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要义
妙法莲华,畅佛本怀;
所说经中,法华第一。
诸佛智慧,难解难入;
幽固玄奥,莫能测知。
六万余言,总归八字;
开示悟入,权实迹本。
开方便门,唯一说三;
示真实相,会三归一;
悟佛知见,本自具足;
入如来慧,能生万法。
权分三乘,实为一乘;
迹表相用,本即性体。
开权显实,近迹远本,
初中后善,无二无别。
诸佛悲智,无量善巧;
三周说法,随机各解。
假名言辞,上根顿悟;
众说譬喻,中根能解;
种种因缘,下根得度。
妙法即心,莲华是性;
性净无染,心妙无碍。
莲生于泥,秽不妨净,
众处于尘,境不妨心。
污泥莲华,净秽不离;
烦恼菩提,心境不异。
欲契实相,唯入不二,
诸法平等,莫作分别。
若闻此经,悉蒙授记,
信解受持,皆共成佛。
前言:成佛的法华
佛门有三经,皆称经中之王。一者华严经,二者涅槃经,三者法华经。为何古大德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而不说其他经典呢?因为法华经清楚说明诸佛的本怀。
首先,能让众生开悟的经典,不只楞严经一部;还有金刚经、六祖坛经、圆觉经、维摩经等。而开悟只是修行的起点,故言:「悟后起修。」真正离成佛,还有一大段距离。
再者,华严经最后由普贤菩萨,劝大众导归阿弥佛陀的极乐世界;但我们去西方净土,是为了成佛,而非为了享受。故阿弥陀佛!最后也会为大众说法华经,为何呢?因为阿弥陀佛,亦闻此经成佛。不但如此,欲生东方妙喜世界,阿閦佛最后亦会为大众说法华经,因为阿閦佛,亦闻此经成佛。还有弥勒净土,弥勒菩萨最后亦会为大众说法华经,因为弥勒佛,亦闻此经成佛。
最后,且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十方三世诸佛皆闻此经一佛乘的妙法而成佛,故佛为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说:「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过去诸佛…未来诸佛…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经中更明确指出:日月灯明如来说法华经,度妙光菩萨(文殊师利);妙光菩萨说法华经,度八王子,最后成佛者为燃灯佛;燃灯佛,度释迦牟尼佛(金刚经所记载);释迦牟尼佛,度弥勒菩萨成佛。三世诸佛,最后皆闻此经而成佛,故称为「成佛的法华」。
壹、佛来世间的目的
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
贰、释迦牟尼的说法
因众生根器不同,故说法有异。上根者,为其说理;中根者,举事譬喻;下根者,细说因缘。经云:「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一、开权显实
经云:「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
二、会三归一
经云:「诸佛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
三、付嘱弟子
经云:「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所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是故汝等于如来灭后,应一心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
四、方报佛恩
经云:「汝等亦应随学如来之法,勿生悭吝,于未来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来智慧者,当为演说此法华经,使得闻知,为令其人得佛慧故。若有众生不信受者,当于如来余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则为已报诸佛之恩。」
参、世尊久远劫已成佛
一、教化无数
经云:「我今于此大众、宣告汝等,阿逸多,是诸大菩萨摩诃萨,无量无数阿僧祇、从地涌出,汝等昔所未见者,我于是娑婆世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教化示导是诸菩萨,调伏其心,令发道意。」
二、弥勒有疑
经云:「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及无数诸菩萨等,心生疑惑,怪未曾有,而作是念:『云何世尊于少时间、教化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诸大菩萨,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白佛言:『世尊,如来为太子时,出于释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是已来,始过四十余年,世尊,云何于此少时、大作佛事,以佛势力,以佛功德,教化如是无量大菩萨众、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早已成佛
经云:「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诸善男子,于是中间,我说燃灯佛等,又复言其入于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别。」
