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终南山听本如法师说禅

发布时间:2024-07-30 01:43:23作者: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本如法师曾在南怀瑾老师处闭关,本文记叙了本如法师的一些本色事迹及本如师开示!其中包括本如法师在南师处闭关的一些情形,很值得一看!

08年11月11日,在吴言生老师的带领下,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的吕建福老师、韩中义老师、黄瑞成老师及博硕士研究生一行共22人来到净业寺参访。车行驶到山门下时不过上午9点,下车顿感萧瑟,抬头四顾,方觉时值暮秋,天低云厚,落叶遍野,大地一片肃杀之气。山门前稍感冷清,正觉凉气欲袭的时候,本如法师就到了。本如法师一袭青色的粗布长袍到底,脸色略黑,一见便我们作了个礼,径直向我们走过来。给我的感觉是,本如法师很象照片上的民国时的太虚法师,一身朴素之气,仿佛已经洗净了人间的烟火。

吴老师热情的向大家介绍了本如法师乃是当今高僧,本如师接话便说:是啊,我住的很高。大家一下笑了起来,一天的参访就这样轻松的开始了。本如师寒暄完说他刚刚接管了另外一个道场百塔寺。吴老师说:是啊,本如师很忙,平时很少见客的,今天破例给大家从山门开始迎接并一路讲解上去,真是大家的福分。我们顿感振奋,秋天的凉气此时让我觉得反而可以让我保持清醒,以身心清净,庄严道场。

本如师首先在山门前向大家介绍了净业寺“律宗祖庭”、“南山正宗”的历史,并如数家珍地为大家讲解了《净业颂》: 心净国土净,心净众生净,佛门无量义,一以净为本。戒以净身口,定以净尘欲,慧以净知见,三学次第净。贪净三昧水,嗔净悲愿风,痴净般若火,性地本来净。无边染业净,一切净行集。即此净心行,成就庄严佛。

讲解了《净业诵》后,本如法师特别提醒大家,来净业寺要着重注意一个净业寺的“净”字。佛法广大,但若归纳起来不出一个“净”字,展开说即要清净身、口、意三业。本如师说他在少林寺的时候,有个记者采访他说一个比丘去卡拉OK惹得社会议论沸沸扬扬,问他如何看待此事。本如师当时回答说“怎么不能去!佛教的菩萨精神是地狱都敢去,卡拉OK厅怎么不能去,那里总比地狱清净吧!既然发愿要度众生,还怕这些外相的东西干嘛。” 这让我对佛教清净的含义有了一个升华。本如师还说他恨不得天下的寺庙都成为律寺,因为佛教的戒律就是要清净三业,若能清净三业,哪有修行不好的事。说话间语调略扬,感觉他悲心顿生,气宇轩昂。

进了山门,迎面的是一座铜制的弥勒菩萨像。这尊佛像的造像风格感觉很迥异,正觉纳闷呢,本如师就开始介绍了。他说这尊像的佛头本是缅甸造的,被人偷出后由南怀瑾先生买了回来,而身体是中国后塑的,然后拼接在一起的。所以我们会感觉风格很怪,有点别致。再向上看是一尊白色的观音菩萨的立像,背后是一个天然石洞,洞里供有一尊金色的文殊菩萨像。本如师介绍说这里弥勒像是南传佛教风格的,观音菩萨是汉传佛教风格的,文殊菩萨是藏传佛教风格的,三大系的佛教风格在这里全都能见到。我想佛教造像皆有表意,本如师这样的设计,正显示了他不拘门派,包容兼并的胸怀吧。

介绍观音菩萨像时,本如师提到这尊四吨重的像本来运进来很难,建筑公司说要拆掉半个山门才能运进来,造价颇大。而他一位大哥献了一计,说用最原始的吊链的方法可以。果真,这种方法似慢实快,菩萨像稳稳当当的越过山门放了下来。但放下来后又有一个难题,就是不知怎么把像立起来。又是这位大哥说,可以在菩萨脚下挖个坑。果真坑一挖好重心一移,菩萨自自然然的就站了起来。而这位大哥在献了两个妙计之后,多年的老病竟然一下好了,这应该说明他的功德很大啊。我们听了大长见识。本如师回首指着山门外说,那是阿育王塔,陕西省就这一座。吴老师给我们补充道:阿育王塔在哪里,就代表佛法在哪里兴盛。这阿育王塔一立,就立刻将此山划为清净圣地!

