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817年,正值初夏,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在江州的高山古寺之中偶遇奇景,于是写就了那首流传千古的七言绝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每一次读到此诗句之时,脑子里都会幻化出一幅画,或者一个场景,那里有山高地深,有盛开的桃花,有清幽的寺庙。然后一次次的问自己,如果这些元素组合到一起,会是怎样一番令人流连忘返的美妙风景呢?
在雪地里瞻仰诸佛
上千年后的清明时节,漫天雪花中,我来到华严寺,面对映入眼帘的景色——佛音袅袅的寺庙,高大的红墙,古朴的砖瓦,缥缈的铜铃声,傲然绽放的桃花、梅花,以及簌簌飘落的雪花,终于切身体会到香山居士写《大林寺桃花》时的深邃意境和别样情趣。
这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寺院,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依据佛教七大宗之一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清宁八年建华严寺,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错落有致,规模宏大,威严庄重。
时间来到辽末,因为连年不断的战争,寺院局部建筑被毁,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修。辽、金两代,平城(今大同)都是当时的别都,该寺受到皇室的重视。明中叶以后分为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始有上、下华严寺的说法。但不幸的是,在元末、清末该寺庙都遭到了损毁,现在看到的是建国后重新修缮的寺庙。
有趣的是,与其他寺庙的殿宇方位不同,下华严寺的主要殿宇皆面向东方,听闻这与契丹族信鬼拜日、以东为上的宗教信仰和居住习俗有关。具体原因,还有待考证。
从布局上来看,华严寺是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布局严整,高低错落。大概是因为下着大雪的缘故,今天前来观光、祭拜的游人不多,故而把雪中的华严寺衬托得分外庄严肃穆。
身为千年名刹,华严寺也是一步一景,随手一拍,就会发现有很多精美绝伦的景色。因此,清代《大同县志》里有了如此记载:“大华严寺,在府治南少西,东向,台崇数十尺,上构大殿,高亦如之,俗谓上寺”。
华严寺最壮观的莫过于大雄宝殿,它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其建于辽代清宁八年(1062年),形体堂皇,筋骨雄壮,辽金彪悍之风扑面而来,让人顿生敬畏之心。尤其是屋脊高达4.5米的琉璃鸱吻,更是令人印象深刻。鸱吻是“龙生九子”之一,喜欢喷水,在众多古代建筑的屋顶两侧,经常放置鸱吻,有降水灭火的寓意。殿内壁画又是另一番奇景,是清代遗作,色彩鲜艳亮丽,保存完好,观赏价值极大。
莲花不着水,日月不住空
在大殿的左边,还有一座不能错过的建筑,那就是华严宝塔。这座塔也并非历史原貌,而是根据《辽史·地理志》上的记载恢复建造而成。华严宝塔是继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通高43米,上景金盘,下承莲池。高43米的木塔里,供奉着用香檀木雕刻的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交脚菩萨像。不过有些遗憾,当天因为下雪的缘故,不能攀登上塔,一览古城风貌。
虽然不能登高,却可以下地宫参观。塔底近500平方米的面积中,采用了100吨纯铜打造而成,地宫中藻井、塔柱、壁画、地板、扶梯等,采用了雕凿、锻打、贴烙、线刻等多种铜工艺技法,建成时为中国最大而且纯粹的铜造地宫。为了保护纯铜地宫,来访的游客均需要带上鞋套才可以下地宫观赏。雪天来访,雨伞、雨衣等容易淋湿地宫的物品,也会被要求放在入口处统一保管。
在华严塔的千佛地宫四壁上,供奉着四尊主佛和448尊小供养佛,加上墙壁和塔柱上的浮雕佛像,共有1000余尊,颇有气势。在地宫中央的水晶舍利宝塔里,迎供着佛界高僧舍利。浮雕上用图案记录了释迦牟尼一生的经历,如“树下诞生”、“天人献衣”、“得遇沙门”、“妙转法轮”等。
提到这座古塔,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梁思成。在山西大同,建有国内第一座关于他的纪念馆。上世纪30年代,梁思成先生就千里奔赴大同进行考察,为古城留下了许多宝贵资料。古城得以重建,古建筑华严寺可以用原貌重新展现给世人,都是多亏他当年留下的文字和图录。
想要了解梁思成的故事,可以去梁思成纪念馆。纪念馆在古城的东边,从华严寺出来后,坐37路、27路、59路等好公交车都可以到达,交通很便利,路程也不远。
“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物和一切时刻的合理的内在联系,相信生活作为整体将永远延续下去,相信最近的东西和最远的东西。”在白雪、梅花、桃花的映衬下,华严寺显得更加庄严空灵、宁静平和,有一股摄人心魄、让人平静的力量。犹如《华严经》里说的:“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