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佛学的朋友一般都是知道,《金刚经》在佛经中的重要性。有种说法,《金刚经》是众多佛经的总纲,比《金刚经》更为精华的是《心经》,而《心经》的核心关键就在于「行深」二字。
把「行深」二字明白了,《心经》就有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性,就不只是让学佛者诵读的经文了。
从某种意义来看,「行深」是学佛入门的真正钥匙。
在解读「行深」这两个字之前,我们先从一个「大视角」来看一下,佛学为什么会传入中华大地。
从黄帝时代开始,在中华源头文化中,就出现了一种人类终极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就守护、传承这种人类终极文化跨越几千年,一直到今天。
那么,这种人类终极文化是什么呢?
用今天西方文明所搭建的知识背景来说,就是「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基于「重叠结构世界」原理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
这里,我们为新读者简单介绍一下「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心智系统转换」的方法。
1、「重叠结构世界」原理
完整的世界,有两个全部不同性质的世界重叠而成,其中一个是显性世界,就是人感觉到的“现实世界”。还有一个是隐性世界,隐性世界人的感官是感觉不到的。
这两个世界同时、同地重叠存在,而且,隐性世界是这个「重叠结构世界」的主体。
下图,中间那个甲骨文「天」字就是「重叠结构世界」的象形。
2、「心智系统转换」的方法
「完整的世界」是重叠结构的,而且,主体在隐性世界中,那么,在这种「重叠结构世界」中的人,自然也是重叠结构的,人的主体也不在显性世界中,而在隐性世界中。
「完整的人」不但有两个重叠的人体,用西方文明所搭建的知识背景来看,还有两套「心智系统」,请看下图:
由(本我意识与自我意识)+前意识组成了第一套心智系统,显性人体用的就是这套心智系统
由超我意识+潜意识组成了第二套心智系统,隐性人体用的是这套心智系统,不经过「心智系统转换」的训练,一般人都不会自主用这套心智系统。
这两套心智系统是什么关系呢?请看下图:
用西方文明搭建的知识背景来看,上图左边的显性人体,并不是真正的人,而是一种带有生存智能的生物机器人,第一套心智系统,其实,就是一种生存智能。
第二套心智系统才是真正我(吾)的心智系统,所以,「心智系统转换」其实就是回归真正我们。
黄帝时代把「心智系统转换」的方式,融入了中华先民的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中,这种行为规范被称为「礼」。
那个时候,基本上人人都会「心智系统转换」,庄子特意用《庖丁解牛》的故事再现了当时的那种情景,庖丁的「官知止而神欲行」就是「心智系统转换」的结果。
从黄帝时代,到孔子出现之前,这种「礼」几近消失,之后被孔子重新发掘了出来,并找到了学习「心智系统转换」的具体教程,这教程就是《大学》、《中庸》。
《论语》是孔子对弟子学习「心智系统转换」的点评以及弟子 学习心得的汇总。
这种「心智系统转换」的方法,在中华原生文化的《道德经》、《庄子》、《黄帝内经》中也有非常具体的论述,是中华原生文化的主要特征。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展开阐述了。
「心智系统转换」的方法,用现代的语言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把冲出去的意识收回来,并守住!请看下图:
3、佛学也是建立在「重叠结构世界」与「心智系统转换」基础上的
从「大视角」来看,佛学之所以会从印度传入中华大地,并最终实现三教合一,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原因在于,佛学也是建立在「重叠结构世界」与「心智系统转换」基础上。
不明白「重叠结构世界」原理,即使背了再多的佛经,也不可能真正理解佛学;不学会「心智系统转换」根本就入不了学佛的门。
4、「行深」是学佛入门的关键
「行」的意思就是「心智系统转换」:把冲出去的意识收回来!
「深」的意思就是,不但要把意识收回来,还有收得深,收到位
!并牢牢的守住!学佛的关键在于,把自己的意识(Consciousness,不是第六识)从肉体上收回去!意识不能摆脱肉体的束缚,永远都入不了佛学的大门。我们再来看一下上面的那张图:
用《唯识学》的观点来看,第一到第六别就是上图左边甲骨文「人」字表示肉体的感知,第七识:末那识就是上图中间甲骨文「身」字表示内在人体的感知,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上图右边古汉字「思」字上半部分「囟」字所表示的真正我(吾)的感知。
其实,在佛教中对重叠人体的论述也是不少的,比较著名的有《华严经》中的「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六祖说的「三身」……
所以,学佛要真正入门,关键在于要学会「行深」把冲出去的意识(Consciousness,不是第六识)要往回收!
更多关于「重叠结构世界」的内容,新网友请点击,导读:学习「心智系统转换」
欢迎关注心智玩家:揭秘重叠结构世界,还原中华源头文化、体验心智系统转换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