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微软系统计算机的忠实用户,对乔布斯知之甚少。直到他去世后,看到很多大人物对他的评论,我才开始关注他的消息。美国总统奥巴马说,“乔布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重新定义了整个行业,并获得了人类史上罕见的成就。他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看世界的方式。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他的逝世使世界失去了一位具有远见卓识者。”比尔·盖茨说,“乔布斯和我相识于近30年前,在彼此的大半生中曾是同事、竞争对手和朋友。很少有人能像乔布斯这样对世界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持续今后数代人。”
读完美国《时代》周刊前主编沃尔特·艾萨克森所作《史蒂夫·乔布斯传》(SteveJobs:ABiography)和王咏刚、周虹所著《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我陷入沉思中:乔布斯,一个出生不久便被亲生父母遗弃的孤儿,却成了苹果王国的教父;一个进入大学仅一个学期就辍学的学生,却先后创造出iMac、iPod、iPhone和iPad等天才般的作品,对全球IT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曾经是尝试过酒精、毒品和色欲带来的邪恶快感的小混混,最终却成了全世界最受人尊重、敬畏和爱戴的商业领袖之一;一个被自己创建的公司赶出去的人,13年后却被看成是公司的唯一拯救者;一个屡战屡败的人,却能让苹果公司的股价在15年内上涨100倍……“乔布斯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比任何虚构的小说都更精彩!”
目前,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乔布斯成功人生的文章、书籍多如牛毛,影响他成功的核心元素,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更多人的人则以“传奇”、“神奇”、“不可思议”、“得到了佛祖的点化”来形容,这些字眼本身也足以说明,对更多人来说,乔布斯成功的原因,仍是一个难解之迷。本讲座从乔布斯如何完美地融合东西方文化精华入手,探讨IT巨人乔布斯何以产生?巨人的创造神力从何而来?乔布斯是如何在“佛祖的点化下”一步步修成“正果”的,以试图解开困惑人们已久的乔布斯成功之谜团。
更深人静之时,大殿一旁的大磬向坐在正中央的大佛提出严重抗议﹕“你、我都是用铜铸造的,可是,人们向你献上鲜花、水果后,‘捱打’的总是我,接受礼拜的却是你。这公平吗?”
大佛意味深长地说﹕“大磬呀!我当初被工匠铸造时,历经刀山烈火的痛楚,才初显我身体的轮廓;一棒一棒的锤打,才铸成我庄严的五官;一刀一刀的雕琢,才雕刻出我慈祥的面容;日夜忍耐如雨点般的千锤百炼,才铸造出我相好光明的真身……我是经历了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磨炼,才有今天坐在大殿里的‘福气’,接受香花供养和人类的礼拜!反观你,人们只是在你身上轻轻地敲打,你就叫痛喊怨!”
人的一生,所有的遭遇,不是顺境,便是逆境。逆境来时,重要的是面对时的心态。如果将逆境视为不利的东西而加以拒绝,只要顺境不要逆境,将精力集中于逆境给他的伤害与痛苦上,那么这种人哪怕是受到一点痛苦都要大呼小叫,即使是微小的伤害也会变得无法忍受。而乔布斯一生饱尝了世间种种艰辛,经受了无数风雨的历炼后,他没有时间去抱怨,只要有机会,便十分珍惜,一丝不苟,不辞辛劳,最终创立苹果教,成为人们敬仰的“一代宗师”。
乔布斯在1955年的2月24日出生于旧金山。他的亲生父母,乔安妮·辛普森(JoanneSimpson)和阿卜杜拉法塔赫·约翰·詹达利(AbdulfattahJandali),在乔布斯出生时还只是一对未婚的研究生情侣,没有能力抚养他,刚出世的乔布斯因而难逃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命运。2005年6月,乔布斯在斯坦福毕业典礼演讲时讲述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与他的出生有关:
