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解读《楞伽经》第十二讲

发布时间:2024-08-14 01:40:38作者: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解读《楞伽经》第十二讲

佛光禅师解读《楞伽经》第十二讲

前面这段经文佛认可楞伽王所认识到的道理,是为他重申一遍加以印证的一个过程。

“楞伽王,汝欲问我,宜应速问”,楞伽王思维的正解脱的道理是通过自己的实践证明,但是要有佛的印证。佛是已证之人,虽说楞伽王已经明白但是叫未证之人。就是我们做得对与不对,我们自己弄明白之前不一定认识到自己对不对,我们自己哪怕学会一样东西的时候,但是没有一定把握,会想“到底对不对呢?”心里没有底。你通过去询问一个过来人,人家有过那样的经验,他就会告诉你,你这样做对和不对,是这么一个过程。

所以他从新再起问如来修证了义之事,“汝欲问我,宜应速问”佛就告诉他,你应该赶快问我,“我当分别为汝解释”为他去解释这个道理。

“满汝所愿,令汝欢喜”。所愿是什么?能够叫你清楚地认知自己所证悟的境界是否符合真理,“令汝欢喜”你明白了自己做的没错,自然就欢喜了。

“能以智慧思维观察”只有知道自己没有做错,升起这样的能力就叫智慧。用这种能力去分别和判断身心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状况,才会清楚认识到自己的身心世界的来龙去脉,才能够清楚地看待问题。

“能以智慧思维观察,离诸分别”我们能够有正确的认识,而不去把错误的认识当做自己判断的标准。分别是什么?我们在一切现象当中所产生的认知,这种认识不符合事情的本质,只是知道现象当中的某一种认知,实际上是这样的吗?我们不敢说。

比如说我们自己,到底是甜的东西好还是说苦的东西好?一般我们不喜欢苦的东西,都喜欢甜的东西,你去试验一下,一直在吃甜的东西会有什么反映?还不如苦的好吃呢,有这种感受就升起来了。我们没有这种经历的时候,很容易错误地发生一种认识“我喜欢吃甜的,甜的多好吃呀”,我们没有说自己喜欢吃苦的东西的,这就属于现象认识分别。我们不明白现象的本质的时候,就会停留在妄想分别当中去认识到分别世界身心的状况,这种情况往往让自己陷入了一种错觉当中。

我们再说一个道理,都说小孩子没有心眼儿,谁也不会说小不点儿会长什么心眼儿,我们都说小孩子懂什么,实际上你用心去观察,他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明白的,而且能够很巧妙地把大人的所有的心思都转掉了,这就是我们的错误认识。这是你的分别,你这种分别对不对?实际上是不对的,为什么?因为你只是从现象当中有一种认识,说“小孩儿懂什么呀”实际上不是。

从我们自身经历就知道,我们长大以后未必比小时候知道要多。现在你回想一下感觉,小时候你的心情不一定比现在少多少东西,我们现在好像年纪长大了,心灵世界的感受未必有小时候多,小的时候好坏你真实能感受得到。这就是我们的认识从现象分别,那是不对的,我们要从根本认识上去看待这个问题,就会离开现象的东西。

“离诸分别”我们要以智慧思维观察,自然能离开这些所谓的假象的分别,就不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和行为。在世间道是这样的理解,那在解脱修行道里头呢?“善知诸地,修习对治,证真实义,入三昧乐”。

什么叫“善知诸地”?你有智慧的时候,就知道一切境界该如何去对待。诸地是一切菩萨所修行的境界,分三贤十地,我们大概了解一下就行。三贤是信、住、行,属于三贤位,这三贤位属于理性认识的阶段,而地是实践的一个过程开始。

为什么呢?贤是开始认识理性,这种认识的升起、坚固、到最后完全形成主观意识这叫三贤位所谓成就。这种认识通过你的实践,在你的生命世界当中所有境界都如是地去履行这个道理,你所有生活的能力完全依止它去显现的时候,称为地,就是坚固性。心地安住于此,是坚固意的显现,你所有的生活世界由它去构成的时候,就叫住地。你有信念了,愿意照这个信念去实行,有这个意向了,但是还没有真实去做,这叫贤位,这属于世间的道。但是这都属于法身境界了,要入法身的时候,才能够有这样的境界出现。

