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虚云和尚为禅宗大师,又不废净土法门,对禅净关系多有开示。他一方面主张禅净不二,劝人念佛,同时也反对轻视禅宗的错误看法。
关键词:虚云和尚,禅宗,净土,四料简,印光。
作者简介:徐文明,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邮编:100875。
虚云和尚(1840-1959)为近世禅门宗匠,佛教泰斗,其一生真修实证,定力高深,神异莫测,复兴亡继绝,屡振名刹,度人无量,为近代禅宗中兴的第一人。虚云和尚身为禅宗大师,却无门户之见,常劝人念佛,其于禅净二门关系,多有论述,值得探讨。
虚云和尚有关禅净关系的开示,有《参禅与念佛》、《念佛将终开示》、《参禅与念佛的关系》、《老实念佛》、《答禅宗与净土》等,综合诸说,有下列特点:
一、 禅净等各种法门平等无二,都是通佛阶梯。虚云指出:
佛门略开十宗,四十余派,而以禅、净、律、密四宗,摄机较广。善知识,佛境如王都,各宗如通都大路,任何一路,皆能觐王。众生散处各方,由于出发之点各个不同,然而到达王所,却是一样有效。《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1]]
佛法实是一法,佛境本无二境,故佛佛道齐,法法不异,作为佛教的最高境界如同世俗的国都一样,只能是唯一的,否则就乱套了,同样,在一佛土中,也只有一个佛,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佛界亦然。此说并非为专制张目,而是为了维系国土与人心的统一,使之和平安定,不生散乱。作为目的地的佛与佛境虽一,而众生则多如河沙,且根性非一,位次不同,出发点不一样,因此通达佛境的道路必然千条万条,由此产生多种宗门派系。目的的唯一保证了佛教的平等统一,出发点的殊异又决定了其丰富多彩,此即为“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唯有诸佛及诸达者方知殊途同归之理,诸在途者则不明此道,但见途路参差,不知同归一元,故生分别计较,辩说高下,讨论是非,乃至相互攻击,自相矛盾,兄弟阋墙,同门相竞,这也是佛教不振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禅净一致,实非二途。
在诸法门之中,禅净两家关系尤近,实为一家。虚云和尚指出:
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来是一件事。参禅提一句话头,横截生死流,也是从信心坚定而来。若话头把持不住,禅也参不成。若信心坚定,死抱着一句话头参去,直待茶不知茶、饭不知饭,功夫熟处,根尘脱落,大用现前,与念佛人功夫熟处,净境现前,是一样的。到此境界,理事圆融,心佛不二。佛如众生如,一如无二如,差别何在?[[2]]
参禅与念佛,都以“信心坚定”为本,信心坚定,守一不异,故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禅贵一心,净重一念,心心无二,念念不异,自然净境现前,心佛不二,有何差别?
虚云和尚又指出:
善用心的人禅净不二,参禅是话头,念佛也是话头。只要生死心切,老实修行,抱住一个死话头,至死不放,今生不了,来生再干。“生生若能不退,菩提决定可期。”
善于用心,贵在专一与持久,不能屡屡改换,朝三暮四。念佛的人要老实念佛,参禅的人须老实参禅,只有至死不易,生生不退,才有真正成就的可能。“若今日张三,明日李四,听人说参禅好,便废了念佛的功夫去参禅,听人说学教好,又废参学教,学教不成,又去持咒,头头不了,账账不清,不怨自己信心不定,却说佛祖欺哄众生,谤佛谤法,造无间业。”[[3]]
禅与净不仅法门一致,连宗承也是一样的。虚云和尚指出:
远公提倡净土,九祖相承。在永明后,历代祖师大都以禅宗宏扬净土,水乳相融。虽然诸宗纷起,究竟不离拈花命脉,足见禅净关系的密切了,更可见古人宏扬佛法的婆心了。[[4]]
庐山远公为后世推为净土始祖,其与佛陀跋陀罗交好,在庐山翻译了《达摩多罗禅经》,而佛陀跋陀罗则是佛大先的门人,达摩的师侄,可见两家从一开始就有密切关系。净土宗的系统传承自道绰始,而道绰则是慧瓒的弟子,慧瓒亦应属于达摩、慧可一系。[[5]]自永明之后,诸宗衰落,传承净土法门的都是禅宗大师,禅净就更不可分了。
三、称赞念佛功德,批评轻视净土的错误看法。
虚云和尚指出:
今念单此一句阿弥陀佛,即能包藏此六种波罗蜜门,何也?念佛之人,一心念佛,万缘放下,取舍两忘,是布施波罗蜜;一心念佛,诸恶消灭,万善从生,即是持戒波罗蜜;一心念佛,自心柔软,瞋恚不起,即是忍辱波罗蜜;一心念佛,不休不息,永不退转,即是精进波罗蜜;一心念佛,无诸乱想,流念散尽,即是禅定波罗蜜;一心念佛,正念分明,不受邪惑,即是般若波罗蜜。
