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轻松学 卷三(之七)
在世尊开示了“五阴”、“六入”、“十二处”及“十八界”,“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即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之后,阿难尊者对此有了疑问,因为,他清楚地记得世尊关于因缘法的开示,与上述内容似乎矛盾了。
于是,阿难尊者便继续向世尊请法,提出自己的疑问: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
“阿难尊者恭敬地向佛说道:世尊!您常为我们讲说因缘和合之法,说一切世间当中的种种变化现象,都因为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发生并显现。”
【发明】此处的含义是:“发生并显现”。
阿难尊者深受“因缘法”之教诲,那还属于“声闻教法”的内容。他本来就是“声闻乘”的根性,才刚刚发起菩提心,开始回小向大,在这个过程当中,疑问和矛盾的确难以避免。
其中的一句经文,比对《圆觉经》的类似经文,很发人深省,那就是:
《楞严经》云:“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
《圆觉经》云:“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显然,上句乃是方便之说,下句才是究竟之谈。因为,所谓的“四大”,其本性了不可得,当体就是“如来圆觉妙心”,即本经之“如来藏妙真如性”。后文当中,世尊将会为大家详加开示。
陈述了“因缘法”的内容之后,阿难尊者向世尊诉说了自己心中的疑问,那就是:
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我今不知斯义所属。惟垂哀悯,开示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
“可为什么,世尊您,却把‘因缘和合’以及‘自然而有’,这两种情形都否定并排除了呢?”
“如今,我已经不知道这其中的义理何在了。但愿您赐予慈悲和怜悯,继续为一切众生,宣讲开示那中道了义,不属于戏论的究竟妙法。”
承蒙阿难尊者之恳切请法,下面,世尊将要为大家继续深入宣讲真实法义: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
“当时,世尊告诉阿难尊者:“由于你在前面,已经厌离了声闻乘和缘觉乘,以及各种小乘法门;并且发起了大乘心,想要勤奋求证如来的无上正觉。所以,我如今才为你宣讲开示第一义谛之妙法。”
前文当中,阿难尊者曾经数次发大乘心,例如,第一卷的“二种根本”之后,阿难尊者曾如此说道: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悯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其中,“惟愿如来哀悯穷露”,就是对自己等声闻人的反省,也是对于二乘不了义法门的厌离。而“发妙明心,开我道眼”,就是对于如来“无上菩提”的勤求,这就是“菩提心”,也就是求证如来正觉之心。
在此基础上,不仅自己发愿求证如来正觉,还发愿要帮助一切众生求证如来正觉,共同出离烦恼苦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菩萨心”了,也叫做“大乘心”。
其实,前面世尊所讲说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及“十八界”,“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即是“如来藏妙真如性”,这就是“第一义谛”之妙法。可惜,此时的阿难尊者还无法透彻理解,尚未通达其妙味。
因此,在肯定了阿难尊者的道心以后,世尊接着呵斥了阿难,斥责其不识正法,见解狭劣。
世尊继续说道:
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
“你为什么还要用那些世间法的戏论分别,以及种种妄想出来的因缘性,来缠绕着自己的心呢?”
——“而自缠绕”,的确如此,不仅仅阿难尊者,一切世间人大都是这样,用自己分别不休的妄想,把自己的心重重包围,令其百般扭曲,怎会不烦恼呢?又怎会通达“第一义谛”之妙法呢。
烦恼,通常并不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而是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把自己“缠绕”进去了。一旦进入了“执着”当中,烦恼就会多得数也数不清。
而解决“烦恼”的办法,就是放下“妄想分别”。具体手段呢?个人体会,大家千万不要自己搞发明创造,总觉得自己高明,总要搞个偏方,还要来问我:“法师,您看我这个修行方法,不错吧?”
——一般情况下,我都不好意思批评他,都会劝他们老老实实学习佛经。因为,就在读念学习佛经的过程当中,咱的“妄想分别”自然就会逐渐消亡。只要您坚持常年念经读论,慢慢体会,心地自然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坦荡。
佛经祖论,字字含有秘密意,那都是从“觉悟者”的清净心当中流露出来的,不同于一般的文字。您的发音与心念随着经文慢慢运转,“杂念”就会被调顺,一旦学进去,“妄想分别”当下就转变为“妙观察智”;而一切“缠绕”呢?自然也就消解于无形了。哪里还需要到处去寻找捷径和窍门呢!