前进几步,一只金毛狗守在路边题名“禅学书社”的亭子外。狗见了本如法师立刻抖擞精神,咬着本如法师的大袖子耳鬓厮磨,对法师百般讨好。法师边抚慰狗边介绍说这条狗属于世界第二聪明的狗品种,这条狗的名字叫“肯德基”。我们又长见识了。

 不高处的一个天然石洞里供着一尊像,风格也和别处不同,留着胡子,很像古代的一位武臣。本如师介绍说:《华严经》里提到了有八大菩萨化为八大山神,其中一位菩萨名叫威光普胜,这洞里供的正是这位菩萨化的山神。像的风格是参考武当山“真武大帝”造的,造出来后大家都说像我。我说不行啊,我怎么能请一尊 “我”在这儿呢,于是让雕塑师再改。大家一看,都说觉得怎么改了之后的像还和本如师非常神似。本如师哈哈一笑,转身继续向上走去。

拐弯处一座大石上刻“绝解起行”,我们以为是禅宗的名词,含有不立文字的含义,也有人念成“行起解绝”。本如师说怎么念都可以,“行起绝解”是《金刚经赞》里的一句,意谓当你用工夫时,就不要再费心想去了解是什么了,若有人念成“绝起行”那可就更厉害了!一路上很多大石上都刻有大字,如“于平常处见禅境”、 “阿陴拔致”、“惟我独尊”、“诚则灵”、“作狮子吼”等,不少都是本如师的师父妙湛老和尚所题。小径盘山,木石交错,往往走得刚累的时候,一拐弯就抬头看见了这些有文化的灵石安安稳稳坐在那里,大家便顾不上疲劳了,赶紧上前欣赏一番。

这些山上的大石本都是自然中本有的,但小径这么一盘一转,就感觉真是座落的恰到好处,真应了本如师刚才闲聊中说的,“再高明的设计师也设计不过大自然的造化”。我们在一座刻有“南山正宗”的巨石前合了影,字为近代名僧茗山法师所题。吴老师说专门安排我们在这里合影,是有特别意义的,于是即请本如师在此介绍了净业寺开山祖师“南山大师”道宣法师的故事。本如师特别提到“南山宗”是后人的称呼,实际上道宣法师自己并没有命名。而道宣法师也是历代高僧中著作最多的,人们只记得他是律宗的祖师,往往忘了他在其他方面所做的贡献。

快到大殿处有一空地,中间矗立着一座经幢,环刻《心经》。本如师介绍说,这里以前是练武台,修行打坐要动静结合。修持有三大要领:一是要调身,行住坐卧讲究四大威仪,要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二是要调息,你们有的人爬山上来喘的厉害。修行人善于调息,则不 “喘”,成“息”相;(风、喘、气、息)三是要调心,善于保持一念清净。当然也不是怕妄想,“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圆觉经》),这个知道妄想的一知即是觉,当时即离开烦恼了。佛法最高成就即是般若成就,所以心经是般若的总纲,修行最重要的即是调心,即是智慧。

本如师站在中间给大家讲了经行的要领。经行时,首先要神光内敛,不是你去看外界,而是你的眼睛像镜子,外界的东西自然的映入眼帘。走起路来,要放松随意,左摆右甩。僧人们一般穿我这种禅袍,这个长袖叫“云水袖”,经行时提起正念向前大步迈去,了无牵挂,甩起来“哗、哗、哗”的很有气势。经行中,当板响时,大家霎时要齐齐站住,此时动静二响,了然不生,妄想不起,正好“参”!本如师带我们经行了一会,中间大喊“提起精神”,中气充沛,响彻山林,大家顿感精神为之一振。

