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占太林
编辑丨沈多、美圻
文娱价值官解读:
儒释道一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但是三种宗教中,佛教文化在中国却是一种很奇怪的存在,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对佛家文化长期的缺失,和儒家和道家文化相比,在中小学的教课书里很少看到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人们对这种文化却异常痴迷,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妇孺老人,大多数人有一颗礼佛之心。
无论是近年来年轻人中兴起的“佛系文化”,抑或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五台山征战A股,都暗示着在市场经济中,佛教文化的市场更广泛。
贩卖“精神补给品”的大市场
前不久,文娱价值官(ID:wenyujiazhiguan)记者随朋友暗访了一处“佛教机构”,位于海淀的一个居民小区里,转了几个楼才找到一扇贴了一张“佛像”的门,按了门铃,一个中年男子打开一条门缝,朋友报出一个人名后男子面无表情地请我们进去。
浓重的檀香味扑面而来,记者环顾四周,房间的玄关布了一“阵”:法器和鲜花有序摆放。客厅当中一张红木榻,榻面的地上放了两个庙里常见的垫子,墙上挂着千手观音、文殊菩萨等画像,客厅的周边还摆了商城里的柜台,里面是佛像、水晶手串、法器、车挂等物品。记者尚未观察完,中年男子问记者的朋友需要开光还是祈福,朋友倾诉最近家中小意外不断,想请大师看看给做个法,顺便请个法器回去保平安。男子用手机拨通电话,和对面悄声说了几句后,便让我们在客厅等。
约一小时,一个光头的男子赶来,进门后并未与我们打招呼就走进另一个房间,再出来,他已经“变身”和尚,动作娴熟地盘腿坐上木榻。中年男子示意记者的朋友跪在榻前,随即打开手机里的“宗教音乐”,然后“和尚”开始诵经,房间里弥散着寺庙的氛围。
诵经结束,朋友取出购买的手串递给“和尚”,“和尚”对着手串继续诵经。“好啦!你家的业障已经被我消除了,以后天天戴着手串,记住!只能戴在左手,不要让人碰,别用左手和人握手!”朋友虔诚地点头。
用微信支付后,朋友心满意足的拉着记者离开。
路上记者问朋友此次做法加购买手串消费多少,朋友严厉制止:“不叫消费!叫随喜!”
“好,随喜多少?”
“2万5千元。”
“……”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加上文化十年的断层,自90年代后开始中国人对宗教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在三种传统宗教文化当中,佛教文化具有最强烈的宗教性,因此它的受众涉及到任何一个阶层任何一个地方,仅中国就有1.3万余座寺庙、50万僧尼,佛教信徒在中国占总人口的40%以上,早在2013年中国的佛具文化产业就突破了4000亿人民币。
然而,我们的信徒很难区分宗教属性和文化属性,由于中国在教育上对佛教文化的长久缺失,导致很多人并不了解佛教文化真正的价值,大量“伪佛教徒”和“伪佛教机构”野蛮生长。他们并不了解佛家文化,不知道什么是苦集灭道,只是在高考、求职、婚姻……关键的时候烧香拜佛,所以即便有广大的受众和高频的需求,但是这个需求里面到底多少是真需求是很难预测的。
同时,这个市场又存在极大的不规范性,地方政府炒作佛教文化,四大佛教名山中峨眉山、九华山相继上市,普陀山、五台山也在筹备上市,也就是说不久之后,四大佛教名山或将齐聚A股,其中商业性早就盖过了宗教性和文化性,寺庙招待各方香客已经成为了一门生意。
更有甚者,大量中小型寺庙被承包给第三方运营,导致假大师、假寺庙、假上香的社会现象肆意横行,让大家难以识别哪些是真的为佛教徒服务?哪些是在薅信徒的羊毛?
