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辩音菩萨章
世尊在本章为辩音菩萨等大众开示单修奢摩他或三摩钵提或禅那一法,乃至或先或后齐修二法乃至三法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的修行方法。
本章学习提纲:二十五种修习圆觉清净境界的法门
1、代表法音的微细:辩音菩萨
2、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1)单修止、定、禅那
(2)复修止、定、禅那
【于是辩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于是,在大众当中的辩音菩萨,从座位上站起来,五体投地,虔诚地礼拜佛陀,并顺时针绕佛三圈,表示无比地尊重。然后双膝跪地,双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说道。
辩音菩萨代表法音的微细,他代表末世未悟的众生向佛陀请教修行方便之法,所问的问题高度低于前面诸位菩萨所问,佛陀为此为大众详加细解。
【大悲世尊,如是法门,甚为稀有。世尊,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今悟实相。】
“大慈大悲的世尊!如您所说的这些法门,实在是太稀有难得了。世尊,您所说的这些,一切菩萨想要因此而证入妙圆觉法门,到底有几种具体的修行方法呢?希望您能够为在座的诸位菩萨,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再进一步详细阐述,让他们都能够悟入实相。”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辩音菩萨问法以后,再次五体投地,礼拜佛陀。像这样虔诚地问了三次,从始至终,有条不紊。
【尔时世尊,告辩音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这个时候,世尊回答辩音菩萨说:“很好,很好!善男子,你们能够替诸位菩萨,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向佛请问这样难得的修行方法。请你仔细聆听,如来现在为大家解说。”
【时辩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于是辩音菩萨,因世尊的教诲而心生欢喜,与在座的诸位大菩萨们,一起安静地听法。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世尊说道:“各位善男子,一切如来本然清净的圆满觉性,本来没有什么好修学的,也没有什么修学的人。一切菩萨,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依托于尚未觉醒的幻化思维之力,而修行和学习,于是便有了二十五种成就清净解脱的定慧运转法门。”
佛陀在前文讲到,论根本原无能修所修,因为众生本体圆觉清净。但对于未觉者,不可不对症下药,借假修真,依幻修幻,以幻止幻,假定二十五轮。轮是轮宝的意思,有催除惑业,催转菩提,转入正智的含义。以用而言,不离方便之轮,也就是“方便就究竟”的意思。从体性来讲,本具清净之体,所以叫“清净定轮”。此处的“定”,不是核定和决定的意思,乃是随缘方便以为究竟之意。“清净”,二十五轮所依之本来清净的体性。本体清净,无修可修。所要修的,是妄想所成的习气。在这二十五种中,任修何种法,都可以获得成就,所以称为“定”,轮替而修,称为“轮”,修少分即少证,齐修即齐证,都可以断惑证真。
这二十五轮,是佛面对众生种种根机,不得已而方便所说。如果有人通达了义,一即三,三即一。文虽单分,义则全具,止中有观,观又不离于禅定,而禅定又全具止观,下根人一分为三,智者三定为一,一即全部二十五轮。任一修法展开来就是三藏十二部一切教门,八万四千法门收摄起来就是一个行门。
由此看,净土念佛法门也是属于齐修圆证,提起佛号时修奢摩他,佛号落处观照即三摩钵提,而依般若扫荡一切。悟无所得,直证心源,就是禅那。以仗佛力,修证较速,不必非要修持这二十五轮。
佛陀所开示的这二十五轮是针对众生二十五种根性,因缘不同,根性不同,则可以按不同修法用功。在这里,我们根据天台宗谛闲大师以“三观”所判释的二十五轮来作为导引,依次展开学习。
“三观”又名一心三观、圆融三观、不可思议三观、不次第三观等,是天台宗圆教的观法。天台宗说宇宙万有,都具有空、假、中三种谛理,而这三种谛理又互具互融,空即假中,假即空中,中即空假,如果我们在一心之中这样作观,即叫做“一心三观”。
“三观”是天台宗重要法门,智者大师所立,为教义与实践之骨架。系对于一切存在作三种观法,即空观、假观、中观,称为“空假中三观”。此乃依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学观品”所说“从假入空二谛观,从空入假平等观,中道第一义谛观”而立。
(一)空观:又作从假入空观、二谛观。空者,离性离相之义。谓观一念之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称之为空;由观一念空之故,而一空一切空,无假无中而不空;此因空、假、中三观能荡除三惑之相,以空观荡除见思之相,以假观荡除尘沙之相,以中观荡除无明之相。三相皆荡,即毕竟空,是为空观。简而言之,自世俗常识之立场(假)进入宗教立场之真理(空),是为空观。
(二)假观:又作从空入假观、平等观。假者,无法不备之义。谓观一念之心,具足一切诸法,称之为假;由观一念假之故,而一假一切假,无空无中而不假:此因空、假、中三观皆能立法,以空观立真谛之法,以假观立俗谛之法,以中观立中谛之法,三法皆立,即为妙假,是为假观。简而言之,不停滞于“空”,而进入佛智遍照之世俗境界,是为假观。
