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即心即佛

即心即佛——是说不须向面外求佛,你的自心即是佛

即心即佛是佛宗用语,是说不须向面外求佛,你的自心即是佛,在《达摩血脉论》和《祖堂集。马祖传》中等都是有记载的。

“即心即佛”是非常常见的佛教用语,可以说是学习佛法的师兄肯定会听到的,但是关于“即心即佛”的意思,对于初学佛法的师兄来说,可能是不太了解的,所以关于“即心即佛”的意思,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即心即佛”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即心即佛 ,不须向面外求佛,你的自心即是佛。

佛在哪里?佛不在寺庙里、佛不在佛堂里、佛也不在灵山上,佛就在你自己的心里,你自己的内心就是佛。

大即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贪著妄想而不能证得。

佛是开悟的人,人人都是未来的佛。每个众生都是未来的佛,你不必向外求,只要时刻关照好自己的内心,努力去修行就好了。

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佛还是悉达多太子的时候也是经历了多年的修行,才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的。所以,众生佛性本就是平等的,学会关照好自己的内心,自信自立,你自己就是佛。

“即心即佛”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观无量寿佛经》中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作佛:观想佛像,忆念佛德、佛号。

是佛:当观想忆念之时,佛的相好庄严,福德智能,神通道力,全都显现在你的心中。

然而,如果心不作佛,那么心就不是佛。心作六道,那么你的心就是六道,心就好像一张白纸一样,你心中是什么

样子,就会显现出什么样子,就好像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故事一样。

即心即佛,心性一如,佛性平等,自信自立,这是修行者的思想基础。

“即心即佛”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通过上面的介绍,师兄对“即心即佛”的意思也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了,知道了它的意思之后,师兄就能够给更好的去学习佛法,从而从佛法中获得智慧,利益终身。

...查看更多

关于“即心即佛”这个佛教用语,在佛学中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因此关于“即心即佛”的意思,也是需要师兄用心的去了解,因为它里面也蕴含了无穷的智慧,那么具体“即心即佛”该如何理解呢?

“即心即佛”该如何理解

马祖道一的禅法具有独特的内涵,其逻辑推演与理论阐释,层层递进。针对修行者而言,有三个层面:一、“即心即佛”是思想基础,确立自信自立;二、“非心非佛”是解脱关键,破除妄念偏执;三、“平常心是道”是根本目的,坚持应世利人。“平常心”是马祖道一禅法的突出特点和根本旨趣,它排除了善恶、染净等二元对立的区别性,主张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体现心性、张扬真理。它继承并发展了慧能等祖师们的禅法思想,也深受《华严经》“事事无碍法界”等义理的影响。“平常心”所体现出的平民化、世俗化、生活化、简易化等品质,促进了中国禅宗追求大乘入世精神的信仰价值趋向。

即心即佛:心性一如,佛性平等,自信自立,这是修行者的思想基础。

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佛教信仰者,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信心,具备人格自立的思想基础。这就是马祖道一首先要讲“即心即佛”的出发点。在《语录》中,马祖道一告诉弟子们:

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达磨大师从南天竺来至中华,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又引《楞伽经》,以印众生心地,恐汝颠倒不信,此一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经》以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夫求法者,应无所求,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不取善不舍恶,净秽两边俱不依怙,达罪性空念念不可得,无自性故。故三界唯心,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汝但随时言说,即事即理,都无所碍。菩提道果,亦复如是。于心所生,即名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此意,乃可随时著衣吃饭,长养圣胎,任运过时,更有何事。汝受吾教,听吾偈曰:“心地随时说,菩提俱亦宁。事理俱无碍,当生即不生。”

在这段话里,马祖首先肯定即心即佛,然后指出它是达磨所传的上乘之法,又引《楞伽经》为证。其论证的推理过程是:因为诸法性空无自性,求法者应无所求;三界唯心,心性平等;所以众生心地佛性具足,即事即理,任运无碍。从而要求求法者,不要颠倒不要外求,“著衣吃饭,长养圣胎”,思想上达到自信自立。

