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课
思考题
1.极乐世界的风有何功德?
2.请描述极乐世界飘花成聚的状况。
3.请描述极乐世界的七宝莲花。
4.为什么极乐世界的众生都能究竟获得无上大菩提、到达大涅槃地?
5.请解释上辈往生。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我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讲《无量寿经》,所以有些新来的知识分子可能不太适应[1],但大家对这种讲法方式应该有所了解。现在我们正在讲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在《观经》、《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中,都宣说了阿弥陀佛及其刹土的功德,哪怕听一堂课这方面的道理也有非常大的功德。所以在闻法的过程中,大家的心一定要专注,一定要有强烈的欢喜心。《大智度论》中说:“听者端视如渴饮,一心入于语议中,踊跃闻法心悲喜,如是之人应为说。”意思是,如果听者端视讲法者,就像渴者希求饮用甘露一样,一心专注于所讲的内容,以踊跃欢喜的心态听闻佛法, 对这种人才可以宣说佛法。所以,在这个时候拍照不重要[2],重要的是心专注于说法的声音。我以前跟法王朝礼印度时也特别爱拍照,那个时候我二十八岁,有一次为此我还挨过上师批评:“你怎么到哪里不先发愿,马上就拍照?应该先发愿,然后再照相。”当时是在鹿野苑挨批评,离开鹿野苑后我们去了广严城,但那时自己习气比较重,一到广严城又克制不住,第一个动作又是按快门。当时我带着一个170元人民币的照相机,在那个时代我的照相机算是很好的,但跟现在你们的照相机比起来不算很好。言归正传,听经闻法有严格的要求,希望诸位在接下来一个小时中如理如法地听法。
在前面几堂课中,我们介绍了极乐世界的很多功德,下面继续讲这方面的内容。
阿难,彼极乐界于晨朝时,周遍四方和风微动不逆不乱,吹诸杂花种种香气,其香普熏周遍国界,一切有情为风触身安和调适,犹如比丘得灭尽定。
阿难,极乐世界每天清晨到处都吹起微风,这种微风不触逆、不狂乱,和风吹诸杂花发出种种香气,其香普熏整个极乐国土,一切有情为风触身后都安宁舒适,犹如比丘获得灭尽定。
极乐世界的风不像世间的台风、龙卷风,它们只会给人们的身心带来快乐。前一段时间中国沿海一带刮台风,很多人怕得要命,到处躲台风。其实,在自然灾害面前,有时候要躲避也是很困难的。
灭尽定是灭尽受想的出世间禅定,入此定者能感受无法言说的快乐。前一段时间我从汉地回佛学院,途中在一处遍满鲜花的草地上休息,当时自己感觉特别舒服, 好像忘记了世间的一切。后来司机提醒还要赶路,我才想起来:原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所以,有时候在人间的花园或者大自然中,也能感受到相似于极乐世界的快乐。当然,这种快乐毕竟是娑婆世界的有漏感受,跟极乐世界的快乐还是有天壤之别。
其风吹动七宝树林,华飘成聚高七人量,种种色光照曜佛土。
这些风吹动七宝树林,树上的鲜花飘落成堆,有七个人那么高,这些花发出种种颜色的光,光芒照耀整个极乐国土。
在我们这个世间,如果花堆有七人高,踩在上面会陷进花里,也许会被花“淹”死,但踩极乐世界的花堆上不需要有这种担心。
譬如有人以花布地手按令平,随杂色花间错分布,彼诸花聚亦复如是。
就像有人用花布满地面并用手按平花,各种颜色的花间错分布,极乐世界的花堆也是如此。
其实极乐世界的花堆极其悦目,很难用世间的语言描述。有时候看起来,人的语言是非常无力的,对于不可思议的佛陀境界或者净土的庄严,根本无法用语言真实描述。
其花微妙广大,柔软如兜罗绵,若诸有情足蹈彼花没深四指,随其举足还复如初。
这些花堆微妙广大,柔软如兜罗绵,如果诸有情踩在上面脚会陷下去四指深,抬脚时花堆又恢复如初。
其实现在的生活设施应该参照极乐世界。现在很多家庭和宾馆都有泡沫或者海绵做的沙发,很多人喜欢坐在上面,但这些沙发有个缺陷——虽然当时感觉很柔软,可是睡一晚上后,腰可能特别痛。而极乐世界的花堆不会这样,它们只会给人们带来快乐。
有人可能想:既然极乐世界的花堆有七人高,那为什么脚踩上去仅仅下陷四指,不会全部陷进去?这就是极乐世界众生的福报所感。由于众生没有这样的经历,所以一听说极乐世界的稀奇事物,人的分别念往往很难理解。
过晨朝已其花自然没入于地,旧花既没大地清净,更雨新花还复周遍,如是中时晡时初中后夜,飘花成聚亦复如是。
过了早晨,这些花自然没于地下,旧花消失以后,大地又像原来一样清净,这时又降下新的花雨,如是早晨、中午、晡时[3]、初夜、中夜、后夜,一天六次飘花成聚。[4]