何为法身?法身就是解脱,诸佛菩萨解脱的生命,何为入法身?解脱境界的开始。你能够接触到三贤十地,已经就叫法身的开始,是你另一个生命层面的开始。我们现在叫众生界,众生界是什么?是烦恼生命的层面,这是我们现在这个生命的状况,但是你要知道,别管是这样的生命状况还是清净的生命状况,都有一个理性和事相的安住问题,我们对现在这个生命的理解也是通过认识、感受、升华,你才有人生的基础观点发生,然后再依你的基础观点去安住,这叫人类心地成就,就是所谓的人道成就。

你去总结总结就可以知道,人生前三十年是探索阶段,从一懂事七岁开始,一直到十八岁、二十五岁,直到三十岁,这个时间是你在摸索人生,感受人生、认识人生,类似三贤位的修行,对人生信念开始理解开始认识,还没有实践。

实践是什么呢?实践是从三十岁到三十五岁、四十岁,最后到六十岁,这三十年是你实践的阶段,你是依你前面的认识来实践的,你想你三十岁以后的生活跟三十岁以前不一样,三十岁以前,你有很多希望,有很多奢求,少了一些安分守己的感觉,总想拥有什么,有很多想法。三十岁以后,是两极分化,但是都趋于安定,稳定的状况开始,因为稳定当中可以实践,实践你的人生标准、理念的开始,透过二十年的修行,就是实践,到六十岁以后就形成了你的定见。

什么叫定见?就是不可改变的人生观念,六十岁以后的所有生活完全依止他形成的观点在生活,六十岁以后的人再改变就很痛苦了,就讲不可改变的了,那叫定性了已经。五十岁以后的人没有那种张力了,要守业了,因为观念已经成熟了,六十岁完全就清晰了,所谓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什么话都听得进来,什么事也经得起,无所谓,这就叫得道了。这就是所谓的证悟境界了,三十岁叫开悟,按修道来说这就是一个过程,到六十岁叫登地,三十岁叫明心,六十岁叫见性。

你不要把佛法修行弄得很高深,拿你的人生经历来对照,一下就明白怎么办,只不过内容不一样,人家祂这个内容是越来越清净、纯净,我们的内容也是越来越纯净,但是你是有执著的纯净,你有一个所谓的生活准则的纯净,实际上你那个准则是自己造出来的,没有来由的、缘起性空的。但是你不承认性空,你是不承认它本质是没有的,你一直生活在不断地幻想当中,最后你以为幻想是真,到六十岁以后你绝对相信人的生命是最真实的。

人求生的欲望什么时候最强烈?六十岁以后是最想活也是最贪恋生活的时候。人什么时候最不在乎生命?三十岁以前,最无所谓,因为他没有形成定见所谓人生的概念,你叫他死,他都无所谓,你看那十七八岁当兵的,真的无所谓,六十岁的人你能吗?他有他生存的价值的,而且他求生的欲望非常强烈,为什么?你看那时候人身上要有病不舒服的时候他很在意的,或者有点什么心情不痛快的时候,他一定很知道调节自己的,你去观察吧,这就是我们要分别的这个东西。

要以智慧来观察,“离诸分别”,你就能“善知诸地,修习对治”,我们用智慧来了解认识这个过程的时候,在这个过程当中所表现的这些事情、现象,我们就能够轻易地了知它、对付它,出现什么情况我们都知道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为什么?三十岁以前的人出点离谱儿的错都很正常,因为小孩儿本来就没谱儿,要四五十岁的人再犯离谱儿的错,这个人就真的有问题了,要考虑考虑你这辈子咋活了。四十岁往上还在犯根本性的错误,证明你这辈子注定要失败。像ZL似的今年五十了,在他的人生轨迹当中已经成熟了,不会跟小孩儿似的再犯原则性的错误了,但是有的人五、六十岁了还犯这样的错误呀,五、六十岁离婚的也有啊,那就叫混蛋,不懂得安分守己。

“证真实义,入三昧乐” 你这样才能真正地去体会道理的意义,去证明这个道理的真实意义,获得真实的快乐、真实的感受,就叫三昧乐。我只是从人世间的生活过程、人生经历当中去给你分析这个问题,从我们实际心性当中也是这个意思,我们认识佛法真理也是这么个过程。

什么过程?我们先要以智慧来思维和观察,通过各种形式认识它。就像人二、三十岁的时候什么事都愿意经历一下,你就有感受,但是围绕着一个目的,什么目的?人生价值。对于你这一辈子人生的目的,你所做的事是实践了、增上你的人生观的价值,还是根本就是无意义的?我们的人生世界观点是什么?你就是贪图安逸享受你也要去维护,怎么能维护成?我们的安逸和享受不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所以你不能把观点弄错,否则肯定就要倒霉,不可能获得成就,这是最烂的观点了。

