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佛法,是破解命运不好的最好法门!

发布时间:2022-11-26 09:02:41作者:普贤行愿品结缘网整理

佛法的基本观点和核心

师兄们都是知道佛法的,佛法浩如烟海,典籍汗牛充栋。学者欲探其秘奥,究其要旨,除紧紧抓住其总纲四圣谛之外,还应该掌握佛法的基本观点和核心。而佛法的基本观点和核心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缘起论。

依佛学的观点,观察一切事物的生灭,都决定于因缘,离开因缘,别无宇宙万有。宇宙间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个人生理和心理现象的生灭,都是待缘而生、待缘而灭的。因缘生灭是构成一切法生灭的基本元素,是佛学观察一切问题的重要原则和立足点。

区别佛与众生的标准,就看他是否能懂得和掌握以缘生缘灭的原则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如果能达到这点,就是佛,反之,就是众生。嘉祥大师说:“迷因缘,则一切皆迷;悟因缘,则一切皆悟。”佛自称:“我坐道场,但通达十二因缘法”(见《大宝积经·富楼那会》)。佛又说:“非我作十二因缘,亦非余人作。有佛无佛,生因缘而有老死,是法常住。”(见《大智度论》卷二)《大宝积经》讲的“通达”二字,就是觉悟的同义语。梵语佛陀,汉译为觉者,就是认识、理解、悟证真理的人。佛成道的内容,即是他对十二因缘法,有彻底地正确地认识、理解和实证。由此可见,悟彻了因缘法,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认识自己的未来,直至转识成智,超凡入圣,成无上觉。《大智度论》讲的十二因缘,不是任何人随意臆造的,而是客观的规律。如“生缘老死”,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法则,不是佛和什么神灵所能创造出来的。佛只能认识它,理解它,为人们指出什么是正确的人生道路,什么是错误的人生道路。如何改正错误,坚持真理。

错误的人生道路,就是顺着十二因缘的流转,出生入死,迷误不觉,十二因缘的顺序是:由于过去的“无明”(不觉,是佛的对立面),具发业的功能,引生有漏善恶诸业,谓之“无明”缘“行”。此二支,由过去世起惑造业,是招感现 在世果报的因。由过 去之业,引起现 在托胎之识,谓之“行”缘“识”。识托胎后,粗具身心之相,谓之“识”缘“名色”(名指受、想、行、识四蕴,色即色蕴,六根未具之前的身心发育阶段)。由 “名色”而渐成六根,谓之“名色”缘“六入”。出胎后根尘接触,谓之“六入”缘“触”。由触生受,有苦、乐、舍三受,谓之“触”缘“受”。“识”至“受” 五支,由过去“无明”与“行”,招引现世之果。由“受”而生爱欲贪著,滋润业力增长,谓之“受”缘“爱”。由爱欲而追求取著,谓之“爱”缘“取”。由爱、取之惑,招致后有之业因,谓之“取”缘“有”。爱、取、有三支,在现世起惑造业,是感招未来之果的原因。既有未来之因,必感转生之果,谓之“有”缘 “生”,生为无常所吞蚀,必有变坏,谓之“生”缘“老死”。生、老死二支,由现在爱、取、有起惑造业,所招未来的果。这十二支,象一串链条,互相依待,互生作用。其因果规律,用公式表示出来,即“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也可以说是“彼有故此有,彼生故此生”。彼是此的缘,此依彼而起。无明是烦恼的根本,即过去的烦恼障,行是过去的业障,识至受是现 在的报障,有是现 在的业障,生、老死是未来的报障,这是由现 在到未来的另一个循环。众生的生命之流,即是由烦恼而造业,由造业而受报,由受报而再起惑、再造业、再受报,如是因果循环,善恶苦乐,升沉起伏,由无始来,从劫至劫,无有穷尽。

