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区长提供的“很有见地的文章”,我的评价很简单:这应该是个唯识学得很需要回炉另造的人的文章,而此人治学方法——如果算得上管这类叫治学方法的话——必须要重头学起!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中,就有这么一句话:“知之为知之”,又说“多闻阙疑”。凡学术研究,不能信口开河,而要评价一个人的学术思想,更应当慎之又慎。当年清华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的赵元任说过一句话“言有易,言无难!”这值得我们深思!
举例说,当我们想评价真谛三藏的思想,审慎的做法是:至少应该做(编)个学术年谱,采集多本传记,并尽可能多的采集、研读他的译作和著疏,必要时还应该做些比较研究……即使这样,也不敢就说自己的研究是“唯此一真实”的,毕竟“掩博难、精审难、识见难”。学术研究,虽然鼓励新视点,但也同样反感“不学无术”、轻于立说!
拿上面这篇文章来说,可以看出作者既未认真读过什么传记,也没好好研习真谛三藏的作品,除了党派见以外,就只能看到不负责任的胡说了,倒让我想起了胡适的“大胆”!
我们来看此文的诸处硬伤。
1、出处。
真谛三藏传记见于《续高僧传》卷一《陈南海郡西天竺沙门拘那罗陀传五》,而此文(我查了他的原文)竟然说是“《高僧传·真谛三藏法师传》”,我真不知道他怎么查的资料,我要做他导师,凭这一条,就判他不及格!
2、关于真谛的师承
这是本文最大胆的“栽赃”了。本文说“第一是真谛三藏学无师承,没有根柢,仅凭自己的智慧来理解,因此误解了二兄弟已定的唯识学说”。认为真谛三藏“学无师承”,这种武断的“圣心独裁”,我会再判他第二个不及格!
《续僧传》说:“(真谛)群藏广部,罔不厝怀,艺术异能,偏素谙练。虽遵融佛理,而以通道知名……”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评价说:“实得无着、世亲之真传……或为世亲之的传……”苏晋仁谓“(真谛三藏)依据难陀、安慧论师……”。古今的佛教学术界都认为真谛三藏乃祖述安慧之学,真不知道此文作出的“学无师承”的四字考评是用哪个脑袋想出来的?!作者的“师承”又是如何?!
3、关于真谛的学术根柢
至于三藏的“根柢”,我想稍加关注就能知晓。“学无根抵”的人能评上中国(汉传)佛教“四大译师”吗?
看真谛三藏的译著,至少可以他看到“学术根底”的大概吧。这里,我按内学院五科佛学和藏传格鲁寺院五大部的分类,给大家列个简表就可以明白地知道了。
1、 因明:《反质难品》《堕负论》《如实论》《如实论疏》
2、 般若:《金刚经》《金刚般若论》《金刚般若疏》 3、 中观:《中观论》、《中观论疏》《宝行王正论》《正论释义》《正论道理论》 4、 戒律:《律二十二明了论》《明了论注记》《僧涩多律》 5、 阿毗达摩:《佛阿毗昙经》《立世阿毗昙》《俱舍论疏》《俱舍义疏》《俱舍论本》
这里还只是简单录几部代表作而已!以三藏法师如上的治学规模和严谨性,有人居然还会说“学无根抵”,真是无知者无畏!
4、关于真谛三藏的唯识学
上面我没有列入三藏关于唯识学的译作,因为,那是个庞大的体系,绝非上文作者所说“真谛三藏学唯识,在典籍方面仅《摄论》一部,无其他经论作参照,有一些差错,是在所难免。”我们可以再稍稍留意一下:
《十七地论》(即《瑜伽师地论》,译成五卷)、《决定藏论》(《瑜伽·摄抉择分》的异译)、《中边分别论》(《辨中边论》异译)、《中边分别论疏》、《解节经》(《解深密经》异译)、《解节经疏》、《金刚般若论》(世亲著)、《大乘唯识论》(《二十唯识论》异译)、《大乘唯识论义疏》、《大乘唯识论注记》、《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释》、《摄大乘论义疏》、《佛性论》、《佛性义》、《三无性论》(《显扬·无自性品》)、《显识论》、《转识论》(《唯识三十论》异译)、《解拳论》(《掌中论》异译)、《无相思尘论》(《观所缘缘论》异译)《十八空论》
基本上,唯识的大部分重要论典真谛三藏都译了(想想,那时可是乱世啊!)又有谁在看了上述的列举后还会说“真谛三藏学唯识,在典籍方面仅《摄论》一部,无其他经论作参照”呢?
5、关于真谛译《摄大乘论》和摄论宗
真谛法师译《摄论》在天嘉四年65岁,而早在太清四年即译出《十七地论》、《中论》,并陆续译出《中边分别论》、《唯识论》、《解节经》等,应该说,作为那个时代的译师,当然是更注重先译自以为重要的经典吧。
真谛三藏译《摄论》的影响也确实很大,但也与晚年弟子出色和良好的讲学环境有关。这怎么能说是真谛“只懂《摄论》”?!
6、“真理只有一个”
上文说:“真理只有一个,到底是摄论宗的九识说对还是唯识宗的八识论对呢?……”作者也实在缺练,真谛法师译的《部执异论》也一定未过目,因为那里就说到部派佛教对“真理”是一个还是四个(“四谛”)的诤论……,另外,唯识派里好像还有持6识说的,比如法称,作者是不是想给他也扣上“浅学、无知、没有师承”之类的帽子呢?!
好了,不多说了。上面这篇文章,我劝大家也不必看了。谁有渠道,可以把我这篇东西给那位“唯识老师”过过目,就说我真正的劝他,要先厚积,然后薄发!他的唯识学,远还未登堂入室!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释观清于翠微兰若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