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梦乡人
人们常说,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是人生三大不幸。然而,我以为,这三大不幸虽说令人哀伤,却是天命难违,不能被人们意志所左右。一旦发生,更是无法挽回,无论怎么悲伤、痛苦都无济于事。所以,只能面对现实,节哀顺便。但人生有一大不幸却是可以通过自身修为予以避免的,这就是班固在《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中所指出的“亡德而富贵”!
或许读过《汉书》的人并不多,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和参考,我在这里还是原文照录:“赞曰:昔鲁哀公有言:‘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信哉斯言也!虽欲不危亡,不可得已。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淫失道。何则?沉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自凡人犹系于习俗,而况哀公之伦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并且是王公贵族能认识到“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实在令人钦佩和赞叹!今天,能认识到这个道理的人又有多少呢?
進入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多以一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论其地位和价值。这是人之常情,甚或是社会发展规律。相对于“官本位”社会而言,应该是时代進步的表现,本来无可厚非。但富贵的来源是勤劳所得,还是不择手段,却有本质区别。有人说,富贵的人们几乎都有原罪,我也基本认同。所以,富贵后能不能注重德行修养,做到厚德载福,就更是每个已经小康,甚至大富大贵的人们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这句至理名言,应该成为富贵人家的一剂清心良药、一句警醒箴言。
“亡”者,在这里应该是“无”、“没有”或“失去、丢失”的意思。“亡德而富贵”,据我的理解,既是说不讲道德而妄求富贵,是人生的不幸,更是说富贵后失去道德,也必然导致人生不幸。
我们的古人一直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水准与富贵程度是密切相关的。比如,春秋时期的左丘明在其《国语?晋语》一书中就说:“德,福之基也。”《礼记》则曰:“德者,得也。”意思是有什么样的道德水准,便有什么样的人生收益。
为什么古人认为两者有那么大的关系呢?我想,这一方面是来源于古人的实践观察和生活总结。在现实中,确实只有那些道德高尚者才能获得和安享上天赐予的福份。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古人认为上天生人,并让其获得不同寻常的待遇,是一个人的福份,这个人只有加倍注重自身修养和努力回报上天的赐福才有资格享受上天的恩赐,否则,必将遭到上天的报应!
现代人或许是因为受了知识至上和科学主义的影响,或者是因了“自我实现”理论的蛊惑,已经越来越自负的认为,自己所获得的一切地位或财富都是自身付出加倍努力的结果,与他人毫不相干;或者自认为天生比别人聪明,自己拥有着超过别人的才能和本事,工作中也采取了特殊的手段和高超的技巧,才取得现在的成就或拥有眼下的富贵。因此,人们总是骄傲的认为,自己享有当前的富贵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与是否应该回报上天或他人无关。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一些富贵的人们,往往在他走到身陷囹圄的境地,才猛然醒悟到“人的头上还有三尺神明”,这不能不说是他们的悲哀和不幸!
所以,要想安享富贵,必须注意德行修养,做个有德之人,以免落入“亡德而富贵”的不幸境地。
那么,什么是有德之人,怎样才能做个有德之人呢?我通过网络,反复進行了搜索。获得的结果不是十分笼统,就是缺乏可操作性。通常,人们认为有德之人就是具有较高道德水准或崇高人格品质的人。这些品质包括孝悌、仁愛、忍让、宽恕、耿直、诚实、负责、守信、平和、忠心、坚毅、勤劳、细致、礼貌、幽默等多种美德。这些都没有错,问题是怎样做才能获得这些品质或实践这些品质
。我没有找到现成的答案,根据个人的经历和感悟,我以为至少应该从以下一些主要方面努力。一是戒玩人。大家经常说的一句成语是“玩物丧志”。这句经典名言出自古代的经典著作《尚书》。其实,与这句名言相连的还有一句是“玩人丧德”。相传在大约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消灭商纣王之后,威德广被四海。西方有蛮夷之邦進贡了一头獒犬,高四尺有余,能晓通人意,威猛而善于和人搏斗。当时任太保的召公奭,担心武王会因喜好此犬而荒废政事,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名曰《旅獒》,告戒武王不要“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召公奭认为,“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翻译成今天的话说,就是德行高尚的君王是不会轻视侮慢官员的,不然的话就没有人替他竭尽忠心了;轻视侮慢百姓,人民就不会为你的事业竭尽全力。……如果玩弄人,就败坏高尚的德行;玩弄物,就会丧失远大的抱负。