交到那边去。说明一下:赞助短期出家,我是希望每一位信徒可以帮助一千块,假设不够的话,五百,如果实在不够,没有办法,就五十,就是这样。有这个机会,大家做做功德,就是这样子。那么《顿悟入道要门论》已经讲完了,等一下我去问孙先生,总共讲几卷录音带,讲这样的速度很快了,买录音带的人比较没有负担,负担不会太重,录音带要切得恰好一点,因为很多人跟我反应,有时候我们的空档好像比较多,其实那一天我有听孙居士说,因为我们买的带子比较好、比较长,别人的带子比较短,我们的带子比较好、比较长,所以录我们的录完了,别人的还没完,因此你就认为空格好像比较大,其实不是,是因为我们的带子比较好又比较长,我听孙居士是这样解释。有的人说:我们卖的录音带,因为现在都是贴文殊讲堂的标志,有的人说:师父,后面都还剩下一大段。这就表示我们的录音带比较长,品质也比较好一点,不是那个故意给你们这样做的。你们还有没有什么问题?有没有什么事要讲?要不要发表意见?你们有没有什么意见?没有。教观纲宗也讲完了,大珠和尚也讲完了,我看再讲上两年,不晓得还会讲多少,我看一定讲很多,十四卷?十五卷。若是要买《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的人,可以先预订。看是去跟孙太太订也可以,或是跟玉清订也可以,都可以,我们请孙居士大量的录,要订《入道要门论》的人,可以先预订,这样一次可以先做几百套,才不用赶时间。好,没有事,无事珍重,再见,下课。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