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禅师解读《楞伽经》第十四讲
尔时,楞伽王蒙佛许已,即于清净光明如大莲华宝山顶上从座而起,诸婇女众之所围绕,化作无量种种色华,种种色香、末香、涂香,幢幡幰盖、冠佩璎珞,及余世间未曾见闻种种胜妙庄严之具。又复化作欲界所有种种无量诸音乐器,过诸天、龙、乾闼婆等一切世间之所有者。
“楞伽王蒙佛许已,即于清净光明如大莲华宝山顶上从座而起”这个大莲华宝山顶是楞伽山,楞伽王住的地方,因为他发心请佛去说法,以他宿世的善根福德力感应的那种变化无量庄严,现在又强调一种宫殿的严饰,他的环境——生活居所的变化,为什么现在又强调一遍呢?因为是他心开意解以后,心情跟以前是不一样的,他体会到这个以后,他所依的生活境界就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即于清净光明”这是他自己变化的一个特征。
“清净光明如大莲华”过去这山叫楞伽山,为什么没有强调如大莲花,也没有强调说清净光明?那时候他的心境跟现在的是两回事,他透过世尊的开示,佛力的加持,他的心地明了。证悟到究竟的意义、道理,修行有所成就,正所谓心净则国土净,所以他感受到的世界就清净光明。他生活的环境就是楞伽山,为什么清净光明如大莲花?大莲花就是因果同时,他清净自在,心境一如。
何为因?因就是我们心念意识当中所含藏的一切的种性,这个种性是发生一切缘起的原始动力,这个怎么理解?我们为什么会有想法?我们的种种想法从哪来?怎么个演变的过程?这都是由于种性的力量。什么叫种性?就是我们内在心灵深处的动力,那是我们本身具足的觉性。觉性是什么?觉性就像莲花,这叫因。而果是外现象,所谓表现出来的现行力。莲花代表因果同时,为什么?莲花有莲子,莲子既是果又是因,我们生命的本质,心体通达,换句话说,我们的心因一动,果报就成。
我们了解什么叫心因,就是你主观意识运动的方向抉择了以后,果报肯定要变成现实。这是从我们众生界来讲,什么叫主观意识的运动方向?你的信念和你自己的行为保持统一起来没有?我们要明白自己相信的是什么?我们自己相信的是世间法当中的财色名食睡,还是相信的是解脱的真理?这个你要去发显,要明白。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如果你顺应的是世间的道理,财色名食睡就会现前,我们看人生的百态就可以看得到。
人生百态种种是是非非表明什么?表明因为你心中的是非观念,所以你看到的都是是非观念。我们心里头总有一种执著念,总习惯一种思维,你这种想问题的方式就会影响你所有的行为。你应付你生活当中的这些过程的时候,就会发现不管你处理什么都是一个模式在运行,你自己特有的模式。
比如一个人大大咧咧好像什么都不在乎似的,假设他的性格是这样的话,你看他处理什么事基本上都是这样子,很少有说细心的地方,因为他那种思维的模式成习惯了,他看什么问题都无所谓。一旦有发生的过程不跟他的思维模式相匹配的时候,如果心因的力量大于缘起的力量,问题不大,人家会觉得这个人挺大方,他自己感觉也无所谓。如果缘起外在的现象条件大于他内在的东西时,他会很痛苦。因缘聚合的时候这两种感觉都出来了,实际上这种感觉有没有呢?如果你没有固定的观念说这个人大大咧咧的时候,你就不存在这个条件好坏的问题。你看什么结果都是正常的,这叫没有是非见。
你超越了是非见,你看一切都是清净光明,这就展现清净光明这种力量。这叫心净则国土净。你的心不净的时候,啥叫心不净?你的信念、你的观点,不是专一的,是相对境界中存在的观点,我们判断问题的一切观念从哪来?从相对境界产生的,所以就存在两方面性,一个是,一个非。你肯定要说这个事情有个是非好坏,肯定要弄个清楚的,实际最后你分得清孰是孰非?分不清楚。本质没有是非,那你说怎么办?你记住安心就好。这个事情做的多少好坏,你尽力了吗?你尽力了安心就好。