这里说的玩人,就是不尊重他人的人格,随意狎侮与戏弄他人。尽管古人很早就对后人有这样的告诫,但在现实中,却时常见到一些人以自己善于玩人而自喜和自傲。有些人看书学习不是钻研知识、提高修养,而是整天钻研权术和心术。经营中或工作上也是以玩弄他人于股掌之间为乐趣。满以为自己聪明,实则为他人所不齿。有些人在酒后吐真言,四处吹嘘自己玩人的伎俩和手法。其实,诸不知,这正是把他玩人丧德的肮脏灵魂向众人進行公告。最主要的是这些人满以为已经将他人玩弄,实则自己早被他人戏耍。所以,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首先要待人以诚,善于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愛他人。不要把他人当成工具、当成玩物去支使和玩弄。高明的领导是要让别人感觉不到你在领导。以此类推,高明的商人同样是应该让人家觉的你不是在与人家做生意,而是在做一件于双方互惠互利的事业。倘若你时刻在玩人,必然使人时时警惕,个个自危。既怕你,也防你,更不可能真心对你。
二是尚平等。富贵之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让人家不是尊重你的钱和权,而是尊重你的人,就要有一种平等意识。不要因为自己富贵了,就以为自己比别人高贵和聪明。上天生人,虽说有智力、体质差异,但每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不能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一阔就变脸”,尤其是不能有嫌贫、仇贫心态。千万别忘了,你的权力和财产的获得有别人的贡献和辛勤的汗水。无论富贵与否,人与人都应该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说,聪明富贵的人们还多采多占了他人的灵气,更应该做到为人低调、谦和,甚至谦卑。古人说,“一代做官九代牛”,“一家富贵千家怨”。就是说,一代人做官,需要九代人为他赎罪;一家人富贵,千家人抱怨。所以,富贵之人更要善待普通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有些富贵之人,眼睛长在天上,傲视一切芸芸众生;或总是喜欢欺凌弱小,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是不可取的。古人说:“富贵家不肯从宽,必遭横祸;聪明人不肯学厚,必夭天年。”我曾多次向朋友们推荐一副古人的联语:“观富贵之人,当观其气概,如温厚平和者,则其荣必久,而其后必昌;观贫贱之人,当观其度量,如宽宏坦荡者,则其福必臻,而其家必裕。”这是前人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后人的真诚告诫,我们应该牢记在心。
三是崇节俭。富贵之人,由于财富宽裕,吃穿不愁,尤须注意节用有度。一方面是因为个人消耗十分有限。曾国藩有过一句名言,原话不记的了,大意是: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三尺;膏粱万担,日食不过三餐。所以,不管你拥有多少财富,个人消费是十分有限的。有人说,现代市场经济讲究消费刺激生产,提倡超前消费、扩大消费,但我以为不管怎样,该以合理、适度为前提,并非提倡个人奢靡生活。硬是要挥霍无度,便只能是无谓浪费了。另一方面则因为暴殄天物,必遭天谴!曾国藩曾说过:“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记的前不久曾在某媒体上看到一则消息,披露某女贪官因为贪恋华丽衣物,以至购买的衣服多达几仓库。我想,如果在该女官走上贪恋之路的初期,有人告诉她“暴殄天物,必遭天谴”的道理,或许她不至于走到今天的地步!
在崇尚俭朴生活方面,古代先贤圣哲体会最多。孔子曾多次赞美颜回甘于清贫的美德,也曾提出“损者三害”的理念:骄奢得意有害,游乐忘返有害,沉溺酒色有害。本文开头引述的《汉书》原文中,也有“古人以宴安为鸩毒”之句。过份奢靡的生活即使不将人送上贪贿之路、给人带来牢狱之灾,也可能导致富贵之病或不治之症,把人送進地狱之门。因此,孔子主张“君子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说:君子有三件事要警觉:年轻时,血气尚未稳定,要警觉贪恋女色;壮年时,血气旺盛,要警觉争强好斗;老年时,血气渐衰,应警觉贪得无厌。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曾经批评有些人是“用损害良心的办法赚钱,用损害健康的方法花钱”,这些古人和今人的谆谆教诲或善意批评都是很值得我们努力实践或深刻反思的。
四是厚人伦。道德高尚的人应该重亲情,愛家庭。不能自觉履行赡养父母、抚养儿女、帮助亲朋义务和责任的人,无异于禽兽,甚至比禽兽不如。有人提倡将钱的消费分割成五部份,即生活必需、适当积蓄、敬上恤下、帮助亲朋、投资发展。如果有了钱却尖酸刻薄,置家人冷暖于不顾,就泯灭了基本的家庭伦理和亲情。我在大学教书的弟弟曾对我讲过他的一个学生自杀的故事。他这个学生出生在一个较为富有的家庭,但有钱的兄嫂却对其十分刻薄。每天仅仅给她两三元伙食费用。这个学生并不是大手大脚胡乱花钱之人。在她自杀后,同学和老师从她的日记和开支帐本中才知道她自杀的原因和生活的艰苦。她兄嫂也是在看到妹妹的遗物,才得知事情原委的。但这时已经追悔莫及,只能痛悔终生了。我想,这个有钱的家庭成员既扭曲了金钱的价值,也扭曲了人生的意义。
富贵之人为了避免“亡德”之灾,还有许多应该注意的事情,限于篇幅就先谈这些吧。总之,我们每个人只有时刻注重德行修养,才能添福添寿,永享太平。否则,不幸将至,大难不远!警惕哦,富贵的人们!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