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若能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楞严经》上说的「随心应量」,能做到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个人就得随顺忍。他在这个世间不迷,确实他的心就是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觉而不迷,众生迷,他不迷。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就是这所讲的,他能跟众生和光同尘,一起生活,一切都随顺众生,但是他心里不落印象。为什么?他用真心。真心就是我们这里讲的,他用的四种智,经上讲五种智,我们就一般讲法四种智,转八识成四智。我们凡夫不知道,没有办法觉察到它
。我们用八识,他用四智,一丝毫妨碍都没有,得随顺忍。其实这个忍是智、是定。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我们凡夫看他跟凡夫没两样,每天早起入定,出定之后讲经教学。这都是做给学生看的,给学生做个榜样,要让学生像佛一样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僧团里面生活习惯,晚上十点钟休息,他休息是中夜。印度算时辰叫昼夜六时,白天它分三个时辰,叫初日分,日是太阳,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一个时辰是四个小时,早晨从六点钟到十点钟是初日分,这是第一时,十点到两点是中日分,第二时,两点到下午六点是后日分;晚上从六点到十点是初夜分,晚上十点到两点是中夜分,两点到六点是后夜分,它这么分的,所以昼夜六时。
我们中国人用十二个时辰,用子丑寅卯,印度一个时辰是我们中国两个时辰。现在我们用外国的,外国人分得细,一天分为二十四小时,所以我们叫小时。小从哪里来的?它比中国小。可是中国时辰比印度小,印度一时是现在的四个小时。所以中夜睡眠,睡眠的时间是中夜,就是休息。他们睡眠都是打坐的,我们今天讲不倒单。所以十点钟休息,两点钟就起来了。起来干什么?起来还是打坐。但是这是修禅功、修禅定,只允许功夫好的,确实他没有睡眠。初学的人睡眠就是这四个小时。凡圣在一起,和光同尘,释迦牟尼佛也表演这个样子给大家看。
讲经教学,大概在早晨起来之后,我们相信应该是六、七点钟,这个时候是教学,课完了之后大家出去托钵。出家人吃饭一定在日中之前,日中之后就不吃了。通常住的地方距离托钵的地方,托钵就是小市镇,有人居住的地方,城市、乡镇、村庄,这是托钵去的地方。到得人家托钵,给多少就算多少。一钵饭不太可能是一家供养的,所以佛许可弟子们托钵托七家,七家不能超过,七家都托不到,不能到第八家,到第八家就贪心了,所以他有礼节的。一家够了就不到第二家,不够的时候再托一家。
托钵完了,不是托了就吃饭,回去,回到道场,把这些饭会合在一起,再分而食之。平等!因为有的人托的饭菜好,有的人托的不好,回去之后大家平均分配。这个团体不小,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加上释迦牟尼佛,一千二百五十六人,这个团体过这样的生活。所以得随顺忍,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凡夫对这个有困难,为什么?都有私心。在这种生活里头把你那个私心磨掉,让你念念想团体而不想个人。没有我,这个里面生活是没有我这个观念。是个什么观念?这个团体是一体。不是一家,一家还有疏远,各个身躯不同,要把这个错误观念放弃,放下、舍掉,这个团体是一体。从这个一体一扩大,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你看,完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五五集)2011/8/23 檔名:02-039-0555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