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信愿法师:众生泛修善业,唯依自力,故难成就。若修净土,依佛愿力,故易建立(一)

发布时间:2024-03-01 01:44:17作者: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信愿法师:众生泛修善业,唯依自力,故难成就。若修净土,依佛愿力,故易建立(一)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宗晓大师开示:众生泛修善业,唯依自力,故难成就。若修净土,依佛愿力,故易建立(一)

晚上借着大家打佛七的殊胜法缘,师父继续向大家报告「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前面我们探讨到了第六大点,举理佐证的第六十段文,底下从六十一段文接着看下去。

六十一段文是宗晓大师,在他的著作《乐邦遗稿》这一本书所开示的一段文。这一段文也是在彰显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仰仗阿弥陀佛的愿力,仗佛愿力往生净土这一件事情。不是善导大师这样讲而已,也不是法然上人这样讲而已,也不是印光大师这样讲而已,宗晓大师也这样讲,还有其他各宗各派的祖师大德,太多人都这样讲。可见得念佛法门是他力教,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祖师大德这么样子同样的开示。照例这一段文师父读一遍,让大家对照对照,请大家看讲义第十四页,第六十一段文:

【宗晓大师《乐邦遗稿》云:寂室曰:众生泛修善业,唯依自力,故难成就。若修净土,依佛愿力,故易建立。

自力难成者,众生心志劣弱,恶业厚重,以劣弱之心,敌厚重之业,是故难胜。而况外为恶友魔外所折,或为酒色财帛所汩,所修善法,岂易得成乎?

依佛愿力易立者,良由弥陀本愿度生,下至十念功成即往,依怙佛之是愿故。修善法即易建立。

譬如二人,欲渡大海,往诣宝山求宝,一人种树,待其长大,造船以往。无何其树为霜雹人畜所摧,竟不成材者有之,纵复成材,岁月长久,云何卒得成船?自力修行,亦复如是之难。一人者,更不造船,即于海岸等候,忽偶商主乘一大舶,是人即便投告,商主悯之,即便引手招接上船。风帆利便,捻指之间,便到宝山。依佛愿力,得生西方,亦复如是。

其商主者,以譬如来接引众生,其大舶者,即是佛之大愿,普度一切海,是越生死之长流,宝山乃极乐国土也。

龙树《十住毘婆沙论》赞佛,所谓「乘彼八道船,能度难度海」即此旨也,大哉!阿弥陀佛与二菩萨,乘大愿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苦恼之乡,呼引一切众生,上大愿船,越生死海,到于西方涅盘彼岸,谅无余蕴矣。】

这一段文稍微比较长一点,但是文字也是很浅白,一般识字的人也都可以看得懂。这一段文是宗晓大师,在《乐邦文类》引用寂室这一个人所开示的法语。寂室说明众生靠自己自力修行,很难解脱生死成就道业。如果修净土法门,依佛愿力就很容易建立道业。还是在说明圣净分判的道理,还是在说明圣道门难行的道理,净土门易行的道理。同样的道理,由不同的祖师大德说出来,表示有很多不同的祖师大德,看法是一致的。所以念佛法门是易行道,仗佛愿力,这样最基本的宗旨你知道了,那你在念佛修行,我想很多心中的疑惑,自然会去除掉。既然是易行道,我们要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容易的,可是很多人告诉我们,念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哪有那么简单?可见这一些人的知见,与善导大师,与法然上人,与印光大师,与宗晓大师,他们的开示不相同对不对

?那我们要相信他所说的,还是要相信祖师所说的?相信祖师所说的,祖师不会误导我们,别人说不定会误导我们。所以为什么世尊教导我们,依法不依人,依佛菩萨、祖师所说的法,一般如果是凡夫所说的法,不一定会正确。所以为什么我们研究佛法,要根据经论依法不依人,这很重要。不是哪一个人比较有名气,他讲的一定是正确的,这不一定。如果他佛法不懂,他虽然很有名气,有一些外道也在讲佛经,看地理风水的人,也在讲《阿弥陀经》。可是他讲的《阿弥陀经》,跟原来世尊所讲的,《阿弥陀经》的意义不一样。你能因为他很有名气,就相信他说的吗?不行。要依法不依人,听祖师大德的准没错。因为祖师大德不会误导我们。