今时有人不识念佛功德,反视为浅近法门者,却是错会不少,自陷陷人。[[6]]
一句佛号,六度具足,万德圆满,关键在于一心念佛,永不动摇。一心念佛,不涉万法,无施无受,三轮体空,才是无相布施。一切放下,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全部放下,一切烦恼妄想尽行放下,心中空净,不存一物,才是真正布施。神秀大师指出:诸恶莫作名为戒。持戒本为止恶防非,一心念佛,恶念不生,贪欲不起,则自性清净,心地无非,心平行直,自然持戒。佛多劫为忍辱仙人,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一心念佛,则无瞋无喜,无荣无辱,无辱可忍,自然忍辱。一心念佛,一心作佛,发菩提心,不至涅槃,终不停止,如此既有一个最高的目标,又有坚持不懈的行动,才是真精进。以一念摄诸念,以一心除乱想,念念不异,一念无念,自然心性寂止,进入禅定。念佛念觉,正念分明,邪迷不生,无明净尽,智慧自生。
念佛法门,简易直捷,未可以浅近议之,更不能谤为小乘。
虚老说:“今天参禅的人,多不了解禅净不二的法门,每谤净土为小乘。这是错误的。禅净工夫入门虽有不同,到家是一样的。一般人只知赵州禅师说的‘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佛之一字,吾不喜闻’的前面几句机锋话,就经常拿来作为反对念佛的根据。这是误会的。要知道后面还有几句话,就是有人问赵州禅师‘你的师是谁?’赵州说‘十方诸佛’。‘十方诸佛之师是谁?’赵州说‘阿弥陀佛’。今天参禅人不了解赵州禅师前面说的几句机锋话,同时又不了解赵州后面说的几句话。参禅的人以赵州的话来谤念佛法门,真是冤枉了赵州。假使今天遇到了赵州,一定要受到他的棒喝。各位佛弟子,请老老实实地从十方诸佛之师阿弥陀佛,至诚恳切地念去罢。”[[7]]
后人错解古人,一是断章取义,一是望文生义,对于赵州有关念佛的机缘语句,往往落入两端,不得其实。所谓“念佛一声,漱口三日”,可能本来不是赵州之语,而是出于后人误会,详情另述。
据《古尊宿语录》卷14:
师示众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 问:“和尚还为人也无?” 师云:“佛,佛!”[[8]]
赵州机锋,天人莫测,既云不喜闻佛字,但修行为人,又须步步踏佛阶梯,行惟佛行,心惟佛心,所谓“有佛处急走过,无佛处不得住”是也。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闻佛不喜,见魔不忧。闻佛生执,佛还成魔。一心清净,二俱不立,故逢佛杀佛,遇祖杀祖,不行五逆,无以成道。此句乃禅门机锋,与反对念佛毫无关系。
赵州也讲过不少似乎赞同念佛的话,对此同样不能执著。
据《古尊宿语录》卷14:
问:“如何是毗卢师?”师云:“毗卢,毗卢。” 问:“诸佛还有师也无?”师云:“有。” 云:“如何是诸佛师?” 师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9]]
有人问如何是毗卢师,赵州则念“毗卢,毗卢”,再问如何是诸佛师,赵州便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从这则机缘来看,事实上赵州并未有明确讲阿弥陀佛佛为诸佛之师的意思,毗卢法身佛,自在自如,何曾有师,诸佛亦然。赵州实为启发学人,扫除其求师之妄念,故作此言,并没有教人念阿弥陀佛之意。
赵州也确实有教人念佛的开示。
据《古尊宿语录》卷13:
师示众云:“不得闲过,念佛念法!” 僧乃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念?”师云:“念者是谁?”学云:“无伴。”师叱:“者驴!”[[10]]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不得虚度光阴,等闲过日,当念佛念法,努力修行。念佛念法,必须自念,自性不识,己事不明,如何念佛念法?此僧不了真我,以五阴幻身为己,故赵州叱之。
又据《古尊宿语录》卷14:
问:“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将什么报答?”师云:“念佛。” 云:“贫子也解念佛。”师云:“唤侍者将一钱与伊。”[[11]]
念佛功德,无量无边,当受人天供养。其人轻视念佛法门,以为赵州当别有奇特事报答大王供养,便道念佛一事,要饭的贫子也会,有何稀奇。赵州告之,既知念佛,便非贫子,当得一文钱。
虚云和尚有关赵州机缘的论述,印光法师也有类似的说法,都是反对借赵州来反对念佛、以禅压净的错误思想的。
四、批评“四料简”,反对以净贬禅。