这时候你就看到了因果可以同时,你用这种平等心看待问题就可以看到因果是同时的,如果你的平等观不能现前的时候,因就是因,果就是果。因为你有是非这种观念隔阂着你这种心能的作用,所以你所有的好处愿望不得以实现,为啥?因为你说,我必须得努力创造个缘,我才能有实现,因为你的心有是非就有因缘。
我们的心体本来是一,我们偏偏给它弄个相对境界出来,就是你弄个是非出来,就有因缘,你必须假以因缘才能成就你心里头想的,说到这,我就再给你说一个高尖端的科技问题,生孩子也是一样,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孩子必须要两性繁殖,实际上不一定,现在科学研究才研究出来,佛陀三千年前就告诉我们,天界的众生是可以化生的,人家无需两性繁殖的,远远超出这种概念了。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也有啊,你想你家粮食里长的小虫是从哪来的?胎卵湿化都有的。有人讲话,人都不结婚,那人上哪去了?社会就完蛋了。
我告诉你如果人们都不去以这种形式存在的化,人类就超级进化了,人的生命绝对是因果同时的。你知道佛菩萨怎么去演化生命吗?可以分身无数,一个人可以变无量啊,你说人家那个生命缺陷呀?那你说我们如何能展现自己的因果同时功德呢?一定要承蒙佛的一种嘉许。你得跟佛沟通,跟佛一样你才能展现你的生命本有的能力。
“从座而起”这是他本来的居住处。“诸婇女众之所围绕,化作无量种种色华,种种色香、末香、涂香,幢幡幰盖、冠佩璎珞,及余世间未曾见闻种种胜妙庄严之具”又把他的宫殿重新装饰了一遍,人家的装饰是功德力的善根感召,人家不需费力气的,人家自然而然依心能而发生这一切,那我们要想去弄个事的话,你得假以因缘。他不是正好装完房子,你问他什么感觉?累呀。为什么?因为我们生命的定格,方程式法则就定格到我们必须得假以因缘,所以你必须得假以一个因缘出来。你必须你的生命染色体是XX、XY,实际上我们不一定是要这样子的。
人们普遍认为人一定是什么什么样子,这就是人们好像说钱一定要挣回来,我往往给人家说,钱不是挣的,你挣不来的。挣字咋写?一个提手,一个争,你用手能争回来吗?争不回来的,钱是赚回来的。赚字怎么写?一个贝、一个兼,兼是通达意、了知意,你知道钱的意思吗
?你要知道钱的意思才能赚钱,钱到底做什么用呢?你不晓得的话,你赚不到钱。有一个人说他要是没钱,就去抢去,在他看来不是钱,那是命,这种人真的太可怜了。佛菩萨不需去挣钱,不需去赚钱,因为人家智慧和功德的感召,人家的宫殿就能变化。挣钱最累,你要想挣一毛钱,你得费上挣一毛钱十倍的力气才行。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知道楞伽王以自身的变化来证明佛法真理的真实效应,我们去修行的目的最终也是这样,这种描述在观经上也有描述,极乐世界就是这样子,那在我们这个世界怎么去实现这种现象呢?在我们这个世界你福德圆融是这样子,福德不圆融呢?你最起码弄个因缘自在。你懂得因缘法自在吗?你的心清净的时候,在这个世界上就光碰好的因缘,容易在哪呢?有想法就有缘,这也是他福德具足的表现。
如果你修行佛法,在这个世界上最容易产生的变化就是因缘聚合,换句话说这叫心想事成。那叫心净国土净,你的心清净了,你也就展现他这种变化,他这种变化在我们这个生命世界里就是因缘聚合,这是最能变现出来的,在你没有去超凡入圣的时候,你只是按这个道理去思维,理解诸法平等性这个道理,你不起分别见,按照这个方法去思维,你就会感应心想事成,因果同时这种福报。你会发现,我做这个事情可容易做,不费劲就搞成了,不费劲人家都来帮我来了,这叫因缘聚合。
世间人的命运就是掌握在这里头,如果你不明白这个道理,累死你做不成。记住,把握住一点,这个身心世界就用诸法平等,就以这种道理来观察身心世界,自然而然你的命运就会心想事成,这个不用去造作的,而且是当下就见效。不懂得佛法又号称学佛的人,他就告诉你要多种善因,多种善根,啥时成熟他不跟你说,因为他也不知道,告诉你某某居士要多发心哦,我们也知道发心是好的,但是什么时候有作用呢?他也没办法告诉你,首先他教你的方法他就不会,所以导致人们学一年两年还有感觉,越学久了越找不着北在哪。