四、方便教化
经云:「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着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
肆、开示诸法的实相
法华经之宗趣为,「开、示、悟、入」;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六祖解释说:「世人外迷着相,内迷着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何谓开示悟入?根据憨山大师的科判如下:
一、「开」方便门──从方便品第二 至 法师品第十。
二、「示」真实相──见宝塔品第十一。
三、「悟」一佛乘──从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至 嘱累品第二十二。
四、「入」如来慧──从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 至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以此四大纲要,来受持法华,定能契入。
【开方便门】
世尊实要以一佛乘济度大众,如法华经所云:「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因「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如来已悟大乘法,故不会吝法教小乘法。故自述:「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
但如来以佛眼观,「见六道众生,贫穷无福慧,入生死险道,相续苦不断,深着于五欲,如牦牛爱尾,以贪爱自弊,盲瞑无所见。不求大势佛,及与断苦法,深入诸邪见,以苦欲舍苦。…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又以贪着追求故,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
凡愚五欲障重,三毒不断,故「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以善巧方便,让众生离开执着,因此佛说:「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着。」
如何一乘说三乘?「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1、为三恶道的众生,说三皈、五戒,因果报应,终有成佛之日。
2、为三善道的人天,说三皈、五戒、十善、禅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终有成佛之日。
3、为三圣道的圣贤,说四圣谛、十二因缘、六波罗蜜,终有成佛之日。故经云:「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
4、为三根器的大众,不论上根、中根、下根,已学佛或未学佛者,详细解说、举例、譬喻,一切唯心所造之真相。心善一切善,心正一切正,心净一切净,心悟一切悟;只此一心,别无二法。若能体悟,言下即心开悟解;悟后起修,一切生活、工作、佛事,尽是修行,无一事不是修行,若能真知真行,终有成佛之日。
不只现今释迦佛这样教示众生,而是三世诸佛皆是如此教授,故云:「未来世诸佛,虽说百千亿,无数诸法门,其实为一乘。」八万四千法,总归一佛乘;千说万说,唯让众生悟佛知见,见自心是佛。
【示真实相】
真实相,简称实相。实相即是真如、佛性、自性、本心,如来藏。实相无相,即是法身,性空无实;实相无不相,即是报身、化身,缘起无虚。
今举法华经〈见宝塔品〉中为证,「佛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是多宝佛,有深重愿,若我宝塔,为听法华经故,出于诸佛前时,其有欲以我身示四众者,彼佛分身诸佛,在于十方世界说法,尽还集一处,然后我身乃出现耳。」我身即多宝佛,表法身;佛即释迦牟尼佛,表报身;彼佛分身诸佛即世尊分身诸佛,表化身。
然必须三身具足,实相方是圆满,故六祖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三身即是一身,此身为实相。
但三身之义为何?六祖解释说:「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即是吾人之体相用。而三身的关系是「从法身思量,即是化身佛;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故三身不可分。
实相即是自性,性中无有分别、对待、人我、是非、善恶、能所等,故六祖言:「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经中亦云:「观诸法性,无有二相,犹如虚空。」不论法性或本性,其性本空,故实相乃是平等。
因此多宝塔中,出大音声,叹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法华经,为大众说。如是!如是!释迦牟尼世尊,如所说者,皆是真实。」以过去多宝佛,来证明现今释迦佛,所言真实不虚,佛佛道同,无有二法。
