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禅七这种密集的修行中,在禅堂里一支接一支香的禅修中,我们可以体验到身心的一些状态。这些状态出现时,一定要有正知见来认识它。禅堂就像是一面镜子,打禅七就是每个人在禅堂这面镜子前照一照自己。平时我们很难得照自己,都是在向外驰求、攀缘,难得有机会真正跟自己在一起。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分别、执取外面的六尘境界中,消耗我们的心念。如果我们禅七坐得好,能够切断外缘,收摄身心,就是跟自己在一起;照一照镜子,就会发现自己的很多问题。
我们在禅坐中出现的身心各种境界,对初修行的人而言,多数都与我们平时的修行和生活有关,所以在照镜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我们面对自己身心的这些状态不要气馁,不要对修行生起怀疑、丧失信心。在这个前提下,对于身心所生起的各种情况,要善于以缘起的规律去认识,去追踪,去反省。
也就是说,我们要把在禅七中身心出现的一些现象、障碍,与我们平时的生活方式和修行建立一个因果联系。建立这种因果联系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告诉我们,以后修行时要注意什么、避免什么,哪些法门要弥补、要修,哪些地方做得不够。打禅七应该对我们平时的修行有指导意义。
比如说,通常我们打坐时,会感觉气息粗,身体里有一种浑浊的、甚至是躁动的力量,难以真正静下来。这一定是说明平时忏悔的法修得不够,身体里有一些盲动的、很浮躁的力量,其实就是业的力量。因为我们的心念不是孤立的,一种心念状态,一定是对应于一种身体内在能量的运行状态。
那么身体内在的能量运行可以有很多词来说,我们中国人最喜欢说的是“气”或者是“脉”,能量运行的通道叫脉。对这些东西你都不能执著。当然,不执著它,不等于忽略它,因为在坐禅的过程中,没办法忽略。你的呼吸总是很粗,身体总是很热燥,胸口发闷,完全静不下来,这其实就是你身体内在的能量很粗,很热恼。热恼这个词很准确,热是不清凉,恼是不宁静,这就是内在的业障。
业障是可以净化的,我们一定要通过平时忏悔来净化它。修忏悔可以转化这种粗浅的、浮躁的、热恼的身体气质,净化之后再坐禅,你就感觉容易静下来,呼吸也容易变得细、变得深长,心念也容易宁静,身体在自我的感受上,好像也容易细腻,而不是浮躁的。
如果你在禅堂里遇到浮躁、心里难以静下来的情况,就打退堂鼓的话,你很难进步。如果你能把这个状态和平时的修行做个因果连接,你就知道自己该在哪些地方补课。对要补课的地方,你可以在禅七中禅堂之外去补,当然打完禅七更需要去补。同时,你也能慢慢认识到身和心的一种关联性,互相的依赖,以及互相转化的这种关系。甚至,如果你的心更细腻的话,你也能观察到,为什么这支香这么昏沉?
你可以仔细地了解自己,也许是今天早上吃得太多或者中饭吃得太多,你会发现一些很细腻的关联性。为什么刚刚那支香还很好,现在这支香胸闷了呢?你可以去检查,也许这个两支香中间,你喝茶吃东西,是不是又犯错误了?自己可以不断地去反省、去追查。当然最多的情况是,我们在禅坐中心里老是浮现一些妄想,会散乱。有的时候有一些妄想总是出现,那你要观察与这些妄想相应的烦恼心所是什么?
也许是贪欲,也许是嗔恨,也许是骄慢,也许是怀疑,也许是嫉妒,也许是伤感……在你心中总是不断出现的妄想、总是不断浮现的情景,它们大多数时候并不是从外面来的,而是来自于我们的执著。每个人的执著是不一样的。可能你很在意这些事,他很在意那些事。也许你在禅坐中能翻出十几年、几十年前的一个情景,然后你的心在那里盘旋、反复地体会、玩味,难以释怀,难以放下。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做深入的观察: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这一段我放不下?为什么这一类的情景老是会萦绕于怀?当你深入地观察,能找到一些因果关系,同时也能对自己增加一分了解,能看到自己在哪些烦恼心所方面偏强、偏盛,对于哪些事情特别容易执著。众生的习性各有不同,有的人贪欲偏多,有的人嗔恨偏多,有的人傲慢偏多,有的人怀疑偏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习性。即使是世间法在了解人的时候,也是将人的性格分成好几类。一个坐禅的人,应该对这个了解得更细腻。
当你能深入地观察了解自己的时候,在生活中对待别人、了解别人就容易了。你就会很敏锐,因为都是你的心在了解、在观察。对自我的了解其实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平时的修行中去对治自己的习气。如果我们的贪欲偏多,我们就要回避那些与贪欲相应的外境;如果我们的嗔恨偏多,我们也要回避那些容易引起嗔怒的外境。这个是对治心态。
另一方面你也要知道,一个贪欲习气偏多的人,在修行上也有他的长处。贪欲习气偏多的人,也许心比较调柔,性格很温和;也许修慈悲心更容易契入。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有一种人好胜好强,但在修行的时候很精进,能吃苦,有力量,这是他修行上的长处。这种了解不能让别人来做,必须是我们自己来了解自己。
我们在禅堂中得到这第一手资料,在平时就可以运用,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进行矫正。特别偏盛的烦恼,要在生活中慢慢地去调伏。在禅坐中看到的,在生活中要对治。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