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参、识性起修 二、公案 — 除妄想心 3.听而不闻

发布时间:2024-08-14 01:42:12作者: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参、识性起修 二、公案 — 除妄想心 3.听而不闻

僧问卢山归宗寺智常禅师曰:「岂无方便门,令学人得入?」

(识起迷情於修行法门,可有一简易法门,能令根机较钝者悟入。论及修行法门,故本公案缘起於现象界,欲求佛法,趋入体性。)

智常禅师云:「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系普及上中下叁种根基者,依之而修,皆能悟入体性。行者从闻声尘而修,即能入叁摩地,最後开悟本来,终能圆满菩提自性,当度过世间一切苦厄。)

僧云:「如何是观音妙智力?」

(如何从耳根起修而得妙智力法门?)

师敲鼎盖叁下,云:「子还闻否?」

〈禅师实际以敲鼎盖现音声,然後问:您确实听到否?)

僧云:「闻!」

(闻性不自闻,耳根起性用,耳朵闻声尘而起攀缘分别心,何声不闻!)

师云:「我何不闻?」

(行者应学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舍识用根,不乱攀尘缘,是为耳根圆通之方便修行法门初步。)

僧无语,师以棒趁下。

(僧闻声而入心识中,即是住境生心,既乱攀缘,能不吃棒乎!禅师慈悲,让其吃棒,以增其印象,不要住声而生心。)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修行法门八万四仟,只要修行者有心,一门深入,即能悟入。然法门无量,何者是适合我来采用呢?《楞严经》中二十五位菩萨各申述得道的各自法门,简单讲是包括六根、六尘、六识再加七大,即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眼识、识耳、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再加上地、水、火、风、根、识、空等七大,合共二十五基本法门。此二十五基本法门,再配合不同的手段、方法,终演化成八万四仟法门。

修行法门中,分成圆通法门与非圆通法门,前者普被上中下叁根,而後者要有点智慧者,依之而修,始能得利。圆通法门具有一千二百个功德,如果缺一份的话,就去掉四百个功德,剩下八百个功德。以六根而言,耳、舌、意等叁根为圆通法门。耳根,十方来声均可听闻,无有死角,故具一千二百功德,是故为圆通法门。舌根非触觉辨味而修谓圆通,因无触、味,即是缺损,故不圆满;舌根圆通系以对人讲经说法,终能悟知佛法而得解脱者。另意根圆通者,心念起即有,在有心时,止观摄心,观心虚妄,而悟入体空者,是为圆通法门。《楞严经》讲依意根而修者,是大势至菩萨的念佛法门,此亦是一圆通法门。

最後得声明解释:法门有分别高下吗?本来法门是没什麽高下的,每一个人依各法特性如实而修都可以证入体性,但是牵涉到我们的根基。法是没有高下,但是每一个人的根基有高低,有钝根的、也有利根的,所以除了圆通以外,我们还要找一个钝根的人也可以、利根者也可以,或者中间根器的都可以,这样的法门才是最好,所以在耳、舌、意叁圆通法门中,以耳根最圆通,为什麽呢?因为它上、中、下根基都可以用,不管你是上上根,或者是下下根,都可以用这观音菩萨修行法门,耳根就是观音菩萨修行法门。故在楞严会上,世尊请文殊师利菩萨做一总讲评时,文殊师利菩萨还是指出,诸多圆通法门中,以观音菩萨修行法门最佳,普被叁根,依之而修皆能悟入。

2.释题

第叁个修行公案在讲用耳根修行,「听而不闻」者系指吾人初修行时,以耳根的闻性听声而修,上面讲耳根是圆通法门里面的最圆通的法门,故当僧问有无方便法门,令学人得入时,禅师即介绍此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然观音菩萨修行法门要悟道,非只听而不闻,而是有更深的破解动、静、根、觉、空、灭等六结使的用功方法。

现讲「听而不闻」是修行者第一阶段要用的法门「舍识用根」。我们为什麽有那麽多的烦恼?皆因看到什麽,就看进去了;听到什麽,就听进去了。看到、听到後,还起一连串的思想及喜怒哀乐感觉,而进入一自我情境中,如此能无烦恼也难。故初机行者要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舔而不知酸甜苦辣、嗅而不知香臭、触而不知软硬坚实。如此对色、声、香、味、触等外尘境能不动,就是做到观世音菩萨所谓的「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中的「动相不生」,此就是修行的第一阶段,若修不到这里,更不用谈到去除「静的执着」及修内心的觉知烦恼矣!

