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问云居山昭化禅师道简曰:「路逢猛虎时如何?」
(缘起现象界,行者路遇猛虎应如何?行者逢缘应缘,六根出六门所有
住,则烦恼至矣!)昭化禅师曰:「千人、万人不逢,偏汝便逢!」
(正是心不清净行者的烦恼处,虎虽猛然,尚抵不住忍辱波罗密。佛说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是为忍辱波罗蜜。)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普通一般人对境执着的话,那个境才会起功用,如果你本身对境不执着的话,境归境,对你产生不了什麽作用,这是牵涉到你本身能不能放得开,所以在保护任运要求得自我解脱的时候,要改正你自己的心态,对外境一切现象,如果你有能力不去碰它,不去执着它,那一切的逆境,甚至於不如意的境,相对的就发挥不了它的功能,所以从一般的生活起居之间,如果有人找你吵架,你心地空荡荡的没有跟他吵架的心,他在那边怎麽比手画脚、怎麽骂,你的心都坦荡荡的,不屑回答,如如不动,那打得起来吗?普通打架也好,或是重大冲突也好,都是你一语、我一句地一来一往,到最後恼羞成怒,不得不打起来,讲不过你,就用打的。
在保护任运过程之间,我们对一切现象都能够不动的话,这样就没有所谓不好的境界,我们会碰到凶猛的老虎,也是相对的你很怕那凶猛的老虎,像释迦牟尼佛去驯服一条火暴龙,火暴龙脾气很坏,看到什麽就会把它吃掉,释迦牟尼佛不怕它,他进去火暴龙住处,对境生起了慈悲叁昧,入慈悲叁昧定中,很简单地把暴龙驯服了。人家看他很容易的把火暴龙调伏後出来,这当然他有特殊的慈悲叁昧的力量,不但不怕那个境,还可以调伏那个对象。
我们虽说做不到调伏对方,但起码我可以对境不相应,你有这种自我的认知的话,对外在的顺、逆境都没有什麽挂碍,这样就没有所谓顺、逆的境界,反正对我来讲,顺境、逆境、凶猛或温驯的老虎都一样,若能这样子的话,有碰到等於没碰到。「遇猛虎」是我们常常住境生心,常常一个境、一个念放不开,就在那里搅和进去,欲罢不能。这时候应用什麽法门最好,以无为法是最好的法门。
讲了这几个公案,有没有叫你用一法去对治一法呢?没有!都是要求你内心能放下,放下即能自在,那个境自然就起不了功用,为什麽我们会被冤亲债主搞得非常的落魄,或者是全家不安,夫妻不合,小孩子不听话,最主要是我们对境应缘,这个应缘就是被利用的根本因缘,如果你能够住无为境,不管怎麽样,我都能用无为对治的话,那种现象自然就不会存在。
2. 释题
这公案名为「路逢猛虎」,是我们一般修行过程之间,所要调伏任运的境界,修「舍一切法」的概念中,路逢猛虎 照样要不黏、放下。有一个公案名为「临危自在」,而这一个公案是「路逢猛虎」,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用。你不把他当境,有碰到等於没碰到一样,甚至於下一个公案也一样「顺如其意」,不要境来了,就用一切有为法来转它,要能如如不动,那境就起不了功用,所以你要证得内心的解脱,对外境的一事一法只有用无为法,其他没有办法来解脱的。反过来讲,无为法不是每一个人说要用就能用的,也因为这样,修行过程之间,观念是正确了,但若做不到时,就要用一些有为法,你要暂时能去用它。
有一些经典的偈语,要去默念它,如《金刚经》是最有名的、破一切业缘的般若智慧法门,教你观一切法均是虚幻不实的,不管真的、假的,都要观一切相虚幻不实在,不要去当真,这样的话,你就不会去在意那个境,那个逆境。如果一下子放不下这一切相虚幻不实在的法相,那就退而求其次,对这个法看它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一切法就像不真的梦幻,或者是水中泡沫,或像影子一样,一下就灭了,或者观它像闪电一样,一闪就没有了,像朝露一样,太阳出後就没了;智慧像太阳,太阳一照就把朝露化解掉,这个就是告诉我们对一切因缘果报现象或冤亲债主来的话,你要观一切法无常,马上会过去的,我忍耐一阵子,忍耐一天,一个礼拜,一个月总是会过去的,因为一切法无常故。
在退而求其次的功夫中,有一天你会证到真如无为的境界,对境、对念不起一点可怕的心,悲伤的你觉得没有什麽可悲伤的,忿怒的你觉得没有什麽可忿怒的。这样就自然回到原来我们的本真,坦荡荡的,赤裸裸的,不拖泥带水的,没有一些葛藤可以给他抓住,这样的话就自在了,这样的话,你心地里面没有病了,一切障碍就障碍不了你了,所以学佛法也好,修禅也好,你的业障都是要这样走过来的。
3. 语体文解
我们来看这个公案「路逢猛虎」,有一僧问云居山昭化禅师曰:「路逢猛虎时如何?」在道路上行走,碰到非常凶猛的老虎,这时候该怎麽办?我们说「猛虎」就代表现象界里面一切不如意的境,或者是有人对你特别照顾,所谓「照顾」就是很会修理你。种种的逆境如果碰到的时候,该如何面对它,这些都是现象界里面的事情,按语说:缘起现象界,行者路遇猛虎应如何?行者逢缘应缘,六根出六门所有住,则烦恼至矣!