有人可能认为:有些经论中说极乐世界没有日月,既然那里没有日月,怎么有白天黑夜之别呢?莲池大师在《阿弥陀经疏钞》中对此解释道:“唯以华开鸟鸣而为昼,华合鸟栖而为夜也。”藏地的净土经论也是这样讲的。
阿难,一切广大珍奇之宝无有不生极乐界者。
阿难,一切广大珍奇之宝没有不生于极乐世界的。
在我们这个世间,金、银、玛瑙、琉璃、珊瑚、琥珀、钻石等珍宝很不容易找。如果某国有这些珍宝,其他国家会想方设法占有这些珍宝,两国甚至会因此而打仗。而极乐世界不存在这种情况,那里具足各种奇珍异宝,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珍宝,人们不会为此发生冲突。
阿难,彼佛国中有七宝莲花,一一莲花有无量百千亿叶,其叶有无量百千珍奇异色,以百千摩尼妙宝庄严,覆以宝网转相映饰。
阿难,阿弥陀佛的国土中有七宝莲花,每一朵莲花有无量百千亿片叶子,每一片叶子上有无量百千种珍奇之色,这些叶子以百千种摩尼宝庄严,上面覆盖着宝网,花、叶、摩尼宝、宝网互相映衬、互为严饰。
如果现在我们受持阿弥陀佛的名号,将来就会在极乐世界的莲花中化生[5],这种莲花不像人间的莲花,完全是七宝所成的。在我们这个世间,如果从莲花中化生一个人,这是非常稀有的;而在极乐世界,无量百千万人都从莲花中化生,这对世间人来讲确实很难想象。
阿难,彼莲花量或半由旬或一二三四乃至百千由旬者,是一一花出三十六亿那由他百千光明,一一光中出三十六亿那由他百千诸佛,身如金色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殊胜庄严,放百千光普照世界。
阿难,那些莲花大小或者半由旬,或者一二三四乃至百千由旬,每一朵花放出三十六百千亿那由他光明,每一束光明中出现三十六百千亿那由他诸佛,这些佛陀身如金色,具有三十二大丈夫相和八十随形好等殊胜庄严,他们又放出百千光芒,其光普照一切世界。
在世间人面前,不管宣讲极乐世界的任何一种功德,恐怕他们都没办法接受。这就像一个从来没进过城的牧区孩子,如果给他讲大城市的建筑时很难接受一样。我自己就有这种体会,有时候到一些发达国家,看到那里的城市建筑、交通设施,自己也会怀疑:这是不是用神通变出来的?前一段时间我去香港讲学,当时我的感觉特别强烈:不管到哪里都是耸入云天的高楼大厦,而当地的人们看起来一个个很脆弱,好像谁都没有很大的力气,可是他们确实把这些大厦盖了起来。
对于这个道理,《庄子·秋水》中有非常形象的比喻,如云:“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确实是这样的,跟井蛙没办法谈论大海,因为井蛙一直坐井观天,从来没有见过井外的世界;跟夏虫也没办法谈论冰雪,因为夏虫只有短暂的寿命,不可能活到冬天。
在昨天的青年佛教学术研讨会上,有学者说人类是小小的“肉虫”。他说的是对的。人类分别念所涉的范围非常渺小,根本没办法想象极乐世界的庄严。在我们这个世间也有一些清净庄严的景象,如果某人去过那里,回来后描述给没去过的人,对方也不一定能相信,娑婆世界尚且如此,极乐世界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想对极乐世界生起信心,就需要长期的闻思。皈依佛教的有两种人:一种人首先什么道理都不懂,直接就生起信心,这种信心不是很稳固;另一种人首先学习教理,通过反复观察,明白佛法的意义后再生起信心,这种信心就比较稳固。大家应该走后一条路。
现在很多知识分子什么都不信。当然,所谓不信有两种:一种是有理由的不信;另一种是没有理由的不信。如果明明知道自己没有理由,但就是不相信某个道理,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迷信。这种不信肯定是不合理的。在座的青年学子应该舍弃对净土法门的不信,尽量对其生起定解。在《净土教言》中有许多净土方面的问答,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翻阅。相信看了这些问答后,很多人会对净土法门生起坚定的信心。