(三)中观:又作中道第一义谛观。中即中正,泯绝二边对待之义。谓观一念之心,非空非假、即空即假,称之为中;由观一念中之故,而一中一切中,无空无假而不中;此因空、假、中三观皆能泯绝对待,言空则空外无法,言假则假外无法,言中则中外无法,三者皆绝待,即为圆中,是为中观。简而言之,不执空观,不执假观,空假圆融之大悲菩萨行,是为中道观。
【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学当中,只采取息念静心的方法。心静到了极点以后,以此本然寂静之力,永远断除了烦恼之根,便获得了究竟圆满的成就。于禅坐当中,不用起身,就自然回归了大般涅槃。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一种,叫做单修奢摩他。”
一、单修奢摩他:由止修入,单修空观,取极静力,成就觉慧,永断烦恼。
以定静为修行的门径,修到极静的境界,便会产生微妙的作用,这时心里不但不会再起任何烦恼和妄念,而自然能够成就最真实的智慧。只这么修,不再修行其他法门,当下就可以达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学当中,只是观察万法如幻。以觉悟之力,发起以幻除幻,转变世界的种种作用,全面实践菩萨化度众生的一切清净妙行。同时,菩萨心中对于圆满觉性,不会失去念寂一如的本然觉照,常安住在静慧平等当中。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二种,叫做单修三摩钵提(如幻三昧)。”
二、单修三摩钵提:由观修入,单修假观,观一切都是假,成就清净妙行。
只从培养洞察力下手,观察一切事物的幻相。上祈佛力加被,随著众生的根器,变化种种现象,来教化众生,并且修行各种微妙的善,而不执著善相。因为他明白教化众生的各种善行都是不可执著的幻相。对于佛陀所说的教法以及一切事物的义理,能修持而不忘失。永远不起妄念,而且也能由寂静中体验到智慧。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烦恼断尽,便证实相,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只是寂灭一切幻化境界。不采取任何造作行为,独自断除一切烦恼。烦恼一旦断尽,便会证入圆满实相。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三种,叫做单修禅那。”
三、单修禅那:由禅定修入,单修中观,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直断烦恼。
只有消除自己种种烦恼和无明,而不执取造作施为。因为造作施为对心灵的宁静有害,所以他只断除自己的烦恼。等到烦恼除尽了,便可以证入圆满的觉性,明白万物的本体。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专注于心念寂静;静到极处之后,以所开发的静慧平等之心,自然观照一切幻化现象,并从其中发起利益众生的菩萨妙行。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四种,叫做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四、先修止后修观:由至静心起妙观之用以成就,空假复修。
首先从内心的宁静下手,从静里产生智慧,以智慧明察虚幻的事物,并且产生利他的善行。
【若诸菩萨以静慧故,证至静性,便断烦恼,永出生死,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以静心开发静慧;并以静慧的力量,证入了寂灭本性。于是自然断尽了一切烦恼,永远超出生死轮回。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五种,叫做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五、先修止后修禅:由至静心证至静性,永断二种生死成就,空中复修。
由于宁静产生的智慧,明白清净的圆满觉性,因此断除了所有的烦恼,而不再受生老病死的痛苦。
【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后断烦恼,而入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静心成就寂静智慧;再从寂静智慧当中,现出幻化之力,运用种种方法度化众生;最后断尽一切烦恼,回入寂灭涅槃。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六种,叫做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六、先修止中修观后修禅:由静慧力下手,起妙用度生,再了生死,空假中都修。
首先从内心的宁静和平定下手,由定静中产生智慧,而再利用这种智慧来现起幻化的力量,显现种种变化来教化众生,使众生解脱困苦,而后自己才断除烦恼,进入不生不灭的永恒境界。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断烦恼已,后起菩萨,清净妙行,度诸众生,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静心成就寂静智慧;再以最静智慧的力量,断除内心烦恼;最后发起菩萨广大清净妙行,救度一切众生。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七种,叫做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七、先修止中修禅后修观:由静慧力证清净妙行,再度众生,空中假都修。