既然实相无二亦无别,就不该有净土秽土之分,故该品指出,「尔时十方诸佛,各告众菩萨言:『善男子,我今应往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并供养多宝如来宝塔。』时娑婆世界,即变清净,琉璃为地,宝树庄严,黄金为绳,以界八道,无诸聚落、村营、城邑、大海、江河、山川、林薮。烧大宝香,曼陀罗华、遍布其地,以宝网幔,罗覆其上,悬诸宝铃。」
但为何众生只见五浊秽土,而看不到清净佛土呢?因为我们妄想、执着,识心作祟。只要转识成智,即所谓「心净佛土净」,故此品再言「尔时诸佛,各于此座结跏趺坐。如是展转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而于释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犹故未尽。时释迦牟尼佛,欲容受所分身诸佛故,八方各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国,皆令清净,无有地狱、饿鬼、畜生、及阿修罗,又移诸天、人置于他土。」
八方,表八识;二百万亿那由他国,表六、七二识;各更变表,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意识为平等性智;又移诸天、人置于他土,表识心已转;皆令清净,无有地狱、饿鬼、畜生、及阿修罗,表娑婆秽土已成庄严净土。
复言「释迦牟尼佛为诸佛当来坐故,复于八方,各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国,皆令清净,无有地狱、饿鬼、畜生、及阿修罗,又移诸天、人置于他土。所化之国,亦以琉璃为地,宝树庄严,树高五百由旬,枝、叶、华、果,次第庄严,树下皆有宝师子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宝而校饰之。亦无大海、江河、及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铁围山、大铁围山、须弥山等。诸山王,通为一佛国土。」
六、七二识转,接着五、八二识跟随转,因此言「复于八方,各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国,皆令清净,无有地狱、饿鬼、畜生、及阿修罗,又移诸天、人置于他土。」故六祖说:「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此时心无障碍,十法界为一真法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故说「所化之国,亦以琉璃为地,宝树庄严,树高五百由旬,枝、叶、华、果,次第庄严,树下皆有宝师子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宝而校饰之。亦无大海、江河、及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铁围山、大铁围山、须弥山等。诸山王,通为一佛国土。」
因此要见实相、证法身,实不容易,故言六难:
1、若佛灭后,于恶世中,能说此经,是则为难。
2、于我灭后,若自书持,若使人书,是则为难。
3、佛灭度后,于恶世中,暂读此经,是则为难。
4、我灭度后,若持此经,为一人说,是则为难。
5、于我灭后,听受此经,问其义趣,是则为难。
6、于我灭后,若能奉持,如斯经典,是则为难。
虽是困难,但只要如实受持法华经,必能了解诸法实相,疾速成就;且诸佛会时时护念受持者,故偈言「诸善男子,于我灭后,谁能受持、读诵此经,今于佛前,自说誓言。此经难持,若暂持者,我则欢喜,诸佛亦然,如是之人,诸佛所叹。是则勇猛,是则精进,是名持戒,行头陀者,则为疾得,无上佛道。」
【悟一佛乘】
闻佛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向上、中、下三根者,三周开示,然后众人乃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此一佛乘,即佛知见;而佛知见,即是自心。故六祖向法达禅师说:「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
一、自悟
然事相上,有渐悟及顿悟之别;从实相言,实无二法。故六祖言:「法无顿渐,人有利钝。」今以〈提婆达多品〉来说明:
1、渐悟
舍利弗,语龙女言:「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不信龙女可顿悟。
智积菩萨,语文殊师利言:「我见释迦如来,于无量劫,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为众生故,然后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于须臾顷,便成正觉。」连智积菩萨也疑龙女可顿悟。
因佛自述:「吾于过去无量劫中,求法华经,无有懈倦。于多劫中,常作国王,发愿求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为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不惜躯命。」连释迦如来都是无量劫中修行而正觉,何况是龙女呢?