要明白掌握方法是第一的,方法是什么?要从心底里认识这个问题,以这种诸法平等性来观察身心世界,让你的身心世界绝对平等,保证你心想事成。首先在意识观点里一定要观察到诸法平等,你就这么去思维,这么去思考,对待你的身心世界生活这些境界,以这种行为来修持自己,你肯定会心想事成,而且是如影随形的,不可思议的变化,这只是我们世间的人所谓的人天福报就是这么来的。
佛在经文里讲的就是这么个意义,但是他没有这么告诉你。《地藏经》布施较量功德缘品说得很明白,一切一切布施围绕一个原则,什么原则?你如果回向法界众生你就会得到福力不可思议,还是让你修平等观,如但回向自身利益或自家眷属,三生受乐,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平等观,所以你的福报就感应小,只是三生受乐,哪三生受乐,他不给你说,但是如果你回向法界众生呢?他就告诉你所受福力不可思议,那就是现前了,记住,不可思议就是现前,超越你的想象的。我们懂得这个义理,我们就知道如何去观察身心,而变化身心世界,从而达到生活身心自在,这是这段经文告诉我们这么去想。
“又复化作欲界所有种种无量诸音乐器”化作是什么?依理而生,依理而长称为化,不是凭空就有的,是一定要理现前的。理是什么?心地的清楚,你得方向性、法则性都明白的时候,那叫理,那叫化作。“又复化作欲界所有种种无量诸音乐器”这都是生活的现象。
“过诸天、龙、乾闼婆等一切世间之所有者”,会超越一切所对境里所有的现象,因为你的智慧是最高的,所以你拥有的现象是最好的,这叫相匹配。我们的心境有多大,我们所受的东西就有多大,正所谓心大福报大,什么叫心大福报大?一般的老百姓过家家,一年能收入个几万块钱他自己感觉就过得很富裕,很充实了。我知道西边山里一个很穷的村,人家一年就吃五十斤油,但是他就觉得挺满足,这就是人的心量,观念没那么大。为什么要学佛?学佛就是要扩展我们的心量。
我们听音乐,放个曲子挺好听,这只是一种,人家是“种种无量诸音乐器”,你能想象得到吗?我们那点儿享受太差了,还有诸天、龙、乾闼婆等所有的都不如他,为啥?因为他智慧超出嘛。
又复化作十方佛土昔所曾见诸音乐器。又复化作大宝罗网,遍覆一切佛菩萨上。复现种种上妙衣服,建立幢幡以为供养。作是事已,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于虚空中复雨种种诸供养云,
“又复化作十方佛土昔所曾见诸音乐器”不但是这个世界上的乐器,楞伽王可能喜欢听音乐,这就是你最喜欢的嗜好,一旦成就了真正的智慧功德,成佛也好,成罗汉也好,你最喜欢的全来了。能给你最大的满足,最限量的满足,什么都给你了,你还想要什么?就没有想要的了。比如你特喜欢财宝就现出来好多,无量的钻石玛瑙,你想要的都有了,你就不再想了,这点我深有体会,想要的没有空过。
好多年前在北京灵光寺拜佛牙的时候,那时就想这要摆到俺那去供一供多好呀,我们也去法门寺,想啥时候把佛指舍利请来供供,去了几趟不可思议的事就会有,谁想到我们就会有那样的一大笔遗产出来。天地之间的变化,身心世界的微妙,互相的作用你要弄清楚的时候,点点滴滴就对上号,事事就顺着你的劲儿在走。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世界是为你所用,你不明白的时候,你被世界转,累死了,这就是转化。这就是心能转物则同如来,你就能把这一切现象变化,那种组合重新排列过瘾。