透过定静的功夫,先把自己的烦恼断除了,然后再稳健地做出利他的善行,解除众生的烦恼和困苦,当他行善时,他已丝毫不执著善相了。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复度众生,建立世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以静心成就寂静智慧;然后以最静智慧的力量,一边断除心中的烦恼;一边度化众生而成就佛国净土。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八种,叫做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和禅那。
八、先修止齐修观与禅:由至静力起,复断烦恼度生,空融于假中而齐修。
先修行定静的功夫,等到定静的功夫纯熟后,再断除心中的烦恼,并同时示现种种方便的方式,来教化众生,使众生解脱烦恼。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一边静心成就最静智慧;一边以最静智慧的力量,随缘发起如幻度生的妙行;然后断尽烦恼,回入涅槃。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九种,叫做齐修奢摩他和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九、止观齐修后修禅:由至静起大用,体用双修复断生死,空假融中而修。
先修行定静的功夫,并同时变化种种利益众生的方式,而最后才断烦恼。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世界,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一边静心成就最静智慧;一边以最静智慧的力量,资发本然寂灭的现前;然后发起如幻度生的妙用,转变尘世,成就佛国净土。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十种,叫做齐修奢摩他和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十、止禅齐修后修观:由至静力入寂灭境,再起幻用,假中融于空而修。
利用定静的力量,来断除烦恼,等烦恼断除了以后,再产生教育众生的作用,运用种种不同的方式和教材,来度化众生。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以如幻变化的妙力,自利利他;然后随顺寂静本性,而成就最静智慧。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十一种,叫做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十一、先修观后修止:由慧修而得定,假空复修。
先随着众生的根器,运用种种不同的教育方法来适应他们,而后再求内心的定静。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以如幻变化的妙力,以幻除幻;种种境界幻灭以后,自然归于本来寂灭。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十二种,叫做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十二、先修观后修禅:由慧观而证寂灭,中假复修。
先随著众生不同的根器,变化种种境界来教育他们,而后再断烦恼。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静,而断烦恼,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以如幻变化的妙力,广行自利利他的成佛事业;然后安住静修,成就寂静智慧;最后以寂静智慧的力量,断尽烦恼。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十三种,叫做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十三、先修观中修止后修禅:由慧观妙用,作诸幻事,安住寂静而断烦恼,中空假具修。
先随著众生不同的根器,而变化种种方式来教育他们。而后再加深自己定静的功夫,最后才断烦恼。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以如幻变化的妙力,发起广大无碍自利利他的妙用,然后逐渐断除烦恼,最终能够安住于最为寂静的本来涅槃。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十四种,叫做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十四、先修观中修禅后修止:由慧力起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中假空具修。
随著众生不同的根器,巧妙地运用各种方式来教育他们,而后再断除自身的烦恼,最后才求得心里的定静。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以如幻变化的妙力,发起种种自利利他的妙用;然后同时随顺修学最静的智慧和超越烦恼的本然寂灭。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十五种,叫做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和禅那。”
