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临济寺中闻棒喝 多宝塔前叹兴衰
临济寺澄灵塔(图片来源:燕赵晚报 摄影:安春华)
广惠寺华塔(图片来源:燕赵晚报 摄影:安春华)
临济寺在河北正定城东南部,寺内唯一的古建筑遗存澄灵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定有四座古塔,通高30.47米的澄灵塔是最低的一座,但视觉上并不显矮,因为它造型清秀挺拔,亭亭玉立。
广惠寺在临济寺南边偏西,两寺相距也就一华里。与临济寺内大殿、僧舍齐全不同,清后期走向衰颓的广惠寺,现仅剩一座华塔独存。也就是说,现在的广惠寺就是一圈围墙把华塔围了起来。但是,可别小看这座孤塔的价值:早在1961年,它就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
清晰秀丽塔中上品
五一小长假期间,记者来到临济寺探访。作为正定城内唯一有僧人住持的寺院,这里对公众开放,进寺游览并不需要买门票。从山门走进去,迎面一座颜色青幽、造型 秀气 的塔进入视野,常住寺内写作《临济寺志》的正定学者梁波说,这就是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 国保 )的澄灵塔,当地人叫它 青塔 。
澄灵塔的石砌基座和砖砌塔身都是八角形的。最下为台基,往上为先石后砖合砌的须弥座,须弥座束腰部分,两两一组雕刻奇花异草图案。束腰往上,先为砖仿木的斗拱,然后是两层花纹装饰,再往上是四层仰莲(莲花瓣向上)承托的塔身。塔身第一层较高,四个正面砖雕拱形假门,四个侧面砖雕花棂假窗,八个角都做成半突出的圆柱,使得这一层十分精美耐看。其中,在南门门楣上,镶嵌着篆书石刻的匾额 唐临济慧照澄灵塔 。再往上,层高骤减,密檐相接,各层檐下均做砖仿木斗拱,顶面以绿琉璃瓦覆盖,脊兽和套兽也是绿琉璃制作。直到塔顶,冠以尖尖的金属塔刹,老百姓俗称其为 宝顶 。
记者注意到,塔身上挂着许多风铎,百姓俗称铃铛,虽已锈迹斑斑,但只要有稍强的风吹过,依然能听到清脆悦耳的声音。
1933年梁思成来正定考察古建筑,在记述澄灵塔时写到: 这青塔在正定四塔中为最小一个,但清晰秀丽,可算塔中上品。 梁思成尤其注意到塔的二、四、六、八层和三、五、七、九层,砖仿木斗拱细节不同,感叹: 虽在至微的斗拱布置上,也是经过一番匠心的,只可惜这番苦心,七百余年来有几人注意过?
义玄驻锡开创宗风
澄灵塔是为纪念唐朝和尚、临济宗创始人义玄而建。义玄生活的晚唐时期,禅宗已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唐初,禅宗曾分为南北两派,其中的南宗发展到晚唐五代时期,又分出五家: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但这五宗只有临济和曹洞一直传承,其他一度失传。其中,曹洞宗传承地域十分有限,而临济宗则南传岭南、东渡日本,所以有 临天下 之说。临济宗影响深远,实赖其创始人义玄和尚。
义玄本是曹州南华(今山东)人,俗姓邢,生年不详,出家后师从江西黄檗(音 伯 )山希运禅师。唐宣宗大中八年(公元854年),义玄来到正定(时称镇州),在城东南三里许的临济村住持东魏古寺临济禅院。在这儿,他广收门徒,创立临济宗。一时间,参学问道者摩肩接踵。
义玄取得成果离不开镇州这个环境。当时,这里是藩镇割据地区,藩镇节度使拥有很大特权,且信奉佛教。成德军节度使王氏兄弟,经常到义玄那里参禅问法,赠给寺院很多财物和大片田产。另外,达官贵人也多支持。《正定县志》上记载,唐咸通元年(860年),太尉墨君和舍出城内自家宅院,迎请义玄住持,仍名临济寺。这就是临济寺现址。
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义玄到大名府兴化寺。同年四月十日圆寂。
千年古寺历经兴衰
义玄圆寂后,弟子们在大名府兴化寺和镇州临济寺两地分别建塔供奉。据梁波考证,大名那座塔内安葬的是义玄肉身,镇州这座塔里安葬的是义玄衣钵。当时唐懿宗在位,赐义玄谥号 慧照禅师 ,赐两地之塔同名 澄灵塔 。
唐代,佛教经过 中国化 转型,成为以后一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人们常将儒、释、道并举。而禅宗中的临济宗,北宋以后占据了大部分汉地佛教舞台,并流传到东南亚、日本等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家喻户晓的中国和尚济公和日本和尚一休,都是临济宗传人。许多文人士大夫都与临济宗有渊源,如苏轼、苏辙、黄庭坚,自称临济宗 门人 ,这三位的大名赫然列在《临济宗名僧录》中。
与临济宗影响波及海外相对照,镇州的临济祖庭,却历经沧桑,一度衰落。主要因为五代以后北方战乱频仍,临济宗活动中心南移。宋金时期,临济寺毁于战火,只剩澄灵塔岿然独存。
元代临济寺重又兴盛。公元1235年,真定府五路兵马大元帅史天泽迎请临济宗十六世传人云海大师住持,1309年,赵孟頫奉武宗之命撰《临济正宗碑》,立于寺中。纳新所著《河朔访古记》对元时临济寺做了记载: 其三门下有唐吴道子所画布袋和尚像及摇铃普化真赞、东坡墨竹、绿筠轩诗等石刻,极为精细
