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日晴下午有雨
今天是做三皈依的日记,这是2个月前就定下的时间,10月1日上午11点30分。
法号也早定了,妙峰,以后别人就可以叫我妙峰居士了。
知道今天是国庆节,农历9月初一。今天人肯定多,我的计划是转地铁,应该能控制时间了。
但人真是多啊。还好有人让坐,因为我抱着宝宝。
到光孝寺,我就惊呆了,原来做皈依的那么多。我记得我做登记时才那么几个人,怎么突然冒出几百个做皈依的啊。
从大雄宝殿的正门口,绕着大殿排队,队伍在大殿后边,不知道还有多长。女居士在左边排,男居士在右边排。
我到了大殿后边,女居士更多人,从大殿的台阶快排过大榕树,又快到了后边的路上了,队伍尾部都不是单人了,都是几人并排。
男居士还好,刚刚排到台阶那时,我就站在了队尾。
我前边是两个年青人,大约20多岁,一个还不懂海青怎么穿,另一个在帮忙。原来他是第一次穿海青,我说,我是第二次。
人太多了,皈依的仪轨手册已经被领完了,只能领了一份打印的。
11点30分,终于队伍开始前进,依序进入了大雄宝殿。我后面不知道还有多少人。
还好大殿够大,又临时加了许多拜垫,几百人进去,还不算拥挤。仍旧女左男右,中间是香炉和仪式所需的一切法器。
先是一个和尚师兄向新晋居士们讲解一些佛教的基本知识,因为佛教的知识太多了,足足讲了40分钟,还只能说到只鳞半爪。
主要讲了大雄宝殿供奉的佛的名称。一般来说,大雄宝殿至少会供奉至少一尊大佛,一般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多者是三尊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佛(我们所处的婆娑世界的教主),右边是西文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左边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
。佛祖身边一定会有两个尊者,一个是阿难尊者,一个是伽叶尊者。因为阿难尊者一直伴在佛祖身边,多闻广记,是多闻第一,伽叶尊者是苦行第一。两个人代表佛教的知和行,佛教强调知行必须合一。
光孝寺比较独特,大雄宝殿有3尊佛像,中间是释迦牟尼佛,阿难迦叶辅待。两边两尊佛像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代表的是大智慧,普贤菩萨代表的大行。还是在强调知行合一的道理。
佛教里有两句话很知名:贫穷布施难,富贵修道难。如果只说财布施,佛教并非是让人不上进的,相反的,还将物质当作学佛必要的供养。那些认为学佛会让人贫穷的理论,是真的夏虫语冰。
三皈五戒开始前,循例是南无许多诸佛菩萨。?#21335;无?#22312;佛教中是皈依的意思,就是很清醒真挚的相信。龙树菩萨有言: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
信是学佛的开始。如果了解佛法足够深入,许多人才会明白,这不是迷信。客观来说,佛学更象是哲学,而不是宗教。
哲学和宗教的最明显的区别:哲学是不辩不明,每件事都允许讨论。但宗教,在本质上是不让人讨论,比如你不能讨论是不是有神存在。
佛学的信,初看也是让人盲从,但你真的读了佛教的典籍后,你就会明白,佛学的信,不是让你信外物,而是信你自己。自己是根本,信外物,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和便利的方法。
佛教强调:自性觉就是佛,佛不外求。只是现在是末法时代,人迷惘太久,器根太差,修行不易,才有了一些方便的辅助法门。这些法门,最终也是想让你明心见性。
算了,解释不了了,许多人肯定是看不明白,因为内容太多,没办法展开。
大家只要明白,南无以后,居家二众三皈五戒仪规就正式开始了。
一请师,二礼佛,三求皈依,四法师开示,五请圣,六忏悔,七受皈,八发愿,九显益劝嘱,十回向。
这个过程,网上有很详细的内容,这里不多说,大家可以自己问度娘。我只说下自己在三皈仪规中的真实感受。
在仪规中,你不用明白很多,大雄宝殿有义工在维持秩序,按要求做就行了,比如手机调振动,不许进殿后换海青,等等等等。
每一排新晋居士前面,都有一个出家的师兄在领读,什么时间需要你参与了,师兄都会提前告诉你。比如什么时候大专颂读自己的法号。什么时候叩头,什么时候长跪,双掌合十,等等等等。
几个程序下来,师兄敲一下钟,大家立即就叩头,整齐划一。师兄根本就不用说话,只需要在长跪的时候提醒下就行了。
记不清叩了多少头,礼拜了多少次,等三皈的仪规做完,已经下午2点多了。而五戒的仪规才轮到做。所有的居士都是中间一口水都没喝。
我没有做五戒,直接跑到甘露坊吃饭了,但甘露坊的工作人员说,2点厨房已经下班了,不再接待了。幸好老婆和宝宝早就帮我准备好饭菜,后面来的人,只能另想办法了。
吃完饭,宝宝又去看莲花池里的金鱼老大。
有人在违规喂食,老大也在抢东西吃,我们就站在莲池的一侧,宝宝喊老大老大。神奇的是,老大竟然真的从鱼群里游出来了。
我对老婆说:这几天念经回向的时候,都有专门提到老大,难道老大也知道?
总的感觉,三皈的仪规,整体是非常庄重的,那些做完五戒的,估计要到下午3点多了,水米没进,也没有居士抱怨。
三皈五戒的仪规重不重要,要不要做?不是说佛在心中就行吗?如果心中有佛,那做不做这个仪式,有什么关系吗?
师傅开示说,仪规是非常重要的,佛法重视知行合一,你只有智慧,不行动,不会产生效果。比如你心里常念父母恩,但从来不表示,不行动,这能算念父母恩吗?
你念父母恩,除了心里挂念,还要有具体的行动,比如打电话问候,常回家看看,多陪下父母,给父母买些礼物等等等等。如果没有这些,那常念父母恩,有什么意义呢?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