“又复化作大宝罗网,遍覆一切佛菩萨上”,什么叫宝罗网?奢华的装饰,在咱们这个世界房子外边的瓷砖、漆呀,类似这一类的东西。真正的宝罗网都是用宝珠穿起来的,很漂亮的,就像我楼上佛龛里那种装饰,奢侈品,但是他奢侈得起,为什么?他没拿别人的,都是自己的,人家再奢侈人家有,你想奢侈你没有,我们修行成就了比他还得儿,因为你的心能无限,你的生活所有的境界都是你的心编造出来的,是一种生命的法则,生命方程式,你把这边的X弄好了,那边Y就出来了,你看着好像这里头不可思议,这里边真的有一个共同的法则,你把这个弄通了,可好玩儿了,你就慢慢玩儿吧,那你一天那叫快乐。
人家是用宝罗网供佛,佛身上有各种宝罗网,佛像上各种装饰都是。他供佛,他也知道福田从哪来,因为他知道福田依佛而生。佛是绝对的真理,罗网是你对真理的一种认识,就是我们所有的认识、感觉、观念全部围绕这个道理,那叫罗网,以这个罗网来成就。罗网就像塔上的衣呀,塔衣就是这意思。
“复现种种上妙衣服,建立幢幡以为供养”这里讲的上妙衣服就是各种各样的好的布匹,以这种布匹来建立幢幡,幢幡是一种威势,那你说用这些威势干什么?做供养,供养是增加善根力,所以你们不要小瞧供幡供幢。佛前供幡能名声远扬,供幢能叫你的福德增加,它像个柱子一样能让你有势力,自然而然就产生势力了,宝盖是保护你,有一种势力在保护你,因为它是挡尘,尘土不掉,都有用的。是对你自己的生命法则的一种善根,好的正面的东西它会给你注入,为什么在佛前就能有这样的作用吗?因为佛力是不可思议的,代表理性和智慧的统一体,就像核能反应堆一样,这是真实的,我们要相信,以这种信念来看待这些问题,你所做的一切事都是非常容易就感应得到。
“作是事已,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于虚空中复雨种种诸供养云”把这些事情做完了去供养佛,释迦牟尼佛在他那地方,因为他心地开明了,他那种证量修行有成就了,他欢喜呀,以他的福德又化现种种所谓庄严器具来供养佛,这就像你辛苦地养孩子,小孩子有出息的时候会回来孝敬你是一样的,我们都是像佛的孩子一样,我们修行有成就了,我们第一所感应的福报肯定会回向给佛,就像父母一样的。所以我们供佛本身自然就会产生福报,但是你这个福报不要去奢侈,去浪费,不要去给自己增长贪欲,要回向到智慧。以这种福报再去寻求智慧,这样你会永恒地有善的良性的循环。
好比说拜佛很辛苦,修行,福报来了怎样?我们的物质生活、外在的条件会很好,这时如果没有智慧,你会被眼前的境界所迷惑,会造恶业,生贪,产生生命负面的作用。这种事不是没有,你想那些人辛辛苦苦地去挣钱,这就叫付出,付出以后你得到了福报,你没有智慧乱用,好不容易挣到的钱去吃喝嫖赌去了,你不是再去搞能让你相续下去的经营。你不知道为什么会发财,不知道为什么会倒霉,凭着感觉走,你说我挣的钱,我应该去花呀,告诉你,花对地方对,花不对地方,花进去就完蛋。什么叫花对地方了?你正好顺着生命良性法则,因为你所有的这些条件完全是围绕着你的生命法则在运行的,我们不了解这个生命法则的时候,我们就胡作非为,做完了你就受倒霉。我们了解了,我们就要去顺应这个法则,给它增加正面的力量,那你的生命就越来越好,越来越好,从这里你去观察认识才行。你这样认识的话,渐渐地会摆脱你生命过程当中的误区现象,我们摆脱不了的时候会很痛苦。
楞伽王本身是个夜叉王,对我们来说是非天众,也叫非人非天,还不如人呢,只是相比我们来说有点福报。为什么他能够有这样的一种变化?因为他顺应佛所讲的道理,能够去思维、修正、实践顺应他生命本质的真理,给他增加的良性的、正的、好的方面,成了良性循环,所以他生命就有一个升华,从原来的楞伽山就变成清净光明,这么一个过程就展现出来了。
如何维护这个变化?这完全是自心作用,如果不能的话,你生命负作用面就会产生。我们不去顺应平等法性,不以平等观来看待一切,不以空性观来见一切,那你的生命绝对要完蛋。你总要以是非来判断一切,你只能自取灭亡,这是必然的。就说你俩过日子,为啥过不好?就一个原因:不平等。两口子打架离婚就是太强调自己了,你懂得互相谦让,互相礼让一步,就不会存在问题了。往往就是因为很小的一点儿事,你要强调自我的个性,强调强调最后打得不可开交,然后就完蛋,实际上你说有什么?你但凡回想一下你俩当时谈恋爱的那段心情,你就不会。你怎么处理?你当时脑袋就昏了,我为什么要吃这个亏呀,实际上谁吃谁的亏?哪有谁吃亏的事,你既然知道吃亏为什么当初还跟他?我们要观察这些问题。