佛法的基本观点和核心

正确的人生道路,是认识到错误的根本是无明和爱、取。由于迷惑、无知、不觉悟的无明,使人们对事物产生爱欲和贪著。杀、盗、淫、妄横起,贪、嗔、痴、爱丛生。因此,正确的人生,就得净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净化周围环境,净化整个世界。净化的下手处,在接触客观事物时,要受而不起爱欲贪著之情,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众生的福利事业,排除私心杂念,破除我法二执。断灭无明和爱、取,则十二有支,一支断除,支支全断。这个缘灭理论的公式,是“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也就是一解脱,则一切解脱的道理。通常所说的心解脱和慧解脱,即指摆脱无明和爱、取的缠缚。断除了无明,即具有一切种智,不被一切尘境所迷惑;断除了爱、取,即能制伏一切烦恼和业力。这里说的断除惑业后的境界,即四谛里的灭谛,灭的梵语叫涅槃。涅槃的境界,是指灭除一切烦恼,而烦恼的根本是无明和爱。无明灭,爱灭,则一切烦恼灭。达到这种境地,就是圣果,即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所悟证的主要内容。这样的人虽然他的自然人生现象还存在,但已起了质的变化。表面上看他和常人一样热爱生活,努力工作。但其不同于常人之处,以他能远离一切颠倒妄想,处污泥而不染,得大解脱,得大自在。这种人的生死,不是一般人单纯的生死,而是处于“无住涅槃”的境界。即《楞伽经》卷三说的:“妄想识灭,名为涅槃”。佛学讲的灭(涅槃),不是对“有”和“生”的否定,而是转换义,即转烦恼为菩提,转死生为涅梁,转因缘生灭的有为法为不生不灭的真如法界。因此,要获得正确的人生道路,光是净化自己的正报(身心)还不够,还要净化我们的依报(国土)。这样才能达到自利利他,救人救世的目的。佛法以“蕴”、“处”、“界”三科来囊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三科讲的是物质与精神两大类,只是详略各有所偏重。五蕴详于精神略于物质,十二处则详于物质略于精神,十八界精神与物质俱详。但值得注意的是三科对物质与精神的排列,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特点,都是先物质而后精神。如五蕴把色蕴(物质)摆在第一位,十二处讲的主要是物质,十八界是先根尘(物质)后心识 (精神)。佛学认识论的重要原则,是“心由境起”,“由法生故种种心生”。但它在承认先物质后精神这一重要原则的同时,也承认由根尘(物质)接触而生起的心识(精神)的巨大能动性。发展到弥勒、无著时期,形成了“摄境从心,一切唯识”的唯识学派。

有人抓住根尘生识的原则,主张佛法是唯物的;也有人抓住被扩大了的精神能动性,主张佛法是唯心的。其实这两种人都是各执一端,不见其余,犯了以部分代替整体的错误。佛法既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它是缘起主义。如谓不然,请看:佛成正觉,觉的是缘起法,佛一生说法,说的是缘起法,佛教与其他六派哲学的区别,也是在缘起法。

缘起是说明一切事物具有相依相缘而又本性空寂的二重性。

依缘生缘灭,观察世间一切法的生灭现象界。一切法的存在形式离不开和合与相续的二个范畸。(一)和合:是指一切法的存在,仗因缘和合而生。龙树在《十二门论》里说:“外因缘者,如泥团、砖绳、陶师等和合,故有瓶生;……又如种子,地、水、火、风、虚空、时间、人工等和合,故有芽生。”以此类推,可知世间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离开因缘,无一法可得。(二)相续:一切法都是由因果相续而生,像流水,如灯焰,刹那生灭,无有间断。物理上有成、住、坏、空;心理上有生、住、异、灭;生理上有生、老、病、死。一切皆流,一切皆变,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存在的普遍原理,不论长经八万大劫,还是短在刹那生灭,都逃不出生灭、成坏这一缘生缘灭的规律。

依缘起无性,看到超经验的出世间不生不灭的实相界。一切法既是依缘而生,当体即空,以其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故。嘉祥大师在《中论疏》里说:“如五阴和合,故有众生。如众生有自体,则不应假五阴而成。既假五阴,则无自体。无自体故,众生即空。”这是因缘生法无自性空义。龙树根据《涅槃经》十二因缘,不生不灭,乃至不因不果的一段话,在《十二门论》里提出“十二因缘法,实自无生”,阐明一切法缘合则生,缘合即无自性,无自性即是空,即缘起而知空,得出一切法皆空的结论。进一步申述因缘生法,从无始来,本身不生,今亦不灭。说有生灭因缘皆是方便假说。从性空上观察一切法,不生不灭,当体即空。由此可见,缘起与空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一方面空是一切法的自性。如《般若经》说:一切法的自性不可得,自性不可得即一切法之自性。”因此说空是一切法的本性和究竟实相;另一方面,由无自性的空,一切法才能依缘起而宛然现起,青山永在,绿水长流。

缘起性空学说,是佛法的心髓,三藏的要旨。明乎此,观一切法如水中月,月性本空,而月像可得。如是则能居尘不染尘,入世而出世,无挂无碍,无拘无束,人间天上,作得主人翁。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要想求解脱,唯有隐居深山,脱离人世,达到形同槁木,心如死灰,这种否定人生的态度,绝非如来的本意。如来的本怀,是在肯定人生价值的基础上,指出人生有许多不合理的东西,从而要我们净化人生,转变人生。在缘起性空的理论基础上,投身世间,立足社会,利乐有情,积累功德,庄严福慧,这才是成佛的必由之路。

佛法的基本观点和核心

上面就是关于佛法的基本观点和核心的介绍了。我们都知道佛法是非常殊胜的,而缘起论是佛法认识人生,认识世界,净化人生,净化世界的金刚王宝剑,是超凡入圣,直成正觉的康庄大道,是打开三藏十二部秘奥的金钥匙。有志于佛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要牢牢抓住这个核心,切勿掉以轻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