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浙江寺院文化概述

发布时间:2024-06-18 01:42:26作者: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浙江寺院文化概述


  【内容提要】浙江的寺院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它拥有南宋时“五山十刹”的大部分;有佛教中三论宗、天台宗、曹洞宗、临济宗的祖庭;千百年来名僧如云、高僧辈出。遍布全省的寺庙古刹、佛塔、经幢,有大量的建筑工艺、雕塑艺术、冶金铸造等方面的精品;还有美不胜收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关键词】 浙江寺院|文化
  一、浙江寺院——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东汉“白马驮经”始佛教即从天竺西域传入中国,与我国华夏文化相交融,成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佛都寺院是外来文化“华夏化”的艺术殿堂,是百般艺术精品的大聚览——民族形式的“艺术博物馆”。寺院中的殿堂、塔、雕塑、绘画、铭刻、图书、对联、诗词、书法、货币、舆服、道具等十余类文物,不但反映了佛都史实,而且也反映了一般社会文化的史实,是研究古代历史和艺术的宝贵资料,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
  浙江素有“文物之邦”的美誉,浙江寺院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南宋宁宗时,由于史弥远的奏称,制造了寺院等级,有“五山十刹”的规定。这“五山”(杭州径山的兴圣万福寺、灵隐山的灵隐寺、南屏山的净慈寺、宁波天童山的景德寺、阿育王山的广利寺)都在浙江;而“十刹”中有六刹(杭州中天竺的永祚寺、湖州的万寿寺、奉化的雪窦资圣寺、温州的龙翔寺、金华的宝林寺、天台的国清寺)在浙江。国务院1983年公布的全国重点寺庙我省有14座:杭州的灵隐寺、净慈寺,宁波的七塔寺、天童寺和阿育王寺,新昌的大佛寺,普陀山的普济寺、法雨寺和慧济寺,天台的国清寺、高明寺和方广寺、温州的江心寺等。明代,浙江的普陀山被列为四大名山之一。浙江的不少寺院又是佛教宗派的祖庭;绍兴嘉祥寺是三论宗祖庭;天台的国清寺是天台宗的祖庭;宁波天童寺是曹洞宗的祖庭;杭州径山的径山寺是临济宗的祖庭。
  佛教广义中的寺院,包括佛教寺院、佛塔、佛教石窟和石经。前三者石窟遍布浙江各地,它既是宗教信仰的产物,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就有几十处寺院和佛塔作为具有艺术价值的古建筑和历史建筑物,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应用保护,其中浙江省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杭州六和塔、白塔、湖州飞英塔、宁波保国寺、金华天宁寺大殿、杭州飞来峰造像等;列入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古建筑及其它历史建筑保护的寺院有天台国清寺、杭州灵隐寺、湖州铁佛寺、武义延福寺、鄞县阿育王寺、天童寺、普陀法雨寺、海宁安国寺经幢、金华法隆寺经幢、杭州梵天寺经幢、临安功臣塔、浦江龙德寺塔、松阳延庆寺塔、瑞安观音寺石塔、黄岩灵石寺塔、平阳宝胜寺双塔、临安普庆寺石塔、龙游湖镇舍利塔、杭州慈云岭造像、杭州烟霞洞造像、杭州宝成寺麻葛刺像等。
  二、浙江寺院——诸般工程与艺术的结晶
  “寺”,本是中国古代官署的名称,佛教用以称僧众供佛和聚居修行的处所。中国最早建立的一座佛教寺院当推白马寺,这是后汉明帝十年(67年)时,为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所建的一座精舍,供他们居住和安置佛教经典,以驮运经卷来到中国的白马命名。
