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放生与现代放生之乱象
放生活动古已有之
。西周以前,祭神是要杀一批人来祭祀,西周时开始以陶俑代替,这就是对人的放生。可见,古代对放生的概念非常清晰。随着社会发展,放生发展到一定规模或者数量时,一些问题也会伴随出现,近三十多年来就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诸如由放生催生的商业化链条;不顾动物的生活习性导致放生变放死;放生外来物种引发的生态灾难等,种种违背放生初衷的行为,这样的放生不仅没有达到救护生命的目的,也招致了社会的负面评价。放生原本是要体现佛教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信仰精神。应尽力避免仅从贪求功德的功利心出发、罔顾放生后果的放生行为。随着环境的不断污染,加上现代养殖业扩张,因而找到适合被放生动物日后生存的放生地点越来越困难,因此组织放生,不仅要有悲心,还要有智慧和必要的知识,慎重抉择与实施,避免善事变为恶事,或造成新的生态问题,为外界所诟病。
放生、护生的行为定要在符合法制、适应信教群众等方面与社会合拍,考虑到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安全、适合动物生存的野外环境越来越少,加上很多动物放生后并不能适应环境难以存活,集中、大量的放生给当地生态带来的问题等等,这都昭示着佛教放生活动,必将逐步走上“如法如律,依法依规”和“科学放生,积极护生”的大道!(当代佛教网--放生网)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