吕老师为我们介绍了经幢的历史,介绍了上面五轮自下而上是分别代表地、水、火、风、空的涵义。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寺门。寺门外是南怀瑾先生拟的对联:回首依依酒绿灯红歌舞繁华大梦场中谁识我,到此歇歇风清月白梵呗空灵高峰顶上唤迷徒。读上联时觉得真是气度浑阔,下联读来又如醍醐灌顶,清凉到底。而这幅门联放在这里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本如师在进寺前告诉大家:进庙时为表示谦卑恭敬,一般不走中间。从左边进就先迈左腿,右边进则先迈右腿

。看大家意兴正浓,本如师又给大家讲了一个禅宗公案。说在禅宗语录里记载武夷山有一位被称为“古佛” 的扣冰禅师。当他一条腿刚刚从门槛的正中间迈进殿里时,雪峰禅师当即问:“汝进一步则死,退一步则亡!”本如师问我们:你们如何回答?大家仓惶间,本如师说扣冰禅师对曰:“横行几步又何妨?”本如师当即在门槛上横挪了几步。我虽不懂公案,但隐约间觉得这个回答确实上大为巧妙。

拜过弥勒殿,后面是个小四合院。走进正对的是大雄宝殿,本如师给我们介绍了大殿里释迦牟尼佛左右的四大菩萨的含义:观音表大悲、文殊表大智,普贤表大行,地藏表大愿。大殿外的对联是:虚空置汝心内如片云点太清,华藏容吾性地,若芥子纳须弥。本如师指着上联说,这一句取自《楞严经》。看人的心是多么奇妙啊,虚空够大了,可是要把虚空放在我们的心里,就好像一片云彩放置在晴朗的天空中一样,可见我们的心量本来是极为广大的。本如法师又念诵了一段经文:“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楞严经》)我们的生命只不过是大海里的一个水泡,乍生乍灭!又给大家补充说,佛经里最美的两部是《楞严经》与《圆觉经》,文字优美,看了是一种享受。

在高处环顾四合院时法师说,这些对联都是我让寺里的和尚自己拟自己刻的。东边客堂联:归山来清静如斯,出门去悠游若云。西边横题为“选佛场”下的对联是本如师是自己拟的。所谓选佛场,出自唐代庞大士(庞蕴)的一首诗: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上联:拈花微笑还须说什么,下联:洗足敷坐何事乱翻经。“洗足敷座”用的是《金刚经》开头的那段经文。本如师说本来自己下联拟的是:弹指下座何劳再翻经,可是南老(南怀瑾先生)觉得略有点显出狂妄,便改为现在这个下联了。

过了四合院,我们往后山继续攀登。吴老师告诉我们,后山可是还有更好的地方,一般人是不让上去的,大家能去,真是福气啊!山脚下有处泉水,石壁上刻着一个向外伸出的龙头。吴老师介绍说本如法师书画俱佳,更有一绝不为人知,即是左手也会写书法。上方工整的篆字“南无娑竭罗龙王菩萨”就是法师用左手写的,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下面的魏碑风格的“甘露井”是法师右手所写。据法师说这口甘露井在《高僧传》里就有记载。

在后山中左转右转,来到了一座不显眼的木门前,上面挂个牌子“清修净地,非请莫入”,我们进去后便又把门关上了。曲径通幽,听见狗吠声再走不远,我们就到了歇息的目的地——禅堂和茶寮所在的一座木楼了。参观时所有人都惊呼、赞.叹声此起彼落,不绝于口,因为这个地方让我们感觉太好了,简直无法形容。木楼内外皆风格古朴大方,简单舒适。站在屋外平台向前望去,整个净业寺所在的终南山尽收眼底,大气磅礴处,远处的山形隐约可见轮廓,像是水墨写意画一般。若是天晴,想必层峦叠嶂,郁郁葱葱,又不知会让人沉醉几何。虽不懂风水,但我也可以看出这里坐北向南建在半山腰上,后有靠山,前有案山和河流,左右皆有群山环抱,必定十分聚气。这里冬天凛冽的北风吹不进来,夏天南风习习,真是适合居住的世外桃源啊。我想世人都以为出家人的生活清苦,但是要是来到这里,绝无一人不自恨眼界浅陋、福报太浅,绝无一人不萌生脱出鸟笼、将欲出尘之志。想起古来皆有“天下名山僧占多”之叹,亲眼所见,唏嘘间更为叹服。