每个人不可能这么自私,自私的人始终是得不到你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舍得舍得,欲得者,先与之,这是必然的一个道理。哪有不劳而获的事?不可能有,我们每天的辛苦所作为了实践你的人生观点,实践你的人生价值,一天一天你的生命过来了,你是徒增的烦恼呀还是增加的智慧和光明?这个我们要去反思,我们增加的是智慧光明,你的生命会越来越光彩,到你六十岁的时候,就会成为人之宝,人之宝就叫仁波切,这是自然而成的,不用故意去造作。

你只要认识到这个道理,无论是选择哪样的人生观点,真正实践了,到时你自然就会收获。只不过看你选择的是什么,你选择的是哪个观点到时你一定会收获,这是人生必然的经历。我们选择的是安逸生活呢?自己的小生活圈圈儿还是你利益了社会人群?这是自己的选择。

我们现在的境界一定是十七、八岁时的一个梦想,一种感受。十八岁的时候我们都想像将来会怎么样的生活?小的时候很多想法现在基本上都应该是真的。如果你没有出过太大的错误的话,三十五岁以后,基本上形象都显露出来了。你向往哪种生活,哪种人生经历,十三岁、十八岁开始立意,到三十五岁基本上形象就出现了,轨迹就很清楚了,再经过十年二十年的熏习,到五、六十岁完全就定型了。我们这样去思维,你就认识得很清楚,这叫“证真实义,入三昧乐”。

你只有这样才能“唯诸如来之所摄受,住奢摩他乐,远离二乘三昧过失”诸如来是什么?一切真理所皈趣。诸如来是一切真理真实的境界,从哪体现出来?从你的行为实践当中体现出来,这叫如来所摄受。你怎么去跟祂相应?你只有去实践,祂才能摄受,你不去实践祂,祂怎么去摄受

?不可能你跟祂有什么缘分。我们想跟一个人学什么东西,你先得去了解他。你了解他,跟他亲近,跟他接触,你才能相信他,才能接受他所有的言行,这就是属于被他所摄受。

最简单,两个人过日子也是那样,如果你两个人没有一个互相信任的感觉,互相不去摄受对方,摄受是什么意思?你要用生活的理念、理性去感染对方,这叫摄受,而不是用你的感受去压制对方,那是错误的。恰恰我们现在都是用你的感受去压制对方,你永远没有办法跟他去沟通,那是你的感受,不是他的感受,你要用真理去感染他。什么叫真理?对于你来说人生的经验就是人生的真理,这是我们要清楚的,你没有这样的话怎么叫摄受?不可能。

奢摩他是如幻,什么叫如幻?境界是如幻的,如幻的境界是为了实践真理,我们要从这个角度去认识。我们要去看待真实究竟的道理,你就会离开方便的过失。我们不认识究竟的道理,就会沉迷在方便的过失当中,给自己太多的方便,太多的放过自己的理由,一说就是我们没有办法,我们的个性如是。就说吃肉不吃肉的事,还有杀生不杀生的事,都没有办法,没有办法不去吃不去随喜,那你只有轮回。你不去避免那样的行为,只有最后一个感觉,你就去轮回好了。因为你喜欢造那个业,没人管你。佛菩萨告诉你很清楚,你不愿去收心敛念,你不愿去改变你的行为,谁管得着你?

就像表面看上去咱们的街门关着呐,实际上关着没有?那个街门实际上是从来不关的。为什么?你只要有心求法的人,一定给你进来的。没人去求法呀,有缘的一定进来的,进来你肯定就得欢喜、得受用、得解脱,你不进来我们也不去拉你去、不去拽你去。但是人们就看见咱家怎么成天关着门?那你就看见门,没办法。实际上你有真诚心吗?你有真诚心,我们肯定会摄受你,用真理感染你,而且去叫你去离开你的过失。

我们只有安住于真理才能不动你的心智,心智不动来自于理性的坚固。所谓不动地是什么?就是你对真理绝对没有任何的一种虚伪的信念。可能我们平常觉察不到自己的信念到底是几分真诚,含金量有多少,我们自己以为含金量是百分之百的足金。那不就实验一回嘛,前两天这俩大德谗谗起来了,这俩人都觉得自己学得不赖呢,为什么还会有烦恼?因为你没有真正地认识到,你不会去观察,你没有真正从根儿上彻底观察自己得失善恶的东西,所以你一碰到境界就会怎么样?师父讲的时候你觉得挺清楚呀,是啊,这是我的东西,你切实落实到用我的道理去观察你的身心世界没有?你去放过自己了没有?