学佛者,老实,就是第一捷径。因为,这样的人相信佛陀,而不是迷恋自己。读经多了,心才会静下来,那时,您会发现,佛陀给予您的智慧,是一切,是整个法界,是圆满的本来,无不完备。您咋会不心安呢。
人家把我叫做法师,可我知道自己不算是真正的老师,我最多算一个桥梁,一个通道,一个铺路者,一个有幸遇到了佛陀教法的,聪明的老实人。
啥叫做“世间戏论妄想因缘”?人世间的一切杂乱分别基本都是,一切文艺作品基本都是,一切哲学与科学思潮基本都是,等等,唯有佛经祖论不是。不过,您要把眼睛睁大些,要学习那些真正的佛经,真正的祖师之论著,千万不要鱼目混珠。
看到阿难尊者还深陷在“戏论妄想”当中,世尊继续慈悲开示:
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
“你虽然广学多闻,可就好比那些没有实践经验,只会口说药方药名的人一样,一旦见到了真正的药材,反而无法识别了。所以如来常说,这才是真正的可怜之人啊!”
广学多闻固然重要,还必须要学以致用才好。否则,都是些知识,而不能够会归于心,则心与法总归是不相应。这样的话,既降伏不了自己的烦恼,也无力宣扬正法,利益众生。
阿难尊者尚且如此,更何况咱大家呢?咱更是需要善学善用,福慧双修,力争发明心地,勘破妄想,然后才好随缘行菩萨道。
既然阿难尊者还拘泥于“因缘所生”,以为地、水、火、风四大,是一切世间的生起之因。那么,世尊下面就将为大家逐层开示,看看这个“四大”究竟是什么。
世尊继续说道:
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
“你现在要仔细聆听,我将为你们继续分析讲解。这也将会帮助未来那些修学大乘佛法的人,让他们也能够通达实相。”
【当来】将来,或未来。
【实相】“第一义谛”之别名,指法界的真实状况。《法华经》所谓“诸法实相”,《心经》所谓“诸法空相”,名字不同,都指的是“如如法性”,都标示的是法界之本来,都是“实相”。
所谓“当来修大乘者”,就是指咱大家,指在末法时代发了菩提心的人,能够修学大乘教法的人。因此,咱大家也属于《楞严经》的教化对象,咱的名字叫做“当来众”。而阿难尊者等法会大众,则叫做“当机众”。
阿难默然,承佛圣旨。
“阿难尊者没有说话,以沉默表示遵从佛陀的教导。”
既然世尊允诺,将继续深入开示“第一义谛”,来帮助大家“通达实相”,阿难尊者就没啥好说的了,于是便静默遵从,静心聆听。
世尊说道:
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
“阿难,就像你所说的那样,由于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发起了世间的种种变化现象。”
世尊首先认可以往关于“因缘法”的开示,接下来,则对此进行深入探讨,看看这个“四大”当中,每一大之本性,到底啥样,它是属于“和合而有”的,还是属于“非和合而有”的。
只有这两种情形,世尊分别解说:
阿难,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
“阿难,如果这‘四大’之体性,属于‘非和合而有’,那么,它就不能与其它几大相混杂并融和了。就好比虚空一样,它属于‘非和合而有’,所以,它与各种色法不能融和。”
无论何时,虚空总是虚空,各种色法可以暂时占据虚空的位置,但是,虚空并不会因此而被破坏,也不会被色法所融和,而是丝毫也不会被影响。像虚空这样的东西,就叫做“非和合而有”。
可是,如果“四大”之本性也是这样,那么,前文所说的“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就不成立了。
——因此,说“四大”当中每一大之本性,属于“非和合而有”,不能成立。
下面,再来看看,说“四大”之本性属于“和合而有”,是否成立。世尊继续说道:
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
“如果说这‘四大’之体性,属于‘和合而有’,那么,‘四大’就和‘世间种种变化’完全一样了。”
“于是,随着器世间万物从开始到结束,‘四大’也会从生到灭,而不停变化。随着有情众生的从生到死,从死到生,‘四大’也会一同生生死死,就好像旋转出来的‘火轮’一样,没有停歇之时。”
【旋火轮】手拿一个火把,把胳膊轮转起来,就会出现一个“旋火轮”。一旦胳膊停下来,“火轮”就不见了。
世间万物也是如此,都随着“行蕴”而迁流变化,在变化中显现出万物之相。一旦“行蕴”歇下来,万物亦不知何在了,一切幻相都将会随之消融。
实际上,尘世间纵然有成、住、坏、空之变化,众生也会有生、老、病、死之轮转,可“四大”并不会随之生生灭灭。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就会明白,“四大”之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这就反证出,说“四大”之性属于“和合而有”,同样不能成立。
因此,“四大”之本性,既不属于“和合而有”,也不属于“非和合而有”。那么,其本性到底什么样子呢?