  佛寺自南北朝至唐代发展很快,遍及全国各地。唐朝杜牧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并非夸饰之辞,南朝都城建业(南京)竟有寺庙五百多处。当时曾把官赐者称为寺,私造者曰:“抬提”。后来还通称佛寺为“刹”,故寺院亦有梵刹、禅刹、古刹之称。亦有用梵文音译称“伽蓝”的,如《洛阳伽蓝记》。
  中国早期佛寺的平面布局,仿照印度的式样,以塔藏舍利,供佛教徒礼拜,塔位居佛寺中心,成为寺主体。此后建佛殿以供奉佛像。塔与殿并重。隋唐佛寺逐渐融合了中国宫殿官署的传统建筑形式,采取以殿堂廊庑等组成的群落方式,供奉佛像的佛殿成了佛寺的主体。
  唐宋两朝是佛殿的鼎盛时期。中国最早的佛殿建筑,当推唐代建造的五台山南禅寺大殿。现存宋、辽时期的建筑,著名的有隆兴寺、保国寺、独乐寺和华严寺等。宁波的保国寺是中国现存的宋、辽时期佛教建筑的代表。其大殿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所建,是浙江省保存至今的最古老木构建筑。其梁成月梁形,斗拱粗壮厚朴,看不见一根大梁,被称为“无梁殿”。整个建筑构件,既不繁缛雕饰、华而不实、也避免了忽视造型美观简单粗糙的弊病,使功能与造型达到了比较完美的和谐与统一。整个建筑物使用了较多的受拉构件,并采用柱头微向内倾的“侧脚”做法,极大地增加了建筑物整体构架的抗震性,大殿用材不仅有松、杉、榆木,而且有黄榛,它散发的香味能驱逐禽、虫,避免虫蚁的蛀蚀,使宏伟大殿经历千年而坚牢如故。保国寺的大雄定殿堪称我国古建筑优秀杰作,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精华,是研究我国宋代木构建筑的发展演变和建筑艺术、技术水平的珍贵实物资料。
  寺院中的佛像种类繁多,有金像、铸像、雕像、塑像、夹像、瓷像、绣像、织成像泥陶像等。一些寺院因寺内佛像闻名。新昌大佛寺是因寺内有石凿大弥勒佛像而得名。石佛开凿于南齐永明四年(486年),成于梁天监十五年(516年),由护、俶、祐三僧历30年之劳苦才告成,故世称“三世石佛”。石佛高13.2米,虽不及乐山大佛,但也居国内石佛之前列。石佛不仅以体态高大,气势非凡称雄于世,而且以其艺术造型、透视学的运用和视差的处理上有很多独到之处而闻名中外。佛像面容清秀,婉雅俊逸,端庄慈祥,显露出佛之沉静、智慧、坚定、超脱的内心世界。其体态匀称,身段秀丽,衣着绉褶自然流畅,富有丝绸的质感,反映了当时服饰的潮流。佛像头部的实际尺寸大于坐像全高的三分之一,目长与掌宽几乎相等,从这数字看佛像的比例似乎严重失调;但当人们立于佛像前,仰望佛像各部,却处处匀称协调;视差问题解决得恰到好处。另外,不管你站在那个地方上瞻仰大佛,佛那隐含徽笑的目光始终和你的目光紧紧相接跟随你转动,足见其雕塑艺术之高超。
  湖州铁佛寺前殿正中所供铁观音,高2.15米,重1.5米吨,飘然伫立在莲座上,观音的造型,上承李唐时期丰腴之遗风,下启赵宋时期俊丽之先声,铁观音历千年而不锈,钢锯而不入。经取样化验,其合金成份,除主要成份铁外,还有钛、锰、铬、铜、琅等十三种元素,其熔点达1600度。属宋代冶金铸造工艺之精品佳作。是件罕见的珍贵文物。
  杭州灵隐寺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正中莲花石座上趺坐着佛祖——释迦牟尼像,这尊像是1956年由浙江美术学院的雕塑家和民间艺人相结合用香樟木雕刻而成,是我国最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佛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头微前倾,两眼凝视,嘴唇微开,右手微抬,仿佛正在向朝拜者讲经说法,象征着与众朝拜者“心心相印”。其金身、莲台、和背光按照佛家的解释,分别表示坚贞不变,圣洁清芬和光明正大。