十五、先修观齐修止禅:由慧力起无碍作用,复证得至静寂灭。自十五以下都是融通而修。
先随著众生的根器,运用种种方便法来教育他们,而后再一边下功夫使内心定静,一边断除自身的烦恼。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一边以如幻变化的妙力,发起种种自利利他的妙用,一边资发内心当中的最静智慧,然后断除烦恼,回入本来涅槃。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十六种,叫做齐修三摩钵提和奢摩他,后修禅那。”
十六、齐修止观后修禅:由以慧力资于至静,后断烦恼。
随著众生不同的根器,变化不同的方式来教育他们,在这过程中,他也力求内心的定静,最后才断除各种烦恼。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后住清净,无作静虑,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一边以如幻变化的妙力,发起种种自利利他的妙用,一边资发内在寂灭而断烦恼,然后自然安住于清净无为的静心法门,回入本来涅槃。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十七种,叫做齐修三摩钵提和禅那,后修奢摩他。”
十七、齐修禅观后修止:由以慧力直证寂灭。后住清净无作地。
随著众生的根器,运用不同的方式来教育他们,在教化众生的过程中,他也同时断除自己的烦恼,而后再使内心达到不执著任何名相、丝毫没有造作的定静境界。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以自性智慧的力量,寂灭一切烦恼,然后修行静心法门,静到极处,自然回入本有的清净涅槃。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十八种,叫做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十八、先修禅后修止:由寂灭力起至静。
先从断除烦恼下手,而使自己的内心安宁定静,不执著一切名相。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以自性智慧,发起寂灭烦恼的力量;然后进一步发起种种如幻作用,自利利他。对于一切境界,自然能够做到寂灭与妙用平等不二。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十九种,叫做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十九、先修禅后修观:由寂灭力起诸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
先断除烦恼而使内心宁静,透过这种宁静,可以产生教化众生的妙用。能随著各种不同的场合和人物,而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以自性智慧发起寂灭烦恼的力量,从而透达种种心性与习性;便能够安然于静修当中,澄清妄想,最后在因缘成熟之时,发起种种幻化妙用。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二十种,叫做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二十、先修禅中修止后修观:由寂灭力安住至静而起慧用。
先从断除烦恼下手,达到内心的定静,然后再随著众生不同的性向,运用各种适当的方式来教化他们。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于静虑,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以自性智慧发起寂灭烦恼的力量,从而远离造作,深达自性,于是能够自在发起种种妙用,一切作为清净无染,最终以静修澄清妄念,回入本来涅槃。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二十一种,叫做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二十一、先修禅中修观后修止:由寂灭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入至静。
先从断除烦恼下手,不假造作,变化种种方式来教化众生,因为不取不著而使内心定静。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以智慧发起寂灭烦恼的力量,从而通达种种清净妙义,然后,一边内心安住于寂静,妄想澄清,一边随缘发起种种变化,如幻自利利他。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二十二种,叫做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和三摩钵提。”
二十二、先修禅齐修止观:由寂灭力种种清净,乃住至静而起幻用。
先从断烦恼下手,因为不取执任何名相,而使内心达到定静的境界。同时变化种种方式来教化众生。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一边以智慧发起寂灭烦恼的力量,一边资发内心最深的寂静,澄清妄念,然后再发起种种如幻变化,自利利他。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二十三种,叫做齐修禅那和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二十三、齐修禅止后修观:由寂灭力资于至静,乃起幻用。