这一段话,宗晓大师在《乐邦遗稿》里,引用寂室所开示的,也值得我们来探讨。

首先我们来认识宗晓大师,因为这一位大师,一般人如果没有经常在研读经论,比较不认识,不像印光大师这么有名。所以在讲义第二十七页,注释第五十四,师父把宗晓大师做了简略的介绍,我们来了解。请看讲义第二十七页,注释第五十四。

宗晓大师,四明人,四明就是现在的浙江省鄞县,俗姓王,字达先,号石芝,十八岁受具足戒。这边没有介绍,宗晓大师是几岁出家,不过能够十八岁就受具足戒,那表示这一位宗晓大师很有善根,年纪很轻就出家学佛。所以十八岁,年纪还不大就受具足戒。先从具庵强公,次谒云庵洪公。他先跟随具庵强公,这应该是禅宗的一位古德,具庵强公,其次拜谒云庵洪公。凡是会被称为公的,一定是有道德而且年纪比较大,有道德,有涵养,有学问,年纪又比较长的人,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公。譬如台湾教界已经往生一个守戒非常精严,很有修行的忏云老法师,一般佛教徒都会称他为忏公。这是因为忏云老法师,持戒很精严,很有修行,很慈悲,度化无数的众生。所以大家对他的景仰,称他为忏公。师父的法号信愿,一来我没有什么道德,两来年纪还轻,如果你称我为愿公,那我会从椅子上摔下去。所以称呼不可以随便乱称呼。

我俗姓姓蔡,以前一个朋友很喜欢捉弄我,因为我们两个人的交情不错,他见到我都故意这样叫我,蔡公您好,称呼我蔡公,当然我没有资格被称为蔡公,称碗公还有一点道理。

所以「公」这一个字,是不可以随便乱称呼,我们佛门乱称呼的一大堆。譬如有人称呼我信愿大师,我就快从椅子上摔下去。大师是对佛的尊称,佛才有资格称为大师,菩萨称为大士,菩萨都不能称为大师。我年纪也不大,也没有什么修行,也没有什么道德,怎么可以称呼我大师,称呼法师我就非常愧不敢当了。因为法师要通达,经、律、论三藏,以法为师,以法师人,经、律、论三藏要通达,不用几十年的时间一心阅藏,那怎么能做得到。所以称呼我怎么样最贴切呢?如果你跟我很熟了,称呼我愿师父,信愿称下字然后加师父,愿师父这样就很亲切了。或者称呼信愿师父,我的剃度恩师或者我的戒师,可以称呼我信愿师,一般你们在家居士,不能这样直接称呼我信愿师,应该要称呼我愿师父,或者信愿师父,或者我旁边没有其他的出家人,你就直接称呼我师父,那我就知道你是在叫我。如果我旁边也有很多出家人,你称呼一声师父,不晓得哪一个人要回答,因为大家都是师父。所以称呼要很妥当,要很适宜,不能随便乱称呼。

因为这边说到强公、洪公,他们一定是很有道德的人,所以受到宗晓大师的亲近依止。

继续看底下,未久住持四明昌国翠萝寺,学者云集,过了两年,退隐西山,日课《法华经》,后游浙西诸剎,历三年而还。当时大府丞汪公命主参秀,师力辞不就,后居延庆寺第一座。讲演之余,编纂《法华显应录》,《乐邦文类》,又血书《法华经》,墨书《华严经》、《宝积经》、《般若经》、《涅盘经》诸经。光是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宗晓大师非常不容易,血书《法华经》。《法华经》是大部的经典,用自己的血来写《法华经》,因为唐宋时期还没有像现代印刷术这么发达,现在我们要流通经典,我们要不要用毛笔写经典来流通?不必,你只要出一点钱,大家集合起善款来印经,交给印刷厂就可以把经书,印得非常的精美华丽对不对?以前古时候,尤其唐朝、宋朝的时候,印刷术根本就不发达,要写经书,有很多了不起的祖师大德,刺血写经很难得。如果是你,你有没有这一种决心跟魄力,这一定对法相当的尊敬,才会这样做。如果我,我的血可能,如果来写一部《法华经》,可能没有办法,因为我血不够,贫血的人更不能刺血写经。墨书就是用墨水,来写《法华经》。《法华经》也非常大部的经典,《大宝积经》也是很大部的经典,《般若经》,如果是《大般若经》,也是很大部的经典,《涅盘经》文字也不少。你看这一位宗晓大师,光是写这四部经,不晓得要费多少的时间,精神、心力,可见得他对法非常的敬重。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