2、顿悟
舍利弗语龙女言:「云何女身速得成佛?」尔时龙女有一宝珠,价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否?」答言:「甚疾。」
宝珠,喻自心。我献宝珠,喻是心作佛;世尊纳受,喻是心是佛。事疾,即是顿悟。故迷悟只在一念之间,因此六祖言:「迷闻经累劫,悟则剎那间。」
且于〈五百弟子受记品〉中有,系珠之喻。「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与之而去。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起已游行,到于他国。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若少有所得,便以为足。于后,亲友会遇见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乐,五欲自恣,于某年月日,以无价宝珠、系汝衣里,今故现在。而汝不知,勤苦忧恼,以求自活,甚为痴也。」本有自家珍宝,是众生自迷不见。宋‧白云端禅师,开悟作偈言:「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便是最好的公案。
然理可顿悟,事当渐修,事依理成,理由事显。因众生怯弱,且佛道长远,故佛先前以化城为诱,此乃开方便门(开权);今以龙女为例,此为示真实相(显实)。故佛子们当知世尊之大慈大智,学佛应要权实双运,顿渐无碍,方能理事圆融,正所谓:理性不动,佛事常兴。
3、悟道
于〈序品〉,日月灯明佛为妙光菩萨演说法华经,言毕即入涅槃。「佛说是法华,令众欢喜已,寻即于是日,告于天人众,诸法实相义,已为汝等说,我今于中夜,当入于涅槃。」若众生能悟「诸法实相义」,即悟「佛知见」,即明「如来真实义」。
何谓诸法实相义?即是「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菩萨深悟空理,常行无住。如「或有菩萨,说寂灭法,种种教诏,无数众生。或见菩萨,观诸法性,无有二相,犹如虚空。又见佛子,心无所著,以此妙慧、求无上道。」皆修行大乘空义。
然「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佛大悲「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法性本空,因缘而起,故「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
又如何观实相?佛告文殊师利言:「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一切语言道断,不生、不出、不起,无名、无相,实无所有,无量、无边,无碍、无障,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
因此实相,即是缘起性空,一切法毕竟空寂,无一切分别、对待,故佛法是不二之法。如提婆达多对世尊,此属逆因缘;又如文殊师利对龙女,此属顺因缘。实相无顺逆。龙女转男相,实相无二相。罪相与福相,实相本无相。
实相亦是法身,法身是常住不灭,故于〈如来寿量品〉说:「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佛如此,众生亦如是,心佛众生,本无差别。
4、净信
佛告诸比丘:「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妙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净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堕地狱、饿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处,常闻此经。若生人天中,受胜妙乐,若在佛前,莲华化生。」若能深信此实相之理,未悟之前,不堕恶道,生于佛前,常闻此经,终将会花开见自性佛。
尔时大会,闻佛说寿命劫数长远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得大饶益。于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我说是如来寿命长远时,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得无生法忍。」深知法身常住不灭,如说受持修行,自有不可思议之功德。
二、自修
1、愿奉持
尔时药王菩萨摩诃萨,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与二万菩萨眷属俱,皆于佛前,作是誓言:「惟愿世尊不以为虑,我等于佛灭后,当奉持、读诵、说此经典。后恶世众生,善根转少,多增上慢,贪利供养,增不善根,远离解脱。虽难可教化,我等当起大忍力,读诵此经,持说、书写、种种供养、不惜身命。」
2、如实行
佛告文殊师利:「若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欲说是经,当安住四法。」即是正身行、正语行、意离诸恶自利行、心修众善利他行,为身、口、意、誓愿安乐行。
3、得果报
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心净则六根自净,一切无所障碍,故可观三千大千世界的种种,故说「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最后举常不轻菩萨,证得六根清净为凭。
4、广流通
尔时佛告上行等菩萨大众:「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所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是故汝等于如来灭后,应一心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所在国土,若有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若经卷所住之处,若于园中,若于林中,若于树下,若于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旷野,是中皆应起塔供养。所以者何?当知是处,即是道场,诸佛于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佛于此,转于*轮,诸佛于此,而般涅槃。」
学人要能信解,佛法只此一心,别无他意。是自心决定迷悟圣凡、生死涅槃、烦恼菩提,如人射箭必射靶心,若能不断向此心射,有朝一日定能射中;若不肯,向他处射,只会空费力气,徒劳无功,而耽误自身,故「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入如来慧】
经开示,而生「信」;因深信,而「解」悟;解悟后,起修「行」;行菩萨道,方能入佛知见,「证」如来智慧。
一、如来往昔修行
佛于无量劫行菩萨道,自述:「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法华经记载,佛在往昔修行的过程:
1、求法华经
经云:「吾于过去无量劫中,求法华经,无有懈倦。于多劫中、常作国王,发愿求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为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不惜躯命。时世人民、寿命无量,为于法故,捐舍国位,委政太子,击鼓宣令、四方求法:『谁能为我说大乘者,吾当终身供给走使。』」