我们逢缘应缘,六根出六门有所住,所以你看到猛虎,就把它看进去了,哦!这是凶猛的老虎要吃我,这样当然烦恼就来了。这只老虎凶不凶不管它,如果是我欠它的,就给它吃掉,如果不欠它,它也不致於加害我,你的心放下的话,老虎不见得是老虎,凶猛不起来,也就是因为你的因果如何,对它是什麽意义,如果是欠它的话,那你抱着一个平常心面对它,反而是有改观的意境。
例如我们碰到一些冤亲债主,为什麽佛教徒常常说,多做一些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因为要看他不像是敌人,要用此心态去面对他。在做功德之间自行修般若智、空观,他没你的办法,他要这样、要那样,偏偏你都没有很大的毛病让他抓住,没有很大的把柄让他抓住,但他还有一口气 不下,走也不对,不走又没你办法,所以就在那里耗着。
我们以因果的现象来讲,多拜佛,多参加法会,将修行功德回向给他,这样让他能超脱的话,他本身对你的不甘愿的心就会慢慢地化解了,化解开了,事就完了,所以我们讲有能力不应缘,就是平常要多听佛法,多学佛法,佛法就是要用在这上面。
开悟行者刚开始,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一出六根门头去面对着尘境,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境时,没有办法不黏、不住,故会一连串地起思想心,因为行者的内心不清净,所以一看到老虎就觉得很凶猛,你如果内心没有什麽凶不凶猛老虎的概念,心里坦荡荡的,像刚刚讲的,释迦牟尼佛能起慈悲叁昧,那你就直接入叁昧定中,所有的凶猛老虎也就会慢慢的凶不起来了。我们六根出六根门头时所碰到的境,你到底起什麽心态?决定你的行为与心理。如果起的心态是空无的心,对方虽是凶猛,那也没你的办法。若是有所住,就没有办法脱黏,才有路遇猛虎的事情。
昭化禅师反问他说:「千人、万人不逢,偏汝便逢!」「千万人」是指有修有证的人,他们从来就没有碰到所谓猛虎、不猛虎的,偏偏你会碰到;意即是说你自己心不清净,心里面还有坏人、好人之分,故有猛虎之念。心里还有分别好人、坏人时,就常会着境应境,随缘起心里的喜怒、哀乐想。
你对一个很坏的人,若心里面没有起多坏想,就不会影响你的心境。你说这个人很坏,你就会从心中生起一个讨厌的心,然後到处讲他怎麽坏,这是你还有不净的心,这个人坏不坏就跟老虎凶不凶猛一样,是你主观意念来判别老虎凶不凶的,这价值观由你的心病来决定。这个人坏不坏,是你内心还有一些世俗的价值观在判断,如果这样的话,这个人就是你所谓的坏人;如果你没有这个心的话,那有什麽坏人呢?
