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修证佛法是一个让自己心灵成长、升华,达到蜕变的过程,它会使我们的心真正成熟起来,对此世界的万事万物变得包容、慈悲、博爱。否则,我们总是人长大了,年龄长大了。
但我们的心始终是几岁的孩子,对此世界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大事斤斤计较,对一些大玩具爱不释手,对自己喜欢的男人、女人像小时候依赖父母一样,哭哭啼啼、粘粘糊糊,寸步舍不得分离。
一颗真正长大、成熟的心,能坦然面对此世界的任何风雨,能始终保持谦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平凡也好、伟大也罢,宠辱不惊。
佛又称调御丈夫,他成熟圆满的智慧,能每时每刻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我们的年龄长大了,我们的身体发育成熟了,但我们的智慧却并没有长,反而多增长了一些眼耳鼻舌身意的染着和对世事的执着。我们看似精明强干,从不受骗和吃亏,但精明强干却带给了我们更多的失意和烦恼,我们几乎每天都干着自己伤害自己的事。
心路的成长过程,是智慧的真正开启,它需要修行。修行也即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和观点,打坐念佛等等法门只是帮助我们修行的工具。
心路的成长过程,有时近似于我们一个人的生长过程。如幼儿期、逆反期、青春期、成熟期、圆满期。
例如,我一开始接触佛法,打坐中的境界、神通、师父、佛经都像闪光的玩具一样吸引、诱惑着我的心,我进入了修证佛法的幼儿期。好奇使我一步步玩进去,我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领域的一切都是神奇的,都是我以前无法想象的。我开始否定自己,否定生活中的游戏法则,在这个领域面前,整个世界在我面前摇摇欲坠,我兴奋地抛弃了以前对生命的所有认可、价值观、人生观,我发现了属于我的宝藏,我一头扎进去,准备放弃自己的一切来换取这些宝藏,听不进任何人的规劝,此世界的一切对于我都毫无意义,世俗的所有语言对我都空洞无力,苍白的像墙纸,我很快跨入了修行的第二个阶段:逆反期。阻力越大,我感觉动力越大,我修行的决心越大,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障碍、改变我的选择。
随着修行的日渐深入,不知不觉我进入了修行的青春期,我开始迷茫。迷茫主要来自于“失去”的烦恼。看着爱情、事业、友谊、唾手可得的名利、虚荣、面子、自尊等等一点一点随自己对修行的投入而远离,内心随之生起恐慌和失落。
我说自己为了修行不怕失去一切,但我还没有准备好,原来有很多自己根本舍不得放弃,真的无法放下。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与失去相比是否值得,甚至于怀疑成道的真实性。
修证佛法占去了我几乎全部的精力、时间、金钱。我开始觉得我可能更多的时候需要面包、牛奶,需要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需要给丈夫更多的关怀与爱,需要去孝顺父母,考虑怎样让他们安享晚年……生活的种种难题像一张网把我罩在里面,我活在了世俗与修行的夹缝里。这个时候,我体验不到佛法能给我带来任何益处,我感觉到了压力,随时有放弃“修行”的可能。
但对佛法刚刚生起的一点信心,浅薄的知见,偶尔尝到的一点点禅定的乐趣,却使我欲罢不能。面对生活中种种烦恼时,我想削发逃避;面对诱惑时,心又蠢蠢欲动……习气、欲望时时刻刻流露,心里却又想着一切无常、一切虚幻,是自己在执着。拿不起、放不下。每天都在放逸自己,然后反省,第二天又犯同样的错误……在很多朋友面前,自己却有一张修行人的面孔,使自己能有借口对世俗的事不负责任时,会增加一种给自己开脱的理由:自己在修炼。真是欺人又欺己!
智慧没有开启,见地不圆融,无法把佛法与生活结合在一起。我也在修苦行,在山中修苦行可以,但在红尘中却不愿吃苦,不愿为工作劳累、不愿承受任何压力,担负任何责任,使苦行变成了一种有范围的选择,一种刻意和执着,变成了一种欲望的满足,这种不圆融的见地使苦行也在消耗自己的福报,与在红尘中享受并无两样,苦行的功德无法生起。
我也在布施、节俭的生活,但并未同时将自己的贪婪减少半分。我的布施就变成一种有所求的布施,节俭变成吝啬小气,功德少之又少。
因为常做这些内心并未真正改变的表面文章,无法更快累积功德,我体验不到佛菩萨的帮助和加持、体验不到功德带来的益处。
如果幼儿期、逆反期自己感觉是佛法的宠儿,那在青春期便感觉自己成了生活的弃儿。这时候内心常患得患失,大部分时间修行像装模作样,说的多做的少,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
随自己对佛法的执着,修证的深入,尤其定力的加强,杂念越来越少,心境开始清净,心胸开阔起来,变得能忍能容,开始专注于做一件事,偶然还能体验到活在当下的喜悦,渐渐尝到了修证的甜头,即亲尝法味。虽还不能把生活中的每件事都能用佛法的智慧去解决,但大多数时候的迷失是因为习气和欲望的不净,自己很快就能把自己从迷失、烦恼中拯救出来,对这世间的本质的虚幻看得越来越明朗,变得志向高远、许多想法和见地懒得与周围的“笨人”谈,有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身心清净、气节凛然,不再为一日三餐或满足自己这个臭皮囊的欲望而折腰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