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时的爱恨总是很鲜明的,爱一个人可以爱得死去活来,恨一个人可以恨得咬牙切齿。《妖猫传》里那只诡异的猫,那只被白龙的魂灵附体的猫,足足恨了三十年。他恨所有把杨玉环送进了棺材的人,且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样一份旷日持久的恨,经过了层层包裹,原本以为只是妖物作祟,没想到妖物却引出了三十年前的真相。一份貌似美丽而纯洁的爱情,被抽丝剥茧,最终却发现内藏阴谋。
陈凯歌并不想让白居易和空海直接揭穿谜底。他们仿佛是鼎盛唐朝时匆匆的过客,只是不经意就涉足到翻开盛唐地底下那掩藏的一些阴谋而已。白居易的目标是写《长恨歌》,空海的目标是学习无上密。然而他们被一只妖猫给串在了一起,不得不携手共进,探寻真相。
吸引我的是真相的逐渐逼近,但让我绞尽脑汁的却是无上密的真谛。这部片子就像一部哲学交响曲,多种线索交织组成了哲趣上的对立统一。最主要的是四条线索:一条是妖猫,一条是白居易和空海,一条是丹龙,还有一条是无上密。而这些线索最终都指向一处。
妖猫是一个隐喻,它整个的过程你可以看作是由爱生恨、恨屋及乌、明心开悟、释怀西逝的过程。由于它有着附身的本领,所以它可以移形换身,变化多端,一会儿是春琴,一会儿是杨玉环,一会儿是丽香,一会儿是陈云樵。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它可以借人说话,也可以幻化为人。虽假,但假有真;虽真,却真中有假。
哲学上说,一切事情都要用辩证的观点去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要看到一,想到矛盾是统一下的矛盾;又要看到二,想到统一下的矛盾各有不同。马嵬驿兵变,局势危急,部下要求杀掉杨玉环才可平息此事。唐玄宗李隆基虽对杨玉环有万般不舍,但这份爱却不得不让位于保全帝位。
他虽是必须这样做,却不想背负为了江山背叛爱情的骂名,思来度去,最后却被幻术大师黄鹤成全,让杨玉环“休眠”。你说他爱杨玉环吗?爱,但比起江山来,还在其次。杨玉环饮酒受术,她知道结局吗?从她眼角的一滴泪可以判断她的内心,虽知必死,却佯作不知,其内心之悲绝,难以言表。
心知肚明,却仍留囊于帝,不是不懂你,而是太懂你。正是因为太懂你,所以,虽然悲伤,却仍放下,就像一曲哀婉的悲歌。看见真里的假,也看见假里的真。知晓人心瞬间万变,也了然爱情执着专一,但不以为绊,看见即放下。看不见是无知,看得见是聪明,看见了却放下是智慧。杨玉环是个智慧的女人。
白居易、空海和妖猫之间,是一明一暗。白居易和空海明地里探案,而妖猫却暗地里作祟。明为阳,暗为阴,阴阳交织,方蕴万千玄机。
丹龙是瓜翁,表面卖瓜,实际却在指路。看见空海陷于困惑,时不时来两句一语双关的话,透露玄机。
无上密最初是从空海口中说出,却是受其师傅所托。期间船遇风暴,妇人安稳,空海却内心惶恐,求教触机。此后,多次探寻无上密,遇阻
。却不料到最后,随着妖猫的终结,却终于全悟。表面上,大家都是在找寻妖猫的秘密,最终都是破解了无上密的秘密,这两者是殊途同归。那么,空海念念不忘的无上密到底是什么?
是面对恐惧与危难之时的只念当下。空海问风暴中平静的女子,她说:“只要孩子睡着了,我就心安了。”无论身处怎样的风暴,她的当下,是照顾好孩子。世事万万千,但每一件事情都是由无数个当下形成的,专注当下,就是专注未来,就是专注发展。当每一时刻都在专注时,恐惧则无隙可钻、无地可生。如此说来,把握当下一念,当然不会再生痛苦。
是遭遇坎坷不平时的放下。杨玉环明知必死仍甘心受术,轻轻松松地放下。白龙怀恨三十年,看到自己化为白鹤翩翩起舞飞翔的景象,一下子就释然。就在于回顾初心之后的放下。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就好比一个因为某种原因突然离开了故乡的游子,在外切切思念故土,而一旦回到了故土,却发现自己成了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了。与其相见,还不如怀念。故乡不变,而你却时时在变。何必苛求故乡或你与记忆中的保持一致呢?世界总是在变化发展的。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