对此,世尊以“水大”举例说道:
阿难,如水成冰,冰还成水。
“阿难,就如同水凝结而成为冰,冰融化还会成为水一样,在这样的现象变化当中,其实,‘水大’之性丝毫也不曾变化。”
——不仅如此,水还可以蒸腾为水汽,水汽也能够凝结为水;冰可以直接蒸腾为水汽,水汽也能够直接凝结为冰。
无论水、冰、水汽这三者如何千变万化,如何互为因缘而显现,其“水大”之本性不会变更。
同时,“水大”当中也蕴含着其它“三大”之妙性,“四大”之间是互摄互容的。例如,水结为冰,冰是固体,就显出了“地大”坚凝之妙性;水蒸腾为水汽,水汽有热量,就显现出了“火大”暖热之妙性;水汽不会停留不动,而会蒸腾转移,就显现出了“风大”动转之妙性。
在这里,大家需要准确理解“四大”之妙性,所谓“水大”以“润泽”为性;“地大”以“坚凝”为性;“火大”以“暖热”为性;“风大”以“动转”为性。
因此,地、水、火、风“四大”之性都是如此,它们都不会随着“世间种种变化”而变化。那也就意味着,“四大”之性,其实是常住不迁的。
“四大”之性虽然常住不迁,却能够显现出种种变化,显现出种种因缘;而其本性呢,就在种种因缘变化当中,依旧是常住不迁。这也就是所谓的“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乃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之功德。
——因此,可以从总体上得出结论:“四大”之性,本来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如《楞严经》后文所说,咱的“识心”,名为“识大”;咱的“六根”之觉闻知见,名为“根大”或“见大”;“虚空”名为“空大”;再加上“地大”、“水大”、“火大”和“风大”,总称为“七大”。这“七大”之性,其实也和“水性”一样,都是常住不迁的。
“大”者,其本意就是“遍布”,此七种妙法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故名为“大”。世间万物都含摄在“七大”当中,穷尽无遗。
接下来,世尊就为大家一一具体开示“七大”,所谓的“地、水、火、风、空、根、识”,其本性为何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首先看“地大”,世尊说道:
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
“首先,你来仔细观察‘地大’之特性,其中,粗犷无边的是大地,最细小的是‘微尘’。假如能够把‘微尘’分成七分之一,就给它个名字,叫做‘极微尘’。假如把‘极微尘’再分成七分之一,就接近了色空之边际,那叫做‘邻虚尘’。如果更进一步分析‘邻虚尘’的话,其实就是‘虚空性’了。”
【微尘】也叫做“游隙尘”,就是指生活当中,在阳光照射下,所看到的那些漂浮在空中的微小尘埃之颗粒,它们可以自由穿越狭窄的门窗缝隙,因此得名。
【极微】“极微尘”之简称,指一个“微尘”的七分之一。
【邻虚尘】指“极微尘”的七分之一。古代印度人认为,“邻虚尘”再往下就没法分了;再分析,就成了虚空,太小了,几乎了不可得的缘故。
【更析邻虚,即实空性】如果更进一步分析“邻虚尘”的话,其实就是“虚空性”了。
这就是所谓的“析色入空”,属于声闻乘修行空观的一种方法,名为“析空观”。所谓的“析”,指分析、分解。在这里,不是真地要去把“微尘”想办法切开,而只是一种理论“分析”,是一种推理观察。
需要注意的是,世尊说“更析邻虚,即实空性”,这并非世尊的本意,而是借用了当时印度人的通常看法。因为,古印度的外道们,以及他们的学识体系当中,通常都是这样认为的。当然,世尊也曾经为声闻乘的弟子们开导过此类教法,如阿难尊者等等,对此十分熟悉。
在此,世尊把它引用出来,最终是要通过论证而否定它,以便显发出“地大”之性的本来面目。
既然古印度人认为,把“邻虚尘”再进行分析,继续缩小,它就会成为“虚空”,而显现出“虚空性”。那么,这个认识是否成立呢?
对此,世尊继续论述:
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
“阿难,如果认为把这个‘邻虚尘’深入分析,最终就可以分解成为虚空的话,要知道,这就意味着,是虚空产生了色法及色相。”
——这个推论其实是荒谬的,因为,虚空本无色相,而色法则有色相。两者的特性完全相反,是无法相互产生的。
下面,世尊接着进行具体论述:
汝今问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间诸变化相。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合而有?不应邻虚合成邻虚?