  佛塔是佛教寺院的一部分,一般都建于寺院左右,很少建于中轴线上,建造佛塔起源于印度,梵文名窣堵波或浮图,亦译为“塔婆”,后来简称为“塔”,俗称“宝塔”。佛塔起初是保存或埋葬释迦牟尼舍利的建筑物(据佛教文献记载,释迦牟尼入灭后,他的遗体火化,结出了许多晶莹明亮、击之不碎的珠子,这就是舍利。这些舍利被当时的八个国王取去,分别建塔加以供奉。另外还有释迦牟尼一生中有纪念的八个地点,如诞生地、成道处、初转*轮处和涅槃处等,建造了八个灵塔)。中国佛塔是把印度的建筑形式和中国的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最初多为木料结构的“木塔”。由于塔身高,容易遭到雷击和发生火灾,寿命又较短,故逐渐发展为砖造的“砖塔”。有用砖造后,每层又建木料回廊,以供游人登临眺望的“砖木塔”;也有纯用石料、铜、铁或琉璃砖等建成的塔。佛塔的平面以正方形和八角形的居多,也有少数六角形和十二角形的。层数一般为单数,大都是七层或九层,也有十三层或十五层的。从塔的外形来分类,则有多层塔、多檐塔(亦称密檐塔)、瓶形塔,金刚宝座式塔等。
  浙江佛塔众多,具有很高建筑学和艺术上的价值。杭州六和塔现存的砖基塔身,曾为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重建。清光绪二十六年重修时又加塔的木檐外廊。须弥座束腰部分,刻有神人、飞仙、花卉、走兽等砖雕,浅施玄色。这些砖雕是十分珍贵的宋代彩雕实物资料。杭州白塔用白石雕砌而成,为八面九层仿木结构的多层阁式石塔,上置铁刹。白塔建筑严谨不苟浮雕精细生动,是现存五代吴越末期仿木构建筑中最精美、最真实、最典型的一座,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均很高。功臣塔是钱鏐建造的诸多塔中最早的一座塔,保留了唐代的建筑风格,是浙江省现存最早的一座楼阁式方形塔,历史建筑科研地位重要。湖州飞英塔是一座奇特的塔,在我国是孤例,里面是一座雕刻精致的石塔、外面笼罩着一座壮丽的砖木结构。龙游湖镇舍利塔在宋塔中自成一类,塔虽是仿楼阁式木塔的形式,但又适应砖结构的特点,独具匠心,制作精巧,在我国塔中是不可多得的。
  石窟是开凿在河畔半山崖上的佛教寺庙。佛教石窟在印度原是佛教僧侣的住处,释迦在世时就已存在。早期的石窟开凿于僻静山林间,那里人迹罕见,环境雅静,宜于静思。一般是开凿岩窟成一长方形,入口处开有门和窗,窟内中央是僧侣集会的地方,两边作为住房。后来发展成礼拜窟和禅窟两种形式:礼拜窟雕有佛像,供人瞻仰礼拜;禅窟供僧侣修禅、居住。印度现存的佛教石窟以位于南印度德干高原文达雅山悬崖上的阿旃陀石窟最著名。
  中国的石窟开凿约始于3世纪,盛行于5-8世纪,到16世纪基本结束,主要类型有僧房窟、塔庙窟、佛殿窟和大像窟等。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西部、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地区,著名石窟有甘肃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唐代以后石窟的开凿转向南方。杭州飞来峰石窟,是我国唐代以后石窟的代表,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飞来峰似一座巨大的山石盆景,沿着溪涧的摩崖峭壁上,雕刻着自五代至宋、元时期的石刻造像330余尊,其中元代造像67龛116尊。冷泉溪南侧的弥勒像是飞来峰造像群中最大的龛。造像欢眉大眼,一手按布袋,一手执念珠,袒胸踞坐,自然生动。两侧围绕着十八罗汉,依山势布局,或静或动,姿态各异。是南宋时杰作。而其元代造像在继承唐宋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兄弟民族的艺术特色,或容相清秀、体态窈窕、或气魄雄体、形象威武、或面容丰满,婀娜多姿,都是线条流畅,刀法洗练,是元代的成功之作,在我国古代造像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此外,杭州烟霞洞中的十八罗汉造像技巧熟练、线条简洁明快,栩栩如生地表现了佛经所说罗汉的,性格和思想,洞口的观音和大势至立像,脸型丰满,姿势静雅、形态自然、比例匀称,是雕刻艺术中的佳作。