“这得从我出生前讲起。我的亲生母亲当时是个研究生,年轻的未婚妈妈,她决定让别人收养我。她坚持认为应该让有大学毕业的人收养我,所以我出生时,她就准备让一对律师夫妇收养我。但是这对夫妻到了最后一刻反悔了,他们想收养女孩。所以在等待收养名单上的一对夫妻——我的养父母,在一天半夜里接到一通电话,‘我们现在这儿有一个不小心生出来的男婴,你们想要他吗?’他们回答道:‘当然!’但是我亲生母亲随后发现,我的养母从来没有上过大学,我的养父甚至从没有读过高中。她拒绝签这个收养合同。直到在几个月以后,我的养父母答应将来一定会让我上大学,她才软化态度。”
由以上乔布斯的回忆可知,乔布斯是一个私生子,出生不久便被亲生母亲“抛弃”而成为孤儿,最后被PaulJobs和ClaraJobs领养,与养父母在杏果园度过童年。乔布斯因而在他的官方履历中写道:“在杏果园(apricotorchards)长大,这里后来变成了硅谷。”
养父保罗和乔布斯
1972年,17岁的乔布斯从加利福尼亚州洛斯阿图斯的Homestead高中毕业,进入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里德大学就读,一个学期后,他选择了退学,乔布斯在斯坦福毕业典礼演讲时说:
“我在Reed大学读了六个月之后就退学了,但是在十八个月以后——我真正的作出退学决定之前,我还经常去学校。我为什么要退学呢?”
乔布斯在大学读了一个学期便退学了,比尔盖茨退学了,李嘉诚未接受过大学正规教育……一时间,不少人误认为,退学的人成了名人,没有退学的人变成蛀书虫。这种观点有点道理,但不完全正确。乔布斯退学,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他厌倦读书,而是因为大学的学费实在太贵,几乎把他养父母的积蓄全部花光。关于退学时的痛苦经历,他曾经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提及:“在十七岁那年,我真的上了大学。但是我很愚蠢的选择了一个几乎和你们斯坦福大学一样贵的学校,我父母还处于蓝领阶层,他们几乎把所有积蓄都花在了我的学费上面。在六个月后,我已经看不到其中的价值所在。我不知道我真正想要做什么,我也不知道大学能怎样帮助我找到答案。但是在这里,我几乎花光了我父母这一辈子的全部积蓄。所以我决定要退学,我觉得这是个正确的决定。不能否认,我当时确实非常的害怕,但是现在回头看看,那的确是我这一生中最棒的一个决定。在我做出退学决定的那一刻,我终于可以不必去读那些令我提不起丝毫兴趣的课程了。然后我可以开始去修那些看起来有点意思的课程。”
由此可见,乔布斯不是自己想退学的,而是被逼无奈之举,因为第一个学期就把他养父母所有的积蓄就用光了,不得不退学,这话听来有一点让人心酸!我们在座的,有没有因学费昂贵将要退学的?应该没有,所以我们比乔布斯幸运多了!
乔布斯在求学期间因花完养父母全部积蓄,从大学退学后,失去了住在学生宿舍的权力,只能在朋友的地板上睡觉;没有钱生活,只能靠捡可口可乐的空瓶子来换饭吃;有时为了改善生活,不得不到离学校很远的一个印度庙里面去吃一顿免费饭。他在斯坦福大学对学生回忆了这段心酸的往事:
“但是这(指退学)并不是那么浪漫。我失去了我的宿舍,所以只能在朋友房间的地板上面睡觉,我去捡可以换5美分的可乐罐,仅仅为了填饱肚子,在星期天的晚上,我需要走七英里的路程,穿过这个城市到HareKrishna神庙(注:位于纽约Brooklyn下城),只是为了能吃上好饭——这个星期唯一一顿好一点的饭,我喜欢那里的饭菜。”
再强调一次:人之一生,所有遭遇的,不是顺境,便是逆境。逆境来时,重要的是面对时的心态。
乔布斯和世界上大多数成功人士一样,年轻时候吃尽了千辛万苦,白手起家,经历种种磨难,仍自强不息,奋力掽博,最后成为世界顶级的人物。他们的人生经历说明同一个道理: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现实告诉人们,家产万贯的人,他们的子女借着父母的余威,真正有成就的也有,但是比那些白手起家有成就的人要少得多。这就涉及到我们现在的教育方面的缺失,现在的教育基本上是教导学生,人生是从胜利走向胜利,到处是鲜花,到处充满阳光。那么事实上是什么呢?我们真实的人生其实处处都充满着危机,人生是苦,佛家称之为“苦谛”,从苦入手,教导人如何离苦。从这种意义上讲,佛教特别强调“苦难教育”。各位营员,有人听说过“苦难教育”吗?