2、行菩萨道
经云:「最初威音王如来,既已灭度,正法灭后,于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得大势以何因缘,名常不轻,是比丘凡有所见,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而是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乃至远见四众,亦复故往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四众之中,有生瞋恚,心不净者,恶口骂詈言:『是无智比丘,从何所来?自言我不轻汝,而与我等授记,当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虚妄授记。』如此经历多年,常被骂詈,不生瞋恚,常作是言:『汝当作佛。』说是语时,众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掷之,避走远住,犹高声唱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以其常作是语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号之为常不轻。
3、闻法华经
大通智胜佛,为其说法华经。经云:「大通智胜如来,受十方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请……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十六沙弥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皆共受持,讽诵通利。…诸比丘,我今语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声闻以为眷属。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东南方二佛,一名师子音,二名师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虚空住,二名常灭。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栴檀香神通,二名须弥相。北方二佛,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东北方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二、菩萨修行誓愿
菩萨是成佛之因,成佛是菩萨之果。故佛举诸菩萨往昔修行,及成佛须具大行、大智、大悲、大愿四个要素。于〈普贤菩萨劝发品〉中,佛告普贤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当得是法华经,一者、为诸佛护念,二者、植众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发救一切众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必得是经。」
1、大行,难行苦行。〈药王菩萨本事品〉
尔时宿王华菩萨白佛言:「世尊,药王菩萨、云何游于娑婆世界,世尊,是药王菩萨、有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难行苦行。」
2、大智,甚深智慧。〈妙音菩萨品〉
尔时一切净光庄严国中,有一菩萨、名曰妙音,久已植众德本,供养亲近无量百千万亿诸佛,而悉成就甚深智慧。
3、大悲,普门示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佛告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4、大愿,普贤愿深。〈妙庄严王本事品〉〈普贤菩萨劝发品〉
净德、净藏二子,令其父妙庄严王转邪心。「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萨所行之道…尔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妙庄严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其善知识、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王,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王,汝见此二子否?此二子,已曾供养六十五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诸佛,亲近恭敬,于诸佛所,受持法华经,愍念邪见众生,令住正见。」
普贤菩萨白佛言:「世尊,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其有受持是经典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使无伺求、得其便者,…是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我尔时乘六牙白象王,与大菩萨众、俱诣其所,而自现身,供养守护,安慰其心,亦为供养法华经故。是人若坐、思惟此经,尔时我复乘白象王、现其人前,其人若于法华经、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当教之,与共读诵,还令通利。尔时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得见我身,甚大欢喜,转复精进,以见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罗尼,名为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得如是等陀罗尼。世尊,若后世后五百岁、浊恶世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索者,受持者,读诵者,书写者,欲修习是法华经,于三七日中、应一心精进,满三七日已,我当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示教利喜,亦复与其陀罗尼咒,得是陀罗尼故,无有非人、能破坏者,亦不为女人之所惑乱,我身亦自常护是人,……世尊,我今以神通力故、守护是经,于如来灭后、阎浮提内,广令流布,使不断绝。」
三、行深能入佛慧
诸佛智慧,甚深难解。故佛于〈方便品〉中,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诸法实相,即宇宙人生中的真理,是吾人生命中的真相。应如何方能契入如来之慧呢?佛说:「所谓诸法(实相):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谓之十如是,即谓一切诸法之本来实相具足的十种条件。
十如是之中,「相」即相状,指外在之形相;「性」即不变,指内在之本性;「体」即以相、性为主体。「力」即潜在能力;「作」即显现作业;「因」即直接原因;「缘」即间接原因;「果」即由因、缘和合所生之结果;「报」即因招感之果报。「本末究竟等」之中,「本」指开始之相,「末」指最末之报,「等」指平等;即以上之如是相乃至如是报,皆同一实相,毕竟空寂,究竟平等,故说本末究竟等。