上个礼拜去监狱弘法,我们把监狱那一百零几人都看成善良的人,那你就不会说这些都是犯人、是杀人犯、..,要怎麽来防备他们。因为你没有这种心态,而把他们当成正常的人一样,那他们会以一个很正常的心对你。若你认为这些都是乱七八糟的犯人、毒犯、..等等,你有这个心的话,就表现在你的行为上,在你的谈吐、眼神上,那他们给你的也是一样的敌对心态。所以猛虎到底猛不猛,是在你心境上的认知,你没有这种心境的话,凶猛的老虎就不凶猛了,是你本身的认知问题。所以昭化禅师说千万人不逢,偏偏你会碰到!讲的很简单,清净的人才碰不到,碰到也等於是没有碰到。
按语说:正是心不清净行者的烦恼处,虎虽猛勇,尚抵不住忍辱波罗密。佛说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是为忍辱波罗蜜。在家行者刚开始修行,或是刚开悟的行者,烦恼无量还调伏不下来,所以处处碰到的不如意事就会这样,但是老虎虽然勇猛,如能以忍辱波罗蜜对治它,就能简易地超越。
《金刚经》中有一个最好的法门,经中一直提示我们,要用忍辱波罗蜜,而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意即说虽然您用忍辱法要度到彼岸,但用忍辱法时,自己心中要有无忍之忍,若还有忍之忍,表示您还有凡夫心,如此会忍得很痛苦,若能以无心之心来忍,则此忍能叫忍辱吗?这样做到了,才是真的以忍辱度到彼岸了。忍辱法在佛地境界来翻译的话,常翻成「安忍」,而非《金刚经》中翻的「忍辱」,如此您就知安忍要传神得多了。但一般因地菩萨还是以忍辱来作有心之忍, 有登地菩萨才能以安忍来行波罗蜜法。
修忍辱法是进入无为法的最好门路,修忍辱法时:一是行为不乖戾,你不会跟对方起冲突,第一个心、第二个心不起念,不起念是在干什麽?是在修无为,无为最好,所以你如果能够这样慢慢对你所接触到的逆境,不起心相应就能住无为境。譬如说被人冤枉、受委屈、..等等你都能抱着平常心,不去做解释,不必去求人家谅解,这样的话,你的心就是无所住了。
世俗之间有所谓的算命,「算命」是讲流年,12年一轮,哪一年你会碰到好运,哪一年你运气差,一切不如意的事一直来,或犯小人,或破财,有灾难,那你面对这个逆境要沈着应战,不要怨天尤人,不管心、身都一样要去转,你心转的话,业就没了,有一天你对那个境不觉得那麽痛苦,那果报就快完了,本来对这个逆境天天烦、天天逃避、天天拒绝它,有如猛虎来时要去逃避。有一天你心念一转,我为什麽要逃避呢?要面对它,要坦荡荡的去接受它,那个时候你已经要转运了,运气要转了,你对那个境觉得没有那麽讨厌了,也没有那麽可怕了,坦荡荡的放下,不求什麽,慢慢的对这个境就不害怕了,也不讨厌了,过几天你已经忘记了,前几天不如意的事是什麽,已经不屑一顾了,已经过去了,没什麽意义了。
在保护任运之间,讲这几个公案都是让你心自在,让你得舍弃一切法,让你入无为境界。并没有像有为法要你去念咒、去用法克服一切念,要用什麽招式去摆平,没有!所以佛法的高招就在这里。
最高明的剑术是没有招式的,我没有招式你就破不了我,对不对?有招式就有漏洞,武侠小说总是这样演的,当你练得很高深的招式时,人家就花几十年的时间来研究你的功夫,破解你的招式,因为有为法总是有一点破绽可以破解的;无为法破不了的,因为它根本就不动不出招,那你要怎麽破,所以因为修无为,才能够真的证入真如无为,那才是真正我们所要的无为境界。
所谓真如无为境,是我们空性悟到以後,就对一切境能应缘而不着。譬如说因缘果报还没有摆脱,心还不清净,就会有执取其境的时候。当证无为後,逆境它抓不住你,你没有贪、嗔、痴、慢、疑等葛藤存在,所有正负、顺逆的毛病你都没有,等於心是完全清净,这些法没有了,只有一个空体。我们常常划了一圆代表是圆满的空性,要抓那里呢?抓不出来,所以懂得佛法,就要慢慢去做,做到这个境界,把内心的不如意的、害怕的、有祈求的、有愿望的这些心都要打掉。
上一节我们讲到无愿无求,不要说我要升官、要发财、要.....,我拜佛就要求这些,这是不对的。修大乘佛法是要求解脱,解脱就是舍一切,对求佛也好或对自己要能好也好,有一个愿望在那里就不对了,就很容易被抓住。譬如说一些外道或邪魔等,就利用你这种有所愿的心,让你满足,那你就认为学佛就是这样子,其实你不是在学佛。
我有一位同事是一贯道的,他常常认为他是在拜佛,拜佛有好处,好像什麽事情都会比较顺。因为法不投机,也不好将他的观念给推翻,因他太太相信了这个,所以他接着下来也跟太太信这个道,既然他吃素了,行为也好像修行者一样就好了。学佛法要讲因缘,他暂无缘就不要去泼他冷水。
