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传道法师:法句经讲记(十五)

发布时间:2024-01-13 01:42:10作者: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传道法师:法句经讲记(十五)

聚,音(自)tsu7精遽切

被刀砍「斫」的「创」伤,再怎么痛,都「无过」于烦恼「忧」愁所带来的苦痛。被「射」中「箭」的伤口,再怎么深,都「无过」于「愚」痴无明,所带来的伤害之深。即使「是」身强力「壮」的豪勇之士,亦「莫能拔」除这根深柢固的烦恼过患;而「唯」有「从」善知识「多闻」正法,如理思惟,如法修行,才得予以尽「除」。

譬如「盲」者「从」此(「是」,此,意指多闻)而「得」明亮之「眼」目;又譬如置身黑「暗者」,「从」而取「得」灯「烛」以趣向光明。依多闻正法而修得之智慧,正如这明亮的眼目、暗中的灯烛,常能「示导世间人」,远离罪恶,迈向善净,一「如目」明之人,循循「将」导着「无目」之人。

「是故」,依于智慧,即「可舍」除吾人的愚「痴」无明,并得远「离」憍「慢」贡高,乃至「豪富」欲「乐」的贪得

。但是,要如何才能获致这尊贵无上的智慧法财呢?这「务」须从善知识听闻「学」习,并恭敬承「事」此多「闻者」;一步一步由闻而思而修,如「是」乃「名积聚」智「德」的必然进程。

以上这三首偈颂,是释尊在如下的因缘中,对一群盗贼所作的开示:

佛世,在摩竭陀国南方,有座大山,距离首都王舍城大约二百里,是南方诸国与摩竭陀国之间,往来必经的通道。此山山径幽深,处处天险,遂有五百盗贼,群据此山以打劫路过之行人商旅。由于占了天然屏障之利,这群盗贼可谓所向披靡,每击必获,因此更助长其恣肆横行、无所忌惮。而过往之商贾被荼毒劫掠,有时连身家性命都难以保全,故亦将路过此山视为畏途。

因盗贼盘据,而阻断了与他国的交通要道,这对当时泱泱大国的摩竭陀国来说,实在是一件并不光彩的事情!但尽管国王派兵前去围剿,却始终无功而返,没能有效地制裁这班盗贼。

彼时,释尊正好在摩竭陀国游行弘化,对于此山盗贼猖獗一事,早有耳闻。大悲的佛陀,一方面哀怜受害的群生,常处于盗贼肆掠的威吓恐惧中;一方面又愍念这班劫掠为生的盗贼,不晓罪福因果,不知业报自受。世有证得无上正等觉的佛世尊,他们有眼而不得见;佛世尊为了度脱众生,到处转*轮、击法鼓,他们有耳而未尝闻。假使再不前去化度他们,恐怕他们很快便如同大石沉落深海一般,掉入罪恶的渊薮,而难以救拔。

心念至此,释尊于是就幻化成一人,身着上好衣服,骑马带刀,手持弓箭,缓缓向山中走去。从外表看来,此人不仅衣着华丽,即连他的座骑都挂满了金银、珍珠等配饰。走起路来,缀饰彼此碰撞之声伴随着马蹄声,不绝于耳,叫人一眼便知此人非富即贵。

群贼见有如此盛装打扮之人步入山来,不禁争相走告,以为又有肥羊送上门来,可再大捞他一笔!心中不住地窃喜:作贼群聚于此,少说也有数年之久了,不过可还不曾遇过这等的便宜事呢群贼彼寡我众,无异以卵投石,如今就等着金银财宝入我袋来!

为了确保一举夺取这些财物,群贼于是倾巢而出,齐将化人团团围绕,又个个张弓拔刀,仿佛要将其生吞活剥一般。化人见此,便举弓一发,说时迟那时快,一剎时,五百盗贼居然人人都被射中一箭。他再以刀微微地一比划,这五百盗贼立刻又人人各中一刀。刀创箭伤,这五百人几曾被人这么狠狠地整治过?一个个纷纷就痛得倒在地上呻吟起来!