现在有些知识分子对念佛法门心存看法,认为这是老年人或者没文化人修的法。其实,念佛法门很不简单,其中蕴含着甚深的道理,自从唐宋以来,这个法门就在社会各阶层广为流传。现在很多大学有禅学社, 其实这些大学也应该有研究净土法门的团体,大学生们不一定要每天大声念阿弥陀佛,但是对净土法门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为什么要研究呢?因为每个人都会老, 那时自己最好的归宿就是往生极乐世界。文革期间,藏地有些年轻人因为受环境影响而诽谤佛法,但这些人老了以后心还是转了过来,又开始念阿弥陀佛了。可是因为他们年轻时经常以怀疑、排斥的眼光看待佛法,没有了解佛法的甚深意义,所以,即便垂暮之年回心念佛,内心的怀疑却依然存在,可是那时智慧已经衰退了,已经没有能力深入研究了。因此,年轻人应该趁早对净土法门产生信心,不要像经历文革的这些老人一样。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不行,据我所知,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虽然不懂很多佛理,但他们对佛法却有着纯洁的信心,这一点是很多年轻人远远不如的。有时候我去藏区一些偏僻的地方弘法,遇到有些连自己名字都写不来的老人,但我感觉他们的修行似乎更好。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内心特别纯洁,没有很多分别杂念。相比之下,很多年轻人就很麻烦了:佛法说不懂也懂一点,说懂又懂得不究竟,在观察过失方面很聪明,对真正的法义却一窍不通。现在有人也批评这种年轻人:上了大学好像没什么收获,只学会如何观察别人的过失,此外什么有意义的东西都没学到,甚至连基本的为人处世都不懂。(当然,说上大学完全没意义也是偏颇之辞,任何事情都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
从这个角度来说,知识分子确实没什么可傲慢的。如果一个人执著自己是大学生、研究生或者大学教授,以致于傲慢心一直增长,最后别人的任何功德都看不到,这样就不好了。傲慢心是很可怕的。拿我自己来讲,如果我认为:我是一个堪布,大学生的佛学水平肯定在我之下,我干嘛要接受他的观点?这样的话,即使有些人讲得很有道理,我也会因为“堪布”这个假名而失去了进步的机会。因此,作为探求真理的人,应该勇于放弃我慢,这样才会有所成就。在今天的研讨会上,有个学者说,他通过参加某个禅修夏令营,完全摧毁了自己的傲慢。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事实上,如果一个人能多接触各阶层的人士,最后就会知道自己其实没什么可傲慢的。
前一段时间,我去香港中文大学讲学,本来当时交流的气氛很好,但为了打消很多人的傲慢,为了他们能更好地学佛,我不管他们高兴不高兴,总结时就很不客气地说:“一方面,大家有佛法的信仰,有学习佛法的机会,实属来之不易,这一点非常好;另一方面,我也能看得出来,很多人对佛法的研究尚处于较低水平,还没有达到很高的层次,还有进一步提高的余地!所以,希望大家今后更加深入地学习佛法。”
说实在的,凡夫人很容易产生得少为足的心态。以前我获得堪布学位时也产生过今后不必再学习的心态,但后来自己的心态调整了过来,认识到在有生之年还要不断地学习。我们学院是喇荣佛教大学,这里的法师是不是不用再学习,不用再参加辩论了呢?绝对不是。法师们不能认为:我已经是法师了,已经获得不退转果位了……其他佛友也要注意这个问题。总之,我们要时刻以正知正念观察自相续,永远不要骄傲自满。
是诸佛等现往东方为众说法,皆为安立无量有情于佛法中,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为了将无量有情安立于佛法中,这些佛陀前往东方为众生说法,也同样前往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方说法。
学习这段经文后,大家要认识到:成佛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了度化众生。其实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如此。上大学目的是什么?不能是为了自己享乐,应该是为社会做贡献,为人类做有意义的事情。出家目的是什么?不能是为了逃避世间,应该是利益众生。如果你觉得:在世间生活特别累,现在剃除须发、披上袈裟,在寂静处有吃有穿,这真舒服。那你就错了,肯定不会成为一个好出家人。
在今天的研讨会上,有一个学生说:“我的老师站在讲台上时,他说的很多话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按理来讲,我不应该看老师的过失,但某些老师的言行确实令人失望……所以我最终决定走上以牺牲自我、奉献他人为宗旨的大乘之道。”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每个人都应该走以利他为宗旨的人生之路。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中说:“佛大悲广说,觉悟诸众生,闻法得解脱,是佛最胜业