就当下中国佛教混乱的市场,记者采访到佛教文化艺术内容电商企业嗣妙的CEO皮博辰,“佛教毕竟是一个宗教门类,所以有很多的受众,但是在中国它同时具有文化属性和艺术属性,从而真正了解佛教文化的却并不是很多,而嗣妙是从佛教的文化属性和艺术属性切入,以短视频的方式向大家传播生活方式的一家公司
。”显然,皮博辰看到这个市场的巨大红利,而他也并不回避嗣妙是一家商业公司的事实,“定位于做佛教文化的轻奢品牌,倡导积极正能量的价值观,让市场更规范。”佛教服务企业嗣妙的CEO皮博辰
信仰和商业并不相悖
创办嗣妙前,皮博辰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影视剧相关工作,2016年1月因为替朋友做宣传片而接触到了佛教,之后才开始“走心”,决定要把宗教变成自己的事业,之后注册了公司,边找团队,边学习佛教文化、哲学,同时对外进行融资。
在皮博辰的理解中,佛教文化的内核是“包容”,佛经常说“众生平等”“无分别心”,这些都是因为,众生客观来说是不平等的,是有分别的,蚂蚁和人类无论是力量还是智慧,都是不平等的,但是在佛教的范畴里,所有物种都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种积极的一致性是相同的。
此外,佛教文化传入中国2000多年来,已经像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一样,融入百姓的生活,即使并没有读过《金刚经》《法华经》之类的著作,但是例如:众生皆有如来德性、功不唐捐等,因为和儒家文化中很多理念不谋而合,所以老百姓很容易接受,也更轻松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中了。
《金刚经》第十一品
并不是一定要去寺庙里打坐、上香、吃素就是禅意生活方式,烦躁的时候在办公室点一根禅香,在家喝一杯禅茶,心中有佛性生活中自然有禅意,而让佛教生活方式融入平凡的每天,正是嗣妙致力于打造的一种意境。
皮博辰告诉记者,物质越是富足,对精神的需求越大,而佛教文化在中国有深厚的根基,佛系生活是中国人最先想到的一种生活方式,比如说京郊的龙泉寺就聚集了一大批博士、院士等高学历的人来从事佛法研究,而大多数人可能平时有正式工作,但是并不影响他们探讨佛教文化,享受禅意的生活。
精神需求和生活需求二者并不矛盾,精神需求由佛法提供,而生活需求则由市场来提供,这两种需求应该是有机结合的。
从短视频到生活馆,让年轻人轻而易举“佛系”起来
近几年来,短视频一直处在风口之上,先有papi酱单条广告拍卖2000万,近日抖音更是宣布日活超过1.5亿,这也是皮博辰为什么选择短视频来做佛教文化的原因,相比于图文或者其他方式,短视频是一个成本与收益能够达到均衡的一种方式。
对于内容创业而言,短视频的成本相对较高,这就构成了创业的门槛,张国立就在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短视频,央视的记者赵普也辞职干了短视频,还有很多音乐、绘画、电影、匠人文化等都在用短视频这种方式来做内容。图文的方式门槛很低,因此市场上涌进了大量的自媒体,而短视频在传播上优于图文形式,因此有着编导经验的皮博辰选择了在短视频内容上进行切入。
当然,在佛教文化这个垂直领域当中,也有其他公司在用动画做短视频,但是皮博辰认为,动画的成本太高了,比短视频高了不止一两倍,对于一个创业公司而言可能并不是最经济的方式,而且从内容调性上来看,嗣妙做的是叙事版的MV,类似动画版的心灵鸡汤,创业还是要选择自己最合适的路径,而不是跟风。
微博网红延参法师在内容上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以幽默的个人风格再利用社交媒体的载体进行佛教推广传播,让年轻人首先接受他这个人,从而开始对他视作信仰的宗教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网红延参法师
而龙泉寺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榜样,他们通过AI、机器人、自媒体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佛法传递出去,让90后也开始关注到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在这样的“功德”不是单纯的“传教”,而是让年轻人的文化视野更加多元。其实皮博辰想实现的也是类似的目标。
因为“走心了”,所以要把这件事当成一个事业来做,皮博辰在公司里没有领薪水,但是需要带领团队保证每个成员及背后的家庭的基本生活,毕竟创业不能只靠宗教信仰,物质也是生活的基础,他并不羞于探讨自己进行佛教商业化的尝试。正如此前的“少林寺”和尚曾经公开抱怨“我们用手机都不行,可我们也是人呐!”其实在日本、泰国、和更多地区,佛教僧侣和寺庙的收入是很丰厚的,也是透明的,只要别把市场带歪了,别把信徒们欺骗了,商业化的尝试或者能帮宗教多元服务的市场,正本清源;而多元收入为宗教事业造血续命,也未尝不是一件“善事”?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