  佛教石经指镌刻在石上的佛经。一些佛教徒为使佛法永存,防止佛经被毁,仿儒家镌刻石经之例,把重要经典刻于摩崖、石柱的碑版上,以便永久保存。摩崖石经,指刻于自然岩石上的经,杭州松木场弥陀寺所刻的大字《弥陀经》刻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可以说是全国最迟刻的摩崖石经。唐长庆四年(824年)刻于杭州西湖弧山石壁的《法华经》,属碑版石经——指刻于碑版嵌于寺院墙壁或藏于山间石洞中的经。
  刻版印刷是中国特殊的文化艺术之一。各地寺院中保存着不少古代刊刻的具有文物价值的佛经和图书,这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浙江杭州和其他地区从五代末年起,已有大批刻版技术熟练的工人,刻印了不少佛经。现存最古的浙本是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吴越国王钱镠倡刻的陀罗尼经(雷锋塔内藏经),字体工整,和后来杭州刻的小字佛经相似。近年浙江龙泉塔下发现的北宋初年刻的佛经残叶,字体宽博,和南宋官版书相似。大藏经是汇集佛教一切经典的全书的总称。我国现存汉译大藏经,是自后汉以来,直接和间接从印度和西域各国输入的写在贝叶(贝多罗树叶)上的各种佛经原典翻译过来的。自汉至隋唐,都靠写本流传。到了晚唐才有佛经的刻本。浙江刻本有宋安吉州思溪园觉院、资福禅寺大藏经,元杭州路余杭县大普宁寺大藏经等。
  三、浙江寺院——广阔的文化园地
  佛教文化对于汉民族的文学、艺术影响巨大。寺院犹如一座花木葱郁、流光溢彩的广阔的文化园地。不但留下了建筑、雕塑、五金、土木诸方面的能工巧匠之绝艺,而且还留下了大量历史名人的题刻和对联。国清寺山门的楹联:
  古刹著城中创六代盛三唐宗风运播
  名山传海外倚五峰临三涧胜迹长新
  30个字简明深刻地描述出国清寺的悠久历史和美好景观


  同样,天童寺“天王殿”园瑛法师写的石柱檐联:
  溯晋代开山历唐宋元明清太白法灿辉海外。
  从佛门稽古计汉满蒙回藏天童僧光耀人间。
  36个字写出了辉煌历史和在国内外的深远影响。
  阿育王寺天王殿的石柱楹联:
  阿育造浮图其数八万四千惟斯独者
  萨诃求舍利已历一十二代仰此常灵。
  写出了阿育王寺所藏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来历、历史和群众心目中的深刻影响。
  金华大佛寺三面山岩凌空,南向密林,松竹互攀,游此古刹,似入仙境,寺三门联:
  钟喁鼓鼓应钟钟鼓声声入云去
  松援竹竹攀松松竹翩翩迎客来
  写出了此景此情。
  杭州净慈寺郑煜写的联:
  松韵鼓笙簧和南屏之晚钟清如雅奏
  禅心开定慧对雷峰之夕照湛若明生
  写出了净慈寺之所以闻名遐迩的优势和特色。
  佛教作为一种民间信仰,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不少著名的诗人以浙江寺院为题材,留下了大量的诗篇。王安石的“山山桑柘绿浮空,春日茑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形象地写出了青山绿海之中的梵王宫——天童寺。杭州天竺三寺之四周,峰峦耸秀,林木深邃,修竹参天、溪泉长流,环境幽雅,历代诗人如苏东坡、白居易、李白、张祐、崔颢、张籍、皮日休、李绅、陆游等曾几次来游,并留下了诗篇。李白的《与从侄杭州府刺史良游天竺山》云:
  挂席凌蓬印,观涛憩钟楼。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风疯惊秋。