我们实际上都在放过自己,一个信心含金量有多少?纯度有多少?我们信佛吗?也信佛,但是你的信心够不上金子的级别,是铁的级别,为啥叫铁的级别?别人那儿一有点儿电磁波准把你吸跑了,有被吸附性,一听说哪儿有点儿吸引人的事,那观点嗖就过去了。这就是我们的信心是铁,如果是金子就不会被吸的,你不会变。你的信念不变就叫不动,就叫安住不动地。你的信念不动,你的行为就不会退转,那你的愿力就不会退转,你所发的愿都会成为真的,这就是有愿必应啊。

能如实知诸法无我。

为什么我们发的愿没几个成真的呢?因为你的念头噌噌噌变得比孙猴子翻跟头还快呢,怎么能成真的?基础不牢靠。自己要去检查自己这些事,这叫“住于不动善会法菩萨之地”,你能安住到这个地方叫不动地,啥叫不动?就在这儿,你的信念不会改变,完全呈现金性的时候,你的人生就宝贵了,那你每天过得都是非常充实的。每天都有每天的生活,而且你是无怨无悔地为你的信念和理想去付出每一天,那时你叫真修行者,你这样才能“能如实知诸法无我”。

你只有安住“不动善会法云地” 的时候,(为什么称为法云地?以法来滋润,云是雨润的意思,以佛法的智慧缘起力量来长养你的智慧生命,这称为法云地),才能了知诸法当中实际上没有我的存在,我是如幻的假意识观念,我讲过不止一遍,假我的感觉就是患得患失,你今天得了多少了,你今天失去多少,那你算得很清楚的,因为你全部都在假我上的。我今天怎么辛苦了,你辛苦也是得,也是失,还是在我里的,所以我们修道不解脱是为什么?

你去观察一下,念经念得多了少了,今天念没念,念得有没有感觉,这是什么?是不是得失?那你修的什么?还是修的假我,你没有修无我空念,所以说你越修你的假我越坚固。那你怎么能超越假我而入空性呢?我们在计算自己今天修了多少功德,在计算我该获得什么果报,这是我经常算的事,实际上这就是假我在作怪。那你修的什么?还是修的假我呀,你的无我空性能展现出来吗?所以说你跟阿弥陀佛永远不相应,你念了半天阿弥陀佛,你在这儿,他在西天,各不相干。

“人到无求品自高”,无论是将来你往生的莲品还是你现在的人品都会高,为啥?品是什么?我们都知道品是三个口,为啥是三个口?我们的生命结构就是根尘识来构成的,你把根尘识都要空掉,你的品就现前了,你别把里头添上东西,你添上东西,你的品就出不来。你不要了,没有了,完全是三轮体空那就是人品现前,无我利他就是佛品现前,清净自在就是莲品现前。就看你自己怎么去修行,你是希望你的生命像莲花一样清净芬芳还是希望跟大粪一样臭不可闻?完全是自己选择的,没有任何人去强迫你。

我们的生命跟佛是一样的,为什么我们的生命是这么腌臜可见?脏得很,谁能把你的遗骨千年以后还奉若珍宝?你们家孩子都会给你扔一边去,别看你是生他养他,又给他娶媳妇生孩子买房子,对他那叫一个好呀,你别断气哦,你断了气他就把你扔一边子去。一年不知道看你一回去不?明天不就清明了吗,你们知道去看看过去的亲人吗?基本上都忘记了,爷爷奶奶不用提了,爸爸妈妈如果在世还好,赶快孝敬,清明的时候一定要去多多看看爹娘去,你别等死了再去就晚了。你就是没有那个时间的话,你也要在佛前多多去拜拜佛,替他祈福。记住一句话,天下可怜父母心,真的是那样。我们如何去对待这个问题?依佛法的观点你要有智慧的力量。你没有智慧的力量和修行,到头来你苦他苦都要苦,与苦与舍苦终不得解脱,你这样才能如实知诸法无我。