3.六根功德说明

六根功德再大略讲一下,为什麽有一千二百功德?有八百功德?眼睛张开,有光就可看到物像,眼张开但无光源也看不到物像,这就有缺失。另现在我的眼睛张开了,往前方看,可看到正前方、左、右、上、下,看透120°的 围,但後面却看不到,还是有缺失,所以眼根在一千二百功德里面叁份功德中缺一份,故只得八百功德。

耳根呢?声音从那里来都没有障碍,不管上、下、左、右,十方来的声音都没有障碍,或者你在墙壁那边叫,照样还是可以听得到,耳根是不受一切障碍的,所以它具足一千二百个功德,也是最圆满的法门。

鼻根呢?你吸一口气可以观它,吐一口气也可以观它,这各有四百功德,但是不吸、不呼之间气断掉了,也就是说呼吸停止的时候就没有了,这又少掉四百功德,故鼻根也就只有八百功德。另鼻根也可以闻香、闻臭,如果是不香不臭的味道,就没办法闻了,这也是有缺点的,还是只有八百功德。

舌根呢?你说用舌头来分别酸、甜、苦、辣种种味道,但是你如果没有这些东西进到嘴中的话,就不能够尝。如果光在味觉来讲的话,它也是只有八百功德。故舌根要说圆通,不是只有在味觉的分别上。那还能怎麽样呢

?是可以讲经说法,透过讲经说法,以前不懂的佛法,可以慢慢懂。要能讲敢讲,起码能够稍微懂了,你才会讲,若不懂,怎麽讲,故可由传承师教或佛学院所学来讲。这样教学相长,才会得到圆满的理念,悟得菩提自性是这麽样来的。所以为什麽说佛法修到无所有相的时候,就要发菩提心,要去度化众生。储存成佛的资粮,菩萨成佛时,都要靠度化众生来储存其资粮的。以前讲过,菩萨要成佛,不是去布施、出劳力而得成佛,而是去协助众生,让他们离苦得乐,让他们走上正知见,这就要靠你去讲经说法,所以舌根不是在味觉上圆通,而是在讲经说法之间去求圆通。虽然它具足一千二百个功德,但讲经说法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的。

身根呢?外界东西碰到你,就有感觉,没碰到你就没感觉,所以这有缺失,叁份功德缺其一,也是少掉了四百功德,仅有八百功德。

意根呢?起心动念,你都能了了觉知,用这个意根来修,具足一千二百功德,故也是一个圆通法门。如果人死了,意根也没有了,但造业是它最行。我们要修的是意根的分别心,要慢慢去掉它,就不会有烦恼,不会再造无量业。修行时从意根下手最直接,起心动念,你会清楚觉知,禅宗就是一个意根修行法门,是一心地法门。另意根圆通法门最有名的是什麽?是念佛法门!念佛法门是用意根,摄受你的心在一句佛号上,这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意根圆通法门。

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排在二、四、六者是圆通法门,而排在一、叁、五的是属於不圆通法门。不圆通法门就是不好的法门吗?不是这样讲的!是要比较具有上上根基或智慧的人来修,才较容易开悟,不是说它不好。

4.语体文解

今天我们要讲的公案,是耳根圆通法门的初步功法听而不闻,而不是真的观音菩萨修行法门。

僧问:「岂无方便门,令学人得入?」出家众中有人出来问师父说:「你有没有方便的法门,让我们能悟入?」今天我们这些学生,在修行上总是找不到门路,法门有八万四千,但哪个比较契机?哪个比较能让我们悟入?每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禅师你有没有一个方便法门,可让我们依之而修呢?求教用功的法门,这是现象界里的事情,要求能够悟道,要能够悟知体性的法门是什麽,请提示。

智常禅师就说了:「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为什麽这师父要用观音菩萨修行法门来教徒弟呢?因观音菩萨修行法门是耳根圆通法门,机被叁根,如上所述。而最有实证且现身说法的是观世音菩萨,他在《楞严经》中所说的观音菩萨修行法门。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前,是以修观音菩萨修行法门而悟道的。观世音菩萨就藉耳根修而证得佛性,他用闻性可闻声音而起灵通了,因为所有虚空跟他的心性合成一体,只要那一个人用嘴巴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他就能听到、感知到,一闻到有人念其佛号求救,他的化身就到了,就可以救度他了。