“你如今所问的内容,说由于‘四大’和合的缘故,产生了世间的种种变化之相。那么,你来仔细观察一个‘邻虚尘’,它是用几个‘虚空’和合而成的呢?总不会是‘邻虚尘’合成了‘邻虚尘’吧?”
虽然咱大家看不到“邻虚尘”,因为它太微小了;但是,咱也完全可以明白,它属于色法,根本不可能由“虚空”来合成。如果非要“合成”的话,也只能够由色法来合成。
那么,总不会是由更微小的“邻虚尘”,来合成“邻虚尘”吧?
——其实,科学家们就是这样研究的,他们发现物质(地大之色法)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又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再往下分解,他们又发现了“中微子”、“夸克”等等更加微小的粒子。
到了“中微子”这个层面,就已经很奇妙了,它可以自如地穿越一般的物质,日常生活当中的东西,都拦不住它。但是,即便如此,它也不是“虚空”,它还属于“色法”。
再往下,“中微子”是否还可以分解呢?毫无疑问,只要是色法,都可以进一步分解。只是,咱们人类太粗陋了,像这样一路“分解”下去,总归有个极限,科学家们总会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因此,像这样研究,基本属于死路一条,不可能找到“色法”的根源。
而且,无论如何研究与分析,到最后,也不可能用“虚空”来合成“色法”。这就意味着,阿难尊者所说:“由和合故,出生世间诸变化相”,其实是不成立的。
那么,反过来,“析空观”当中的“析色入空”是否成立呢?就是说,“邻虚尘”一直分析下去,会不会分解成为“虚空”呢?请听世尊进一步的论述:
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
“另外,如果说把‘邻虚尘’深入分析就可以成为‘虚空’的话,那么,请问用几个‘邻虚尘’之色相来分析,才可以反过来合成‘虚空’呢?”
【合成】此处指“反向合成”。
所谓的“析色入空”,其实并不能够实现。因为,“邻虚尘”之类的色法,都有其色相,无论如何分析,乃至于如何“反向合成”,都还是色法,而不可能成为虚空。
因此,世尊继续说道:
若色合时,合色非空。若空合时,合空非色
。色犹可析,空云何合?“如果‘色法’与‘色法’相和合的时候,只能合成‘色法’,而无法合成‘虚空’。如果‘虚空’与‘虚空’相和合的时候,只能合成‘虚空’,而无法合成‘色法’。‘色法’还可以分析入微,‘虚空’怎么可能合成呢?”
这就清楚了,“地大”之色法,及其坚凝之“色性”,并非来自于因缘和合,“虚空”也同样不来自于因缘和合。另外,它们也不属于“自然而有”,因为,如前文第二卷所论述,如果是“自然而有”,就应当有个常住不变的“自然体”,可是,色法之“微尘”、“极微尘”、“邻虚尘”,无论如何进行分析,也找不到其“自然体”。“虚空”更是如此,它无形无相,更无体,并不存在永恒的“自然体”。
到这里,针对阿难尊者前文的疑问:“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
世尊从“地大”之“色性”的角度来回答:
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你根本就不知道,在‘如来藏妙真如性’当中,本性所显之妙色,当体就是真如性空;本性之真如性空,当体就是真如妙色。纯粹一个清净本然,周全遍满整个法界。”
“只是随顺着一切众生心境的不同,呼应着众生智慧心量的不同,并遵循着因果业力,而发生显现出不同的‘色性’之现象罢了。”
此乃世尊关于“地大”之“色性”的究竟极谈,所谓“地大”及“色性”,无非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没啥好说的了,大家仔细理解体会就好。
因此,所谓的“因缘所生”与“自然而有”,都并非实情,都只是众生分别心的虚妄猜度罢了。
世尊继续说道: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世间的人们由于无知的缘故,把所显现的一切‘地大’之色法,迷惑为‘因缘所生’,或者‘自然而有’。这些都是第六意识心,进行虚妄分别和计算猜度的结果。只是有许多言语说法而已,却都没有什么真实意义。”
——“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人世间的一切理论,一切哲学,一切思想,一切伦理道德,一切是非观念等等,皆属此类,究其本来,皆无实义。
因此,咱大家可以随缘学习,可以随力善用,但是,万万不可丝毫执着于心。乃至于佛法教义,也是如此。因为,那些都只是语言文字而已,内里并没有任何实在意义呀。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