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星君 :
太阴星君,月姑、月光娘娘、月神娘娘、月光菩萨。中国古人崇拜的月亮,民间认为是月宫嫦蛾。诞辰八月十五日。出自《尚书·尧典》、《山海经》、《搜神记》等古籍。
太阴星君(太阴),象征月亮。古人对月亮的崇拜,最早见于史料记载的是《尚书·尧典》,文称:日、月、星辰为天宗,岱、河、海为地宗;天宗,地宗合为六宗。
王逸注《楚辞·九章·惜诵》时云:“六神,谓六宗之神也。”可见月亮在此之前早就被人们视为神而加以崇拜了。民间也把太阴星君看成嫦蛾,认为太阴星君是一位绝色美人。
其实古人祭祀月亮时,往往是辅助于太阳而行的。且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内外,以端其位。足以见古代“祭日为主,祭月为辅”的现象。
太阴星君就较普遍地为民间供奉。我国古代男女热恋时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祷太阴星君。有些分离的恋人也拜求太阴星君祈求团圆。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就写过一出《拜月亭》。
《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也虔诚地对太阴星君倾诉希望遇到意中人的情怀。清人丁耀亢所著的《续金瓶梅》第十八回中,一对痴男怨女郑玉卿和银瓶私尝禁果后,推开窗户,双双跪倒,对着月亮说:“就两人有一人负心的,就死于千刀万剑之下。”有趣的是,有些单相思的男女也要请太阴星君评理,或诉衷肠。
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也盛行拜月的风俗。如苗族就有“跳月”的活动,青年男女在“跳月”中,寻求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永结同心。关于月亮的神话由来已久。
嫦娥
嫦娥,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喾(天帝帝俊)的女儿、后羿(大羿)之妻,其美貌非凡,本称姮娥 ,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忌讳而改称嫦娥,又作常娥。也有称其姓纯狐,名嫄娥。神话中因偷食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东汉之前,无任何资料显示嫦娥与羿是夫妻关系,直到高诱注解《淮南子》才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
帝喾之妻
常仪是五帝之一 帝喾的第四个妃子。据传说, 嫦娥和常仪是同一个人,常仪又称 常羲,嫦娥、常羲原本是一个名字,娥和羲二字,在古汉字中的形、音皆同,实属一字之分衍。但是 嫦娥奔月的故事出自 帝喾之子 帝尧( 唐尧)的时代,而且 常仪是 殂于 帝喾之前的,所以常仪并不是嫦娥。
仙女皇娥
东晋时期的小说集《 拾遗记》中有一段神仙相恋的故事,故事的女主角叫 皇娥,她是 少昊的母亲。
第一点,按某些说法来,似乎有某种联系。太昊是太阳,少昊自然就是月亮,而皇娥是少昊之母,当然也就是 月亮之母,也就是《山海经》中的常羲。
第二点,皇娥是少昊之母,而抛开神话,只看历史,文献中,没有记载少昊之母是常仪,也就是说,皇娥和常仪,常仪和常羲、嫦娥几个词的形、音全同,有可能都是一名之异传而已。
第三点,在这个故事中,皇娥和 白帝子在西海之滨得到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 桑椹,而 嫦娥奔月是因为她服了后羿从 西王母那里讨来的 不死药,可以证明皇娥并不是嫦娥。
帝喾之女
史料记载,常仪只给 帝喾生养了两个孩子,其中的男孩就是不善之君 帝挚,女孩则就是嫦娥。《 山海经》记载, 常羲,又称常仪,她与帝喾( 帝俊)生了十二个月亮,而且“常羲”字面意思就有生月亮的意思,表明 帝喾和 常仪的女儿就是月亮之神嫦娥。嫦娥又有 姮娥之称,也就是说,常羲虽然发音与嫦娥类似,但是未必就是同一个人。
在远古时代,无论男女,继承先人名讳的人不占少数,羿与后羿既然都可以是两个人,把常羲与姮娥也分开来看的话,姮娥很有可能就是常羲所生的这十二个月亮。帝喾的儿子 少皞( 少昊)生了 般,般发明了 弓箭,而帝喾的臣子 羿则是以射箭闻名的,羿比般年长,与帝喾平辈的后 羿能够精通于少昊的儿子发明的弓箭,射下九个太阳,那么对于自己臣子的抚恤便是把女儿嫁给羿,这一点符合当时的状况。所以,嫦娥是常仪与 帝喾的女儿。
玉兔
玉兔,词语释义是月宫里的兔子,又指月亮,如“玉兔东升”。
玉兔又称月兔,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是居住在月球上的兔子。在许多文化中,特别是在东亚(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朝鲜)的民间传说和阿兹特克神话中,常塑造成用研杵捣研钵的形象。在中国神话中,月兔在月宫陪伴嫦娥并捣药。
於菟传说
这也源自一个有关 后羿和嫦娥的传说。后羿和嫦娥本是从天庭派到人间的,因嫦娥不愿长期过寂寞的人间生活,便偷吃了不死药,奔月后变成丑陋的“蟾蜍”(癞蛤蟆),被罚终日捣不死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失去了从前的自由,寂寞异常,唐代诗人 李商隐曾感叹 :“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玉兔就是 嫦娥,但玉兔何以成了嫦娥呢?