  览云侧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隔遥响,当轩写归流。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灵隐寺四周有晶莹澄澈的冷泉,有玲珑幽邃的洞窟,有典雅端庄的亭阁,有栩栩如生的造像,成为诗人驻足留迹之地。白居易灵隐寺诗云:
  一山分作两山门,两寺元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石佛寺是个清幽净境,四周山峦相衔,青山怪石,突兀峥嵘,古木覆盖,修竹掩映,历史名人留下了不少诗、联和题刻,宋石享之《宝相寺》诗云:
  只因寻胜到林泉,四抱回峰万景连。
  僧过不知山隐寺,客来方见洞开天。
  浮屠照水光相映,古木临崖影例悬。
  风露了非人世界,恍疑身似洞中仙。
  规模宏大殿宇雄伟的国清寺,后有五峰环翠,前有双涧回绕,风景秀丽,国内外前来烧香求佛、诵经做道场的络续不断,道场的念经声、钟声、木鱼声给国清古寺增添了奇异色彩。陈从周1980年曾写《国清寺夜半参佛事》诗云:
  暂别尘寰事,空山叩寺门;
  万松人俱寂,月下几钟声。
  四、浙江寺院——名僧如云,高僧辈出
  在浙江近1800年的佛教史上名僧如云,高僧辈出。我国佛教第一个成立的宗派创始人智顗于38岁率弟子二十余人入天台山建草庵居住十年,集当时南北各家义学和禅观之说,发展成一家之言,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信奉,称为天台宗。天台宗的名僧尚有湛然和四明知礼,被称为中兴之祖。洞山良价受师于诸暨五泄禅寺,后与其弟子曹山木寂同创“曹洞禅宗”,成为佛教五大禅宗之一。禅宗的名僧有主持过雪窦寺、净慈寺并中兴灵隐寺,使法眼宗崇旨弘传高丽的永明延寿;有提倡三教合一的灵隐契嵩;有以提倡“看话禅”著名的杭州经山寺大慧宗呆和以提倡“默照禅”著名的天童正觉宏智。隋唐之际会稽嘉祥寺的吉藏,开创了名盛一时的三论宗,他的学说弘传日本和高丽。湖州的道宣是中国佛教律宗(亦称南山宗)的创立者。傅翕号称傅大士,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传的2000多高僧中,号称“大士”的中国人,只有傅翕一人。列明末“四大高僧”之首的云栖袾宏,在士大夫中影响很大,对促进居士佛教起过重要作用。律学名家僧、在佛教艺术上很有造诣,完成了世称“三世石佛”的新昌大佛,流芳百世。寒山、拾得是唐贞观年间的二位隐僧,又是诗人。《全唐诗》中载有《寒山诗》和《拾得诗》各一卷。清雍正帝《御选语录》中,列有《寒山拾得诗》一卷,将寒山、拾得诗与禅家语录同一视之。唐末五代名僧号布袋和尚契此,口念“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一首偈语而化。时人认为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化身,就在寺院的天王殿中塑了他的像。杭州灵隐寺出家的济公和尚常用一些巧妙的办法捉弄、惩罚坏人,帮助受委屈的穷苦百姓,深受后人的怀念。五代时,金华兰溪人禅月大师贯休,其诗“不下二李(李白、李商隐)、白(白居易)、贺(贺知章)”,又是一位以书法和水墨画著名的艺术家。
  近代浙江更是高僧璀灿。著名爱国诗僧敬安,字寄禅,27岁在宁波阿育王寺舍利塔前礼拜,点燃自己的二个手指,并剜臂肉燃灯供佛,号“八指头陀”。名僧太虚、应慈都在天童禅寺依寄禅受具足戒,太虚是近代佛教革新运动的领袖。1913年2月,太虚在寄禅和尚逝世追悼会上,发表了教理、教训、教产的佛教“三大革命”的演说。应慈1962年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普陀法雨寺的印光法师曾在上海宣讲净土佛理,被称为净土宗第十三代世祖。谛闲在天台山国清寺受具足戒。主办过宁波观宗学社(后改名弘法研究社),皈依弟子十万余人。辑有谛闲大师全集行世。曾任宁波七塔寺、天童寺方丈的园瑛法师,1929年起连任中国佛教会会长七届,建国后任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弘一法师是现代著名律宗大德,也是新文化运动早期活动家。
