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

发布时间:2024-06-20 01:43:58作者: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

1.生平

彻悟大师(公元1741—1810年),讳际醒,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京东丰润人,俗姓马。大师幼而颖异,长喜读书,经史群籍,无不博览。二十二岁时因大病,深感幻躯无常,发出世志。病患痊愈后,到房山县,投三圣庵荣池老和尚剃发,第二年,受具足戒。

后参学诸方,听隆一法师讲《圆觉经》,晨夕研究诘问,精寻奥义,圆觉全经的大旨,了然于胸。又依慧岸法师听讲法相宗,深得妙要。后于遍空法师座下,听讲《法华经》、《首楞严经》、《金刚经》等大乘经典,圆解顿开,对于性相二宗,以及三观十乘的奥旨,了无滞碍。

乾隆三十三年冬,参广通寺粹如纯翁,明向上事,师资道合,嗣法为临济三十六世,磬山七世。后来,接续广通寺,率众参禅,警策勉励后学,津津不倦。十四年如一日,声名播扬四方,宗风大振。后因多诸病缘,念佛祛疾。继思念佛一门,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马鸣龙树等诸大祖师,智者永明楚石莲池等诸大善知识,皆羡归心。我何人斯,敢不归命。由此,便一意归心西方净土,专修专弘念佛法门。

由是中止参禅,纯提净土,数十年所有积稿,付之一炬。由大师诚心所感,参禅人亦多皆念佛。大师对禅净二宗明晓精奥,开导说法,辩才无碍。律己甚严,每日限定一尺香的时间会客,过时惟是礼佛念佛而已。大师与大众一道精进修持,莲风大扇,远近仰化,道俗归心。当时佛门中,彻悟大师为第一人。

嘉庆五年,大师退居红螺山资福寺,打算于兹终老。四众弟子依恋追随者甚众,大师为法为人,始终没有厌倦之心,于是便收留大众,与大众同甘同苦,担柴运水,泥壁补屋,遂成一念佛道场。

大师居红螺山十年,至嘉庆十五年二月,到万寿寺扫粹祖塔,辞别山外诸护法云:“幻缘不久,人世非常,虚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净土好相见也。”三月回到红螺山,命弟子预办荼毗事。交接住持位,告诫众人:“念佛法门,三根普被,无机不收,吾数年来,与众苦心建此道场,本为接待方来,同修净业。凡吾所立规模,永宜遵守,不得改弦易辙,庶不负老僧与众一片苦心也。”

圆寂前半月,大师觉身有微疾,即命大众助称佛号,见虚空中幢幡无数,自西方而来。大师告众人说:“净土相现,吾将西归矣。”众弟子恳劝大师住世。大师回答:“百年如寄,终有所归,吾得臻圣境,汝等当为师幸,何苦留耶?”

十二月十六日,大师指令设涅槃斋。十七日申刻,大师告众人说:“吾昨已见文殊观音势至三大士,今复蒙佛亲垂接引,吾今去矣。”大众称念佛号更厉更响。大师面西端坐合掌说:“称一声洪名,见一分相好。”遂手结弥陀印,安详而逝。众人闻到异香盈空。供养七日,大师面貌如生,慈和丰满,头发由白变黑,光泽异常。二七入龛,三七荼毗,获舍利百余粒。门徒弟子请灵骨葬于普同塔内。大师世寿七十,僧腊四十九年,法腊四十有三。有《梦东禅师遗集》流通于世。

2.思想

彻悟大师早年参禅得悟,归心净土后,便专志开示净宗旨及启信发愿立行。嗣后,弟子们将大师的这些开示合前诗偈等篇共结集两卷,而大师复将宗门中语句删去大半。其预防禅宗流弊、弘护净宗之婆心,于斯可见。兹将大师净土思想,略述三点。

(1).摄禅归净,崇尚念佛

大师以开悟禅师之资质,诠释禅净之本质内涵,比较二者的下手难易与功德大小,以此建立对净宗念佛法门的坚固信心。

大师认为:《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较之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尤为直截痛快,何也?以见性难而作佛易故。何为见性?离心意识,灵光迸露,始为见性,故难。何为作佛?持佛名号,观佛依正,即作佛,故易。大师例举修禅行人,诸如泰首座,纸衣道人等坐脱立亡,却未明大法,未脱生死,果能回此一段精神,专心念佛求生净土,必稳得上品上生。永明大师“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乃真语、实语、大慈悲心泪出痛肠之语也。