先断除自己的烦恼,而且使内心定静,然后再变化种种方式,来教化众生。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一边以智慧发起寂灭烦恼的力量,一边资发如幻变化,自利利他,最后归于内心最深的寂静,显现本来清净光明的境界和智慧。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二十四种,叫做齐修禅那和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二十四、齐修禅观后修止:由寂灭力资于幻用,乃入至静。
先断除自己的烦恼,而且使用种种不同的方式来教化众生,然后才使内心定静,由定静中获得圆满的觉性。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以所悟圆满觉性的智慧,圆融一切,对于各种理性和事相,都不会背离圆满觉性,所行所做,超越了一切障碍。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二十五种,叫做圆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和禅那三种随顺清净圆觉的自性法门。”
二十五、圆修三种自性清净:由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圆修三观随顺。
先体悟到圆满的觉性,平等遍布于一切事物。因此对一切事物的本体和现象,都不加以执著和贪取,随时随处保持著平等和无分别心。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惟,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各位善男子,这就叫做菩萨修行的二十五种清净定轮。一切菩萨修行的方法,都在其中。倘若诸位菩萨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想要依靠这二十五轮,而选择修行方法的话,应当持守清净无欲的梵行,在寂静的地方思维观察,诚心祈求诸佛菩萨,忏悔无量劫以来的种种习气和业障,像这样经过三七二十一天,身心就会得到初步清净。然后把二十五轮法门分别标记在签条上面,最诚心地祈求发愿,心中不生分别,随手抽取签条。依照上面的开示,就知道自己今生修行的次第和顺序了。如果有一念怀疑心的话,就失去了作用。
在这一章里,佛陀告诉辩音菩萨及大众,启发觉性有二十五种类型。并且说明启发觉性,每一种类型的特色。紧接着,佛陀又启示大众选择最适合自己性向的类型去修行,并且鼓励弟子不可贪著名利,常宁静地思考,恳求圣者慈悲垂护,常忏悔自己的过失。经过二十一天以后,再做二十五个标签或记号代表二十五种启发觉性的类型,然后依照自己所拈取的标签去修行,而不可迟疑不前或者产生悔恨心。这一段和《占察善恶业报经》中所说使用“地藏占察轮”来预测因缘果报及修行法门很相近。但也要看到,“当持梵行,寂静思惟,求哀忏悔,经三七日”的加行修完,信心具足,业障消除,资粮圆满,就是修任何一法,都会成就。
佛陀所教授的二十五轮,随机而顺,为未觉众生所说,和前面“威德自在菩萨章”等为已悟圆觉的菩萨所教授有所不同。民国谛闲大师用天台三观判此二十五轮,至为精密,轮轮必有当机之人。凡是从寂静下手,必是空观;从幻化下手,必是假观;从不取下手,必是中观;修圆观,以悟净圆觉下手,观观都是圆觉。我们在具体修行时,切勿因此而生高下之见,因为单修齐修都是属于方便教法,而实际上轮轮都是圆觉,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一切一,一一切,菩萨修行,应如是知。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这时,世尊为了重述一遍所说的法义,以偈颂的形式说道:
【辩音汝当知,一切诸菩萨。
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
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
三法顿惭修,有二十五种。
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
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唯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
一切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随顺勤修习。
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槃。】
“辩音菩萨你要知道,一切修学诸位菩萨,
圆满无碍清净智慧,都因三昧禅定而生。
所谓静修行奢摩他,三摩钵提以及禅那。
三种法门顿渐修学,有二十五种清净轮。
十方世界一切如来,过去未来诸修行者。
无不因为这些法门,修学而得成就菩提。
唯除顿觉成佛之人,不顺诸法而超越者。
一切有缘诸位菩萨,以及末法时代众生。
应当恒常持受此轮,随顺一门勤奋修学。
依仗佛陀大悲觉力,不久当证究竟涅槃。”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