楞伽王因为生命法则发生变化了,所以生命质量就发生变化,他生活的空间就这么殊胜不可思议,当然不是我们想象的,我们想象不到。但是从这个理相上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如何去改变。他做种种供养“复雨种种诸供养云”,他供养佛的东西不是一样,比如供养华就是华云,供养宝就是宝云,多得像云彩一样。人家的智慧人家自性之中就有,人家依理开发了就可以随便了。记住,有福的时候一定要修福、积福。修福、积福是什么?一定要去明心见性,一定要去开发你本来的东西。如何去开发?一定要去亲近智慧缘。
作诸音乐,从空而下。即坐第二日电光明如大莲华宝山顶上,欢喜恭敬而作是言:“我今欲问如来二义。如是二义,我已曾问过去如来应正等觉,彼佛世尊已为我说。我今亦欲问于是义,
“作诸音乐,从空而下”,云彩里还是出的音乐,这个人可能对音乐很迷。“即坐第二日电光明如大莲华宝山顶上”当时楞伽王刚刚成就,他自身生命的身光仿佛第二个太阳一样,那第一个太阳是谁?释迦牟尼佛。“如大莲华宝山顶上”他又安住到他本来的住处,因为他心净了国土就净了,所以他那个地方就跟极乐世界差不多了。由此可以明确一点,极乐世界是这么来的,并不是你死了以后往生到西边去了,而是你心地开解以后你当下这个世界就变了,这是叫极乐世界。不是你死了以后,那有个谁接你来,那个不知道上哪去了。你活着的时候离诸苦才能去极乐世界,没有说死了以后的,你现在活着还做不了主,死了以后怎么做主啊?
“欢喜恭敬而作是言”人家欢喜恭敬发表感慨。“我今欲问如来二义”想请教佛两种道理,两种意义,人家已经成就这么殊胜的功德了,为什么还要请问佛的道理呐?什么叫二义?真正的如是真理的两种意义,是什么意思?换句话就是什么叫做绝对真理的两个层面的意思?怎么叫空性道理的两个层面?
“我已曾问过去如来应正等觉”,他已经问过过去佛,为什么没有成就?那时候因为他信心不够,他也得需要熏修,他问过过去佛,不断地修行,碰到释迦牟尼佛了,他还没有完成修行,然后他再继续问的话,又增加了信心,这样才修行成就,他也有熏修的过程。你想他碰到前面的佛跟碰到后面的佛相差多少年!所以你们现在修学够快的了,这么短的时间就有这么多感受,他就要经过好几个佛才行。你们经过我这一说,你们就会了,你们比他还厉害。因为我们讲法殊胜,我们在娑婆世界能讲佛祖最高法要,所有的十方现在诸佛没有一个不加持的,所以你就能听得懂,你就能把佛祖最深的道理全部听得懂,这是佛的加持力。
“彼佛世尊已为我说”彼佛世尊也给他讲过。“我今亦欲问于是义”还想再问,只是他修行了一段时间有定解了,他还没有决定义解,要有个决定义解才行。决定义解就是我修行了一段时间,我这段时间是不是能符合这个道理呢?他自己没有把握,所以求佛印证。
唯愿如来为我宣说。世尊,变化如来说此二义,非根本佛。根本佛说三昧乐境,不说虚妄分别所行。善哉!世尊于法自在,唯愿哀愍说此二义,一切佛子心皆乐闻。”
尔时,世尊告彼王言:“汝应问我,当为汝说。”
“唯愿如来为我宣说”佛您为我讲讲这个道理。“世尊,变化如来说此二义,非根本佛”,我以前听得都是化身佛讲的这道理,那是化身境界,看到一个阿弥陀佛来接你了那是化身境界,并不是根本佛,不是法身境界,法身是没有去来的。“根本佛说三昧乐境”就是法身那种正受境界。
“不说虚妄分别所行”真实的法身所印证出来的境界是没有虚妄分别的,没有我们现象当中的识心性的分别作用,我们一旦有分别就不是法身,就不是最好的那个东西,只要有分别都是应化身,哪怕你讲得道理再圆满也是应化所说,并不是法身。哪怕你修成阿罗汉果,修成五眼六通不通此理,方便说,通达此理,绝对的究竟义。为什么你能听懂,能接受这个观点?我们直接从法身究竟意义上说的。法身就是究竟根本。我们不要去讲意识观念的分别,这些行径不是我们究竟解脱的东西,虚妄分别。