今天真是踢到『钢板』了,还不止踢到『铁板』而已!五百盗贼着即忍住伤口的创痛,跪到化人面前来叩头归降:

『您到底是何方神圣呢?竟有偌大的威神力,将我们一群人打得落花流水的!纵然往日我等作恶多端、罪无可逭,而今但求蒙获大德您的赦免,饶过我等这微不足道的小命!更乞愿您及时拔除射在我等身上的箭,使这刀箭之创迅速除愈。因这创伤,实在疼痛难当,苦不堪言!』

化人答言:『此刀创之伤,岂谈得上痛?中箭之害,岂算得上深?再痛的刀创,我想都不及烦恼忧愁之于人心的苦痛;而再深的箭伤,亦及不上愚痴无明之于人性的残害!

长久以来,你们的内心时刻充塞着贪得之忧、残杀之愚,就譬如受着刀疮箭毒之伤一般,无法痊愈。此二者之根本深固,即使豪勇力士前来,亦不能拔除。唯有奉佛圣教,诵习经戒,多闻真理法义,以明升沉缚脱之道,方能疗治自心重病,而拔除忧苦、染爱、愚痴、贡高之患,远离刚强、冥顽、贪得之过。积集德行、修学智慧,这始终是净治烦恼、长获安隐的唯一道路!』

说完这一席话,化人随即现出庄严净妙之佛身,而对五百盗贼宣说了以下三首偈言:

「斫创无过忧,射箭无过愚,

是壮莫能拔,唯从多闻除。

盲从是得眼,暗者从得烛,

示导世间人,如目将无目。

是故可舍痴,离慢豪富乐,

务学事闻者,是名积聚德。」

这五百人一见到佛的慈光相好,又听闻了佛为他们所开示的偈颂,一时就似沐浴在前所未有的智慧光明之中,遂虔心诚意地忏愆悔过,顶礼皈依。而之前所受的刀创箭害,也在佛的威神力加庇下,自然除愈。见到身上无复创伤之痛,内心又有了精神导师可为依止,这五百人于是欢喜踊跃地受佛五戒。从此而后,国界安宁,不复贼乱,商旅行人,莫不欢喜!

※※※※※

在自己弘法利生的数十年间,曾经接触过各式各样,不同类型的教育对象。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正因为每个人的性习、好恶、烦恼各自不同,所以一旦共处,就或多或少会有问题产生。问题而不曾面对,进求其解决之道,渐渐地也就演而为冲突,甚至落于不可收拾的局面。

这么些年下来,慢慢地发觉到贪心强、瞋恨心炽盛之人,都还不是顶难教育的。贪行人偏于对自我与我所的染爱,如善巧地引发他推己及人的悲心,亦能成就一些自利利他的福业。瞋行人重于理智,只要动之以真理法义,他对佛法的领纳体会,可以比任何人都进得快且深。虽然贪与瞋通常相表里,贪爱而不可得,所表现出来的,往往就是以瞋恨心发动的嫉妒破坏!但究其实,之所以贪、所以瞋,难道不是因为对于缘起世间的无所了知吗!

愚痴,不但是对真实事理的无所知,而且还是错谬的知、颠倒的知!可悲的不仅如此,愚痴之人往往还伴随着强烈的固执己见,任凭你怎么讲,他就是坚持自己那一套行不通的理论、方法,与牢不可破的思维模式。所以有一些信徒来找我,和他们谈过一席话之后,我发觉自己实在很佩服他们的另一半,居然可以当那么久的听众,直到现在才表达抗议!

两句话可以讲完的,他(她)却可以一直在那边重复、重复,绕过来、绕过去,就是绕不出来,仿佛唱机跳针似的。对他(她)讲的道理够明白了,他(她)也都听懂了,但他(她)还是要说:『可是……不过……然而……』。这无异将对方所讲的话全盘否定嘛!这样的谈话怎会有交集呢!家庭、团体之中,如果出现了这么一号『迂儒』的人物,那亲友、同事真的是要头大了!

