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嘎玛仁波切:律部对治贪欲 经部对治嗔心

发布时间:2024-09-09 01:40:57作者: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嘎玛仁波切:律部对治贪欲 经部对治嗔心

导语:为调伏众生不同的习气,佛陀传下八万四千无边的善巧法门。分为经、律、论、密续等四大部分,其中律部讲解戒律,对治“贪欲”,约束外表的行为;经部讲解空性,破除众生的我执,对治烦恼中最严重的嗔心。认识真相,破除我执,证悟三轮体空,才能消除嗔心的根源。

有些人对佛教有众多的佛菩萨,觉得无法理解。一个释迦摩尼佛,一位观世音菩萨不就足够了?为什么金刚乘有如此众多的本尊和护法?

因为在法界中,东西南北中的所有方位,都是无边际的净土和佛菩萨,而且一体无别,但由于众生不同的需求,而假立其名

。也就是说,为了度化不同的众生,才有这么多的佛菩萨和圣尊。

同样的,佛法统称有八万四千法门,有人不明白,为什么佛教有这么多法门。要知道,佛陀传下无量法门,并不是要我们全部一一修持,而是应娑婆世界不同众生的习气,为了调伏不同的心念,才有了无边的善巧方便。而针对众生不同的业习,八万四千法门可分为经、律、论、密续等四大部分,主要是对治三大根本烦恼——贪欲、嗔恨、无明等三毒。

一、律部对治贪欲

律部专讲戒律,包括两万一千法门,针对“贪欲”。例如,比丘戒有二百五十三条根本戒,都是约束外表的行为。此外,还与很多支分戒律,包括走路的举止,讲话的规矩,吃饭的礼仪,与人相处的方式等。

又如居士五戒中的不饮酒戒,也是要防范贪念造业。因为饮酒会乱性,喝酒过多容易昏醉,甚至做出疯狂行为。虽然平日能严谨持戒,但酒醉就会忘记所有戒律,因而违戒造业。

从前,西藏有一位修行者,遇到一位持邪见的女子对他说:“你必须娶我为妻,不然就在我面前杀掉这头牛,否则就必须喝完这杯酒,我才能放过你。”这位修行人想了想,认为在不净行、杀生与喝酒之中,喝酒所犯的戒最轻。于是,他选择喝掉那杯酒,结果,他喝了酒就醉了,杀了牛,还与那女子发生了不净行。

另外,八关斋戒的戒律,包括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喝酒、不坐卧高广大床,不能化妆戴首饰香花、不听歌看舞,不非时食等,都是对治贪欲而设的。

二、经部对治嗔心

经部两万一千法门,是为了对治嗔心。嗔心,包括嗔怒、嗔恨、嗔恚等,是烦恼中最严重的。嗔心就像一把火,具有毁灭性的杀伤力,可以烧掉我们辛苦累积的功德。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就是这个意思。

既然嗔心的负面力量如此巨大,该如何对治呢?对治嗔恨,不像律部以约束对治贪欲,因为强制压抑,只是短暂性的克制,若想从根本上断除,就必须了解嗔恨的来源,才能对症下药。

我们仔细观察,会生起嗔心是因为执着伤害“我”的人、被伤害的“我”、伤害之事等三者真实存在。这些被伤害的感觉都是源于“人我执”和“法我执”,只要净除了两种“我执”,嗔恨心马上就会消失。

但事实上,凡夫认为“我”是实有的执着,非常难以消除。一个人如果对自身的“人我执”很强烈,对外在的“法我执”也会很强烈。从执着“我”到执着“我”的一切,认为这些都属于自己。因此只要让“我”觉得不舒服,就会强烈地排斥厌恶,生起嗔心,认为有人在伤害“我”及“我”的所有物。

所以,佛陀在经部讲解空性,是为了破除众生的我执,让我们了解“人我执”和“法我执”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所执着的一切,是否真实存在,还是虚幻存在的。经部里所说的中观,就是帮助我们认识真相,破除执着,证悟三轮体空,这样才能消除嗔心之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