合影后大家茶寮坐定,品了点心,吃了武夷山的名茶大红袍。看大家气色稍定已休息过来,吴老师慈悲心发起,赶紧启请本如师为大家做个开示。本如师略微思索,便从容道来,笔录如下:

本如法师开示:

学佛时,我们对佛法的体验好比喝茶。这盏茶我可以给大家描述很多,比如来自武夷山哪里,茶中成分对身体的好处等等。但是,我谈的再多都等于是在骗你,因为你没有喝过。只有喝到,方知真味,才是你自己的体验。祖师云“说似一物即不中”(南岳怀让)、“开口便错”,所以佛法要实证,此中有真义,欲辩已忘言。又好比恋爱中的男女,对对方的感受非常复杂,哪能是单用一个“爱”字能表达出的。很多体会和感觉是非语言文字能表达的,如能表达,世间就没有误会了。

要实证就要学禅参禅,“禅”即是“正思维”“静虑”的意思。要自己去思维去体验。释迦佛一次路过森林,捡了地下的一片落叶,问弟子:我手上的树叶多还是树上的树叶多。弟子说当然是树上了。佛说善哉,我讲出的道理就如手中叶,未讲的如林中叶。佛法不去实践修证,是永远不会明白的。不要因为口耳相传,便信以为真;不要因为逻辑分析,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哲学思想,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学者赞叹,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导师讲出,就信以为真。要自己根据闻、思、修的学佛三部曲,切身体会,这就要求我们要禅修。

很多人无法修定,就很难得到佛法的受用。念经礼拜都是表面的东西,非根本。佛法的根本即了生死,即发大悲心度众生,众生有尽,而我愿无尽,这是《华严经》里的。《华严经》里有“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句子,显示了佛教普度众生的情怀。佛教两千年前的教化,精采之处太多了。《华严经》里讲法界有重重的无尽世界,如因陀罗网,任何一个网的交织处便有一佛一世界,一个佛一动念,所有佛都知道。一千个太阳系才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小千世界是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才是一个大千世界,宇宙有无数大千世界,如恒河沙数,无量无边。所以学佛,胸怀眼界会很开朗。每当月圆之时,我在这禅堂中看远空的星星,才会悟到佛法的精采,宇宙的浩瀚无际。

人生命的来源有很多说法,科学有说是海洋微生物进化而来,基督教说是上帝造人。佛教说是天人从光音天而来,因贪吃地上的食物而飞不起来成为人。那光音天又从哪里来?这是一个等同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说不清楚。我认同人是由光音天即外星人而来,而不是猴子变的。在《佛说入胎经》里,当时在没有解剖学的情况下,佛把人的入胎住胎出胎都说的很清楚,其中有现代我们说的男科妇科的很多疾病的情况。还提到,即使男女身体都很好,没有第三因,则无法入胎怀孕。胎儿在母亲肚子里七天一转变是怎么样的,经上的说法都和现代医学相同。此经对实修是很有帮助的,里面提到生命规律为七天,比如说感冒要彻底好需要七天。人也七天一个转变,比如女子二七(14岁)天癸(月经)至,七七(49岁)更年期就到了。还有为什么同样父母生出来的孩子甚至是双胞胎都个性不同、长相不同,在《佛说入胎经》里面都有。

禅的体验比如说四禅八定,这都是需要大家用功才能体会到的。初禅登欢喜地,就能享受到很大的禅悦。一些出家人尝到了禅悦法味,就再也不愿还俗了,反之若尝不到法味则很容易再还俗。南老说看经典时,要马上回转到自身来实践,这就是会看书,真用功。如看到“一念不生全体现”,(下一句是“六根才动被云遮”)何以“一念不生”才能“全体现”?要马上倒转来,自身实践。这种精神是最重要的,不然则被书转,而不是去转书。(《坛经》里面说: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也是这个意思)佛教说“心能转物,即同如来”(《楞严经》)。所以佛法要正思维,正修体悟,妙不可言。这就要求我们一要清净自信,二要自悟自证,是体悟的悟,可不是耽误的误哦,要得到切身受用。