据考证:“玉兔”源于“於菟”,“於菟”是古代楚地称呼“虎”的土语。上古时代,巴楚一带有的民族崇虎。他们不但自称为虎,而且喜欢将山名、地名、水名以“虎”命名,甚至对几乎所有尊崇的神灵都称为虎神,将月神也称为虎神,用其土语说即“於菟”。
嫦娥奔月后成为月精,自然也就成了巴楚崇虎民族心目中的“虎神”了。嫦娥自然也就是“於菟”了。而把“菟”解说成“兔”,是晋代学者王逸注解屈原《天问》时望文生义发生的错误。后人沿用这个错误的解释,便以“兔”代“菟”了。又因“於”同“玉”相近,“於菟”一名也就被后人附会成了“玉兔”。可见,玉兔捣药就是月神嫦娥捣药。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文中说: 西岐王 姬昌被 纣王囚禁羑里7年3月零28日后归西岐。中途,姬昌长子 伯邑考前往见圣,供上家传三件宝物,请求纣王放姬昌归故,遭 申公豹及妖狐妲己陷害,被碎尸万段后剁成肉馅加以佐料精制为肉饼给姬昌吃,姬昌为保全性命以待日后推翻纣王暴政,将肉饼吃下。
后伯邑考因三魂无所,化为三兔,姬昌下令,此后姬氏后人不得食用兔肉。女娲娘娘怜悯伯邑考,命 嫦娥下界,将伯邑考三魂所化的三兔,三魂归一化作一兔,接往广寒宫做嫦娥宠物。
吴刚
吴刚,古代神话人物,该人物最早起源于唐代“月宫伐桂”的故事,出自《酉阳杂俎》:“旧传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道有过,谪令伐树”。
传说中的故事讲的是月中吴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然而不幸却犯了天条,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打发到寂寞的月宫,令他在广寒宫前伐桂树,只有砍倒桂树才能免罪。可是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伤就马上愈合了,所以他也只好不断地砍下去。
传说之一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学仙过程中有过错,因此天帝龙颜大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月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天咫》。
传说之二
吴刚又叫吴权,是西河人。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三年学仙道,和吴刚的妻 吴刚-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子私通,还生了三个儿子,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阳神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
吴刚的妻子缘妇由于内心负疚,便叫三个儿子,一个叫鼓、一个叫延、一个叫殳斨,飞往月亮,陪伴他们名义上的爸爸,度过那漫长无尽的清冷岁月。吴刚的三个儿子叫鼓的变成了蟾蜍,叫延的变成了玉兔,叫殳斨的变了叫“不详”天癸。从此殳斨开始制作箭靶,鼓、延开始制造钟、磬,制定作乐曲的章法。所以寂寞的广寒宫时常仙乐飘飘。
后世,唐明皇漫游月宫的时候把这些游乐曲记录下来,回到人间,创作了《霓裳曲》。传说唐明皇漫游月宫的时候,吴刚还接见了他呢!只不过当时他面容疲倦,而且他的斧头已经生满了黑锈,破旧的衣袖也因为没有人缝补而破烂不堪罢了。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