营员A:听说过。
净因法师:你说一下,你理解的苦难教育是什么?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
营员A:我看过一个视频,讲一个爸爸让他四、五岁的孩子在大冬天脱掉所有的衣服在雪地里跑。
净因法师:这是折磨啊,我觉得这不是苦难教育啊。
营员A:这位爸爸的口号就是想让孩子去了解生活的一些现实……
净因法师:问题是有必要这么折腾吗?我觉得可能是有病。这不像“苦难教育”,倒像“折磨教育”!还有谁了解苦难教育?
营员B:我几乎从小就接受苦难教育。因为我从小家庭条件就很不好。我父亲就经常跟我说,他小时候,家里没有吃的,经常吃一些米糠之类的。要不就吃白薯、土豆。有一次在火车道边上捡到一个白馒头,特别高兴,拿回家舍不得吃,因为有五个孩子嘛,大家就让来让去。所以教育我要珍惜粮食。我妈妈也是,他们很多人,只有我妈妈考上高中,每天早上她要四点多起来,然后把全家人的饭做好……
净因法师:可以了。我已经感到你的苦难教育接受得不错,这算是苦难教育的内容,大家有感觉了吗?知苦就会想办法离苦。现在的问题就是不知苦的人不知道怎么样去解决问题。很多人认为宗教起源于迷信、神话,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宗教起源的核心。宗教起源于什么呢?对各大宗教稍为了解了一下后,发现世界各大宗教起源于苦难。
佛教把苦的种类分为三种:(1)苦苦,是我们生活中明显感受到的痛苦,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变的痛苦、死亡的痛苦;由社会环境引起的爱别离苦:即亲爱的人不能厮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所求不能如愿;怨憎会苦:怨家路窄,低头不见抬头见。(2)行苦,指世人不了解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这一宇宙人生之规律,追求永恒:希望身体永恒、家庭永恒、婚姻永恒、事业永恒、人际关系永恒、爱情永恒,事实上世间没有一样永恒的东西,世事无常,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由此而引发痛苦。(3)坏苦,指因为我们有了某种欲望之后,通过外境的刺激得到满足心理上出现暂时的平衡,于是我们觉得快乐。譬如说,2007年的某一天早晨,你排长队终于买到了一部iPhone1的苹果机,觉得很快乐。但现在看到别人都在用iPhone5,而你仍在使用iPhone1,你会快乐吗?再如,偶尔去饭店吃顿美餐,感到很快乐,但若天天被逼要去餐厅应酬,陪人吃饭,你还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吗?世间上一切快乐皆是如此,只能是暂时的,相对的,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以佛法的智慧来看,我们所谓的快乐的感受,并非真正的快乐,这种乐受能变坏,因此称为坏苦,其实质是痛苦的根源。
古往今来,也许苦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是人生要面临各种各样的苦难。因此说,人生不一定是从胜利走向胜利、不一定到处都是鲜花玫瑰,无论科学怎么发展,人们都必须经受以上三种苦难的折磨。苦难无时无刻不存在。比如刚才明杰法师说北京下大雨,洪水横流,打不到的士是小事,不少司机被水围困,能死里逃生算是万幸,有些司机被淹死在车中,惨不忍睹。这种悲剧谁能控制?!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苦难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到你头上,如何面对?!这便是苦难教育的内容。乔布斯真的很了不起,他自出生起,便受过很多苦,但意志坚强,这其实跟他年轻时候的“苦难教育”有关系,所以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如果有一个机会,不是很努力就能得到,可能你不一定会很珍惜它,推动我们向前的动力不一定很强。佛家所说的修行,其实就是当生命面临陷入困境时,要不逃避,不急躁,勇敢面对,接受考验,不断磨练,久炼才能成钢。
