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南无观世音菩萨,多维度膜拜顶礼。

发布时间:2024-07-25 01:40:17作者: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南无观世音菩萨,多维度膜拜顶礼。

在中国宗教信仰中,影响力最大、信众最多的神佛当属观音菩萨,素有“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之称。

【观音的来源】

观世音菩萨原为印度佛教菩萨,东晋梵僧鸠摩罗什将其翻译介绍到中国,唐朝时为避李世民的讳,简称观音菩萨。插一句,从佛菩萨为皇帝避讳可以看出,中国始终不是宗教国家,俗世皇权一直压着宗教权力。后来玄奘(西游记取经的唐僧)在翻译佛经时,把“观世音”翻译为“观自在”。鸠摩罗大师翻译重文采,而玄奘大师翻译重本意,所以观音菩萨,更准确的名称应该是“观自在菩萨”。

佛教传到中国后,分为八个宗派。其中,玄奘创立了瑜伽宗,著名的少林寺是禅宗祖庭,而信众最广的是净土宗。常说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个极干净的乐土,所以也叫“净土世界”,人死后,家人请和尚超度亡魂,希望亡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持有这种信仰的佛派叫“净土宗”。只要口念“南无阿弥佗佛”便可以皈依,因为容易,所以流传最广,信众最多。观音菩萨就是净土宗的二把手,一把手当然就是阿弥陀佛,三把手叫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

【观音的影响力】

大家皈依净土宗,口颂“阿弥陀佛”佛号,供养的佛像绝大多数却是观音菩萨,这个形式有些类似俗世的君主立宪制,观音菩萨就是净土宗的实权派。

其实,观音菩萨的影响力早已不限于净土宗了。在汉传佛教中,观音菩萨的影响力可以说已经超越佛祖释迦摩尼,民间肯定有一些普通信众不知道释迦摩尼,但没有不知道观音菩萨的。《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更是大放异彩,其出场率和表现出的神通远远超出了其他佛菩萨。不要质疑观音的能力,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观音早就证得正等正觉而成佛,尊号为“正法明如来佛”,只不过其比较低调,往往以菩萨之身现世,到处救苦救难。

【观音的形象】

观音菩萨不但是位“低调”的佛,还是一位“细心”的菩萨

。大家脑海中的其他佛菩萨形象应该比较固定,而观音菩萨的形象一定是多样的。比较著名的有千手观音,送子观音,净瓶观音,杨柳观音,鱼蓝观音,骑犼观音,等等。观音菩萨在普度众生时,根据不同的受众或场景现不同的“报身”,这样让受众觉得更亲切自然,更容易得入法门。

这里所说的“报身”即是指现世后的具体形象,而真正的佛身、菩萨身叫“法身”,“法身”是看不见的,存在于虚空之中,不生不灭,释迦摩尼涅槃后,肉身没有了,但其法身却无处不在,恒久不灭,这就是涅槃的境界。

【观音的显灵】

民国净土宗高僧印光大师认为,观音菩萨的法身对于感知的对象是有要求的,只有显现佛性的人才能被感知,而佛性虽然每个人都有,但如果被世俗欲望蒙蔽,那么佛性就显露不出来。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有水清净,才能映照出月亮,天空晴朗,无云遮盖,才能看到蓝天。所以,心要真皈依,平时多修行,临难时口颂“南无观自在菩萨”才能被菩萨感知而获得庇佑。

【观音的性别争议】

在印度佛教,观音菩萨是不分性别的,在现各种报身时则有时是男性,有时是女性,总的来说现男身比较多。《华严经》里说:“勇猛丈夫观自在”。在敦煌壁画中,观音大多是男身,有的还加两撇小胡子来佐证。

但从唐朝开始,观音的形象逐渐变为女性形象了,因为唐朝妇女形象比较端庄美丽,而且女性更具慈悲心肠。一个端庄仁慈的东方女神形象更容易普度众生,更有利于佛教的推广。

【观音的道场】

中国有四座佛教名山分别为佛教四大菩萨的道场。其中,观音菩萨的道场是浙江舟山群岛里的普陀山。这个普陀山道场只是观音菩萨的分部,总部在娑婆世界(即我们的现实世界)里的南印度的“Potalaka”,翻译为“普陀落迦山”。注意,不要真去现在的印度找这座山去旅游,那是找不到的,这个“Potalaka”只是《华严经》里描述的古印度的一个场景,现实的印度是没有的。但中国人很聪明,赶紧根据《华严经》的场景描写,贴切地选择了浙江舟山群岛里的“梅岑山”,并改名为“普陀山”,旁边相邻的小山叫“落迦山”,在现实世界里为观音菩萨妥妥地安排了道场。既然印度人只是纸上画饼,那么来我们中国吧,大菩萨。

【观音的版权之争】

观音菩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道教坐不住了,开始编故事来争夺版权。始作俑者是《封神演义》,小说中塑造了一个慈航道人,是元始天尊的女弟子,阐教十二金仙之一,后来离道归佛。

这个做法是“化胡为佛”的翻版,是佛道相争的结果。但明显不符合事实,观音菩萨记载于佛教各经典,早在东晋年间就由鸠摩罗什翻译进入中国;而慈航道人最早见于明朝小说《封神演义》,后巩固于清朝的《历代神仙通鉴》。观音菩萨的道场在《华严经》里记载为梵文“Potalaka”,音译为“普陀落迦”;而慈航道人的在浙江舟山群岛的道场,本名叫“梅岑山”,后改为“普陀山”和“落迦山”,这些事实无可辩驳地说明一切了。

其实,本着三教合一的思想,佛、道相互借鉴完全可以,全真道祖王重阳曾说:“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道教是本土宗教,最早发源于黄帝时期,后来经春秋老子将道家思想发扬光大,秦汉时称“黄老思想”,影响深远。佛教于东汉明帝前才开始东传,初来乍到,多有借用道家之处,而此后道教正式成立后,也多有借鉴佛教,两大宗教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世人。但之后出现了佛道相争,甚至利用俗世皇权互相倾轧,实在不该。

观音菩萨归佛教,慈航道人归道教,可以相互融合,但不该挖墙脚。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