我刚出家时的目的是第一可以自由画画,第二可以跑遍祖国的山水,能读懂王维山水画的意蕴,三是可以自由自在无人管束。我给一为朋友谈这个,说否则我们大学毕业只能去当老师和美工了,那位朋友一听也跟我一起出家了。出家了到佛学院我也不愿意受管束,那时候佛学院里的体制也很守旧。师父一看不行,就让我到处转转吧。我当时的目标是天山,我带着水晶通话般的梦想来到天山,结果一看都是冰雪覆盖。后来我1988年就来到了终南山,在祖师洞住了一年,那时候感觉一盘腿时间过得很快,一会儿就该吃饭了,一会儿又盘腿坐,感觉很快活。后来师父(湛如老和尚)让我回去帮他,我走的时候说了一句“十年若不死,卷土再重来”,真是因缘不可思议,十年后我真的又来了终南山。

后来师父让我去学医,我就很喜欢解剖学。因为我学画、学武和学医都跟解剖学有关系。艺术家是对大自然的解剖中看出美来,歌咏生活,看到月亮就想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讲究个性和张扬。而医学是从解剖中看出人生的苦来,医院里到处都是怨气,所以要有菩萨心才能当医生。我犹豫到底是要当画家还是当医生曾经好久,后来一下想开了,那就是都不当最好,凡有所爱,必会被累。世事如棋局,不着的方是好手。我这样,随缘画画,随缘给人治病,多自在啊。我在山中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一个山中的农民,自由自在的。人生要活的自在,一要身体好,所以要练武;二要心情好,所以要修行;三要与圣贤为伍。现在看窗外的景色,此地四季分明,现在是“无边落木萧萧下”,到了冬天就白雪皑皑,春天万山翠绿,夏天百花齐放,无不自在。

后来我就才慢慢知道学佛原来是要觉悟,要了生死,要度众生。要发慈悲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与众生息息相关,可真是不容易。我还差太远,希望大家能发起来。一切众生都是尘劫以来无量世的父母,我们要帮助他们,愿代众生受一切苦,愿令一切众生得到毕竟大乐。  (掌声)

吴老师点评说:今天本如师讲的都是他的真东西,我们受用很大,需要回去慢慢消化啊。现在留一点时间,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法师请教。这是好缘分,大家一定要抓紧机会。  

侯慧明:请问法师,在禅定状态是什么感受?  

法师:不同层次,定境不同,最重要的是保持一念清明、空明。“灵光独耀”是一种境界,如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时心如浩月,一轮当空。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境界。(注:《古尊宿语录•百丈怀海禅师语录》:“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侯慧明:这种体会是一瞬间的吗?

法师:是一瞬间就进入的,进去了就会感觉喜悦无从表达。要进入这种状态,最重要的是要呈现出清清楚楚的这个当下,要懂得“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唐朝宰相裴休问黄檗禅师“佛法最根本的是什么?”黄檗大喝一声“裴休!”裴休一下就明白开悟了。

袁朝伟:我觉得生活中烦恼太多,请问如何对治?  

法师:你现在有烦恼吗?知道自己有烦恼时,即无烦恼了,烦恼都是自己找的。烦恼是生灭的,其性本空。文殊菩萨问佛烦恼,佛答“烦恼如病眼看空花,虚幻非实。”空花本无,是你眼睛有毛病才看到的,执着什么。生死、涅槃、烦恼都本来如此。我们的思想,“想”比较粗一点,“心”上一个“相”字,即是著想;

“思”字细一点,上面一个“田”字,也是剪不断,理还乱。其实这都是虚幻非实的。有一首诗你要要懂了就都明白了:“万古千秋似有愁,穷源一念没来由。此心已归真如海,不向江河做细流。”

孟双双:请问法师,女人能否双盘?  

法师:可以。双盘姿势容易入定,胎儿在父母腹中即是交叉双腿的。当然,生理期最好不要,也不能意守丹田,最好观想心月轮。  

侯慧明:请问法师,当人思考或生活时,也会有“灵光独耀”的那种感受吗?”

法师答:是的,用功是二六时中的,一切时都要清清楚楚的。六祖说“菩提自性,本自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清净心乃成佛根本。

王静磊:请问法师,明心见性之后离成佛还有多远?