所以我就曾经奉劝一位信徒说:『你要趁着你先生还没退休,赶快改哦!否则再这样无理取闹下去,等他退休,天天在家听你这么叨叨絮絮地念东念西,不精神错乱,也会与你离婚!』

有的人则是在职场当主管当惯了,一回到家里,大小不遗的事情,他一概都要管。以前只是早晚碰个面,白天各自去工作,被管的人还不觉得怎么样;等他退了休,天天在家,就管东管西、管上管下,管得全家的人都受不了!到最后,开了家庭会议,大家一致都投否定票,表示不愿意再继续被管下去了,所以他们夫妻末了只好离婚收场。

但是,也别误会他(她)自己乐意如此哦!困于重重的罗网不克自拔,迷于事理的真相自伤自残,这般的痛苦迷惑,其实比任何有形的创伤更痛逾千百倍!所以佛陀才会说:「斫创无过忧,射箭无过愚」吧!只要内心的忧苦恼害未除,纵使再美好的环境、再优越的享受,又岂能真正受用!肉体的、物质的、外在的一切,固然深深地影响着内心;然而内心的安定自在,确有超乎外境的力量,所以平日的多闻熏习、陶练自心,真的十分重要!

一般人却总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平日对于佛法是有眼不看、有耳不闻,而一旦问题发生了,不是来央求师父去为他做什么、做什么;就是只想得到一个答案,好一次解决他的问题。只可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世间哪有这般容易,可以一次就OK的『问题』呢?更何况,问题的产生,通常不是一个人单独造成的;所以问题的解决,必然也得这些当事者,彼此有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诚意和需求,而且又付诸实际的行动,去改变属于自己的部份,这个问题才可能得到改善,甚至解决。

但多数人只会将责任归咎对方,而疏于反省自己。因为面对自己、改变自己,实在太难了!反倒是寻求外力的加持、改运、祈福、禳灾,要容易些!只需花钱,即可消灾──即使只换来短暂的自我安慰都好!

还记得已故的画马大师吴超群先生,他有一幅在中山公园写生的画作,画的是一位头戴斗笠的盲者,正摆了张桌子在为人卜卦,吴先生并在其上题了这样的一首诗:

『天文地理全通晓,

未卜先知许半仙;

擅断人间吉凶事,

难解自己运倒颠!』

我看了之后,觉得深具教育意义,便向他请购回来,并建议他再加上标题:『问道于盲』四个字!

众生就是如此愚痴的吧!你告诉他真理,告诉他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听不进去;而那些江湖术士讲的邪因论、无因论,他却深信不疑。台湾就有这么一句俚语说:『农(人)牵不行,鬼牵跄跄走。』这真是再贴切不过的形容了!愚痴的人和愚痴的人在一起,可以谈上三天三夜的话,还讲不完!但是一碰到智者,就是话不投机!要能突破夙习夙业的囿限,而来从善知识听闻法义,不管吸收了多少,皆属难能又可贵!

怕的是亲近了善知识,却不从多闻熏修上着力,反倒逞口舌、说是非,对于自己的缺点丝毫不曾改变,而优点也丝毫未曾长进,那就未免太辜负自己所有的殊胜法缘了!

还记得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就曾经请问文殊师利菩萨,要怎样才能找到好老师?文殊师利菩萨回答他说:『第一、不求善知识过错;第二、要学无厌足。』这真的应当引为我们亲近善知识的座右铭。

一般众生的通病,都是熟而无礼,只要与师父熟稔些、接近些,对别人讲起话来,就会『不大一样』;而对于师长,就开始要『行使』其『管理』权了!稍有『违逆』他的意见,那可惨了!从师长的私人事务到公众寺务,无一不列入他的『批判』范围!似乎忘了自己原该是为了求法而来,为了服务而来的;倒先当起教授、当起裁判来了!同参道友之间,谈的不是法义上的切磋,修行上的用功,而却尽是是非短长。试问:这样的亲近态度,能求得什么法!

全德的善知识,在这末法时代,是太难得了!只要我们所亲近的师长,他有一分的长处,我们便应当学习一分;切莫专挑他的毛病、缺点,来大肆批判。甚至,长处一点都学不来,却将他的缺点『发扬光大』,那就真的是太遗憾了!

再者,还要能广学多闻、学无厌足,而不以得少为足。唯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个人才能不断的提升、净化,也才有余力可以慈悲利他,这是读完这一品〈多闻品〉,我们应该彼此共勉的。(待续)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