。”意思是,佛陀以大悲心广说妙法,目的就是让众生觉悟真理、闻法后从轮回苦海中解脱,这就是佛陀最殊胜的事业。在座诸位佛友请想一想:我听法、念佛、参禅目的是什么?在座诸位学子也应该想一想:我读大学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将来搞企业,拥有几千万的家产,那就完全错了。如果你的财富对众生有利,拥有财富当然很好;如果对众生没有利益,再多的财富都没有实义。这样的话,你不如变成一个连路费都没有的穷人,至少这对众生无利无害。
复次阿难,极乐世界无有昏闇,亦无火光、涌泉、陂湖,彼皆非有。
再者阿难,极乐世界没有昏暗,也没有火光、涌泉、池塘、湖泊,这一切都没有。
极乐世界有依靠佛力自然形成的八功德水,但没有世间的池塘、湖泊、水库,也没有自来水、矿泉水。所以和极乐世界的众生比起来,现在大城市的人很可怜,都是依靠人工造作的水养活。
亦无住著家室、林苑之名及表示之像幼童色类,亦无日月昼夜之像,于一切处标式既无亦无名号,唯除如来所加威者。
那里也没有家室、林苑、幼童的名称和标志,也没有日月、昼夜的标志,在一切处都没有名字和标志,除了如来加被的特殊情况(比如有度化众生的特殊必要)。
极乐世界没有地界的执著,那里的众生不会执著:那是你的房子,这是我的房子,那是你的院子,这是我的院子。在极乐世界,不可能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住很好的房子,其他菩萨的破房子零零散散分布着,不像我们学院一样到处是破房子。
在我们这个世间,街道上到处是红灯绿灯、文字箭头,甚至在一栋楼里面也全是这边那边、上去下去的箭头和标志,如果没有这些标志,人们都会迷失方向。而极乐世界虽然没有任何标志,但依靠神通和智慧,那里的菩萨从来不会迷路。
通过这些对比,我们不难知道,轮回中的众生就像蚁穴中的蚂蚁一样,也许他们自己很傲慢,但在佛菩萨看来是很可怜的。不管从所处的环境、身心的状态还是相续中的烦恼来看,身处轮回都犹如在火宅中,没有真实的快乐可言。
阿难,彼国众生若当生者皆悉究竟无上菩提到涅槃处。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阿难,凡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都能究竟获得无上大菩提,到达大涅槃之地。为什么呢?因为极乐世界没有邪定聚和不定聚[6]。
(你们笑什么?其实有一点笑容也很好。有些人一直笑不出来,在昨天的研讨会上,我看见有一两个人一直不笑,不知道他们有什么痛苦。我想:大家都在笑,为什么他特别痛苦?不过有些人没有任何理由也笑,这样不太好。)
佛经中讲过三种聚:见道的圣者断尽见惑,必定入于择灭,此为正定聚;造五无间业者必定堕入地狱,此为邪定聚;依缘次第不定者,此为不定聚。因为极乐世界没有邪定聚和不定聚,所以那里的众生都能成就大菩提果位。
阿难,东方如恒沙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彼诸佛等各各称叹阿弥陀佛无量功德,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他方佛国所有众生闻无量寿如来名号,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欢喜爱乐,所有善根回向愿生无量寿国者,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除五无间诽毁正法及谤圣者。
阿难,东方如恒河沙数世界中,每一个世界有恒河沙数佛陀,这些佛陀各各称赞阿弥陀佛的无量功德,南西北方以及四维上下诸佛也如是称赞阿弥陀佛。为什么诸佛一致称赞?因为他方佛国的所有众生听到无量寿佛的名号后,乃至能发一念清净信心、欢喜心、爱乐心,将所有善根回向愿生无量寿佛的国度,随愿都能往生彼国,往生后获得不退转,最终成就无上菩提果位。除了造五无间罪、诽谤正法、诽谤圣人者。
如果是一个世间人,要得到东南西北方所有人的称赞是很困难的。凡夫人因为具足烦恼,没有出世间的功德,始终会显出不良的行为,所以不可能得到众人的一致赞叹。而阿弥陀佛圆满了一切功德,远离了一切过患,又具有不共于其他佛陀的事业,所以能得到十方诸佛的称赞。
在世间,不管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只要有一颗利他的心,肯定会得到大多数人的称赞。相反,不管某人的地位、权力多么显赫,如果所作所为都以自我为中心,那他肯定不会得到人们的赞叹。这一点大家务必要知道。因此,以后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出发点都应该是利他,这样自然而然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对于今天所讲的道理,常住的道友们应该很容易接受,很多新来的大学生可能感觉有点玄,内心有点接受不了。但只要自己认真听闻,之后再好好思维,最终也应该能接受。
