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六祖警示:不懂一个道理,禅修越勤越焦虑;此理还对俗人有启示

发布时间:2024-05-05 01:41:23作者: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六祖警示:不懂一个道理,禅修越勤越焦虑;此理还对俗人有启示

题记:解读《坛经》,吸取佛教智慧,解脱人生烦恼,开创幸福生活。

《坛经·般若品第二》相关经文: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此。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经文“人生君”解:

1、不著“无记空”

爱学习的你们啊!不要听我说佛就住在人的妙性之中,人之妙性的特点是空。于是,你们便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心念驻留在“绝对空无一物”的境界,通过数息、打坐、禅修等一切办法排除杂念,想永远把自己的思维固定在空无一物的状态之中。并打心眼里认为只要这样持久修持,就可以成佛。

你们这样认为就错了,这样的禅修打坐是成不了佛的。你们此处的错误在佛学上有个专有名词,这叫“执著无记空”。执著无记空是修不成正果的。

你们之所以做错了,问题的关键在于,你们对“性空”的理解是错误的。前面我说过,作为佛之驻地的“人之妙性“的特征是“空”。所以,你们就想当然的认为,这个“空”就是“空无一物”之空,于是,顺此理解,认为修禅打坐就是要强迫自己的心念空无一物。我告诉你们,这样理解“妙性真空”是大错而特错的。

2、人之妙性是“虚空”不是“无记空”

“人之妙性”的“空”既然不是“空无一物”之空,那么它的真实状态是什么呢?

“妙性之空”的真实状态其实就像宇宙的“虚空”。宇宙的“虚空”不是空无一物,而是内涵着世界上所有的事物,或者说,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存在于宇宙的虚空之中。

想想看吧!我们看到的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各色人物、动物植物、真理与谬误、天堂地狱、甚至须弥诸山……哪个不包涵在宇宙之中呢?

宇宙对这一切的态度是:容纳这一切,让这一切都按自己的规律自生自灭,不偏爱任何一种事物,也不特意干涉任何一种事物。任何一种事物来了就来了,消失了就消失了。对任何一个“来了”的事物宇宙不会感到欣喜,对任何一个消失了事物,宇宙也不会感到悲痛。

宇宙对存在于她之中所有事物的这种态度,就是我所谓的宇宙“虚空”的真实意义。

3、“妙性虚空”之状态

人之妙性的“空”就应该如同宇宙的这种“虚空”:不是空无一物之空,而是内涵万物,但对进入心念中的“万物”不偏爱,不执著;让心念中的所有念头都自生自灭,对任何一个念头,既不强加排斥,也不强求到来,当然,对空无一物的念头本身也不强求、不执著。

一句话,作为佛之驻地的“人之妙性真空”不是“绝对无善无恶、无是无非、无喜无嗔的空无一物”,而是包容一切善、恶、是、非、喜,嗔,但从不有意让任何一物驻留下来。

或者是说,让一切随缘而来,缘灭而去,让心永远不染著”,让心虚空广大,让心永远处于一种自由活泼的状态,而从不强求心处于哪一念,当然也不强求心处于空无一物之念啊!这才是我所说的人性妙空之真实意涵,这也是佛之驻地的真实状态,当然也是禅修打坐时理应追求的心念。

把握了这个意涵才能称之谓“大”,称之谓我们常念的“摩诃般若波罗蜜”之“摩诃”。

启示“人生君”评

在人生君看来,此段经文有两方面启示,一是对学佛者,一是对世俗之人。

1、打坐需心念“虚空”

学佛,尤其是学习禅修,往往要练习打坐,在打坐中学习控制自己的意念,达到佛教中所谓的“看空”状态。这大约是禅修的第一步。

而初学禅修者往往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意念。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越想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心越静不下来。越想压制杂念,念头反而越杂越多,甚至平常不见的稀奇古怪之念头也出来了。于是搞得自己焦虑、紧张,脾气大涨,发展到最后,只好无奈放弃禅修,认为自己不适合进行禅修。

我们真不适合禅修吗?学了惠能大师的这段经文,我们就会看到,不是我们不适合禅修,而是我们的路压根就走错了。我们这是落入了“著无记空”的错误里了,一落无记空,打坐再勤也于事无补,甚至会与“追求心静”的打坐目的适得其反。

所以,要入禅修之门,享受佛学对于心灵之奥妙,恐怕就得接受六祖的启示:你得从“无记空”里走出来,转向“虚空”。也就是说,打坐时不要强迫自己排除杂念,而是和杂念握手言和,让他们随缘起灭,不刻意不想,也不刻意想,就如同宇宙对待存在于她之中的一切事物一般。

2、幸福需“不染着”

此段经文的核心是“不染着”。“不染着”启示我们俗人,面对纷扰世事,我们应该不执著,不纠结。

世事纷扰,人情冷暧,亲情友情,事业财富,工作家庭,荣辱成败,一切的一切,我们都持一种行云流水、随缘淡定的态度。想要的,就去追求,追求来了,我们就欣然接纳,但绝不得意望形。追求不到,我们也承认失败,但从不过份痛苦。

或者说,来到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朋友也好,爱人也罢,既然来了,我们就要好好珍惜,认真对待,绝不敷衍。时过境迁,朋友走了,爱人去了,亲人老了,我们也明白,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人世常情,不执著,不纠结,就让他随风而去吧!我们的生活还是从容淡定的本来样子。

这样的人生态度大约就是六祖告诉我们的“不染着”。六祖启示我们俗人,不染着是幸福、快乐的不二法门。

为什么?

这是因为,人生痛苦大多来自“死钻牛角尖”,来自种种的“放不下”。爱走了,还想回到从前。至亲之人随风而逝了,总也走不出悲痛。事业失败了,沉浸在自责、他责之中不能自拔。财产失去了,久久怀念过去的辉煌。升职无望了,牢骚怨恨难以释怀……

诸如此类的放不下、走不出,其实就是六祖说的心灵“染着”了。“染着”越深,痛苦越大,尤其要命的是,这种“染着”无我们的追求无补,徒增烦恼而已!

因此,世事如流水般变化,心念也应该如流水般自由活泼。不染着,不执著,随缘淡定,从容积极地度过我们有限的世俗人生,或许这才是我们每个俗人应过的本真生活

。您说不是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