马祖的这种观点不是自己的发明创造,他直接继承发挥了禅宗祖师们的理论。初祖达磨大师在《二入四行论》里所讲“深信含生凡圣,同一真性”为“理入”,与马祖的“一心”是一样的意义。二祖慧可也说过“是心是佛,是心是法”。四祖道信曾经引《无量寿佛经》中“诸佛法身入一切众生心想,是心是佛”,提出:“当知佛即是心,心外无别佛”。五祖弘忍依据《金刚经》,更是发挥“即心即佛”的思想。到六祖慧能,更加直接,明确众生心就是佛心。《坛经》中说:“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是佛。……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菩提只向心说,何劳向外求玄?”当然,道一更直接地继承了怀让禅师的思想衣钵。在马祖问道时,怀让在运用了“磨砖”、“打车”等比喻后,总结出一首偈语:“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这里的“心地”被马祖直接引用,与《坛经》中“心是地,性是王……性含万物为大,自性含万法,名为含藏识”的意味是一致的。

“即心即佛”该如何理解

关于马祖所谓“一心”的含义,一般认为它所表达的是人的清净自性即佛性,人一旦悟到并归依自己的清净本性,也就与佛性没有什么差别了,从佛性或心性上讲,人与一切事物没有根本的差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是大乘佛教的根本教义。当然,祖师们为了应机说法,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对不同的人物、事情,用不同的概念、词语来表达,就出现了不同解释。但大致是指众生思维的功能和思维的活动(心识)、大乘佛教所说的精神性本源和本体(真如、实相、法性、佛性等)、佛教最高的人格化理念(法身)等。不过,马祖所讲的首先立足于佛性本源上,然后讲众生的心识功能。前者重在“理”,强调本性的认同和平等;后者重在“事”,强调事相的转化和意义。对修行者来讲,只有从根本上体会了凡圣的无差别性和可转化性,才可能坚定信念、培育精神。如果用《华严经》的“法界缘起”等概念,那么,马祖的一心是可以用“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来形容的。马祖的《语录》里不断地阐释“即事即理”、“理事无碍”的思想,主要是根据《华严经》思想。《华严经》用“一真法界”来概括法界圆融的思想,它融摄一切万法是一切现象的本体是一切万有的“本源真心”。它清净平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而展现宇宙万物。华严宗祖师法藏根据《华严经•十地品》的“三界虚妄,但是一心作”,把一真法界视为“真心”、“如来藏”,认为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是成佛的根源,也是形成万物的原因。之后,澄观、宗密等人也强调一心是万物的本原,是众生原本具有的觉悟之心,具备智慧和功德的灵知之心。宗密在《原人论》里讲:“一切有情(众生)皆有本觉真心,无始以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亦名佛性,亦名如来藏。……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即得现前。”法界缘起的一切现象在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的共同作用下,互为因果,相资相生,彼中有此,此中有彼,彼即是此,此即是彼。相即相入,圆融无碍。也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重重无尽。

马祖的“即心即佛”说,显然是融合了佛教华严、唯识等理论,继承了禅宗祖师们的思想,而且简要直捷。这简约化的命题,却涉及到了佛教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彼此相关的问题:一是佛性问题即人的自性究竟如何;二是成佛途径问题即修行方式究竟如何;三是佛陀境界问题即真正解脱的境界究竟如何。它首先设定人的心灵本来就是清净无垢的,人的自性与佛性没有差别,如慧能所说“佛是自性,莫向身外求”;其次,当人领悟到自心是佛而回归自己的本性,就脱胎换骨似地进入超越和解脱的境界,即如慧能所说“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再次,人们一旦觉悟,回归自心,心中便是一片澄澈空明,水月朗照,纤尘不生,体验与感受宇宙和生命的真实境界,即如慧能所说“内外明澈,不异西方”。这就与传统佛教禅宗渐悟之法不同。正因为“即心即佛”简约而直接地表达了南禅顿悟之说在佛性论、修行论、境界论三个方面的独特思想,所以它成为中国禅宗南禅的著名命题。

“即心即佛”该如何理解

通过以上的介绍,师兄对“即心即佛”已经有了很好的了解,知道了“即心即佛”要怎么理解之后,可以帮助师兄更好的去学习佛法,领悟佛法中的智慧,从而对修行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

...查看更多

关于“即心即佛”的意思,可以说是初学佛法的师兄必须要了解的,因为虽然它只有四个字,但是它里面所包含的智慧是无穷的,是非常值得师兄去学习的,那么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吧。