《往生礼赞偈》中说:“其有得闻彼,弥陀佛名号,欢喜至一念,皆当得生彼。”意思是,如果有人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乃至生起一刹那欢喜心,都能往生极乐世界。对在座诸位来说,一刹那往生极乐世界的念头应该可以生起。有些人因为以前这方面的熏习比较少,所以往生的心念不一定很坚定,但只要自己生起过这种心念,这个善根就会逐渐成熟,最终一定能往生净土。需要强调的是,此处并不是说如果产生了这种念头,死后马上就能往生极乐世界,而是说产生一念善心的种子后,如果没有遇到违缘必定会成熟往生净土的果报。
当然,大家要清楚,如果造了五无间罪或者谤法、谤圣人,那是不可能往生极乐世界的[7]。今后大家尤其要注意谤圣人,因为谁都不知道圣人在哪里,要区分出圣人也很困难。你觉得这个人脾气不好,所以他肯定是坏蛋,实际上说不定他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的转世。现在活佛不是很多嘛,但你认为的活佛不一定是活佛,而你认为的乞丐等低劣者说不定是真正的活佛。我们看诸佛菩萨的传记,他们大多转为种姓低劣者或者婆罗门等外道。所以,为了保证往生极乐世界,大家一定不能造五无间罪,不能谤正法和圣人,要保持身口意三门清净。
下面宣讲非常重要的道理——三辈往生。
一、上辈往生。
阿难,若有众生于他佛剎发菩提心,专念无量寿佛及恒种殖众多善根,发心回向愿生彼国,是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比丘众前后围绕现其人前,即随如来往生彼国得不退转,当证无上正等菩提。
阿难,如果有众生在他方佛刹发菩提心,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恒时积累众多善根,并将善根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此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比丘众前后围绕现其人前,此人即时就会随如来往生极乐世界,往生后获得不退转,将来必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果位。
此处提到了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
一、发菩提心——若有众生于他佛刹发菩提心;
二、明观福田——专念(此“念”可解释为观想忆念)无量寿佛;
三、积资净障——恒种殖众多善根;
四、发清净愿——发心回向愿生彼国。
有些人说,往生四因是藏传佛教的说法,汉传佛教没有这种说法。其实并非如此,大家都能看到,这段经文对往生四因就讲得非常清楚。现在有些人特别害怕“藏传”这两个字,实际上不用这么害怕。不管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都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对你不可能有什么障碍。如果连相续中的烦恼都不害怕,就更不必害怕藏传佛教了。其实,如果有些人能来藏地实地了解一下,就会明白藏地的佛法非常纯正,它的闻思修行完全符合如来的圣教。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三辈往生中,不管哪种都需要发菩提心[8]。在康僧铠译本中,对三辈往生是这样说的:上辈者要舍俗出家,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持广大功德,这种人临终时阿弥陀佛亲自来接引;中辈者虽然不能出家,但也要发无上菩提心,多多少少修持功德,这种人临终时阿弥陀佛的化身前来接引;下辈者即使不能作诸善根,但也要发菩提心并念无量寿佛,这种人临终时梦见阿弥陀佛,之后往生极乐世界。现在有些人说:只要专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其他任何条件都不需要,就足以往生极乐世界。对利根者来说,当然不排除这种情况,但一般来讲,按照佛经的教言,欲往生净土者必须发菩提心。
