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黄国达
一 人生的际遇与应对方式
人生的际遇千差万别,当遇到逆境、困境时,有些人怨天尤人,有些人自暴自弃,有些人算命、改运、求神、求加持,有些人逆来顺受、忍耐痛苦,也有些人不屈不挠、积极奋斗。身处顺境、乐境时,有些人骄慢自负、盛气凌人,有些人奢侈浪费、贪得无厌,有些人却可以知足常乐、惜福培福、谦冲为怀不自满。
一个人的应对方式,与他的思想有密切的关系。而结局的好坏也会大不相同。
这些应对方式究竟可不可能改变?事实上,只要思想改变,应对方式随之改变。
思想是对事情的想法、看法,思想的产生受到社会风俗、文化教育的影响。儿童时期多受父母师长、兄弟同学的影响,青少年加上朋友、公众人物、畅销书作者、流行偶像的影响,成年后综合各种想法、看法就变成自己的想法、看法,真能对人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的人其实并不多。而真正的智慧和成熟则必须真正经过人生的历练,加以品尝、咀嚼,领悟人生的真谛。
二 应对方式显示个人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顺逆境界对人到底有什意义?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从古至今,不同的思想体系对人生的问题,各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人生观”有所不同。
对生命情境、事件价值轻重的看法,则是价值观。富有的财产、尊贵的名位、婚姻美满、健康的身体、舒适的居住环境、色声香味触的物质感官的享受、服务与奉献、禅定的轻安喜悦、身心解脱的自在,什么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当人生方向面临抉择时,他的选择就显示一个人的价值观。
到底要选择哪一种职业?什么时候退休?要不要结婚?要不要跟他(她)结婚?······等等,你注重的到底是什么?选择职业只看收入,选择对象只论感情吗?这些选择的背后就显示了他的价值观。
三 超越价值观与人生观
人生观、价值观,并不光是选择什么,或肯定、否定什么的问题。找到解答或给自己一个答案,不等于领悟生命的真谛。因为选择一种宗教或哲学思想并不难,肯定或否定一种观念也并没有真正看清生命的真相。探索的方法和历练的过程,才是重点所在。
因此,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动是正常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其实并不需要立即全盘接受某一套人生观、价值观。年轻时的想法,到了中老年可能会改变,年轻时重视学业感情,中年时重视事业婚姻,老年时重视健康安全,这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当人们所重视的价值无法被满足、实现时,该怎么办?譬如说:工作不顺利、婚姻关系发生冲突时,该如何自处?这就要看我们对工作和婚姻关系的看法如何了!
如果人们只看到工作所带来的金钱和成就感,而没有看到工作需要经济景气、个人能力、企业营运等等因缘来配合,那么对工作所赋与的价值感就像没有根茎的花果那样,成为孤离的存在,脆弱而不稳固。
当工作顺利时,有了金钱和成就感,却以为是理所当然,是自己应得的,不知感恩、不懂得珍惜。当因缘改变,工作不顺利时,金钱和成就感的来源受到威胁,就感到焦虑不安。若能透过仔细的观察、独立的思考,明白整体的因缘,就不会产生价值感的固着,而能领悟人生的真谛,无论工作顺利或不顺利,都可以睿智、坦然地自处。
又如果人们在婚姻关系中,只看到婚姻关系所带来的支持和幸福感,而没有看到在婚姻关系中的爱与关怀、双方性格的成熟度、互动模式和经济条件等因缘。那么,支持和幸福感也像没有根茎的花果那样,也是一种孤离的存在,脆弱而不稳固。
当婚姻关系和谐时,不知不觉中把它视为理所当然,认为他是我的丈夫,她是我的妻子,对我好是“应该”的,不知道感恩、不懂得珍惜,也不会明白别人的婚姻为什么不美满。当因缘改变,婚姻关系发生冲突时,失去支持和幸福感,就感到痛苦和不安。若能透过仔细的探索、观察,明白整体的因缘,就不会产生价值感的固着,而能领悟人生的真谛,在婚姻关系的阴晴风雨中,都可以明智、平静地处理。
经由价值观的检视、厘清,得以明白所有的价值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价值,因而超越各式各样世俗价值,进而领悟新的人生观。
四 以缘起法观察大自然、生命与心灵
这种新的人生观是宏观的、深观的,对于生命的奥秘有更深的了解。
在生命的空间广度上,就生命的物质层面而言,人是大自然当中的一种生物,是整个大自然生态系统的一环,与整个自然环境、资源,众多动物、植物形成一个消长更替的共存关系。破坏大自然,人类和个人也将受害;唯有保护自然环境和动物、植物,人类和个人才能存活。
就人类整体而言,虽然有贫富贵贱、男女老幼的区分,但也正如大自然生态系统一样,人与整个社会、不同阶层、身份的人形成一个生生不息的共存关系。个人与群体是祸福相倚的。
有钱有地位的人可以住在警卫森严的豪华住宅里,他的食物和日用品的来源仍然不能缺少农民、工人、中下阶层的劳务来种植、生产、运送。他的物质享受,须要这些因缘才能成就的。如果中下阶层、弱势、边缘族群受到委屈,却无处伸冤,无法伸张社会正义,这时怨气若透过暴力渲泄,必然造成其他人的伤害。如果中上阶层的人能够用谦卑的心回馈社会,像兄弟一样了解受到委屈的人、照顾需要被帮助的人,社会才可能安定祥和。
就时间的前后观察人生,由于人类文明的延续,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造就了现代生活的进步与方便。
就心灵生命的层面来说,在时间的洪流,觉悟的心也如清流一般流过人们的心中。佛陀和历代的修行人遗留下来的经典、开示成为后人觉悟的明灯。我们若能承先启后、续佛慧命,将觉悟的体验传递下去,那是深具意义的。
再就生命的潜在而内在的层面来说,今生的身心状态和环境,除了可见的现实世界的因缘之外,更有贯穿前世今生的心灵因果律:因前世的种种善恶行为而导致今生的种种苦乐果报,佛法称为“业力”
业力因果的现象是在修行人的澄明的心境中所见到的。对于未能亲眼见到业力因果的现象的人来说,也可以由推理而得知。
这是心灵生命的自然规律:恶念、恶行、烦恼、邪见降低生命的能量、蒙蔽心灵的光明,善念、善行、清净、智慧、慈悲提升生命的能量、激发心灵的光明。而高能量的、光明的思想和行为带来和谐、美好的身心状态,感应到良好的环境,而负能量、黑暗的思想和行为则会带来病态、不和谐的身心状态,感应到恶劣的环境。
对大自然、生命与心灵的这样深广地观察,可以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活在世上的意义,在于修行:修正心念和行为,离恶向善、转迷为悟、解除痛苦烦恼得到喜悦自在、再进一步慈悲利他;在无限的学习和成长中,世俗的金钱、名位、感情、享受都不是终极的意义和价值,只不过是人生的过程和素材而已,随缘受用、无所贪恋。
由缘起的和合性透视“价值”是相对而非绝对,由缘起的相依性透视“个人”是依存于整体中而非孤离的,由缘起的相续性透视生命之流是因果关系而非命运或神的安排。由此而建立的价值观、人生观是超越了唯物的、现实的世俗思想,也不是唯心的、漠视现实的神秘思想,而是深观缘起中道的智慧。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