真正的学佛法,逆境当然会来,不来,因缘果报怎麽能完结?还没解脱以前,逆境会一直来,那早早去还,还完了,我要解脱了,不欠你了。所以学佛首要能没有什麽可祈求,没有什麽欲望,回到空无了。
这个在禅宗来讲,很直接的用两句话告诉你一个法门:「放下、自在」,前面已经是万丈深渊,後面有猛虎、狮子在追赶,你就在这时候要怎麽办呢?你放下的话,那个境就没有了,如果你在那里狗急跳墙的话,一直要逃避,你就越乱,越乱的话就越没智慧,没智慧的话,那你就完蛋了。
有时同学问说这个事情要怎麽做,我说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决定。在哪个时候决定呢?在你打坐、修法时,修到心很清净的时候,脑筋发起一念自己问自己要怎麽做,你本来有佛智慧一样的,只是我们不利用它,不认识它,所以常常要问别人,当你心清净没有挂碍的时候,不怕这个、也不怕那个的时候,起心问问你自己,你脑筋念头就来了,那时候你的思想非常敏锐,这个就是要这样,那个就是要怎麽做,或者是事情该不该做,当下觉得该做,那你就去做,没有那个念就不该做。若很简单的事情,就不用在那里冥想,不要乱用佛性的心法。
修佛法不去讲这个冥想而知的禅,对境起心念来预知一切事。修佛法是要用你的体性去感知一切境,且能随缘来应对。当自性决定以何方式来处理事情,一发後,行者就要自在,那怕事情刚开始好像是乱七八糟的,好像是不如意的,但因为你是率性而出的法,你不是避重就轻似地来思考的法,只要一发生的话随缘去进展,也因你的无为心面对此境,最後终能得到一圆满的结局,这就是禅宗所讲的无上心法。
在法展现的过程间,法一发起,定有因缘果报的,对於因缘果报来时,你要能坦然承受。譬如说我骂了你,你一定会恨我,因为你心不清净。既然我骂了人,被骂的人虽然不能回骂我,但至少他可以在心里暗暗的恨我吧!当他的恨心念从虚空来时,你就要承受这个因果。因为他到底还是心不清净,还是凡夫一个,所以他必然有这个反应。
禅宗祖师如何度人?禅师心若清净,那就是空无,而学人心不净,若因某件事刺激他,譬如说祖师大德常用「棒喝」来刺激学人,为什麽要棒喝呢?因为一棒打,学人七魂六魄就要跑掉几个了,魂魄一跑出来,禅师就抓住它,抓住後,禅师刚好可对此魂魄下工夫,禅师的心空与学人的不空的心,两者加起来除以二会变什麽?禅师心空,但此时会得二分之一的不净心,学人的不净心分得禅师的一半空,各得二分之一。而禅师是有修有证的,短期间又把学人所给的不净心化空,恢复到清净的无为空体。学人的不净心因加上禅师的空心,就能去掉一半的习气。如此在棒喝中,禅师医治了好多学人的心病,这可是禅宗祖师大德才能玩的教化功夫。禅宗的祖师大德每一位都是很潇 的,每一个都是很自在的,发完了以後,他就有一套做作的功夫,这都在冥冥中进行。
又如你跟某个人吵架,或夫妻吵架,吵得很凶,心不平静,天天都心不平,这时候最好修行,为什麽会不平?为什麽他讲这句话,就受不了呢?你去想这些干什麽?放下!不要去理它,不理它心就平了,所以我们要解脱的话,对一切现象,心要平,心平就好了,心就是碰到什麽境界产生不平,那就有烦恼了,高高低低的不平,你就有高高低低的烦恼,你要想办法把它放下。
这几天所讲的公案都是放下,放下 心就平了,心一平,事就没了。所以禅宗祖师大德讲的一切佛法离不开世间觉,离开世间没有佛法,也不能觉悟,世间有什麽?有种种的习气毛病一大堆在,面对这些人,才有机会修行,他会出一个习题给你做做看,看你考几分。
故修行人随时要观照,这一次考不及格,最起码要懂,这题目我懂,但做不到,因业力太重了,因为所薰习的习气太重了。知道习气重,要慢慢去改,直到有一天,改得很完美的时候,再碰到这个考题时,能如如不动,你就考一百分了。你骂我,连动都不想动,我懒得理你,不生气,我为什麽要生气呢?以前无明才生气,以前有那个死要面子的心才要生气,现在什麽都没有了,你讲你的,我听我的,但不生气,我解脱了;他看你没有反应,他也懒得再骂了,这样业就错身过去了。
学佛法不是在於理念懂得很多,而是在於你碰到境界的时候,如何去面对,这个心态很重要,能够坦荡荡的去面对那些,所以不管是「临危自在」也好、「路逢猛虎」也好,或是下一个公案「顺如其意」也好,都是在讲心的放下。
( 86年 8 月 26 日 讲於 法尔)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结缘网