什么叫虚妄分别?小乘解脱道告诉你世间有空苦无常,然后让你修四圣谛,苦集灭道,去了脱这些苦,这就是虚妄分别所行。告诉你世间空苦无常,那是一个假说,那是一个方便说,为了叫你摆脱对世间的一种执著,所以告诉你个方法去修行,这是方便说,虚妄分别说。
就像我们在家里头去供佛、拜佛,我们去请到佛像摆在那好不好?好,因为这个虚妄分别是符合道理的,所以说你就会有好处。为什么我们摆个别的东西就没有好处?从本质上说,佛像的材质跟别的东西的材质是一样吗?佛像是铜做的,你们家的饭勺也是铜做的,你有没有把饭勺放那烧香去?因为我们有个认识这是饭勺那是佛像,这叫虚妄分别,那你说为什么我每天烧香拜他就好吗?因为你有虚妄分别,这样是符合这个道理,那样是符合那个道理,我们众生心就是这样。
从究竟意义上怎么说?对这两种事各行其道,你都不要荒废,你不要说那个饭勺没有用,你不要说佛像没有用,记住存在就有价值,那你说那些神呀鬼啊有用吗?作为我们来说我们祈求平安吉祥,我们不去接触它,它也是有存在价值的。那你说为什么师父敢去接触它?师父要去超度人的,我们修行是为了利益它、超度它。但是你们不是,你们为了家居平安,你们最好不要理他。你们可以本着孔老夫子讲的,敬鬼神而远之。不是咱反对你利益它,因为你利益不了它,你的心不够清净,换句话说你的力量不够跟他通达,它得不到利益。
这又说到施食,我们的力量是很小的,因为你修行没有那种力量,你利益不了人家,人家会烦恼的。我们尽力去念经修行就好,等到你有这种能力的时候,你自然就知道你有这种能力了。你有这种能力的时候你自然就升起这种感觉来了,就想利益人家。这怎么说呢?你生了孩子以后,你要不要养孩子?你生完孩子自然就知道养他去了。就这个道理,你不生孩子,永远不知怎么养孩子。
“善哉!世尊于法自在”,释迦牟尼佛在一切现象当中是最自在的,是不受一切拘泥的。“唯愿哀愍说此二义,一切佛子心皆乐闻”,佛您慈悲,您有智慧,愿您讲说这两种意义所在,一切佛子当然非常愿意听受这两种教诲。“尔时,世尊告彼王言”世尊告诉楞伽王说“汝应问我,当为汝说。”
时,夜叉王更著种种宝冠璎珞,诸庄严具以严其身,而作是言:“如来常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时,夜叉王更著种种宝冠璎珞,诸庄严具以严其身,而作是言”楞伽王要听佛给他开示法义的时候,非常欢喜地庄严自己去了,戴上各种各样的庄严器具,不是说奢侈,人家对法的尊重。我们听经听法应该去搭衣呀,这是对法的尊重,庄严自己以后再去请法。
“如来常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是《金刚经》上说的,何为法?正确的道理,当你获得正确的利益以后,道理就不用管它了。你病好了还要不要吃药呀?病好了不用吃药了,这叫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没病的时候你吃药干嘛?这叫非法。我们学任何道理也是这样,我们学正面的东西,得到好处以后,你那个道理就不要当做财富再存着它,往往我们这些人就是当做财富在存着它。
你们都打过牌,咱比如打麻将,相似的牌局,你以前打胡过,今天又是那个牌听到那,你就觉得今天可能能胡,结果发现没有,你就把昨天的感觉又拿到今天来了。昨天的经验叫法,你没有舍去,觉着今天还能用,坐在这儿手顺,你昨天赢是在这儿坐着的,今天你肯定还要在这儿坐着。打牌的都怕别人赢,就产生个规矩,别管你们昨天怎么样,好比今天还是你们四个人打,从新掷筛子扔风,这就是人的一种恶心,把好的要延续下去,把不好的要给别人。这就是众生心呀,不好的都归别人,好的都归自己。
楞伽王请教佛,法尚应舍,得到正确的效益以后,那个观点都要放下,不要拿这个观点再去套别的东西,你今年卖这个货赚钱,不一定明年就卖这个赚钱哦,就这么简单。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