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净土法门法师:孝道教育,万善根本

发布时间:2024-06-10 01:43:33作者: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净土法门法师:孝道教育,万善根本

尊敬的诸位领导、诸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今天是一个非常殊胜、吉祥的日子,在诸位的共同努力之下,得以在此地举办祭祖大典。这次活动意义非常深远,诸位真的是功德无量!

祭祖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敦厚习俗,其用意在於教导人们不忘根本、缅怀祖德、知恩报恩,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素质。而「孝」就是这些素质的综合体现,所以祭祖最重要的意义在於提倡孝道。

「孝」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特质,是中华文化的根,因此,中华文化可称为「孝」文化。为什么老祖宗、古圣先贤如此重视孝道呢?从《孝经》上的一句话可以看出端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是教育的源头。为什么?因为孝是人的天性,是对父母与生俱来的亲爱。一切的德行,都是从这种亲爱衍生出来的;一切的教育,也是以这种亲爱的教育为起点。

中国人自古讲求伦常道德,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五伦」。五伦是五种人际关系,它涵盖了一切的人际关系。五伦当中第一伦就是「父子有亲」,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爱是天性的、是自然的。我们看出生三个月以内的婴儿,他还不会说话,也听不懂大人所说的话,所以还没有人教他应该怎么做;但是你留意观察婴儿看父母的眼神,以及父母看婴儿的眼神,从这种眼神当中,你可以看到父母与婴儿之间的亲爱。这种爱是天真无私的爱,是人性当中最可贵的素质,也是父慈子孝的本质。这种爱就是孝,是《三字经》中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是纯净纯善的自性第一德,也是一切德行的根本。

中国古人发现这种爱实在太宝贵了,如何才能将这种爱永远保持下去呢?於是兴起了教育。教育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是将这种爱永远保持下去,一生不变质;第二个,是将这种爱推而广之,去爱所有一切人,乃至爱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所以《三字经》接著说:「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种纯净纯善的亲爱,是每个人天性中本来具有的,但是如果受到后天环境的种种污染,激起了不善的种种欲望、烦恼和习气,善良的本性就被蒙蔽,人就被不善的习性所操纵,远离了纯净纯善。所以人从小就必须受教育,有正确的引导,才能保持天性的纯净纯善;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人心就会变质,会从本性本善转成习性不善,於是种种邪恶的问题和现象就从此产生了。

《三字经》接著说:「教之道,贵以专

。」教育的原理,重在专一,不能夹杂。从一开始就要灌输善的教育,不能夹杂不善的成分。这种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从母亲怀胎的时候就开始了。中国古人重视胎教,妇女必须知道,从怀孕开始,母亲就在教育胎儿了。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亲的思想言行都必须端正,没有邪思邪念,不说不善的话,更不做不好的行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待公婆与父母,一定要恪尽孝道。所以孝道的教育在母胎当中就开始了。

出生之后,婴儿继续在学习,所以母亲必须守护孩子三年。在这一千天当中,所有不善的人、事、物都不能让他看到、听到、接触到,孩子所接触的都是正面的,都是合乎孝悌忠信、伦常道德的。这三年的根扎好之后,孩子就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对於善的会亲近,对於不善的会远离,所以他能够保持良好的德行,一生不会变节。

近百年来,传统文化出现断层,孝道的教育也渐渐被忽视了。直到现在,已经很少人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孝道了,社会也因此产生很多问题。现在我们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哪里做起呢?从提倡孝道做起。有了孝的根,一切德行才会稳固与长久。要落实孝道,要教导孩子行孝,最基本的就是从《弟子规》上的教诲做起。以下我们举出几则条文来说明。

《弟子规》上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呼唤的时候要即刻应答,不能慢吞吞的,等了很久才应答。这件事看起来只是琐碎小事,其实对孩子的一生关系重大。要看一个人的基本涵养如何,从他应答别人的第一句话,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有孝敬心的孩子,父母呼唤时会立即回应;对父母的呼唤是如此,养成了习惯,对其他人的呼唤也是一样,那么,这个孩子给人的感觉是有恭敬心、认真负责。相反的,如果对於父母的呼唤爱理不理,长大后对其他人的呼唤也会如此,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缺乏恭敬心,生性懈怠散漫,将来他的前途是很有限的。

「父母命,行勿懒。」对於父母交代的事情,要认真去做,不能推卸或是拖延。能够这么做的人,对於别人交代的事情,同样也会认真对待。不能这么做的人,将来即使是上级交代的事情,同样也会推诿或者拖延,严重影响自己的工作绩效与前途。

「父母教,须敬听。」对於父母的教导,要恭敬聆听。能够这么做的人,对於老师的教导、上级的指正、朋友的劝谏,都会虚心聆听,所以能够从中获益。不能这么做的人,将来对於其他人的教导,也同样不愿意聆听,於是就会失去提升自己的机会。

「父母责,须顺承。」对於父母的责备,要虚心接受,不能强词夺理。能够这么做的人,对於其他人的责难,也会心平气和的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能这么做的人,受到了指责,就很容易面红耳赤,不悦的进行辩解或者顶撞,人际关系就会出现问题,自己的习气毛病也没机会得到改善,最终受损害的还是自己。

其他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譬如,懂得体贴父母的人,就懂得体贴别人;懂得体贴别人,就会受到别人的重视。对父母有礼的人,对别人也会有礼,有礼貌的人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受到重用。生活有规律、做事有恒心的人,就让父母安心,也能让上级安心。有孝心的人凡事尊重父母,养成向父母汇报的习惯,将来做事也会尊重上级,养成向上级汇报的习惯,如此就能获得上级的提点,同时也能避免师心自用而铸成大错的情况。

综上所说,一个人处事待人接物的良好态度,都是从行孝当中逐渐养成的。要判断一个人德行的好坏,就看他对待父母的态度,所以古人说:「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门。」对父母的态度不好,对别人的态度也一定不好;如果对父母的态度不好,对别人却态度良好,那必然是刻意造作出来的,是因为他的内心别有企图,并非出自真心。这也正如《孝经》上所说的:「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哪怕本来是个恶人,一旦他的孝心被激发之后,其他的种种美好德行就会跟著显现出来。最明显的例子是监狱里的服刑人员,接受了《弟子规》的教育之后,原本暴戾气氛浓厚的监狱变成弥漫著朗朗读书声的教室,原本心浮气躁的服刑人员变成规规矩矩的学生。这也证明孝道教育无穷的感化力量,确实如《孝经》所说的:「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无所不通。」

以上是谨就个人的浅见,汇报孝道教育的重要性,提供给诸位作参考。最后,祝福诸位身心健康、光寿无量!祝福祭祖大典顺利进行、功德圆满!谢谢大家!

摘自:孝道教育 万善根本——二O一七丁酉年新马印中元祭祖大典开示 2017/9/10 新加坡Big Box活动大厅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