“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

在坛经机缘篇,讲述了一些人经惠能点拨,然后大悟的情况。

虽然惠能不识文字,但心已开悟,所以听闻佛经就能知晓经文妙义。有人拿着《大涅槃经》问惠能字义。惠能说自己不识文字,可问经义。这人疑惑,字都不认识,怎么能够知晓经义呢?惠能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修佛关键在于佛心。佛心开显,即便不识文字,不研读佛经,也能够知晓经义。反过来,佛心未显,哪怕是钻研万卷佛经也不能修成佛道。因此,修佛不能过分地执着于佛经。

有僧人法海,是韶州曲江人,最初参见六祖惠能。法海问,即心即佛,愿求指教。

惠能说,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这些不能详细说完。听我偈语,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法海当下大悟,用偈赞叹说,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对于即心即佛的问题,要回答的也就是什么是心,什么是佛?能够明自心,也就是佛。佛是明心的人。

“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心呢?心是那个能够生出一切众生的本源,对此惠能说,成一切相即心。人的眼、耳、鼻、舌、身、意能够有各种感知,这些感知也是源自于心,但这些感知的各种相却并非是心。如何来找见心呢?需要能够离一切相。所以惠能说,前念不生即心。在当下的念头中,能够从一切念头中解脱出来,就能够生心。心原本清净,原本智慧,可以观照一切。

什么是佛呢?佛是觉悟的人,佛依旧会有念头,只是不再被念头所束缚,而是能够于念而无念。惠能说,离一切相即佛,后念不灭即佛。因为佛是明心之人,这样的人在一切相中,是清净、智慧、安定的。

如果能够离一切念,离一切相,这样还有什么呢?就是本心。但修佛,并非要变得没有任何念,脱离一切相。身而为人,人身极为难得,有人就有念有相,而念头绝灭就是死亡。所以修佛,就是要以本心来观照人世中的一切。如果有悟性,在当下可以顿见本心,然后修行就是要保持本心常住的状态,于一切相中无所住即生心。

“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

通过以上对“即心即佛”意思的介绍,师兄对于“即心即佛”的了解可以说是更深了,这样对师兄学习“即心即佛”中的智慧有了非常大的帮助,同时对师兄的修行也是非常有利的。

...查看更多

《坛经》中的“即心即佛”要怎么理解

“即心即佛”是比较常见的佛教用语,在《坛经》中也是有这个词语的出现的,但是“即心即佛”在...
https://m.puxianpin6.com/tropicm/jmxjff/179842.html

即心即佛的佛性论是什么

“即心即佛”是学习佛法的师兄都不陌生的词语,但是对于刚刚学习佛法的师兄来说,可能对于“即...
https://m.puxianpin6.com/tropicm/jmxjff/179843.html

如何理解即心即佛

关于“即心即佛”的意思,是学佛师兄一定要了解的,因为它里面所蕴含的知识,对师兄修行的帮助...
https://m.puxianpin6.com/tropicm/jmxjff/179844.html

什么是即心即佛呢

学习佛法的时候,对于不明白的,是一定要弄清楚它的意思的,比如常见的佛教用语——“即心即佛...
https://m.puxianpin6.com/tropicm/jmxjff/179845.html

为什么“即心即佛”是最上乘最直接的教化

关于“即心即佛”的意思,是师兄要了解的,了解了它的意思之后,可以让师兄从中学到很多的其它...
https://m.puxianpin6.com/tropicm/jmxjff/179846.html

星云法师解释:“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

因为“即心即佛”这佛教用语是非常常见的,因此关于“即心即佛”的意思,就是师兄在学习佛法的...
https://m.puxianpin6.com/tropicm/jmxjff/179847.html

怎么理解“即心即佛”

关于佛学中一些常见的用语,词语等等,是师兄在学习佛法的时候必须要了解的,其中“即心即佛”...
https://m.puxianpin6.com/tropicm/jmxjff/179848.html

结语

即心即佛:心性一如,佛性平等,自信自立,这是修行者的思想基础。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佛教信仰者,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信心,具备人格自立的思想基础。这就是马祖道一首先要讲“即心即佛”的出发点。
更多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最新视频更多
查看更多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