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时判教是佛教中观、瑜伽两个学派的判教。通过介绍各宗派的判教方法,从其角度来看佛法的整体宗旨。
三时判教是佛教中观、瑜伽两个学派,对佛法经教分别大小深浅评判的用语。判教就是各宗对整个佛教总的看法和分判,各宗对释迦一代教法都有自己的主张和判释而各各不同。三时判教,由于印度传来的中观、唯识两家见解主张不同,所以其内容也各不相同。瑜伽唯识宗的三时教,把释迦一代教分作三个时期,即第一是《阿含》小乘教,明法有我无,说诸法缘生实有;第二是佛说诸部《般若》,明诸法缘生即是性空;第三时是说《解深密经》等,明三性三无性,空有具陈,为中道教。此三时判教,即是深浅次第,初时说诸法是有故浅,且偏于有;第二时说诸法性空,谈理较深,又偏于空,即各执一边,皆是不了义教,只有第三时,双彰空有,不落二边,才是中道究竟了义之教。这就是瑜伽唯识宗的三时判教。 印度中观派同样以三时判教,但主张不同,中观宗的三时判教谓释迦牟尼初时在鹿野苑,为小乘根执说四谛法,明心境俱有;第二时为中根人说法相大乘,明境空心有唯识道理,第三时为上根人说甚深般若,无相大乘,明心境俱空,平等一味,为究竟了义。此三时教也是深浅次第,谓初时为破外道自性等计,故说法从众缘生名之为有;第二为破小乘诸法实有,故说依他缘生之法名为假有,因中根人怖畏真空,故犹以假有而接引之;第三最后方就究竟大乘说此缘生即是性空,究竟平等为最上乘。 此二宗虽各判三时教,但我国流行却是唯识宗的三时判教,因为玄奘去印度留学,回国后大量翻译弘传瑜伽学派,唯识思想蔚成大宗,所以盛行于世。中观学派的三时判教,在唐代虽也传入我国,但因没有学派的继承弘传,所以后来就少闻于世了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