然一切法,分有为法、无为法。从「相」指显而能见,属于有为法,是会变迁;「性」为不显现,属于无为法,不会变迁;「体」即性相为一体,空有不离。法之相、性、体,各有其作用,故为「力作」。诸法因缘起,一法接着一法,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因而有「因缘果报」。不论从有至无,或者无到有,这些变化毕竟空无自性,故经云:诸法平等,无有高下,即是「本末究竟等」。
四、持经定成佛道
于《法华经》中常出现︰「求索、受持、读诵、思惟、解说、书写、为他人说、如法修行、正忆念、供养、礼拜。」这是学佛者应有的态度,从求法、学法、修法、弘法、护法,而让佛法能广为流传。尤其最重视「受持」、「读诵」、「书写」、「为他人说」,让行者能自利、利他。
经中教我们说法者,要有以下的正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欲为四众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着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斯经。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后以不懈怠心,为诸菩萨及四众、广说是法华经。」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方法是许多人常用之「念佛法门」,因经中谈到「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以及〈普门品〉中,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念其名号,观世音菩萨即闻声救苦。或称其名,便可息灭心中之贪瞋痴,佛告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受持法华经不但是「自力」,亦有「此经不可思议之功德力」,如〈药王菩萨本事品〉中说:「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此经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如清凉池、能满一切诸渴乏者,如寒者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暗得灯,如贫得宝,如民得王,如贾客得海,如炬除暗,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
因此劝诸行者,未悟当受持此经,自能开悟;已悟亦当受持此经,直至成佛。且要广为流通此经,让众生知道世尊之本怀、如来之本愿,亦要世世常行菩萨道,才是真佛子;对人类方有贡献,自己的人生才有意义和价值,愿「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五、持此经的方法
大乘经典常教行者,受持、读诵、书写、为人解说,如说修行等;虽有许多人如此去用功,总是不能得力或受用,探究其原因—皆是「择其一而行」,故不能解行并进,以致不能通达。
学者读经当明其义,佛乃要我们透过闻、思、修三者同时进行,方能心开悟解,证入如来智慧。若缺其一、二,则不能圆满,如三角形,缺一角不能成形;如戒定慧,少一学不能成就。
且要佛子们自利利他,这方是诸佛本怀,如涅槃经云:「世尊往昔为我故,于无量劫修苦行。」故应精进勤行,深明义趣,不但自己可以解脱,众生也会因此蒙受法雨之润。
因此建议大乘行者,可从下列五项来同时受持:
1、读一遍:日读一卷,不可间断。
2、写一遍:日写一千,不可停笔。
3、思一遍:日思一段,不可空想。
4、观一遍:日观一心,不可空坐。
5、说一遍:日说一偈,不可空过。
斯人若能如此行持,三个月后,定有受益,增汝道心。如人身上有檀木,越放越香;若是日日不离经卷,其人越受持、越能开启智慧之光。
伍、法华经的殊胜
一、闻经授记成佛
经云:「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若有人问,何等众生,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应示是诸人等,于未来世,必得作佛。」
二、持经者有大愿
经云:「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间。」
三、如佛而供养之
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
四、持者是大菩萨
经云:「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愍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
五、说经是如来使
经云:「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度后,愍众生故,生于恶世,广演此经。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
六、能善行菩萨道
经云:「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萨道,若不能得见闻、读诵、书持、供养、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未善行菩萨道,若有得闻是经典者,乃能善行菩萨之道。」
七、此经诸佛秘藏
经云:「我所说经典、无量千万亿,已说、今说、当说,而于其中,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诸佛世尊之所守护,从昔已来,未曾显说。而此经者,如来现在,犹多怨嫉,况灭度后?」
八、此经诸佛护念
经云:「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
九、经王最为第一
经云:「一切川流江河,诸水之中,海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如来所说经中,最为深大。……一切声闻、辟支佛中,菩萨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
十、此经能救一切
经云:「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此经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如清凉池、能满一切诸渴乏者,如寒者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暗得灯,如贫得宝,如民得王,如贾客得海,如炬除暗,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
十一、阎浮提之良药
经云:「此经则为阎浮提人、病之良药,若人有病,得闻是经,病即消灭,不老不死。」
十二、无量国难闻经
经云:「是法华经,于无量国中,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受持读诵?……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末后赐与。」
十三、功德无有限量