。明代以后,临济寺虽经多次重修,但总体上日渐衰颓。清康熙年间,诗人王士祯过正定时,临济寺已是 荒凉颓落,沓无一僧 。想到 临济儿孙遍天下 ,临济祖庭却成了这般模样,王士祯百感交集,题诗一首: 欲问西来意,告参临济师。主宾谁辨取,棒喝任交弛。野鹘巢危塔,行蜗上断碑。何因一茎草,宝界现琉璃。
1956年,澄灵塔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5年春,几位日本僧人通过民间关系来临济寺朝拜。但在1966年,邢台大地震波及正定,澄灵塔塔基数根石条震裂,顶端塔刹震落,砸坏第九、八层(顶端第一、二层),塔刹内的文物散落一地。家住临济寺附近的正定人李五平记得,当时附近四合街的居民自发围成一圈保护,直到县文保所来人将文物妥善收集。
改革开放以后,临济祖庭终于迎来了复兴。1986年,对多处损坏、残破不堪的澄灵塔进行了重修,同时复建了天王殿、大雄宝殿、法乳堂、传灯堂。2001年,澄灵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释有明方丈筹资210万元,增建圆通殿、药师楼及东侧僧舍。临济寺又重现了昔日风采。
形制奇特海内孤例
第一眼看见华塔的人,都会对它的样子啧啧称奇,即使是遍阅佛寺古塔的古建筑大师梁思成,也不例外。1933年梁思成在正定考察古建筑,后在《正定调查纪略》里记述华塔: 若由形制上看来,这华塔也许是海内孤例。其平面及外表都是一样的奇特。 紧接着,梁思成详细记述了华塔的建筑特点,用了诸如 斗拱配置奇特 都是很少见的做法 、 其最奇特处在 也是极少见的做法 等评价语。
梁思成的描述太过专业,记者不如直述观感,并引用通俗易懂的资料:华塔平面为八角形,分四层。高33.47米的主塔耸立正中,第一层在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四个角上依附主塔各建一座单层扁六角形小塔,与主塔连为一体。据说,这种排列形式近似金刚宝座塔,是金刚宝座塔和华塔巧妙结合的结晶。我国古建筑史学家张驭寰认为,正定华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金刚宝座塔。
华塔的第二层,用梁思成的话说是最 老实 的一层,没有什么花样,只是平正的八角形,四正面开门,四侧面砖雕假方格棂窗。塔的第三层,平座很大,塔身骤小,仍是八角形,四面是门,四面是假窗。
塔的第四层是一段圆锥体,这是整个华塔的精华所在,也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按八角八面的垂直线,塑满佛龛、菩萨、力士、狮子、象首、水兽等,造型生动,活灵活现,且排列参差错落,变化有致。
普通游客看到塔的这一部分时,往往都会以为是整块石头雕成的。其实,它是先用砖砌出内胎,略加刻制,然后在外以细腻精心塑绘。颜色看上去是本白色,只有局部的莲花瓣显点旧旧的红。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在《中国古塔》中记述: 整座塔的外表,原来均有彩画,想当年初建时,定是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的,名为华塔,确是相符 此塔是华塔类型中造型最为特异,装饰最为富丽的一个。
北宋遗存本名 多宝
其实华塔是百姓对其的俗称,它本名 多宝塔 ,因塔中供奉多宝、释迦二如来石像而得名。之所以俗称华塔,因华通 花 ,文献上说塔的上半部装饰繁复,如巨大花束。但 花束说 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花束是散开的,生民街赵晓忠老人认为,塔顶那段圆锥体更像一个 花骨朵 。据说,历史上真正形成华塔这种类型是在宋、辽、金时期,元代以后便几乎绝迹,全国现存的华塔仅有十几处。
华塔不仅造型独特,而且可以供人登塔远眺。从第一层拱形门进入塔内,沿阶梯可登至第三层平座。据《正定县志》记载,清乾隆皇帝曾于乾隆十五年、二十六年两次登临华塔,并题诗作赋。
关于华塔的始建年代,诸碑碣、志书记载说法不一。广惠寺始建于唐代,而华塔,有说 始建于唐之神尧高祖 的,有说 建于隋,兴于唐 的,有说 始建于魏隋之间 的,有说 创于赵,修于唐 的,史无定论,最晚应不迟于唐贞元年间(785年-805年)。有学者认为其始建于东魏,和临济寺、开元寺同时代,但尚待进一步考证。
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座华塔,是北宋或更早的遗存。由于年久失修,加上战争破坏,解放后华塔的四个小塔只剩基座,主塔多处损坏。1994年-1999年间,国家文物局投资220万元对塔进行修复,在维修过程中,于主塔二层的佛龛内发现有 太平兴国四年 的字样,这几个字可能是游人题记,由此推知,现在的塔应是北宋或更早时期的遗存。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