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不变,终日随缘。不随佛界之缘而念佛,便念其他九法界。凡起一念,必落十法界。今以此念,念于西方阿弥陀佛,求生极乐净土。正当念时,西方依正庄严在我心中;而我此心,已在西方依正庄严之内;如两镜交光,相容互照,即是横遍十方之相。若从竖穷三际来说,则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三际同时,更无前后,帝网珠光,全体顿现。信愿持名,即是以佛知见为知见,亦即是念念中,以佛知见治众生知见。众生见惑心中,但置一信愿持名之心,即转众生界缘起,为佛界缘起。此于修道门中,乃点铁成金极妙之法。大乘通途佛法,须见道而后修道,修道而后证道。而见道殊为不易。教下必大开圆解,宗门必直透重关,然后得论修道。否则便为盲修瞎练,不免撞墙磕壁,堕坑落堑。而净土一门,无须见道,只要深信圣言量,信愿持名,决定往生净土,一得往生,便永不退转。又余门修道,先须忏其现业,若现业不忏,即能障道,进修无路。而修净业,乃带业往生,不须忏业。又余门修道,须断烦恼,若见思烦恼分毫未尽,则分段生死不尽,不能出离同居秽土。唯修净业,乃横出三界,不断烦恼,从此同居秽土,生彼同居净土。一生彼土,则生死根株永断。证知,净土一门,最初省去求悟门,末后不待发慧,不须忏业,不断烦恼,至极省要,至极径捷,及其证入果德,又至极广大,至极究竟。

大师透辟剖析般若与净土两门大义。般若,乃即缘起而明性空,虽性空而不坏缘起;净土,乃即性空而明缘起,虽缘起而不碍性空。空有二门互不相碍,且复相辅相成。缘起性空,同时无碍,即是向上圆融不可思议第一义谛;圆融第一义谛,即是当人本源心性之异名。是知佛说种种般若门,无非显示此本源心性;佛说种种净土门,亦无非显示此本源心性。般若与净土二门,悉皆指归本源心性。昔有人请教莲池大师:参禅念佛,如何得融通去?大师答云:若然是两物,用得融通著。莲池大师答语深刻透辟,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本非两物,何用融通?

大师深鉴禅净二门精髓,故死心念佛,万牛莫挽。其《念佛偈》自况:“自怜自作太平僧,了生脱死却未曾,但愿名标莲芷里,不须高列上传灯

。”又云:“一声佛号一声心,向上全提入髓深,临济德山如未肯,任教棒喝恼丛林。”其不慕宗风,唯忻莲蕊之宗教情怀,以及每日十万声佛号的精勤,来自大师知见的深确。其自行化他,力量甚巨。

(2).十六字净土纲宗,允为净业轨则

大师教眼圆明,将“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楷定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并进而诠释四句话的内在关联。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念佛法门,无由契入;故真为生死是修净业的前提。不发菩提心,则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圆成佛道,下不能广利群生,故发菩提心是净业修持的根本。大心既发,应修大行,而于一切行门之中,求其最易下手、最易成就、至极稳当、至极圆顿者,则无如以深信愿,持名念佛,往生净土。

以十六字纲宗为核心,大师进一步演绎为净宗修持八大要领: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五以坚持四重戒法,为入道根本。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七以一心不乱,为净心归宿。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此八种事,各宜痛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大师这段开示,理事圆融,既外慕诸圣,又内重己灵,自力、佛力、自性功德力,三力和合并运,成就殊胜净业。

大师将真信具体列为十种。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二信人命无常(出息虽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即为后世),三信轮回路险(一念之差,便堕恶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四信苦趣时长(三途一报五千劫,再出头来是几何),五信佛语不虚(此日月轮,可令坠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六信实有净土(如今娑婆无异,的的是有),七信愿生即生(已今当愿,已今当生;经有明文,岂欺我哉),八信生即不退(境胜缘强,退心不起),九信一生成佛(寿命无量,何事不办),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义,如上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修净业者,如能具备以上十种信心,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操左券。