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的菩萨,你发声音呼叫「观世音菩萨」来帮忙时,这一呼叫的声音本是跟菩萨的体空是一体的,是故等於没有距离的。所以这一呼叫,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都可以闻得到,你在这里讲,他也可以听得到,为什麽?因为你就在他的心里面、在他的体性里面,如果你懂得佛的法身是无所不在的,无相的虚空当然也包括它,有相的物质,他的体性也存在的,所以说他的「法身」是无所不在的。只是我们不认识他,业障重不能认识他。如果一个人的心修得很好,体性清净的话,就可以感受到菩萨的法身,是与我们有所相通的,您可感觉到安祥、心无挂碍。

菩萨这种殊胜的智慧力,可以用来救种种众生的苦难,当然他是体性清净的,众生有所求他就现,所以千处祈求千处现。你本人跟观世音菩萨祈求,他的化身马上出现,因化身可以有千万亿,可以随时变化的。

一个人能够修到叁地菩萨的话,就有一个意生身,叁地菩萨是明地,心已离一切污垢(二地)後心净才能发光,才有一个意生身。如果修到五地菩萨的话,就有叁个意生身。而五地菩萨是何境界?就是已证得智慧如火 ,能断一切烦恼後,才能入五地菩萨难胜地的境界。五地菩萨有叁个意生身,就是说同时有叁个人忆想菩萨,此菩萨就有能力化叁个化身出去救度他们。而佛、菩萨就不同了,千万亿人同时忆想他,他可以同时化千万亿个化身。化身是从空无的法身现起的,法身是清净、是真空实相的,故我们第一个要证到的是法身佛,那个是空无的实相,所以要把第六意识分别习气灭、第七意识妄想灭,这些知觉种种的妄想习气都要灭,才能证到清净的法身佛。

观世音菩萨就是正法明如来,他已是如来佛了,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补处佛。因一个世界不能同时有两尊佛在弘化,而且阿弥陀佛的寿命无量、光无量,所以他要等到阿弥陀佛入灭後才能接替弘化。每个生西方国土的人,见佛就悟无生,故只要阿弥陀佛就够了。因此观世音菩萨就来到这个比较有缘的娑婆世界,来分担释迦牟尼佛弘化事业。所以观世音菩萨为什麽这麽灵验,在《法华经》里世尊讲:观世音菩萨的法力,跟世尊是一样的,所以你可以想想观世音菩萨的威德力,为什麽佛世尊一直赞叹他!所以佛嘱咐他在世尊入灭以後,希望观世音菩萨多多照顾这个娑婆世界苦难众生,观世音菩萨的妙智力能救世间一切苦。观世音菩萨在《楞严经》里面讲的观音菩萨修行法门,就把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的精髓都告诉我们了,如能从实证里面去体会的话,就可以悟道。

这位僧人又问了:「如何是观音妙智力?」你介绍这个方便法门给我们,那怎麽来修得此观音妙智力呢?结果师父拿起鼎盖,力敲鼎盖叁下,锵!锵!锵!然後说:「子还闻否?」你有没有听到这个声音?这位僧人因不懂此佛法,也没被磨练过,就老实的说:「听到了。」这种问法:有没有听到?他当然听到了,用什麽听的?他「听进去」的这种过程,是用第六意识的分别心,说这是鼎盖所发出的声音,所以刚刚我听到了,因为我们耳根起用,而对声尘起攀缘分别心,自心就起声音而听到,当然我听进去了。

如果是个老参的话,他听是听到了,禅师一问,定说:「我没听到。」他真的没听到吗?不是的!他是听到了,但听在体性里面,没有起念说:这声音好听、不好听、大声、小声等分别意识心,不与此相应就等於没有听到。因这位参问的僧人,是初机参问的人,故因不懂而说:「我听到了。」