经云:「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内外所有诸声,虽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净常耳,皆悉闻知。…以是清净鼻根,闻于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内外种种诸香。…若以舌根,于大众中有所演说,出深妙声,能入其心,皆令欢喜快乐。…得清净身、如净琉璃,众生喜见。…以是清净意根,乃至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解是义已,能演说一句一偈、至于一月、四月、乃至一岁,诸所说法,随其义趣,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经云:「若有闻佛寿命长远,解其言趣,是人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能起如来无上之慧。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书、若教人书,若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酥灯,供养经卷,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
经云:「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劝于一人令往听法,功德如此,何况一心听说、读诵,而于大众、为人分别如说修行?」
十四、修此经速成佛
经云:「智积问文殊师利言:『此经甚深微妙,诸经中宝,世所希有,颇有众生,勤加精进,修行此经,速得佛不?』文殊师利言:『有!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陀罗尼,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于剎那顷发菩提心,得不退转,辩才无碍,慈念众生犹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慈悲仁让,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十五、闻此经典成佛
不论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或者东方妙喜世界阿閦佛,皆闻法华经而成佛。经云:「诸比丘,我今语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声闻、以为眷属。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閦 ,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东南方二佛,一名师子音,二名师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虚空住,二名常灭。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栴檀香神通,二名须弥相。北方二佛,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东北方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十六、成佛尚听此经
经云:「圣主世尊,虽久灭度,在宝塔中,尚为法来,诸人云何,不勤为法。此佛灭度,无央数劫,处处听法,以难遇故。彼佛本愿,我灭度后,在在所往,常为听法。又我分身,无量诸佛,如恒沙等,来欲听法。」
十七、毁经之罪胜佛
经云:「若有恶人,以不善心,于一劫中,现于佛前,常毁骂佛,其罪尚轻;若人以一恶言,毁訾在家、出家读诵法华经者,其罪甚重。」
十八、普贤菩萨守护
经云:「普贤菩萨白佛言:『世尊,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其有受持是经典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使无伺求、得其便者,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为魔所著者、若夜叉、若罗剎、若鸠盘荼、若毗舍阇、若吉遮、若富单那、若韦陀罗等,诸恼人者,皆不得便。
是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我尔时乘六牙白象王,与大菩萨众、俱诣其所,而自现身,供养守护,安慰其心,亦为供养法华经故。是人若坐、思惟此经,尔时我复乘白象王、现其人前,其人若于法华经、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当教之,与共读诵,还令通利。尔时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得见我身,甚大欢喜,转复精进,以见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罗尼,名为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得如是等陀罗尼。」
世尊,若后世后五百岁、浊恶世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索者,受持者,读诵者,书写者,欲修习是法华经,于三七日中、应一心精进,满三七日已,我当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示教利喜,亦复与其陀罗尼咒,得是陀罗尼故,无有非人能破坏者。』」
十九、修此经见佛陀
经云:「普贤!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佛口、闻此经典,当知是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是人、佛赞善哉,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衣之所覆,如是之人,不复贪着世乐,不好外道经书、手笔,亦复不喜亲近其人、及诸恶者,若屠儿、若畜猪羊鸡狗、若猎师、若炫卖女色,是人心意质直,有正忆念,有福德力,是人不为三毒所恼,亦复不为嫉妒、我慢、邪慢、增上慢、所恼,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
二十、佛护念说法者
经云:「若说此经时,有人恶口骂,加刀杖瓦石,念佛故应忍。我千万亿土,现净坚固身,于无量亿劫,为众生说法。若我灭度后,能说此经者,我遣化四众,比丘比丘尼,及清信士女,供养于法师,引导诸众生,集之令听法。若人欲加恶,刀杖及瓦石,则遣变化人,为之作卫护。若说法之人,独在空闲处,寂寞无人声,读诵此经典,我尔时为现,清净光明身。若忘失章句,为说令通利。若人具是德,或为四众说,空处读诵经,皆得见我身。若人在空闲,我遣天龙王,夜叉鬼神等,为作听法众。是人乐说法,分别无罣碍,诸佛护念故,能令大众喜。若亲近法师,速得菩萨道,随顺是师学,得见恒沙佛。」
结语:
依法华经来修行,实在不可思议,故劝行者多研读此经,平常依〈安乐行品〉来善护念自己的身口意,时时忆念诸佛菩萨的悲愿,让佛陀的本怀能够广为流通,妙法常住。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