不少人对我诉苦,我会略带同情地说,天天叫苦的人,说明他受的苦还不够多;有朝一日,苦受到一定程度,便没有时间诉苦,而是把精力用于如何化解困境上。正如辛弃疾云,“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历尽沧桑的人生,烦恼不断,彷徨无助,愁绪满怀,纵有千言万语,无法诉尽心底事。烦恼起时,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有的越说越麻烦,只得学辛弃疾道一句“天凉好个秋”!在座的各位,生于太平盛世,真是好福气,大多数人又是独生子女,受长辈的呵护,受不得委屈,将来走出学校大门,走上社会,接触到真实的生活,更大的磨难还有的等待着你们呢!如果现在没有心理准备,将来真的遇上困难时就会手忙脚乱。所以,我常说,我们的教育缺少两种教育,一是苦难教育,二是悟性教育。我们可从“孩子我应该留给你什么”这一小故事中感受到什么是苦难教育。
(营员读):古时有一屠夫,中年得子,满心欢喜。数年后,屠夫不幸身患绝症。他望着尚未成年的儿子,痛苦不已,心中反复思索,“除了钱之外,还应该给我尚未成年的儿子留点什么呢?”苦思良久,灵光一闪,他嘴角不禁浮出一抹微笑。
小男孩生日那天,屠夫送给儿子一个特别的礼物—一只可爱的小猪。小男孩十分喜爱,与之形影不离。看着小猪一天天地长大,小男孩心中的恐惧也与日俱增,因为他从小就明白:小猪养大了,就会被宰杀。终于有一天,屠夫告诉儿子,“你的那只小猪已经长大了,再过一段时间,我杀它时,你必须在一旁帮忙。”小男孩悲伤之余,更加珍惜跟小猪相处的每一天。到了该杀小猪的那天,爸爸病逝了。小男孩很伤心,但没有崩溃,因为父亲对他的“苦难教育”已初见成效:勇敢地面对、接受“苦难”,包括“失去”心爱之物和亲人。
净因法师:谢谢你,读得很有感情,我都想哭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辛苦一生,给我们留下财富,但还不够,因为财富仅解决了生存问题。当今的社会教育,也是侧重于生存之道、成功之法和快乐之门,缺少“苦难教育”。然而,在人生的旅途,无法控制的天灾人祸随时都有可能降临。禽流感等毁灭性传染病,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令人感到恐惧、不安;金融危机使得资产缩水,令人感到愤怒、委屈;海啸、地震等天灾,顷刻间夺去无数亲人的生命,令人感到绝望、无助;火灾、飞机失事等突发性事件,使人措手不及,令人活在伤心和煎熬的折磨中……当人们身处无法控制的灾难之中时,由于平时缺少“苦难教育”,灾难来临之时心理准备不足,自然没有面对灾难的勇气,很容易产生“灰心与迷茫”、“逃避与放弃”、“责问和怨恨”、“痛斥与诅咒”等负面情绪。这不但与事无补,反而会加剧矛盾与冲突,成为家庭、社团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后果十分严重。
更重要的是,“苦难教育”重点是让人们了知:身苦是难免的,心苦是可以选择的(Painisinevitable,butsufferingisoptional),面对身外的磨难,你内心完全可以选择不苦(Youmaychoosenottosufferevenwhenthepainisthere)《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文中所讲的“苦”与“厄”应分开来讲。“厄”指天灾、人祸以及生老病死等与生俱来的痛苦,是外界的,属于“身痛”范畴;“苦”是指外界磨难在内心引发的痛苦,是内界的,属于“心苦”范畴。普通人“身痛”心更苦,苦上加苦,苦不堪言。“苦难教育”不是教人否定或逃避外界的厄难,而是教导人如何勇敢地去面对它,使自己有力量去选择内心是否也跟随外界的“厄难”而一起痛苦。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