净土门中,以愿为最,凡有愿者,终必能满。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自致成佛,而我所发之愿,正合佛摄生之愿。此则直以发愿便可往生。佛既慈悲一切众生,岂独不慈悲我乎?佛既满一切众生之愿,岂独不满我之愿乎?大慈悲心,无有拣择。是以真能发愿,则信在其中。信愿既真,行门不期起而自起,是故信愿行三种资粮,唯一愿字尽之。

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愿切故,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若正修净业时,倘达摩大师,忽现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汝但舍置念佛,吾即以此禅授汝。但当向祖师作礼,谓:“我先已受释迦如来念佛法门,发愿受持,终身不易,祖师虽有深妙禅道,吾则不敢自违本誓也。”纵或释迦如来,忽尔现身,谓曰:“吾先说念佛法门,特一时方便耳,今更有殊胜法门,超于彼者,汝当且置念佛,吾即为说胜法。”亦只可向佛稽首陈白:“我先禀受世尊净土法门,发愿一息尚存,决不更张,如来虽有胜法,吾则不敢自违本愿也。”虽佛祖现身,尚不改其所信,况魔王外道,虚妄邪说,岂足以摇惑之耶?能如是信,可谓深信。

若赤热铁轮旋转顶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愿;若转轮王胜妙五欲现前,亦不以此乐,退失往生之愿。此逆顺至极,尚不改所愿,况世间小小逆顺境界,岂能引转?能如是愿,可谓切愿。

以此信愿之心,执持名号,持一声是九莲种子,念一句是一往生正因。一句佛号,不杂异缘,十念功成,顿超多劫。舍此别修,非狂即痴。大师剀切剖示十六字纲宗,诚为末法众生净业正范。

(3).欣厌心切,精进勇猛

大师对禅净奥理,深造底蕴,而其宗教情怀,尤其虔切。大师劝导:念佛当生四种心,一无始以来造业至此,当生惭愧心;二得闻此法门,当生忻庆心;三无始业障,此法难遭难遇,当生悲痛心;四佛如是慈悲,当生感激心。此四种心中有一,净业即能成就。

厌欣心于净业修持大有裨益。以西方净土之乐,回观娑婆世界之苦,厌离自深;如离厕坑,如出牢狱。以娑婆世界之苦,遥观极乐世界之乐,欣乐自切;如归故乡,如奔宝所。这种深切的厌欣心,始终渗透在大师一生的净业修持中,兹录大师《念佛偈》数首以证。“说著莲邦雨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世间出世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猛切持名如救头,娑婆那更可迟留,即今撒手便归去,已较前贤输一筹。”“划断尘缘百不思,通身著力念阿弥,娑婆深厌轮回苦,早向花池占一枝。”其净业之虔诚,感人肺腑。

大师一生以求生净土为职事,一天持念十万声佛号,不欣世语,孜孜于出离苦海的道业。大师深感:吾人旷大劫来,久在轮回,岂永不发求出离之心,修向道之行耶?皆废于因循,败于怠惰,所以,常在生死,受大苦恼,今闻持名简要法门,若仍循故辙,安于覆败,可谓第一等无血性汉子矣。大师以此反省策进自己的净业,住持道场,处理事务,以尺香时间为限。《尺香斋白词》云:“死生事大,来日无多,道业未成,实深惭惧,尊客相看,午后炷香,非敢轻疏,幸垂监恕。”

大师以精进自励,亦以此化他。《与瑞一李居士书》劝导居官的李居士:“犹须痛念三界无安,肉身苦恼,生死路险,人命无常,幸闻佛法,幸生信心,幻境幻缘,只眼觑破,佛心佛行,赤体担当。净业得修且修,宦场可下便下,无少生留恋,无虚弃光阴。务期事办一生,花开上品。庶见不负自己多生熏习之善愿,我佛长劫护念之慈恩,而成一世出世间之勇猛丈夫焉。”真实厌舍娑婆尘境,成就出世间之大利。语重心长,感人肺腑。

从以上大师三种思想的阐述中,我们可鲜明地感受到彻悟大师的净土思想特色,有净土深切的虔信胸怀,有禅宗痛快淋漓的宗风,有教下剖切详明的圆解。其行解真实,瑞应超卓,不愧为末法净土正祖,五浊恶世的不灭法炬。印光大师将其推为净宗十二祖,名实相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