师父就说了:「我何不闻?」那我怎麽没听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舍识用根,是修行者初步印证的功夫。何谓「舍识用根」,这里说的「识」有两种:一是随尘境而生的前五识心王,二是分别事识的第六意识心王。在行者一接触到五尘境(色、声、香、味、触)时,舍这个第六意识的分别心的话,就进入偏空了,我的耳识可意会到有听到声音,第八意识也有闻到,但我不起分别想,所以就没听到,即是说有听没有到。我们初步修行就是要控制这一个,控制第六意识对一切境起分别想。所以禅师教化他说:「我怎麽都没有听到呢?」你不乱攀缘,舍识用根,只用我的耳朵去听声音就好了,不要用我的心加进去起情境想,说我听到的声音是怎麽样..,不去乱攀缘,这样就是我们修行入道的最方便法门。

譬如上一节我们说,修行不犯两舌,两个舌头怎麽修?某人来跟你讲说某某小姐怎麽了..,你听是听到了,你最好不要再转讲出去,人家的 话听是听到了,没有听进去,就没有记起来,就不会去跟某某小姐说:「某某人说你怎麽样..。」最後让他们两个互相的结怨,修行不要有两舌。听而不闻,我听是听到了,也意会到你心里有什麽心病,是不是要破坏我跟他的感情,或者是对他有什麽不满,或者是对他有什麽吃醋的,你心有病才来跟我讲他的坏话。等我感觉可能有这些意境後就了结了,就要放下了,知道就好了,不要当真,这样有听没有到,这就是听而不闻。

锵!锵!锵!有没有听到?如果你有听进去,你就是有听到。如果你说「我有听但没有到!」,就是说你没有听到,没听到很快就忘记了,你讲完了就忘记了。有听到的话,你要想一想,这里面是什麽意思,然後记得很清楚,回去想一次,想两次,越想越放不下。唉!这个话要转给别人听一听,然後就去跟他讲:「某某人说你怎麽..。」这代表你听进去了,听进去才会不舒服,听进去就放不下,就要转帐,转给别人听。这样就是没有舍识用根,舍识用根是听而不闻,这是我们修行最好的方便法门。

那位僧人听禅师如此说,就没话可说了,师父就这麽讲:「你有听到,但我为什麽没听到?」他也不知道事实怎麽这麽奇怪!「锵!锵!」的,师父也没有耳聋,怎麽没有听到?不知道怎麽回事,所以就没有说话。没有说话,智常禅师就用棒揍下去了,师父为什麽要打他?这位师父也太老婆了。「揍下去」有好多意义,不要说这位师父很喜欢打人,因为此僧不知其意,又喜参问,故被打了。像我们现在的老师一样,教小学生动不动就打,以前我们也是一样的情况。现在好了,讲「爱的教育」,不能乱打,以前动不动就被打,考不好要打,调皮也要打,所以现在我们在过渡时期。美国人是不用打,美国人很讲理念,你要跟他讲道理,小孩子很小就懂道理,让小孩去发挥,但有一个原则,自己要管理自己,不会乱搞,当然太保、流氓是另外一回事情。

第二个意义就是说,揍你了以後,你会好好的回去想,「他没有听到,我怎麽听到?」这是什麽意思?回去想好几天,有一天他可能会悟到,师父揍你,是要增加你的印象,如果不揍你的话,你觉得「我听到,他没听到」,然後师父他也不怎麽样,僧人也就很容易的让事情过去了,僧人会不经心、不在意。禅宗祖师大德有时候很老婆心切,看你这个人有救,也许就多打你几下,让你回去好好反省,好好去思考到底是什麽问题,所以被打是要增加印象的。

如果是说小孩子犯错,错得很严重的话,小孩子没有好坏的观念,他只知道被打了以後不许再犯,这一定是很大的过错,所以爸爸妈妈会打,他就会警惕,如果下次要做这个事情,就要想一想:这不对,做了会被打。为什麽会被打?他不知道,但知道父母亲会打我。譬如说玩火,玩火会发生火灾,你跟他说一番道理,他一下子就忘记了,没有发生火灾,他怎麽知道火灾的严重性。父母亲等到他玩火的时候,就狠狠的揍他几下,他就知道了:玩火是会被打的,他没有被火烧到,不会去想火灾的严重性,但下一次要再玩火的时候,起码要看一看爸爸妈妈在不在,才会偷偷玩。如果警觉性高的、聪明的小孩就知道不能玩了。

禅师在教徒弟也是一样,有时候打他,叫他好好的想,如此增加他的印象,所以打并不是说不好,被打的话,这时候也要感谢禅师,他婆婆妈妈地对您求好心切,又打又骂的,您应该感激他才是。

( 85年6月18日 讲於 龙潭)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