法师:那就要看你的造化了,有精进的有不精进的,所以时间有长短。据说弥勒佛本来比释迦牟尼佛修行早,但没有释迦牟尼佛精进,所以要后成佛。

段新龙:请问法师,您刚才所讲的二六时中,都要用功。那我们应该怎样用功?

法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天24小时,都要清清楚楚的,即使在睡觉的时候。睡觉如乌云挡住我们的心,所以要破睡魔。一个修行的人,要时刻清醒,睡前要观照最后一个念头,早晨醒来后的第一个念头也要观照自己。南老师就是随时随地在清明境地,这是佛法最根本的问题。

吴老师补充说:首先要达到功夫成片,然后要保持下去。醒睡都要像《永嘉证道歌》一样:“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只有这样才能够领悟法师深意。唐代的赵州大师,别人问他如何修行时,他答道“汝等被十二时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时”(《赵州录》),意思是自己能随时随刻自在做主。法师的回答现在只是能让你们知道有这么一种境界,但真正要达到,是需要你们来日方长,逐渐修证的。  

法师:明白这个境界很重要,请天德师(侍者)背一下《圆觉经》里的那一段:“佛告大慧菩萨……”

天德师:“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小师父张口即来,流畅自如,让同学们很是佩服,报以热烈的掌声。

法师:这是用功的关键法门。

吴老师:是啊,就这段话,就够大家受用一辈子。

法师:睡觉都要用工夫的,不能贪睡。我年轻的时候贪睡,有一天没起床,老和尚(妙湛法师)拿着拐杖就把我打醒:“当和尚是来睡觉的吗?习气毛病!”后来到南老那里闭关,也是时时用功。实在困得不行要睡一会,也要修密宗的“摊尸法”,因为尸体是最放松的,可以得到最好的休息,而心则一定要正念分明。一次我实在忍不住睡着了,被南老护关巡视时发现了,因为要止语,就给我写下字条“如此放逸的话,给我滚!”我回一句“早就想滚,但滚来滚去还是滚到你这里来了。”老师让人送饭时带来签字“不要脸!”我就回了一句“老师教的!”后来一次科技大学校长来访老师让我上去,老师问我我怎么教你了,我就回答“老师经常教我们要学金刚经里的无我相人相,我要是有脸,岂不是着相了!”  

大家哈哈大笑。

袁朝伟:我也很崇拜南怀瑾老师。请问法师南怀瑾老师是否有传适合在家人修证的法门?法师:在家出家,修行上都一样。有人身出家,但心还在俗尘;有人身在家,但心已经在出家了,这种人更厉害。修持的方法很多,但每个人的根器不同,所以佛才应众生根器,讲了各种法门,关键是要找到适合你自己的。但这只能你自己找,我不是你,无法为你抉择。

吴老师:我们宗教研究中心的活动得到了本如大法师的全力支持,现在我们请吕建福老师代表我们中心说几句。

吕老师:我们今天主要都是来请教本如法师的,我们在本如法师这里得到了开示,也得到了启发,犹如醍醐灌顶。佛教的精神实质在于实践,关键是要落实到心上。儒家讲知行合一,佛家讲定慧合一,都是要我们体会实践,亲自体悟,一切形式上的东西都是入门。我代表我们中心感谢法师,也欢迎法师来我们中心做客。 法师合掌作礼嘱咐:大家别忘了清净的“净”字,下山后可以读一下《净业颂》。

吴老师:大家都太有福报了,今天真是得到了大受用,可以说是入宝山满载而归了。 问答结束,法师给我们展示了他的国画作品,那是一组在玉龙雪山的山水写生。法师的画在拙朴中显出天然意趣,大家赞叹不绝。随后法师用左手写了“修心为上” 四个字,尾题“文曼同学参嚼,住山佬本如”,送给了第一次学打坐就能轻松双盘的彭文曼同学,引来大家羡慕的眼光。  

已经到了下午四点,出门见山风轻扫,落叶缤纷,我反而觉得天地间干干净净的,这才是大自然的本色。大家都仿佛都受到了一次清净洗礼,一一向本如法师珍重道别,感激之情,难以言表。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一路走下山来,暮色已浓。拜别山门,我们踏踏实实坐上回来的班车,一天的参访活动圆满结束。(段新龙)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