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顗,世称智者大师,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开宗祖师。俗姓陈,家居荆州华容(今湖南华容县)。十七岁时梁末兵乱,家庭分散,颠沛流离,遂至长沙寺出家。陈文帝天嘉元年(五六○年),至光州(今河南光山)大姑山,从学慧思法师,终成法华的著名学者。陈光大元年(五六七年),智顗带领法喜等廿七人赴南京弘传禅法,遂而名声大振,朝野风闻。从此之后,智顗便与陈惰两朝的各位皇帝、大臣发生密切的联系,得到了连续四位皇帝的敬重与护持。这种崇高的威望在佛教史上是少见的。
陈宣帝太建元年(五六九年),智顗受沈君理之请,居瓦官寺,开讲法华经题,树立新的教义,奠定了天台教观的基础。沈君理,字仲伦,娶武帝陈霸先长女,官至仪同。当智顗至瓦官寺讲经之日,引起朝廷震动。陈宣帝特赦停朝一日,令群臣往听。仆射徐陵、光禄大夫王固、侍中孔焕、尚书毛喜、仆射周弘正等人俱于智顗门下受戒,成了菩萨弟子。自此开始,智顗便于陈朝宫廷之中树起威望,不断得到皇帝、大臣的援助和支持。太建七年(五七五年),智顗退居天台山,创建北峰伽蓝。 太建九年二月,陈宣帝下诏,称智顗为佛法之雄杰,一代之宗匠,特赐始丰县(今天台县)赋税以充智顗的各项费用,又派两户居民每日为智顗专门运柴担水,以解决其山居的困难。结果,因天台山饮食无忧,致使智顗门徒急剧增加,宗风立盛。太建十年五月,左仆射徐陵以智顗建寺启奏朝廷。陈宣帝赐号修禅寺,令草隶名家、尚书毛喜题字,悬于寺院山门。朝廷的仰重于此益发可见。 宣帝死,后主继位。时天台临海之民以捕鱼为生,智顗感其杀生业重,遂买地挖池,名为放生池,劝导渔民放生。后民间传闻,鱼化黄雀以报智顗之恩。消息传到朝廷之内,陈后主遂令国子祭酒徐孝克树碑立石,铭文以赞其事。 至德二年(五八四年),陈文帝之子永阳王陈伯智出镇瓯越,亡茨致书智顗,请他去讲经传法。及智顗行至,永阳王陈伯智及其子陈谨并其家人皆从智顗受戒,以为俗家弟子。 后来,陈后主曾问群臣,释门之中谁为当世最杰出的人物。徐陵回答说:「瓦官寺智顗禅师德业高迈,永阳王曾以师礼事之。」因而劝陈后主下诏,请智顗入京传法。陈后主遂下诏书,前后三次,智顗皆称病回绝。至德三年(五八五年)三月,陈后主又命永阳王代请。智顗不得已,只好赴京师金陵,暂住灵曜寺。四月,讲《大智度论》于宫中太极殿,有爵位奉禄者百人奉命听讲,陈后主亦亲临法会,群臣百官莫不仰敬。 那时,天下僧尼人数骤增,鱼龙混杂。陈后主尝令群臣,使不通佛经者罢道远俗,沙汰僧尼。智顗谏曰:「天下僧尼,笃信为道,与通经之多少无关。」陈后主遂罢此议,言听计从乃至于此。 此后,陈后主嫌灵曜寺偏隘,遂下诏书,令智顗迁居光宅寺,并制定「一年两集」之制,命智顗每年两次入太极殿讲经说法,成为惯例。陈后主又曾入光宅寺舍身,作大布施,亲自礼拜智顗,谦恭至极。 受其影响,皇后沈氏请智顗赐法名海慧,皇太子则从智顗受菩萨戒。后主的皇宫内院俨然成了智顗的传法道场,智顗所受的敬重与陈宣帝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祯明二年(五八六年),隋伐破陈国,江南之地尽属于隋。智顗为避战乱,游化于湘荆之间。然而,虽然朝代更换,智顗与帝王们的缘分仍未因之而尽。隋开皇十年(五九○年)正月,隋文帝杨坚下诏书行礼问候。秦孝王杨俊出镇扬州,致书延请,因遇大风水道难行,陆道又有匪患,未能成行。 开皇十一年,晋王杨广代管扬州,遣使奉迎。智顗曰:「我与晋王深有缘分。」遂顺流泛舟而至,杨广从之受菩萨戒。当其受戒之时,杨广于总管大厅设千僧斋,并赞智顗说:「大师传佛法灯,宜称智者。」从此,智顗便获得了「智者大师」的称号,流传直至今日。授戒毕,智顗告辞,杨广强留不住,乃送至栖霞寺而别。 智顗本为陈朝皇室仰重,以为必当为隋朝所轻。后见杨坚、杨广父子如此殷勤,便也主动与之往来。开皇十二年(五九二年),智顗致书晋王杨广,请他作庐山东林峰两座寺院的檀越,获允。七月,杨广便派人往庐山问候。十三年,智顗在荆州玉泉山,杨广入朝路过,遣使致书,相约谋面。五月,智顗派人奉书晋王杨广,并献玉泉伽蓝图。自此之后,无论智顗行至何地,总会得到杨广的书信问候,财物支持。 开皇十七年(五九七年),智顗卒于天台山,享寿六十。当他活着的时候,曾欲于天台山另建佛寺,未果。及其死后七年,晋王杨广登基,是为隋炀帝。杨广遂依照他的遗愿建寺,题名为国清寺。此寺一直保存至今。 智顗以一位出家僧侣的身分,连续受到两朝四王的敬重,这在中国佛教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早在东晋时代,名僧道安便曾说过:「不依国主,法事难立。」自此之后,历代名僧之中多有与朝廷密切往来者,而为朝廷所重的僧人则无人能超出智顗之右。智顗一生据说造寺三十六所,烟霞、灵严、天台、玉泉并称当时天下四绝,又造金银铜木佛像八十万躯,若无朝廷作为后盾,智顗难以负担其巨大的经济开销。 天台宗是中国成立的第一家佛教宗派,于陈隋之际,开始鼎盛一时。其所以能如此,实与陈隋两代四位皇帝的极力扶持有着莫大的关系。但话说回来,智顗能得到四位皇帝的护持,同时也说明佛教在中国发展至此,已在中国大地打下了深厚的根基,上自朝廷皇室贵族,下至乡野平民百姓,信佛入教已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时尚,佛教实已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繁荣已经到来。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