当于大宝莲华宫中,以三昧水而灌其顶,复现无量莲华围绕,无数菩萨于中止住,

“当于大宝莲花宫中以三昧水而灌其顶,”你能知诸法无我,这个如实知是真的知道,当时你就见莲花了,不用死吔。因为你的生命已经比莲花还清净了,干净和升华了,那你的生命就化作真正的莲花了。佛就给你灌顶了,那就是极乐世界了,所以这里没有告诉你说死了断气了以后再去极乐世界的吧?就是叫你现证的,这是真正地念佛之法。并不是叫你断气了以后再去极乐世界,等着我们CQB超度你去,没准儿。万一他没空怎么办呢?一说谁断气了,哎呀CQB正忙呢,完了,一辈子就那一回,冤不冤呐。所以说你记住千万别指望谁,一定要指望自己,你指望我更指望不住,我这个朝不保夕。谁也不要指望谁,就靠自己,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善根,相信自己修行智慧,那就是等解脱。

你不要指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更靠不住,你念了多少万声了,他理你?他根本不搭理你,人家在极乐世界过得好好的,人家管你干啥?你又不听人家的,人家理你干啥?嘴巴念阿弥陀佛心里想贪嗔痴,心里还想着,阿弥陀佛保佑我发财吧。“去一边儿去吧”,肯定是他说的,他听得到你祷告呀,“佛祖呀保佑我发财,保佑我健康,”你放心就俩字,“滚蛋”!为啥?你非得把他气死喽,他明明告诉你让你放下,那有个极乐世界更好,放下是快乐,你不听他的话。

就像你家孩子一样,你最娇惯他,他不听你的话你会怎么办?无量劫来你都照顾他,照顾他很好很好,他就是不听你的话,你会怎么办?就给他俩字,“滚蛋!”爱之深,恨之切,佛祖对众生的爱心比父母要强上千万倍,所以说你不听佛祖的话,佛祖也只能没办法,摇摇头,哎没办法,佛祖也在掉眼泪。嘴里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唵嘛呢呗咪吽”,心里想佛祖啊,发财吧儿孙好吧,实际上自己内心深处的独白就是这样,把佛祖气得鼻子都歪了。

你在这里听道理的时候,听经的时候佛祖最高兴,为啥?你脑袋清楚的时候跟他相应点儿,你看吧,佛祖眉开眼笑的,什么时候最昏?你有问题就去求他,他眼就瞪你。真的你要看见的话,你就笑死了。我们舍去了诸佛灌顶,舍去了无量的莲花宫殿围绕,舍去了无量菩萨伴侣,我们是生活在这个乱七八糟的地方,我们受用的是什么身体?臭秽不堪,二十天不洗澡就已经臭不可闻了。千万千万不要以为现在是好的东西,人家那才叫好的呢,无量的莲花围绕,无数菩萨于中止住,都是菩萨在里头住着。

与诸众会递相瞻视,如是境界不可思议。

“于诸众会递相瞻视,”,当你心境通达的时候,佛国净土那些菩萨一切的诸大贤圣,你就会很清楚地看得到,他们跟我们这些人同一法界。但是因为我们心意识的分别和执著,所以你就不见,叫视而不见。我们的心实际上都能看得到,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现前呢?因为你不去在乎他,人家本来是清净庄严的,你不喜欢看,你喜欢看那些臭狗屎、大粪堆。明明佛给你说过,你的心是清净的,你要学清净,要学放下,你要学智慧,这是你的生命。我们偏偏要熏贪嗔痴,要熏修执著,这个是我的啦,那个是我的啦,所以说你没办法跟人家合并同类。

我们知道这个境界,“如是境界不可思议”,我们现在这个境界也叫不可思议,不是我们能想得明白的,所以说我们的人生轨迹路程,是渺渺茫茫的,茫然不知所措。你今天不知道明天该干什么,为什么?因为你掌握不了你的生命法则。你能操控你的生命法则,你就是生命的主人,那你的生命是快乐的。我们现在不能呀,我们现在被生命所操控着的,在这个世界自己划的圈儿,自己转进去了。谁上那圈儿里了?就像驴拉磨一样,驴它自己愿意得很,叱牛一圈儿,叱牛一圈儿,还蒙着眼睛,他高兴得很,到时候有人给他喂点吃的,它挺满足的。

其实你想想我们人就是这样子,到点儿了给你发个工资,你想想你哪天做得了主儿啊?你弄明白了你就知道自己有多可怜了,太可怜了。为啥我不上班?实在是这么宝贵的生命就这么一圈儿一圈儿的,嗨!你没看PY电话上管她爱人叫什么?可爱的驴,就这还成天不说人家好呢。你说这些事有意思吗?真的是没意思。我们要好好地去思维这些道理,看透了,也就无所谓了,有啥意思?不如好好地修行,真的。心安打一座,胜似无量的琼浆甘露。在那儿一座,身心清凉快乐,与诸佛菩萨相伴,那叫一个逍遥自在。了无挂碍,那真的太好了,再听着外边儿的风铃响,那叫一个天界自在。