净土法门简易,于末世颇为流行,然其中多有高扬净宗、批评禅门、以为参禅不如念佛者,他们所凭借的重要武器,便是所谓永明延寿的《四料简》。虚云和尚在《答禅宗与净土》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四料简》本非永明之作,虚云和尚对此是清楚的,但他又不愿明确点破,以免多生争端。他指出:
惟我平常留心典章,从未见到《四料简》载在永明何种著作中,但天下流传已久,不敢说他是伪托的。[[12]]
他又指出:
永明禅师出身禅宗,是法眼宗第三代,哪里会自抑己宗、说禅不好的道理?[[13]]
即便虚云不肯明确指出其非永明之作,对其内容也是不赞同的。他认为,“有禅无净土”一句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如此故意把禅净对立起来,“难道禅净是二吗?念佛人心净佛土净,即见自性弥陀,这净土与禅是不二的。”[[14]]禅净不二,禅者明心见性,自心清净,所处无非净土,故有禅必有净土,何来“有禅无净土”之说呢?
所谓“十人九蹉路”,虚云认为这不是真正的禅,而是掺了很多水的假禅,此辈人不以明心见性、直入佛地为目标,而是以得些清净境界、有点神通为究竟,这样的人自然会随阴境而去。
虚云对“无禅有净土”一则也是批评的,他指出:
他(永明)也不是说光念佛就能“万修万人去”,要有净土,才能去见弥陀。若以“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为可靠,这也打错妄想了。《楞严经》阿难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维,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岂释迦佛威神不可恃、不能惠我三昧,而弥陀佛威神却可恃、却能惠我三昧耶?[[15]]
“有禅无净土”则“十人九蹉路”,“无禅有净土”却“万修万人去”,其间褒贬之意甚明,几乎是对禅完全否定。虚云指出,即使真能“万修万人去”,也不能单靠念佛,必须是真有净土才可,而真有净土,必须自己身心清净才行。自己不努力觉悟,而把开悟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见弥陀之上,这完全是妄想。觉悟和智慧只能靠自己,修行也必须凭自力,靠别人替自己修行觉悟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单靠念佛便往生净土、开悟得道只是一厢情愿。
近世弘净土者,多有自恃门户而妄贬禅宗,其中印光法师便是一个典型。印光虽然在末世“算是难得的善知识”,“但有偏见——谁人向他问禅,就被他骂。他常以《四料简》来批评禅宗,屡说参禅之弊”,又引“戒禅师后身为苏子瞻”等为例,说参禅者“展转下劣”,“向使精求净土,则焉有此!”[[16]]虚云指出修行人后身展转下劣,在人不在法,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身,其中也有女人,难道观音应身也是展转下劣吗?阿弥陀佛化身为永明禅师,永明后身为善继禅师,善继后身为无相居士宋濂,难道说阿弥陀佛也“展转下劣”吗?
参禅有弊端,难道念佛就没有弊端了吗?有一二参禅者因不明禅理而走错了路,不能因此就说参禅不对,有念佛者出了偏差,也不能说念佛不好。佛教内部应该相互固结,不能自相矛盾,虚云强调“我平生没有劝过一个人不要念佛,只不满别人劝人不要参禅”[[17]],这表明他虽然胸怀宽广,也不愿混淆是非,当无原则的和事老。
虚云大师定慧圆明,行解相应,于禅净二法深得其机,无有偏私,其思想理应受到重视和进一步的研究。
[1] 《民国三十六年九月廿七日,在广州联义社演说》,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二分册《开示》40页,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
[2] 《老实念佛》,《开示》123页。
[3] 同上。
[4] 《参禅与念佛的关系》,《开示》120页。
[5] 参见徐文明《中土前期禅学思想史》第四章第五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6] 《念佛将终开示》,《开示》75、76页。
[7] 《开示》323页。
[8] 《古尊宿语录》上,238页,萧萐父、吕有祥点校,中华书局1994年。
[9] 《古尊宿语录》上,232页。
[10] 上书222页。
[11] 上书234、235页。
[12] 《开示》302页。
[13] 《开示》303页。
[14] 《开示》302页。
[15] 《开示》303页。
[16] 《开示》300、301页。
[17] 《开示》303页。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