这次能与诸位大学生聚会,共同学习佛法,这个因缘的确很难得。回到各自的学校后,同学们不一定有机会再来喇荣。对很多人来讲,这堂净土课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希望大家利用这堂课掌握往生四因。
台湾佛光大学的一位法师讲过一个比喻: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大学的校长,极乐世界的菩萨是这所学校的教授和学生,净土教法是极乐大学的招生通知,极乐世界的庄严相当于校园的环境,一个人能否进入极乐大学,就看自己具不具足招生条件。我觉得他讲的有道理,往生极乐世界确实可用出国读书来比喻。如果一个人要出国读书,必须具足意乐、钱、护照、目的等条件,否则就不能出国读书,这些条件就相当于往生四因:首先,意乐相当于愿意往生净土。如果没有出国的意乐,那不可能把你捆起来装在飞机里送出国,这好比如果不愿意往生极乐世界,那永远不可能往生。其次,钱相当于资粮。如果一分钱都没有,那不可能去国外读书,不要说去国外读书, 甚至到喇荣求学也很困难,这好比如果没有资粮就不可能往生净土。第三,护照相当于明观福田。如果没有护照也出不了国,这好比没有明观福田就无法往生净土。第四,目的相当于发菩提心。去国外读书要有目的——将来更好地造福社会,这好比往生极乐世界也要有目的——为了度化一切众生。很多人以前对净土法门不太了解,在这次的研讨会上我们也没有安排净土法门,为了让同学们有个形象的了解,所以我用这样的比喻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念佛当然非常好,这有无量的功德。但要真正往生净土,关键是要具足往生的四种因。如果能具足这四种因,虽然诸位现在身处娑婆世界,但今生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对此我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以前我也曾半信半疑过:像我这样的凡夫到底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但通过多年的深入研究,最终遣除了这些怀疑。虽然我修得不是很好,但一直在这方面下工夫,平时哪怕磕一个头都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自己不仅有往生净土的信心,对弘扬净土法门也有很大意乐。以前我有这种想法:法王如意宝在人间的时候,我跟着他去过很多地方,可是他老人家往生极乐世界时,为什么将我抛弃在这个世界?后来我想通了:也许通过我在世间跟众生结缘,可以将很多有缘的众生带到上师身边。所以,这些年以来我也在尽心尽力地弘扬净土法门。
希望同学们不要把这堂课看作世间的课,世间的课听后也许有收获,也许没有收获,而佛教的课完全不同,即使听短短一堂课,也会改变生生世世的命运。以今天这堂课作为一个因缘,我希望大家都能往生极乐世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来世并不是很遥远。大家想一想:再过二三十年,自己会变成什么样?所以每个人都要对未来有所准备,一定要走解脱的光明大道,尤其要依靠阿弥陀佛指引的往生净土这条捷径获得究竟的解脱。往生净土这条捷径非常难得,能遇到这样的捷径,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刚才经中也讲了,如果有人具足往生四因,则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比丘众围绕其前,将他迎接到极乐世界,最终获得不退转果位。对身处轮回的众生来说,这既是一种美好的梦想,也是人生最有意义的目标,所以大家都要为此而努力。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
[1] 时逢首届“青年佛教学术研讨会”,许多参加研讨会的大学生晚上也到经堂听课,故上师有此说。本课的很多开示也是针对他们的。
[2] 有些大学生在课上拍照,上师遂对此作开示。
[3] 晡时:申时,即午后三点至五点。
[4] 《阿弥陀经》也有这样的说法:“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5] 不仅阿弥陀佛的名号,受持其他如来的名号也有如此功德,如《十二佛名经》中说:“若人持佛名,七宝华中生,其华千亿叶,威光相具足。”
[6] 此处的译文较难理解,其他译本中无此说法,故据藏文译本作此解释。
[7] 在藏文译本中只提到了造五无间罪和谤法,没有说谤圣人。
[8] 后两辈发菩提心的情况下堂课会宣说。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