所以最美的时候就是没人的时候,真的你在欣赏这个世界,这个宇宙当中一切微妙的变化,特别好玩儿,这个就叫不是人的生活。人都要追求啊,我挺羡慕你们的,你们有所追求。实际上你想想吧,这人哪,可怜死了。想明白了你就可思议了,否定它就可思议了。“如是境界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什么?你把它否定了也叫可思议,你不要去理会它,你也就能想明白它。你越理会它,你越想不明白它,你想明白了就知道怎么对付它,你就能把生活当做你修行生活当中一个调剂品,没有味道的时候把它拿来掺掺味道,挺好玩儿的,这样自利也利他。

因为你在思维禅定智慧,在修行正真之理,用你所获得的力量那种染习去染他,把他的生命种性就改变,这是自利利他的功德。你在没事儿的时候开始利他,有事儿的时候赶快自利,啥叫有事儿?自己不愿意吭声了,就坐在那自利去了,这就是菩萨那种人。那种人是闲得无聊的时候,才去利他去。所以你以为观音菩萨多慈悲,他是没事儿干的时候,去给别人帮帮忙,帮忙不给你帮完,他叫你想着他、念着他、惦记着他,行了,偶儿再给你露一面儿,你还挺感激人家,赚了你多少的眼泪和感觉?我才不理他,求自己不求他,求他半天不一定感应一下,自己心里有个佛,比他高级多了。

楞伽王,汝起一方便行住修行地,复起无量诸方便行。汝定当得如上所说不思议事,处如来位,随形应物。

“汝起一方便行住修行地”,我们要怎么样去实践这个道理呢?也要从方便下手,也要从一法缘起当中见无量的缘起,以诸般缘起法来作为修行的方便,这样才能够感受究竟义理的真实,这叫方便行,住修行地。

“复请无量方便修行”我们为了实践这个道理要用一切方法来实践它,这叫无量方便行。一和无量是什么意思?我们在一念之间,在无量的生活过程之中,无量的缘起相当中,你有一念就有无量的生活事相缘起发生。你在这一切现象当中都去如是实践的话,“汝定当得如上所说不可思议事”,我们肯定就会得到上面所说的智慧表现的究竟那种力量。最终现象是什么?“处如来位”,安处如来成就佛的果位,这是成佛的方法。

“随形应物”,什么叫随形应物?这句话是很深的了,我们往往认为佛法空性是没有,看不到的,不是这样。你能真正地实践空性道理的时候,就能展现随形应物的能力。因为空性是遍一切处的,一切缘起法统统都在空性当中体现出来的。你是空性的绝对的载体,你就可以在一切现象当中发生你的力量,所以这叫随形应物。

我们去拜佛就有佛在哦,佛并不是简单的泥胎铜雕,你的心有没有观想?你拜佛一定要观想,最起码你要想佛就是在那里。你有个见佛之想,不然的话你拜的是个木雕有用吗?没有用。一定要去忆念,就是发生一种想法出来,我们不是把他当做一个泥胎像去拜,这样才有感应,这是我们要明白的道理,这个“随形应物”是你体证空性的一个妙用起处。

体证空性会怎样?你的空性可以通过三个地方去展现出来,一个是你的识心力量证得空性的时候,当你的意识就是我们所谓的识心界证得空性的时候,你就会在你一切有缘的众生的心识当中去展现你的智慧力量。一个是你的根性,你的六根当中你去证得圆通,(圆通就是空性),那你的身形,你的六根就会展现圆满的力量在一切现象当中发生出来,比如你六根证圆通了,圣义性的六根是遍虚空法界的,同时你就可以看得到无数个你,无数个空间,因为你的根性是圆通的。你识心性是圆通的时候会怎么样?就会在一切有缘的和无缘的众生心里头给他以力量和加持。色尘圆通会怎样呢?恭喜你了,你就可以进入十方国土了,随类应化。

你的根尘识证圆通以后你会有什么好处?随形应物,你的心会随着一切的形变化,随着一切的物象发生,你那叫力量。你说佛祖有涅槃吗?只要有形有物的地方就有他,我们读的经文就是人家,我们见的舍利就是人家,我们见的佛塔,只要有他的形象,就是人家,只要你念起来人家的声音佛号就是人家,那就是人家的生命又体现出来的,那你说名字也是你吗?你说名字是不是自己?我告诉你肯定是,别人喊你别不答应。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