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001 许多佛经都说修行有五乘,为何《法华经》独说“一乘”?

发布时间:2023-08-31 15:09:45作者: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001 许多佛经都说修行有五乘,为何《法华经》独说“一乘”?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诸佛出于世”。

在十方佛土中,只有一乘法,没有二乘或三乘,除非是佛为了方便而说法。只是以假名字,来引导众生,为了述说成佛的智慧的缘故,诸佛才出现于世间。

真谛

《毗婆沙论》中“十方”指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上、下,“佛土”指佛所教化的领土。这里的“一乘”指的是“佛乘”,也就是以“成佛”为目标的修行方式。“二乘”是声闻乘、缘觉乘,“三乘”则是再加上菩萨乘,“五乘”就是再加上人、天乘,都是修行的方式,但这里佛陀说了,所谓几乘都是假名,是给根器不同的人的方便说,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成佛,这是《法华经》的核心精神,也是本系列以“一乘”作为开始的原因。

那么“大乘”又是什么呢?梵文音译为“摩诃衍那”,摩诃是“大”,衍那是“乘”,有“运载”的意思(“乘”作为名词读作“胜”,如千乘之国,所以“大乘”应该读作大“胜”)。摩诃衍那译作“大教法”或“大乘佛教”,意指“能运载无量众生到达菩提涅槃彼岸”,亦即能够自利利人、自觉觉他的佛教宗派。太虚大师说:“大乘、一乘虽无二。。。故当以大乘为正名,一乘为变名也”所以“大乘”即是“一乘”,说法不同而已。当初佛陀入灭后的佛教称为“原始佛教”(俗称小乘),延续了百年后部派分裂“大乘佛教”逐渐兴起,主要传布于中、台、日、韩,但“大乘”并非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的名称及内容都曾出现于原始佛经中,古印度许多部派也都是大、小乘兼修的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梵文经名前一半是“妙法”,后一半“莲华”亦即“白莲花”,象征众生本来自性清净的真如佛性。这部经共8卷28品,是佛陀晚年在耆阇崛山(灵鹫山)所说的经典。经中述说了佛陀来到世间和灭度的原委,汉译本有三种,以鸠摩罗什的版本流传最广。由于这部经是学佛的人必读的经典,所以注释本较多,以天台宗智者大师的《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较有名,民初高僧太虚大师的《法华经讲演录》和近代宣化上人的《法华经浅释》也都是很好的入门工具书。

《法华经》说:“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佛是法王毋庸置疑,三界中再无更高的了,但佛经有几千部,为何称《法华经》为“诸经之王”呢?原来佛法修行素有二、三、五乘之说,而《法华经》却提出了“开权显实”(以二乘为“权”即权宜方便、一乘为“实”即真实教法)和“会三归一”(融会三乘为一乘)的思想,也就是妙语中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开启了“回小向大”(由小乘转为大乘)的门径,这在佛教思想上是至关重要的创见,因此称为“诸经之王”。

《法华经》的另一特点是经中含有大量佛学用语和比喻,广为世人所引用,比如:

用词:

如“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都是宣说佛法的意思。

如“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即“五浊恶世”。

如“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即“罗汉四果”。

另如“不可思议”、“甚深微妙”、转轮圣王、“未得谓得、未证谓证”等均是佛学常用词语。

用句:

如“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指佛的共见。

如“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佛出世的因缘。

如“世尊!少病、少恼,安乐行不?所应度者,受教易不”?佛、菩萨间的问候语。

如“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妙音、观世音菩萨的随宜说法。

比喻:

经中有“法华七喻”,分别是火宅喻、贫子喻、药草喻、化城喻、衣珠喻、髻珠喻、医子喻,都是常用的比喻。

想不到的是,佛陀讲经说法时竟然有人会离席而去的,但《法华经》中却有这么一段,借着5000名比丘众的中途离开,说明了“乐小法”(偏好小乘利己的修行法)的人对于大乘佛法是一时难以接受的。而佛陀在经中说:“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更揭示了本身早已成佛的真相,到世间示现是为了“一大事因缘”,也就是为我们开、示、让我们悟、入佛的知见,要我们“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这也明确体现了大乘佛教济世度人的修行特色了。

[原创文章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