  五、浙江寺院——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
  浙江是“人文渊薮”之地,历代名人墨客,留下了很多文物史迹和题刻,其中不少部分和寺院有关。长兴县下箬寺圣井,系南朝陈武帝故宅遗物,武帝出生时,以此井之水洗澡。原在圣井旁的《圣进铭并叙》碑,为隆庆元年(1567年)吴群归有光撰,明代小说家淮阴吴承恩书。所书碑楷中带行,笔法流畅。
  绍兴法华寺碑,全称“大唐秦望山法华寺碑”,由唐书法家李邕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撰并书。为兴建法华寺记事碑。额雕双龙戏球。李邕(678——747),取法二王(羲之、献之)而有所创造,笔力沉雄、自成面目,时称“书中仙手”,对后世影响较大。普陀山是佛教名山,岛上有唐代名画家阎立本手迹的碑刻5处,明代石刻杨枝观音像保存至今,完美无缺。仁寿寺所在的南明山有众多的摩崖石刻,北宋米芾师字“南明山”和沈括的亲笔石刻,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苏轼在宝成寺后宝成院赏牡丹有感题《赏牡丹诗》,刻于摩崖,朱求洵题是岩为《感花岩》,刊刻壁间。世称感化岩刻诗。陆游晚年经常登绍兴禹迹眺望沈园、追忆与唐婉在沈园邂迢之事,每每不能胜情。五浅禅寺的门额石刻“三摩池”为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所书。
  浙江山川秀丽,风光旖旎,多著名的旅游胜地。“天下名山僧占多”。浙江的寺院大多布局在名山胜水之地,具有引人神往的自然景观,且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人们游览的好去处。
  杭州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西湖风景妩媚,周围散布许多古刹丛林,灵隐寺、六和塔、保俶塔等古建筑、飞来峰和烟霞洞的石窟造像;各负盛名。经过历代妆点,江湖、山林、洞壑、溪泉、春华秋实、夏荷冬雪等自然之胜与古刹丛林及造园家的雕凿融为一体,构成了著名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杭州往东,有故都绍兴、港口城市宁波、佛教圣地普陀山。宁波奉化雪窦禅寺所在地的溪口风景名胜区,青山绿水、古树苍翠、附近有千丈岩、妙高台诸胜,溪口镇上有矗立在武山背上的武岭门,有幽静雅致的乐亭,有可碧潭观鱼的憩水桥。还有蒋家旧居丰镐房及附近蒋母墓等。
  普陀山是普济禅寺、法雨寺、慧济寺等20多所寺院所在地,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海天佛国”、“海上蓬莱”之称,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区之一。普陀山总面积12.76平方公里,最高点(佛顶山普萨顶)海拔291.3米,山虽不高,但是峰峦叠翠,浮腾海空。石虽不大,但石景极多,著名的有盘陀石、二龟听法石、云扶石等20余处,气势磅礴;水虽不深,但金沙如苔,浪涛声急。著名的沙滩有金沙、百步沙、千步沙。山顶云雾缭绕,山下银龙围舞。松柏香樟参天,琉璃古刹乘荫,泉声鸟声念经声,钟声鼓声木鱼声,声声相映。春来杜鹃红遍,夏日荷莲满池,秋季桂香扑鼻、冬季水仙争艳。其风光景色之美,为佛教四大名山之冠,被誉为“震旦第一佛国”。
  杭州东南的天台山深藏古刹,山水优美,胜景甚多,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古有“赤城栖霞”、“双涧观澜”“螺溪钓艇”、“华顶归云””、石桥雪瀑”、“琼台夜月”、“桃园春晓”、“寒岩夕照”、今有“石门银河”、“龙溪金光”、“桐宫明珠”、“龙川秀色”、“天水飞渡”。天台山下有海内外闻名的国清寺,以及隋塔、智者塔院,唐一行禅师塔等古迹。
  杭州南面,有永唐方岩、瑞安仙岩、缙云仙都、温州江心屿、乐清和平阳的雁荡山、永加陶公洞等奇峰异景。广慈寺所在的永康方岩风景名胜区之方岩山高400米,壁立如削,倚岩凌空而架的飞侨栈道,使游者叹为惊奇。著名古刹圣寿禅寺创建于唐代,飞檐翅角,气势雄伟,位于瑞安仙岩风景名胜区,周围数十公里,岗峦起伏,状若万马奔腾,泉瀑飞洒,声如震天雷鸣。升仙岩拔地而起,奇崛神秀,岩旁梅雨瀑珠玑四溅,如梅雨飘洒。其下是碧波荡漾,神光离合的梅雨潭。龙须瀑是仙岩最高、最大的瀑布,从几十米高断崖上奔泻而下,中间被突出的岩角撕成两绺,宛如龙须,因风作态,直冲潭低,气势壮观。
  宋时曾有十八古刹的雁荡山区在乐清市东北,区内奇峰怪石,古洞石室,层峦叠嶂,飞瀑流泉、蔚为壮观。构成山体的流纹岩断裂发育,经风化作用而形成奇特地貌,称雁荡奇秀。是全国著名风景区,灵峰、灵岩、大龙湫为全山风景中心。大龙湫瀑布高达一百九十米,直泻龙潭。
  陶公洞是永加大若岩风景荟萃中心。千仞绝壁,一洞中开,洞中可容纳千人。白天,洞中光线随云变幻,云归则暗,云散则明,夜间,灯火相映,洞府拱形石壁上,或象浮云。或似鳞版,昏明异像,远近殊色。环绕陶公洞,有玉峰洞,莲花洞等洞岩。
  当前,中国人民正沿着邓小平同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胜利前进,浙江寺院以实物的形式显示了我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吸收着众多的佛教信仰者、文化旅游者和国内外的游客。可以预见。浙江寺院在新时期中将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旅游事业,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AN INTRODUCTION OF ZHEJIANG BUDDHIST TEMPLE CULTURE
  Zhang Jialiang
  Abstract Temples in Zbejiang hold an important place in China.Many of them are characteristic of "Five Mountains and Ten Temples"in the Southem Song Dynasty.There are ancestral temples of Sanlun Sect.Tiantai Sect,Caodong Sect,and Linji sect.From these temples,there have emerged a large number of notable monks and eminent ones in history.All over the province,there remain ancient remmain ancient temples,Buddhist pagodas,grottoes and scripture stone pillars.From these places people can find various kinds of fine works ranging from architecture and sculpture to metallurgical casting.And there are a galaxy of cultural landscapes and natural ones,which are of great value in terms of history and culture.  Key words Zhejiang temples culture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